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青海之战的详细战斗过程是怎么样?最后结果如何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简介:清平青海之战是1723年(清元年)至1724年(雍正二年),抚远大将军统军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武装叛乱的作战。

趁机登台 雍正元年六月,罗卜藏丹津乘

【菜科解读】

清平青海之战是1723年(清元年)至1724年(雍正二年),抚远大将军统军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武装叛乱的作战。

趁机登台 雍正元年六月,罗卜藏丹津乘驻西宁之抚远大将军允礼回京之机,公开正式宣布重建和硕特先人霸业,暗约伊犁(今新疆伊宁西)策旺阿拉布坦应援,胁迫和硕特蒙古各台吉于察罕托罗海(今青海湖东岸)会盟,命其放弃清廷之封爵,恢复以前旧称。

罗卜藏丹津自称“达赖浑台吉”,统驭诸部。

首次交战 亲王察罕丹津、郡王额尔德尼等不从,罗卜藏丹津便发兵进攻之。

双方四次交战,察罕丹津、额尔德尼等皆败,退往甘肃河州地区(今甘肃临夏),并向清政府求援。

七月,雍正帝命驻西宁(今属青海)兵部侍郎常寿往谕,命罗卜藏丹津收兵。

罗卜藏丹津竟扣留常寿。

九月,青海塔尔寺大喇嘛察罕诺门汗从罗卜藏丹津叛,挑唆远近喇嘛及百姓20余万人,掠牛马,烧草谷,抗官兵,犯西宁。

青海大乱。

十月,川陕总督年羹尧率师自甘州(治今甘肃张掖)至西宁,奏请进剿。

雍正帝于十月初二日,授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指挥清军平定叛乱。

时各路清军尚未聚齐,罗卜藏丹津攻破西宁附近几处要点,进攻西宁。

西宁守军凭城固守,年羹尧指挥部下用大炮将叛军击退。

战前布局 初战得胜后,年羹尧一面令清军继续肃清西宁附近叛敌,收复失地;一面全面部署平叛作战:以总兵周瑛率兵一部,截断叛军由青海入藏之路;派都统穆森驻防吐鲁番(今属新疆),副将阿喇纳驻防噶斯(今青海花土沟一带),防叛军与伊犁之策旺阿拉布坦会合;命参将孙继宗驻防于布隆吉尔(今甘肃安西东),就近策应。

年羹尧还奏请朝廷增派副都统花色等将鄂尔多斯兵、副都统查克丹将归化(今呼和浩特)土默特兵,总兵马黩伯将大同镇兵,调往甘州,会同作战。

战前准备 年底,清军先后在镇海、南川、申中、北川、奇嘉等堡击败叛军,西宁附近形势基本稳定。

年羹尧又奏请朝廷:选陕西、甘肃、四川、大同、榆林绿旗兵及蒙古兵,共1.9万人,由率领,分别由西宁、松潘(今属四川)、甘州和布隆吉尔四路进剿;防守西宁、永昌、布隆吉尔、巴塘、里塘(今四川理塘)、黄胜关(松潘北)、察木多(今西藏昌都)等重要关口,以保证后方与进军路线的安全;除归化与张家口购买马、骆驼外,另请太仆寺拨给战马3000,以巴里坤屯田军选骆驼2000,调青海备用;贮备军粮;请拨发优质火药100骆。

