齐楚争霸之邲之战,“庄王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霸”的过程及评价

这场战斗中晋国打败了楚国,奠定了晋国中原霸主的地位。
但是楚国虽然暂时失去了争霸中原的能力,但是国力并未因
【菜科解读】
这场战斗中晋国打败了楚国,奠定了晋国中原霸主的地位。
但是楚国虽然暂时失去了争霸中原的能力,但是国力并未因此受损。
在时期,楚国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因此爆发的邲之战是齐楚争霸的一场重大战役。
邲之战经过示意图 邲之战是围绕着郑国开始的。
郑国处于楚国和晋国之间,他楚强则服楚,齐强则服齐。
因此楚国决定征服郑国,晋国便派兵救援,两军相逢于邲地。
战前,楚国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令楚庄王莫衷一是。
最后在伍参的建议下,楚庄王才决定和晋国决一胜负。
而在晋国内部,情况也同样混乱,主战和主和相持不下,连元帅荀林父在犹豫不决。
此时,再加上郑国的煽动,齐楚大战一触即发。
楚军假装向晋军示弱,引得晋军对楚军放松了戒备。
两军交战之时,由于大部分晋军没有作好战前准备,因此很快被楚军击溃。
这时晋军的元帅见前有强敌,后有黄河,下令渡河撤退。
他的命令刚下,士兵们争先恐后地上船,士兵们互相践踏,死伤无数。
在撤退过程中,晋国的将领荀首为了援救他的儿子,带领着族兵向楚国反击。
正因为他的这个举动,才得以掩护晋国保留了部分主力队伍。
第二天,楚国大军抵达衡雍,祭祀河神,修建楚国先祖的宗庙,宣布胜利。
这一战,使得楚国奠定了称霸中原的基础,也使楚庄王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邲之战的过程 邲之战的过程是紧紧围绕着晋国和楚国对郑国的控制而产生的,这实际上也是两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的一场重要决战。
楚庄王的画像 公元前597年,楚国因郑国倒向晋国,因此发兵攻打郑国,而晋国也发兵增援郑国,两军在邲地相逢,因此拉开了邲之战的序幕。
在战前,晋国和楚国的内部同样都出现了主战和主和意见不统一的情况。
主要是晋国是原霸主地位,让楚国不得不谨慎而后行。
而楚国的日益强大,也使晋国对其有所忌惮。
当楚国内部统一了思想,决定和晋国一战的时候,晋国内部却还在争吵不休。
楚国派出使者去刺探晋国,得知晋国内部将帅不和,因此楚国先对晋国进行了试探性的攻击。
晋国大将郤克得知大战难免,因此劝各路人马作好应战的准备,但是没有多少人听取他的意见。
楚军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战略,分成左、中、右三路摆好阵势,向晋国掩杀。
晋国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因此在楚军猛烈的攻击下,防线被击溃。
晋中军帅荀林父见到楚军杀来,下令渡过黄河撤军。
他的号令一下,溃逃的晋军纷纷抢着登船,士兵们互相踩踏,伤亡无数。
在整个邲之战的过程中,晋军方面唯有荀首所部对楚国进行了反击,他射杀了楚国大夫连尹襄老,还俘虏了楚庄王的弟弟。
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晋军失败的结局。
第二天,楚军进驻衡雍,大军在辎重也抵达邲地,他们在衡雍修建楚国先祖的庙宇,向祖宗宣告战斗的胜利。
邲之战的评价 邲之战是一场决定晋、楚两国在中原霸主地位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这场战役楚国把晋国从霸主的宝座上拉了下来,使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那么后人对邲之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 楚庄王的画像 在晋文公时期,晋国和秦国一起联合压制楚国,但在晋襄公的时候,秦晋之间发生了崤之战,使得秦晋之间的关系破裂,而秦国和楚国结成了联盟,因此楚国争霸中原,已没有了后顾之忧。
而晋国内部也出现了公卿政权的政治混乱,使其国力有所下降。
相反的,这个时候楚国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事日益强盛,有了和晋国争夺霸主的能力。
不少学者在对邲之战的评价时,一般都认为这场战斗是晋国处于不利的形势下发生的,晋国的中军主帅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当前的形势,但他的部下将领却认为可以和楚军交战。
由此可见,实际上此时晋军的元帅已经对其将领失去了控制,同时,在大战难以避免的情况下,晋军还没有作战前准备,因此面对这楚军的进攻时,乱成一团,导致了战斗的失败。
在楚国方面,则对这场战役相当谨慎。
虽然此前楚军内部也出现了一些战和不统一的意见,但在紧要的时刻,楚军在客观上还是统一了意见。
尽管如此,楚军对战斗还是相当谨慎的,这是楚军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们派出使者和士兵,多次试探晋军的虚实,因此掌握了晋军内部情况。
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楚国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给予毫无战斗准备的晋军迎头痛击。
通过邲之战,晋国的霸主地位被楚国取代,因此后人评价邲之战和楚庄王时说,“庄王一战而霸。
” 随机文章新文化运动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法国幻影4000战斗机夭折,3000万美元的成本导致0订单世界禁用子弹威力惊人,击中人体引爆肌肉内脏(生不如死)1987年新疆和田丧尸事件真相曝光,国外媒体瞎炒作污蔑(制造谣言)揭秘太阳系中柯伊伯带隐藏了什么,太阳系的保护层和太阳系的起源
为什么说越国是春秋争霸史上最奇怪的国家?
