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边府战役简介 奠边府战役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简介:奠边府战役(越南语:Chiến dịch Điện Biên Phủ),越南抗法战争后期,越军对法军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53年5月,驻印度支那法军制定了以

【菜科解读】

奠边府战役(越南语:Chiến dịch Điện Biên Phủ),越南抗法战争后期,越军对法军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53年5月,驻印度支那法军制定了以奠边府为基地,准备在18个月内歼灭越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的计划。

越军为粉碎法军企图,遂决定对奠边府实施进攻,由武元甲任前线总指挥,实际策划、指挥整个战役的是以韦国清为团长的中国军事顾问团。

12月,越军解放莱州后,先后集结4个步兵师(欠1团),1个炮兵师及其他兵种部队共4万余人,从南、北合围奠边府,然后向奠边府法军发起攻击。

战役从1954年3月13日至5月7日,共歼法军1.6万余人,击落、击毁法军飞机62架,俘法军卡斯特里准将及其全部参谋人员 ,加快了战争进程,对于签订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有重要意义。

奠边府战役是越南人民抗法战争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

战役的主要特点是:作战方式是对集团据点群的阵地攻坚战,战役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作战地区是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条件很差,运输补给困难。

虽然人民军经历多年作战,但攻打敌坚固设防的集团据点群还是第一次。

作战中遇到一系列新的问题,特别是战斗激烈,伤亡较大,生活艰苦,对部队士气影响较大。

但由于进行了强有力的战役政治工作,因而保证了作战决心的贯彻和战役的彻底胜利。

战役背景 1945年日本投降之际,战时在印度支那地区始终保持军事存在的法国,企图恢复战前格局,重新成为印度支那的殖民大国。

但事与愿违,法国人很快发现自己处于无法摆脱的内外交困之中,而且他们的企图使他们自己卷入了一场灾难性的战争。

1930年,一位共产党革命家缔造了印度支那共产党,他就是后来改名为胡志明的那个人。

他被法国人逐出越南,后来在中国的广西站住了脚,并在1941年组建了名为“越盟”的政党。

胡志明在广西开始与武元甲共事。

武元甲原是河内的一名教师,后来成为胡的副手,并逐步成长为胡的军队统帅。

1945年3月日本人撤离了占领的印度支那,这对越盟帮助颇大。

当年8月底,胡志明在河内建立政府,并任政府首脑。

他手下有5000人的游击队,由武元甲指挥。

该游击队控制了东京湾和北安南山脉。

胡志明曾一度受到中国国民党有限度的保护。

当勒克莱尔将军率领的法军于11月在西贡登陆时,中国军队曾在北纬16度线上封锁了他们北上的道路。

但是中国人除了供给一些缴获的日造步枪外,无法提供其他物资援助。

中国军队于1946年5月撤离越南。

与法谈判 胡志明十分清楚,游击队虽然日渐壮大。

但还不具备对付法军的能力。

因此,他决定谈判,其结果是与法方达成了一项双方均不满意而且难以持久的协议。

武元甲主张武装抵抗,他忙于在东京湾东北部大本营(越北)扩大游击武装,进行训练。

而胡志明则冷静、深沉、有耐心。

他非常清楚:和平,即使不稳定的和平,只要伴有停火或休战,对他来讲都至关重要。

因此,他继续进行谈判。

然而,1946年秋,法国人终于失去耐心,提出了胡志明认为非常难以接受的要求。

越盟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获得独立,当年11月底,它开始了长达8年的抗法战争。

但谈判所花费的时间并非一无所获。

胡、武两位越南领导人已掌握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他们立即开始实施精心制定的游击战计划。