以上计划,得雍正帝旨准,并加拨战马1000匹,增发火药1倍。

二年正月,雍正帝授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命其随远大将军年羹尧进兵平叛。

战斗过程 年羹尧将陆续到达的6000清军分作三路,总兵吴正安出北路,总兵黄嘉林和副将宋可进出中路,奋威将军岳钟琪和侍卫达鼐出南路,准备二月进兵。

时,西宁东北郭隆寺喇嘛忽然齐聚操演,又传令东山一带藏民于正月十一日叛乱。

年羹尧即派岳钟琪和前锋统领苏丹,统兵进剿。

十二日,叛军1万余人在哈拉直沟拦截,清军奋勇冲杀,攻占3座山岭,捣毁叛军10座营寨。

随后乘胜向郭隆寺方向开进,沿途又捣毁叛军7座营寨。

十三日,抵郭隆寺。

其时,千余名叛军于寺后山洞中,负隅顽抗。

清军施放枪炮,堆柴焚烧,挥刀肉搏,将叛军6000余人全部消灭。

罗卜藏丹津自西宁附近败走后,退踞于青海柴达木以东的敖拉木胡卢。

郭隆寺之战后,清军分三路大军于二月下旬进至伊克喀尔吉,捕获叛军头目阿尔布坦温布;三月,岳钟琪部进抵布尔哈屯(参见布尔哈屯之战),直逼罗卜藏丹津驻地额母纳布隆吉;并分兵一路向北,加强柴达木兵力,截断叛军逃往噶斯之路。

战役结果 罗卜丹津无力组织反攻,先逃往乌兰穆和尔,又逃往柴达木。

清军在岳钟琪率领下,蓐食衔枚,一夜间驰行160里,于黎明时抵罗卜藏丹津驻地。

叛军于梦中惊醒,马不及鞍,仓皇逃溃,罗卜藏丹津易妇人服逃走,后投伊犁策旺阿拉布坦。

清军此次追剿,出师15日,歼敌数万。

随机文章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欧洲多国天降橙雪,黄橙橙的一片好像世界末日(火星版大雪)垃圾人定律是什么意思,逮到个人就大肆倾倒负面垃圾(拳脚相向)盘点人类不能承受的真相,国家隐瞒的超能力者被收纳进秘密部门揭秘永生计划平民能实现吗,平民还是老实锻炼身体(富人才玩得起)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损失5万人,蜀汉为什么因此一蹶不振?

在罗贯中的《演义》中,经常会夸大魏蜀吴三国的兵力规模。

其中,就来说,《三国演义》中称率领了75万大军,而东吴则派遣20多万大军来抵抗刘备。

不过,根据《》等史料的记载,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和东吴的兵力,大约都是5万人左右。

由此,对于在夷陵之战中的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兵马。

虽然对于蜀汉来说,5万兵马的损失非常惨重。

不过,经历数十年的恢复,蜀汉应该可以将这一损失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了。

不过,蜀汉却一直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这是为什么呢? 一 首先,在夷陵之战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承担起匡扶汉室的重任。

不过,对于已经一蹶不振的蜀汉,却始终难以战胜强大的曹魏。

公元263年,邓艾兵临成都,促使蜀汉正式灭亡,成为魏蜀吴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蜀汉最多损失5万兵马,为何之后就一蹶不振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标志着蜀汉彻底失去了荆州。

而一旦失去荆州,则意味着诸葛亮《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也难以实现了。

二 针对刘备势力的发展方向,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表示:“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在诸葛亮看来,蜀汉想要成功北伐中原、恢复汉室,至少要拥有荆州和益州这两个州。

在此基础上,等到天下有变,比如魏国内乱的时候,荆州出兵来进攻宛城、洛阳,而益州之兵则攻打关中地区,也即只有两路大军共同发力,才有可能击败强大的曹魏。

但是,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因为彻底失去了荆州,想要击败曹魏几乎是不可能了。

三 另一方面,荆州对于蜀汉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北伐曹魏的跳板和平台。

在末年,中原,很多州郡因为战争的影响,所以人口大幅减少,农业、商业等都受到了破坏。

不过,就荆州来说,因为治理地井井有条,不仅没有受到较大的战争影响,而且人口众多、商业繁荣,所以各个诸侯都希望争夺这一地区。

在大意失荆州后,蜀汉的人口只有90多万人,兵力最多只有10万人。

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吴在夺得荆州后,人口达到了230多万,兵力超过了20万人。