在位的时候,把他的庶子分封到了会稽,来侍奉祭祀夏禹,于是立国名为“於越”,成为越国的开山之祖。
其实,关于越国,在历史上是很神秘的,历史上对越国的记载十分的稀少。
虽然古今的学者对越国的由来意见不一,但是有几点还是肯定得。
第一是春秋中期以前的文献上,很少有对越国的记载,对越国的基本情况基本上都不清楚。
“盟吴、越而还”这应该是最早记载越国的文献了。
而越国早期更普遍的国名称呼“於越”,《春秋经》中记载过越国入吴。
第二是越人当地的土著风俗,《》记载,“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民风彪悍,好斗。
《汉书》记载,“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第三是越国在春秋中期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农业和手工业。
越国的发展高峰是在春秋的中后期,允常和统治越国的时候,越国的势力有了相当迅速的发展。
疆域纵横数百里,在南方地区,仅仅次于楚、吴。
随着越国国力的发展,允常和勾践也产生了的的心思。
但是越国要北上,就要迈过。
当时的吴国要比越国强大的多,越国要争霸中原,势必要和吴国产生冲突。
越国和吴国之间的矛盾,随着晋楚之间的相争变得越来越复杂。
晋、楚两个大国相争,本来差不多势均力敌。
于是晋国采取联吴制楚的计策,拉拢和扶植吴国从侧后方骚扰侵袭,让楚国处于两线作战的局面。
而楚国则利用越国和吴国之间的矛盾,开始支持扶植越国,用越国来威胁吴国,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这一来,晋、楚、吴、越分别出于自己的利益,使得局面越来越混乱。
而吴越之间兼并战争更是在之后成为主导天下战略的全面战争。
吴越最早的冲突是在吴王余祭的时候,吴王余祭因为越国帮助楚国伐吴而感到十分气愤,于是就出兵攻打越国,准备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越国实力不如吴国,大量的越人被俘虏,大量的财务被吴军掠夺。
然而吴军经常对俘虏施以酷刑,割断脚筋,让他们守卫吴军在江上的船只。
战俘们伺机刺杀吴王余祭,接着吴军展开报复,杀死了大量的越人俘虏,吴国跟越国的仇恨也越来越深。
在此之后,吴国和越过之间的战事越来越频繁,越国经常帮着楚国牵制吴国,成为吴国的肘腋之患。
公元前510年,吴王阖闾为了破楚,决定先发制人攻伐越国。
阖闾很顺利的攻进越国国内,大败越军,让越国受到了重创,同时也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仇恨。
到了公元前505年,越常趁着吴国攻楚的机会率兵进攻吴国,一路攻到吴国的都城。
阖闾不得不派兵回救,才把越军赶出吴国。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越国和吴国相比,实力是十分弱小的。
越国还不足以对吴国产生什么太大的威胁。
但是在战略上,越国对吴国有着很大的压力。
阖闾、对越国也十分的重视,专门注重对越国的防御。
这也表明,越国的崛起,使得吴国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而且也表明越国也是吴国争霸路上的一个劲敌。
随机文章甄嬛如何羞辱皇上?这嫔妃直接野战狂徒 大汗淋漓被抓包北极有过企鹅吗,专家认为北极没有企鹅(大海雀并不是企鹅)细数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型号,最新型可临时改变打击目标为什么来了美国就发胖,为什么在美国喝水都胖/你是不是有胖人基因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天体引力和独特地形早就大潮
诸侯争霸为什么是七雄崛起?战略资源分布说明一切
”诸侯争霸之时的战争,也往往与经济资源的争夺有关,而且往往也依赖于特定战略资源提供经济保障。
古代的先驱,雅典将军地米斯托克利尝言:“谁是大海的主人,迟早也能成为帝国的主宰。