这支武装力量已扩大到3万人,活动在若干个地区内,每个地区都有一独立的组织,但由武元甲统一指挥。

中国资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它对越南的物资援助是越盟成长的“助长剂”。

到1950年,武元甲已在越北地区建立一支含4个步兵师的正规部队,每个师下辖4个团,每个团下辖3个营,总兵力达1万人。

其后勤供给主要依靠在当地征募的一支庞大的农民队伍。

1950年秋,武元甲认为自己的力量已很强大,足以向法国远征军及新近成立的越南国民军发动进攻。

作战初期,武元甲有选择地在某些地区巧妙地运用兵力优势。

他极为成功地将法军从东京湾北部彻底赶走,并对河内及海防造成严重威胁。

但当年12月,随着法国军事家塔西尼将军(后成为元帅)的到来,法国人的命运大为好转。

1951年,越南人的日子极不好过。

战斗打响 1951年1月,一场大规模的攻击战在红河三角洲打响,法军由塔西尼亲自指挥。

此仗可谓,势均力敌。

武元甲虽然占有3:1的兵力优势,但在3日苦战中伤亡6000人。

同年,又经过两次更加惨重的失败之后,武元甲不得不转入游击战。

塔西尼当年年底返回法国,后死于癌症,处世尤为谨慎的萨朗将军接替了他。

法军调换指挥官,使武元甲得到喘息机会,重新获得了主动权。

他不仅弥补了损失,而且将部队扩编为6个师。

这6个师包括第351重型师,该师辖1个工兵团,2个炮兵团,1个重武器团,1个高炮团,后来又增加了1个野战火箭部队。

重型师的组建及其他收获是胡志明1950年4月访问北京后的间接成果。

他在北京与中国达成协议,即由中国向他提供各类武器及军事教官。

从此之后,中国人源源不断地从云南边境运来大批野战火炮、高射炮、轻武器以及弹药。

中国只是在朝鲜战争期间才短时期中断向越盟供应军火,而这一中断有利于越南,因为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可以向越南提供从美国人那里缴获的先进武器。

中国在越南的参战情况不详,但有一支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在越南,以确保越军正确使用中国武器。

在奠边府战役中,中国肯定至少有一个高炮团参战。

但从表面上看,武元甲这个被法国人蔑视的自学成材的军事天才,是所有主要战斗的指挥官。

纳瓦尔将军 1953年5月,纳瓦尔将军接替了萨朗将军。

他曾是骑兵部队军官,在参谋部担任过要职(主要在情报部门),还任过装甲部队指挥官。

他虽然富有自信心,但由于没有在高级司令部工作的经验,加之对印度支那一无所知,因此对能否担当此任感到没有把握。

但是法国政客毫不理睬他的意见,将他派往越南,并令他将战局改善到使法国政府能够进行谈判的程度。

纳瓦尔抵达印度支那时,法军总兵力为18.9万人,其中法军5.4万人,外籍军团(其中许多是德国人)2万人,北非部队(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人)3万人,空军1万人,海军5000人和越南军队7万人。