由此,因为彻底失去了荆州,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人口和兵力都很难获得补充了。

四 最后,由此,夷陵之战蜀汉最多损失了5万兵马,如果蜀汉还拥有荆州的话,这5万兵马的损失,还是比较容易补充了。

但是,因为失去了荆州,也包含关羽、等文臣武将,诸葛亮的北伐不仅是人才匮乏,也是孤掌难鸣。

此外,对于蜀汉的文臣武将来说,很多都来自于荆州地区,比如、、、、、、等人。

但是,在夷陵之战后,蜀汉难以从荆州获得人才的补充了。

所以,夷陵之战后,蜀汉整体上进入到下滑阶段,甚至说是一蹶不振了。

如果不是诸葛亮、等人的努力,蜀汉也难以支撑到公元前263年才灭亡了。

随机文章清朝灭亡因太放水?八国联军开兵器库全部傻眼亚马逊旗下蓝色起源发射火箭回收成功,私人公司推动太空旅游被加蓬蝰蛇咬了有救吗,有救/但被咬的部位100%会被截肢揭秘摸金校尉的所有口诀,真实存在的摸金校尉十六口诀(分金定穴)神仙修炼层次境界,鬼仙/人仙/地仙/金仙/大罗金仙/圣人/天道圣人

元朝大都和上都之间的内战爆发——两都之战

无疑是谋杀的“”的受益人,无论是不是主谋者。

参见恰如猛虎卧大漠,潜伏爪牙忍受:南坡之变和泰定帝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时为晋王的也孙铁木儿之所以被推选为,不是因为他的阴狠而是因为他既出身显赫,又无能而优柔寡断。

不过,从这个说法一路推演下去,得出也孙铁木儿比弑君的实际执行者铁失等人想象的还要软弱,因为怕承担弑君的名声,所以新任皇帝害怕了,于是迅速全部诛杀铁失等人——这样的雷霆手段说是因为软弱,害怕名声不好才采取的,实在是说不过去。

(也孙铁木儿Yesün-Temür,1293—1328,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史称“泰定帝“) 无论如何,这就是经历种种迂回曲折而建立的泰定帝政权,这次的血腥残忍在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它貌似为从铁穆耳以来30年的政治斗争划上了句号,但也只是接下来激烈巨变之前的一个短暂的休止符。

泰定帝在位5年,那年春天,他在大都附近的皇家狩猎地病倒,随即去世,留守大都的钦察、阿速、康里等各族亲卫军团在钦察军团的首脑燕帖木儿的率领下,开始蠢蠢欲动。

他们想拥立的是远在江陵(今湖北荆州)的的次子。

(图帖睦尔,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元朝第八位皇帝,两次在位,在位时间共计四年) 海山有两个儿子,长子和世和次子图帖睦尔,这两人作为海山的遗孤在叔父仁宗和堂弟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期间,也就是祖母答己专权的时期受尽了压制和颠沛流离之苦。

和世被封为周王前往封地云南,本身已经类似发配,但这还满足不了祖母和叔父以及他们身边宠臣的愿望,他们仕途在和世行经陕西的时候暗杀他,和世好不容易逃脱了暗杀,直接投奔汗国,最终,在泰定帝时期,他已经在父亲海山驻留过的阿尔泰山西麓开辟出一块自己的根据地,与察合台汗国形成了联盟。

图帖睦尔则是被流放到海南岛,在当时蒙古人的视野中,海南岛可不是避寒胜地,这已经属于仅次于死亡的惩罚,到了泰定帝时期,他才被召回建康(今江苏南京),后又转移到江陵。

燕帖木儿的祖、父两辈都效忠海山,在其与海都的战争和后来的战争中与海山结下了极深的渊源,他和钦察等各族军团在仁宗、英宗朝不断受到打压,积怨已久,但是他们与铁失等人不同,他们认为铁失等是答己的一党,而自己是货真价实的海山派。