”这是因为,雅典以及同时代的希腊诸城邦,多半地域狭窄,在本土缺少大片的粮食产区(希腊本土多半以种植葡萄、橄榄一类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供应仰仗于海外殖民点或商业船队的供应。
而东方的兵家则强调:“以灭贼之要,在于积谷。
”毕竟,东方世界有大片大片的平原及河谷地区,适于产粮,所以必须要让军队自行携带大量补给,如果不方便补给,就要以战养战,当然不可避免的要让军队成为一个大号劫匪团队,如《兵法》所言,“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而且,在,无论希腊世界还是华夏世界的争霸,最后的胜利者都是可以据险自守而且还有一定农业资源的政权(希腊世界的斯巴达与马其顿,华夏世界的西周与秦俱是如此)。
但尽管如此,其他经济来源所能产出的资金,或者是对于一个政权而言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也往往会成为促成战争的重要因素或战争补给的资金来源。
在古代社会,特别是在物资商品化供给不及地中海世界的古代东方华夏世界,情况更是如此。
以下我就对古典华夏世界的一些重要资源的争夺战分而述之。
1 盐业资源 人类与其他动物在食性上的一大不同,就是人类会通过专门获得盐类结晶产物的形式摄取盐分。
然而,丰沛的盐业资源,在广袤的大陆上并非随处可见,需要依赖于沿海地区煮盐,或内陆地区盐矿、盐湖及盐井的供给。
由于盐业资源在内陆地区稀缺,也促成了后来令地方“贤良文学”与中央“大夫”的“盐铁官营之争”。
虽然这一论争以中央官营派的获胜告终,但中央对于民间人士控制重要战略资源的警惕性,也可见一斑。
有关盐的战争,我首先要论述的,并非是东方靠近海滨的燕、齐、越诸国,而是地处内陆的巴蜀地区。
蜀人的先君蚕丛,有“纵目”之特征,三星堆出土的古代蜀人面具,也有对“纵目”这一相貌的夸张描述,所谓“纵目”,即是由于饮食缺碘所造成的一种眼部向外突出的甲亢症状。
这疾病背后的原因是,当时的蜀人政权尚处在岷山山区当中,此地虽有岩盐资源,但是古人煮盐,往往只是用当地的岩石和土壤熬制而成,这样熬制出的盐,自然不会像湖盐、海盐一般具有足够的碘成分,所以甲亢也就成了当时蜀地的一种流行病。
也许,对于外来资源(包括盐)的渴求,也是蜀人与其他西土政权(如早期西周)结盟或对外战争的一大因素吧。
譬如,在秦国哀公-孝公这段内部不稳定的时期,蜀人就先后与秦人争夺褒斜道与陈仓道的交汇要点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并且在最后还占了上风,直到最后,才被秦人利用了苴国封君与蜀国中央的矛盾,同时新开了由关中中部直达汉中的金牛道,一举夺回了南郑并且更进一步,消灭了巴蜀二国。
在此之前,巴国还曾经一度成为了蜀国的盟友,所以蜀人可以仰仗巫溪一带质量更高的盐井补给盐业,在巴蜀联合的时代,甚至蜀人还途径巴地,沿着长江一举深入内部的兹方劫掠一番,害得楚国人在长江边上筑了一座捍关以抵御巴蜀联盟。
而最后巴蜀的灭亡,也与二国后来走向敌对,被秦国加以利用有关。
图:蜀人之“纵目”面具 此外,起初巴人所获得的巫溪一带盐井,也是在与秦、楚瓜分庸国以后得到的。
在此之前,巴人(此时的姬国与楚国同在襄阳-邓州一带地区,并未西迁)也与楚人在襄阳附近地区展开过一系列争夺战。
可能也是为了争夺巫山地区盐业资源的对外输出通道吧,毕竟在那时,华夏世界的诸侯邦国,还都是一片片居民点的集合,远没有形成领土国家。
盐业资源也为、乃至内陆拥有盐湖的晋国走向了强国道路,提出了“官山海”的国家控制战略产业策略,使得齐国收入颇丰。
燕国自秦开东征(公元前300年前后)以后,也获得了获利颇丰的辽东滨海盐场(在今辽宁盖州一带)。
这也为后来燕国能在五国伐齐战争中横扫齐国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沈阳市燕国名将秦开雕像 对盐业资源利用的政治性,在春秋时期还曾经引发过一次争议,即晋景公时期有关迁都的争议,一代霸主晋国在那时候准备迁都,毕竟那时晋国都城绛城附近发生了山崩,此乃大凶之兆,而且等旧贵族势力在绛城附近地区盘根错节,让公室十分为难。
于是一批人便主张迁到运城盐湖附近的郇瑕氏之地,认为此地“沃饶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