然而,这些部队的大部需在红河三角洲“德拉特防线”的一系列防御阵地上执行守备任务,或在法军管辖之下的其他地方执行同类任务。

武元甲拥有6个师和3个独立团,其中至少有8万人是训练有素的一线部队;他还有强大的二线部队,可从事地方作战。

此外,武元甲还拥有一支庞大的,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的后备队。

越盟控制了东京湾的大部分地区,占领了安南山脉“腰部”的制高点并在更南的区域设有少量据点。

局势对纳瓦尔并非有利,但他立即察觉到自己的指挥弱点,并且制定了一个长期计划。

该计划以增强部队机动力、增加兵力、并得到美国的援助为基础。

纳瓦尔将此计划带回巴黎,但并未得到批准。

在他返回越南时,巴黎只答应给他增加10个营的兵力以及有条件地提供一些美援,并且命令他必须立即行动。

他执行了命令,在北部打了一场胜仗,即在安南山脉“腰部”获得一次小胜,并成功地撤回那商筑垒营地的法军。

建立那商营地曾是萨朗将军唯一的成功之举。

3个伞兵营准确地空降在敌占区,在那里修筑了一个堑壕纵横的营地。

而越盟部队对它的一系列进攻都只能是毫无意义的、代价高昂的自我损耗(越盟的确这样做了)。

成功地撤离那商,促使纳瓦尔认为在敌方领土上建立据点并没有多大危险。

基于这种认识,加上法军负有保护友好王国老挝的义务,纳瓦尔决定在奠边府设立规模更大的筑垒营地。

控制由北方入侵老挝的唯一通道。

奠边府位于河内以西约180英里处。

自1952年11月起,它一直在越盟控制之中,很有可能成为越南进攻老挝的前沿基地。

奠边府差不多正好位于一个大约12英里长,8英里宽的肥沃、富庶的谷地中央。

谷地周围是丛林覆盖,连绵起伏的山峦,有不少山峰高达3000多英尺。

这里既不易防守,也不易实施空运补给。

卡斯特行动 纳瓦尔任命勒内·科尼少将为东京湾部队司令。

负责从河内的基地指挥奠边府筑垒活动。

科尼身材魁梧,精明强干,他跟着自己敬佩的塔西尼来到印度支那。

科尼雄心勃勃,,性情暴躁。

如果对某一命令持有异议,他就会提出不同意见。

纳瓦尔选用科尼必定是由于他赏识科尼的才干,他们俩关系一般。

然而,他们一致认定卡斯特里上校是守备部队司令官的最佳人选。

卡斯特里是一位骑兵军官,与纳瓦尔相识。

不久前他成功地指挥了红河三角洲的装甲部队。

奠边府将被用作实施进攻或防御作战的基地,因为纳瓦尔预计在这一带要打一场运动战,而一名骑兵出身的军官当基地司令,的确很合适。

1953年11月20日上午,10点半刚过,第6殖民伞兵营和第1伞兵团的第2营抵达两个空降地域上空。

“卡斯特行动”正式开始。

奠边府谷地在阳光下显得非常宁静和平,农民在田间地头干活,越盟部队毫无准备。

两个空降营降落在相距3英里的两个地域内。

第1伞兵团的士兵没有遇到抵抗,殖民伞兵营在奠边府西北着陆,遇到强烈抵抗并有一些伤亡。

中午刚过,殖民伞兵部队第1营加上2个75毫米炮兵连,1个迫击炮连和1个外科医疗小队空降着陆。

越盟部队下午4时撤离该地区,留下96具尸体。

次日,包括一辆推土机在内的重型装备空投到位,工兵们开始修复主要的简易机场,加固“堡垒”。

奠边府谷地由若干个小村庄组成,地势平坦,只有几处小山包,楠云河从谷地中流过。

法军以前占领该地时,曾修建了两个简易机场,较长的跑道为1.6万码,靠近奠边府;另一个比较小的机场位于奠边府以南3英里处。

防御体系 整个防御体系由数个据点构成。

每个据点以一女子名字命名,各据点由数个理论上相互可以支援的支撑点构成。

北边是孤立的加布里埃尔据点,由阿尔及利亚第5步兵团驻守。

其东南面是比阿特丽斯据点,由外籍军团第13半旅的第3营驻守。

由主要机场周围的工事构成的于盖特据点,由外籍军团第2团第1营和一支155毫米炮兵部队驻守。

于盖特据点西面和北面是安妮·玛丽据点,由泰国人驻守。

在安妮·玛丽据点以南是克洛迪娜据点,由外籍军团第13半旅的第1营驻守。

楠云河以东是多米尼克和埃利亚娜据点,分别由阿尔及利亚第3步兵团第3营和第4摩洛哥步兵团驻守。

再往南3英里便是孤立的伊莎贝尔据点。

这一处境危险的据点由下列部队坚守:外籍军团第3团第3营、阿尔及利亚步兵第4团第2营、一支法国人指挥的摩洛哥部队、一个105毫米炮兵连和一支坦克部队。

战地司令部和野战医院位于克洛迪娜据点正北的地下掩蔽部里。

步兵的坦克和炮兵等机动部队也集中在此。

当时,奠边府谷地的法军兵力近5000人。

以后的几周里,巴黎的军政高级官员乘坐飞机接踵而至,以便从纳瓦尔和科尼将军那里了解法军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命运与奠边府这片稻田息息相关。