一直静观其变的他们终于等来了泰定帝的驾崩,1328年阴历八月,燕帖木儿等人终于在大都起事吗他们将海山遗孤中便于联络的一个:次子图帖睦尔作为拥立的对象。

而上都方面,泰定帝的右丞相倒剌沙则将泰定帝年幼的儿子立为皇帝。

元帝国南北两座都城大都和上都之间的内战爆发,是为“两都之战”。

(1330年元朝疆域图) 两都之战耗时2个月,一开始,上都一方主动出击,对大都形成战略包围态势,战争在居庸关、昌平、怀柔、通县等一带全面展开,大都方面先是顽强抵抗,后来互有胜败,当看到上都方面已如强弩之末之时,许多部队转而投靠大都一方,战场的天平开始倾斜。

与此同时,据守辽东的东方三王族之一、合撒儿家族的齐王月鲁帖木儿从侧面袭击上都,已成空城的大本营被突袭,是压垮泰定帝残余势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倒剌沙等人出降,泰定帝子阿剌吉八不知所终,大都方面,图帖睦尔称帝。

但是故事没有完,和世在察合台汗国为代表的中亚、蒙古等方面势力支持,开始向东方进发。

他的大军一路东来,受到了蒙古王公贵族和蒙古本部军民的热烈欢迎。

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之争甚至与之间兄弟之争的态势,仿佛又出现了—— 参见此位湮灭在历史深处的正统蒙古大汗,名字的汉译暗藏玄机 和堪称中流砥柱的元武宗海山称得上不愧一个武字 元文宗图帖睦尔在即位诏书里面写道: 谨侯大兄之至,以遂朕相让之心。

因而在合法性上无法与和世一方抗衡,只好做出让位的姿态。

本来对以燕帖木儿为首的所谓海山派系来说,推选和世当皇帝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现在要他们交出经过两都之战浴血拼杀获得的权力和功劳,让一直在极力表达对察合台家族感恩之心的和世上位,日后元朝的天下就不是自己一方可以掌控的了,于是,燕帖木儿决心已下。

与已经起了杀心的燕帖木儿一方相比,和世一路悠然自得,充满了轻松自在的胜利情绪,甚至把拥护他的察合台汗国军队留在了漠北,独自带了少数人南下。

这一日,他们来到了“玉忽察都”,2天后,和世和从大都北上而来的“皇太子”图帖睦尔会面,举行了包括皇室成员、诸王大臣参加的欢庆酒宴,4天之后,和世突然驾崩,年仅30岁。

(和世,1300年12月22日—1329年8月30日,元朝第九位皇帝,1329年2月27日—1329年8月30日在位,在位6个月,系元武宗长子,元文宗之兄,元顺帝之父) 当日,“皇太子”图帖睦尔行哀哭之礼,之后,燕帖木儿以已故皇帝和世皇后的名义将玉玺由交回到图贴睦尔手中,旗下人马迅速撤离玉忽察都,9天后,在上都皇宫主殿,图帖睦尔举行了盛大的“复位”仪式,第二次当上了皇帝,他继续沿用了和世的年号天历。

和世的暴亡和失败,被称为“天历之变”,有时,历史学家也把两都之战与和世的败亡两部分加起来合称为“天历之变”——“天历之变”(后的元文宗隐藏了自己谋杀明宗的事实真相,对外只称和世暴病而亡,但是对这场闹剧,全天下都洞若观火。

“天历之变”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或者蒙古大汗的权威跌至谷底,中央政局掌握在了钦察、阿速、康里等亲卫军团手中,正如他们的大老乡马穆鲁克军团在西亚北非做的那样。

(少年朱元璋影视形象) 更有意思的是,正是1328年,在南方一个穷苦人家,后来的朱元璋出生了。

随机文章利西马科斯(Lysimachus)简介李鸿章欲买机枪!为何听到每分钟连射600发马上放弃最紧张的高空定点跳伞,英国狂人开伞慢1秒险摔死地球灭亡后人类去哪,美国NASA发现宜居星球成为人类退路墨菲定律爱情启示,和平分手意味双方都找好下家(爱情中的硬道理)

加入收藏
               

清平青海之战的详细战斗过程是怎么样?最后结果如何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