但强烈反对,认为郇瑕氏之地土薄水浅,很容易让人生病,心情郁郁不快,不如新田(今山西侯马一带),“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
足见卫生条件的重要性还要胜过对盐业资源的仰赖。
此外,韩厥还认为:“国饶,则民骄佚,近宝,公室乃贫,不可谓乐。
”足见丰厚的财源也会损耗人的意志,致使骄傲情绪难制,这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最后晋国人还是采纳了韩厥的意见,并且在新田建立了新都“新绛”,晋国也在都于新绛的悼公-平公时代,走向了霸业的巅峰。
而事实上,在献公时代“假途伐虢”,也是一是为了夺取关中通往中原的要道(伐虢),二也是为了保护盐湖侧翼的安全(灭虞)。
后来以后,晋国霸业的主要继承者魏国,却把都城定在了盐湖附近的安邑,这一是为了获得财源,二也是为了文侯时代的西进关中战略。
但同时为了维持魏国的哑铃形版图,魏国文侯、武侯两代君主还往往往来于安邑、邺城之间,魏国哑铃的中轴,却是太行八陉当中最为险峻,有“羊肠坂”之称的白陉,不知坐在马车里颠簸于山路中时,也是否感到了自家霸业不如原来三晋一统时的霸业稳固?也正是出于地缘政治原因,一死,韩赵两国甚至一度动了瓜分魏国的念头。
总而言之,盐这种战略产业,能为霸业奠定财政根基,但若把控不好,也会使得事业难得万全。
2 铜、锡资源 青铜这种铜-锡合金在先秦时代被广泛应用,这也自然使得铜、锡两种金属矿产成为了重要战略资源。
毕竟,《左传》当中,刘康公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两件事务,也都要仰仗于青铜所铸造的礼器与兵器。
在三十年(前642年),楚成赐给郑国郑文公一批铜料,但是,客人走了以后,楚成王却连忙派使者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郑文公拿到这些铜器以后,不要用来造兵器,而是要用来造别的东西。
后来郑文公回国以后,也真的拿这些铜料铸了一口铜钟。
可见那个年代人们对战略性资源应用的警惕性。
此外,西周时代的南国也屡屡遭到周王室征伐,周天子所求,也是湖北的铜矿资源,为此周厉王还不惜下令,对“铜路”上不服周天子的鄂国“勿遗寿幼”,制造了一起大屠杀,在那个时候一度称王的楚君,还被这一暴行吓得去除了自己的王号。
西周时所设置的“汉阳诸姬”这一系列诸侯,也是为了防止楚人跨过汉水,夺取铜绿山的铜业资源。
楚国自文王以后,在南方主要用兵也是分两个方向,西侧击巴国,东侧击随、唐、厉这类周天子用来监视楚国的“汉阳诸姬”,保护了铜路侧翼的安全。
可以说,楚国的崛起,与控制盐路和铜路都大有干系。
青铜既然是铜-锡合金,那么控制锡的资源,自然也万分重要,我国江西省是锡的主要产区,但江西在整个先秦时代都没有涌出过什么有名头的邦国,少数的记载也是有关于楚、越二国对此地的争夺。
大约也是因为当地土著居民一贯,谁来都做买卖,所以锡矿资源才没引起太多争端吧。
3 铁矿资源 我国历史上的冶铁技术,大约是通过河西道从中亚传来的,最早的人工冶铁产品(依靠铁矿石而不依赖陨铁)产生于西周后期,在最早的时候,贵族们甚至觉得这种金属这么锋利,这显然是比青铜还金贵啊。
不过随着冶铁技术的进一步东传,当技术碰到丰厚的铁矿资源,情形就大有不同了。
管仲曾对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组(锄)、夷、斤 (大斧头),试诸壤土。
”管仲所言的“恶金”,便是铸铁,可见齐国人已经把那个年代质量不高的铸铁应用于制造农具这一方面了(齐国都城临淄附近本身就有大铁矿)。
而且,铁制农具普及以后,平民们就可以去先前“野人”占据或者荒无人烟的地方去开辟新田地了。
过去人们拿着石器,对付各路飞禽走兽都应接不暇,需要躲在城里才能安全,现在有了更多更便宜的铁制工具,区区鸟兽又算得了什么,过去用石锄开垦荒地都有压力,一定要贵族找人花大力气占卜一番,找个吉日,然后再集合一大波人,才敢烧开树林,赶跑野兽,挖坑埋种子,现在随便谁扛着铁斧头铁锄头进山,大半天就可以开垦出一大块地。
这样也造成了私田的大幅度增加,致使“”这种氏族公社制度遗存走向了瓦解,渐渐培养出了一个自耕农阶级,也让华夏世界诸邦国从居民点大集合渐渐演化为了领土国家。