在奠边府,人们每天都在挖掘沟壕,架设铁丝网,埋设地雷,加固工事,给来访贵宾留下深刻印象。

纳瓦尔将军估计敌方至少要用3个整师才能包围奠边府。

牵制住这么多敌方部队将对法军计划于元月在安南进行的战斗(亚特南特之战)十分有利。

万一敌人发动大规模进攻,纳瓦尔确信其防守火力足以压制敌方进攻。

奠边府犹如“发怒的刺猬”,将给越盟以沉重的打击。

然而,并非所有高级军官都如此乐观。

纳瓦尔本人在表示自信的同时,也并未忽视让科尼准备一项秘密撤退计划,以防事态恶化。

科尼对此乐于从命,因为他本来就对防守奠边府持保留意见。

主要反对派是空军高级将领法伊将军,他指出,机场是守备部队的生命线,极易遭受敌人的打击,法军的赌注下错了地方。

然而,炮兵司令官皮罗上校则盲目乐观,过分自信。

他认为其反炮火计划会有效地摧毁敌人丛林中运来的任何火炮。

当问及是否还需要更多的火炮时,他回答说现有火炮已超过所需数量。

结果,法军炮兵的失利成为法军战败的原因之一。

占领奠边府 在占领奠边府谷地之后的3个月中,法军多次出击。

12月初,法军派出一支部队协助莱州的泰国守备部队撤离。

另外,为了获取情报、骚扰敌人和破坏敌运输线,法军还使用各种武器对敌纵深实施猛烈袭击。

但多数袭击和出击均无实质性结果。

由于空中补给困难或遭敌人伏击,法军多次失败,损失惨重。

派遣游击队潜入敌后也收效甚微。

到1月份,奠边府显然已丧失了“进攻跳板”的作用。

由于敌人正在收缩包围圈,显然企图以全面进攻吞掉这块“诱饵”,法军打算增派更多的部队、火炮以及坦克,企图增强防御力量,但这一切已为时过晚。

纳瓦尔和科尼不仅过份低估了武元甲可投入战场的一线部队的数量,而且还低估了武元甲在恶劣的地形上运输重型武器的能力,以及进行运动战的能力。

武元甲于1953——1954年冬季采用运动战逃脱了法国人的包围。

武元甲令所属师、团部队来回运动,避免任何正面激战。

他的部队甚至可以在老挝进出自如。

为免遭敌人的猛烈攻击,武元甲大部队,夜间行程更远。

蜿蜒的行军纵队逐步接近了法军营地。

越盟的每个士兵除携带武器外,还带有水壶和30磅大米,此外还带有一把挖壕用的行军锹。

3月13日做好进攻准备时,武元甲已在法军各据点附近集结了4个步兵师和1个重型师的兵力。

武元甲总共投入4.9万人(战役过程中又投入1万人)对付法国守军。

法军虽又增强了12个营的兵力,但总兵力仅为1.32万人,其中一线部队不足7000人。

最使法军震惊的是,越军第351重型师操纵火力的技术。

越军的重型武器比法军多2倍以上。

此外,他们以惊人的能力将重武器拖上陡峭的丛林小路,必要时以捆扎树梢的巧妙方式伪装武器,还用人力将火炮拖运到前沿的斜坡上。

他们挖掩体把火炮隐蔽定位,使其可向法军营地的薄弱点,尤其是法军的机构实施直瞄射击。

伊莎贝尔据点的炮火打不到它们。

中部的反击炮火也无法压制它们。

假如法军夺取并固守高地,局势则可能完全不同。

随机文章唐朝当红诗人自愿献身武则天却因为「这个原因」被退货孙尚香不孕?结婚三年没有子嗣这问题刘备也很苦恼神奇的过度学习效应,天才没有99%的汗水那不是天才菠菜法则的意义,能明确责任减少矛盾(生活中可以减少夫妻误解)太阳内部是聚变还是裂变,氢元素聚变成氦/未来或被木星取代

奠边府战役表面上是越南与法国之间的战争 实际是有中国军队的支持

奠边府战役是越南战争中的最关键一战。

越南战争是分三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是越南与法国之间的战争,法国的战争经费大多是美国援助的,但是美国的这个小弟打仗不怎么样,于是自己上,结果美国也不行了,这个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是美国扶持南越和北越大,结果南越还是被北越打败了,西贡被占领,北越把西贡改成胡志明市,越南成为了统一的国家。

奠边府战役表面上是越南与法国之间的战争,实际是有中国军队的支持。

这次战役的越南军队总指挥是武元甲,但是,真正的幕后总指挥是以陈庚大将带队,韦国清上将为团长的中国军事顾问团。

奠边府位于越南西北部,是一个比较狭长的盆地,地理位置很重要,距老挝只有16公里,是通向老挝的交通要道。

越军在1952年11月30日占领了奠边府,法军也清楚奠边府的重要性,派6个空降营于次年11月20日夺取奠边府,越南军队因人员数量和装备都不如法军,失去了这个战略要地。

此时的中国军事顾问团正在协助越南的指挥部草拟作战计划,韦国清得知奠边府被法军占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战机。

立即通知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开始进行对奠边府的作战部署,韦国清认为法军的6个空降营是精锐部队再加上奠边府的战略意义,如果奠边府被围,法军必来增援,这也是我军常用的围尸打援战法。