同时也让贵族老爷们动了从穷小子们手里抽税的念头。
最早这么干的,就是东方的(前594年“”),“贫铁国”秦国则直到前408年才“初祖禾”。
可见技术路径对政策路径的影响。
《孙子·吴问》还记载了对属下农民收税的标准,晋国的六大领主,赵、魏、韩、智、中行、范,他们各自收的税都不同,大体是50%(这大约也是因为晋国坐拥大量铁矿资源,加上几代国君,故而私田极多吧),赵氏收得最轻,只有44%左右。
所以赵氏治下领主和家臣都很勤俭而人民殷富,所以孙子认为晋国最后会为赵国所有。
虽然在后来的史实中,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而且三分后魏国最强,但赵国仍然是三晋中最长寿的一个。
但是,当时的铸铁含碳量过高,韧度还不及青铜,故而还无法取代青铜的兵器之用。
进入以后,铸钢技术出现,同时工匠们还开始知道利用淬火技术增强铁器的刚度与耐磨性,所以铁器也进入了兵器领域。
譬如战国初年的,虽然战略纵深浅薄,但是仗着拥有宜阳附近的铁山,能打造出极好的弓弩和宝剑,还是赢得了“劲韩”之美誉。
燕国在秦开东征将东胡、箕子朝鲜的势力逐出辽河平原后,不仅获得了农业资源与盐业资源,也获得了今天本溪-鞍山-盖州一带的铁矿矿脉,为燕国的扩张也奠定了基础。
据本人在辽阳市博物馆所见,虽然燕国在襄平所铸青铜货币成色远不及其余地区,但是冶铁设备倒是有很多。
“贫铁国”秦国虽然到了战国后期已经能压得关东六国向秦国称臣,但也深深认识到自身铁器冶炼技术低下和从业人员不足的问题,所以在攻破邯郸以后,不仅掳走了,还把赵国著名的钢铁企业,家族的产业,连人带设备一股脑迁到了蜀地,这次战略产业转移,也成就了后来西汉时“蜀卓氏”这一富户的名声,以及大小姐和凤凰男的爱情故事。
铁的产业兴起虽晚,但是对于军事扩张的动机性和为军事扩张提供资源的方面,这一产业也不亚于青铜。
4 马业资源 马这种资源虽然不像矿产一样依赖于地下供给,但也需要一定的地理环境才能发展起来。
而且这种资源,在汽车走向流行以前,一直重要性很大。
不要忘记周人能带领西土诸侯一举克商,不仅依靠于敌方在征服的过程中实力大损,也依靠于周人与各路“戎狄”做买卖,进口了大量马匹,所以能装备得起驷马战车,远胜于商人的二马战车。
秦国王室虽然最终一统天下,但他们在西周初年的先人,却是一伙因为附和武庚叛乱,而被周人发配到西方负责养马并负责抵御西戎的东夷人,直到时,秦人领袖非子因为其父大骆与西土大族(就是之申后的母国)联姻,加上养马有功,才摆脱了劳改犯身份成为周人之附庸。
吴国得以从一片蛮夷当中脱颖而出,最初也是依靠晋国人派出巫臣传授给吴人中原的车马技术。
此外,曾向大夫司马侯炫耀晋国的优势,有言:“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
”的确如此,在养马的方面,晋国的确是两周时代的一大土豪,早在西周时代,晋献侯就能一口气埋下105匹马为自己殉葬,后来晋献公准备借道攻打虢国的时候,也用了屈(今山西吉县,介于吕梁山与黄河之间)所产的宝马去打点虞公。
不过在晋平公的时候,司马侯见到了国君的骄纵之气,也回复国君:“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
”他也是看到了晋平公“不修政德”的荒怠之行,事实上,晋国卿家逐渐压倒公室,也在平公时代就隐约埋下了种子。
所以马政与地利虽然大利于晋国,但也不是晋国霸业的全部基础。
综上所述,虽然古代的君子们一再强调“修德”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没有什么重要资源,国人难以自卫,也肯定会像山东半岛上的杞人一样,成天担心天塌下来,更难以建立撼动天下的霸业了。
随机文章隋朝简介世界十大恐怖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遇难者5000(还将持续)专家解读导弹是核武吗,导弹更先进但不是核武蜥蜴人的真相是什么,疑似外星生物/传闻创立地球最强组织揭秘神仙已被科学家证实,政府为什么隐瞒修真(谣言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