对于韦国清将军的作战计划越军总司令武元甲也非常认同。

立即派军队把法军包围在了奠边府,奠边府这个地方有机场,法军刚开始认为没问题,可以派空降兵不停地增援,用飞机运送武器弹药和生活补给。

法军采用的是中心开花战法,当强势军队被弱势军包围后,通常都会想到中心开花。

来个反包围,顺势全歼,以达到转败为胜的目的。

结果是远远超出法军的想像,中国的孟良崮战役又在奠边府上演了一次,越军以绝对地优势兵力,在中国军队的装备和物资大力支援下全歼了奠边府的法军。

我们都知道每个国家的空降兵都是这个国家的最精锐部队,最精锐的部队被全歼了,也就失去了继续发动战争的本钱,从而一举结束了越南战争的第一阶段—越法之战。

随机文章鸦片战争时间尴尬!乾隆惨遭改名「弘历鲑鱼」 后裔气炸:你全家都鲑鱼德国空军狂风战斗机,海湾战争炸毁伊拉克95座机场二战苏联主力战斗机浅析,共15000多架速度碾压德军战机拉美羽蛇神的传说,掌管雨季丰收和生死(传闻是中国龙的化身)

奠边府战役中因为纳瓦尔的傲慢 丢失了中南半岛的控制权

在辽阔的中国大陆另一端,有个土地肥沃、的地方---中南半岛;它在地理位置上与朝鲜半岛相对应,是东亚大陆旁另一个动乱的吊坠形半岛。

自从19世纪80年代法国在那里建立殖民地后,富饶的中南半岛就成为了法兰西的瑰宝。

但是自从20世纪40年代起,那里就饱受战争,起义和游击战的折磨。

早在1941年5月,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开始了民族独立运动,展开起义反对法国和日本的统治。

1953年7月,朝鲜战争以双方无限期停火结束,而越共游击队和法国远东远征军间的第一次中南半岛战争已经持续了七年,却没有停战的迹象。

早在1950年的威克岛会面上,美国高层除了朝鲜之外,也讨论了中南半岛问题。

太平洋舰队司令海军上将拉德福德不明白,中南半岛美军能够做什么,该做什么。

而认为,法军在中南半岛表现令人不解,他们在此拥有15万最优秀的士兵和最高级别的指挥官,对手的兵力只有朝鲜军队一半,却不能将敌军一举歼灭。

拉德福德认为美军必须做法国坚强的后盾。

这次交流对话充分说明美军已经准备在远东开辟新战场,这最终将把美国拖入25年的战争中,且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二战后的中南半岛,重新组建的法军。

实际处于矛盾的状态中。

表面上是种族优越感,即欧洲人优于亚洲人。

虽然败给日本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并未让他们这种优越感有所收敛。

然而实际上从1940年起,法国军队是一败涂地;现在他们想要自我救赎。

为了一扫20世纪40年代的耻辱,他们必须赢得中南半岛的所有战斗和战役的胜利,就像1916年的那样扭转“逢德必败”的困境。

到了1953年年底的时候,中南半岛上第七位也是最后一位法国指挥官纳瓦尔上将制定一个战略,目的是在中国的援助产生效果之前,解除“越盟”对老挝的威胁,也同时对其造成重大打击。

1953年9月21日,一支勇敢的法国伞兵部队空降在奠边府一个被隔离的村庄里,该村庄位于“越盟”控制区的腹地,靠近老挝的边境线,横跨武元甲与中国主要的通讯线。

纳瓦尔计划在那里构建一个坚固且具进攻性的要塞,从而引诱武元甲将军进入一个战斗中,然后凭借优势的火力和装备将其击溃,这个老套的战例是与法军在1916年凡尔登会战的“榨血”战略很像。

奠边府的地域优势在于它拥有一个飞机跑道,此外它地处于该区域最大的山谷,且该山谷足够大,不易被封锁。

但是这里距离中国的边境线不足一百英里,距离法国在河内的基地差不多两百英里;结果,此处是法军补给飞机航程的极限。

这里的地势崎岖不平,陆地上与河内不通,因此奠边府要塞必须完全依靠空中力量防御。

与此同时,武元甲欣然接受了纳瓦尔的挑战。

数万人使用自行车向前方输送物资。

炮手们凭借着非凡的勤劳和智慧,把从法军那夺取的山头挖成洞穴,紧接着从洞穴中伸出的炮口直接向下瞄准法军的防卫阵地,而且法军无法对其进行反击。

之前有人询问法军驻防官兵,当“越盟”的火炮架在前方的山坡上对准奠边府时你们有何对策,他们认为之后这样的事情就不可能发生。

当武元甲不慌不忙地集结自己的进攻部队时,纳瓦尔却傲慢认为法军在激战中比越南游击队有优势,于是决定在奠边府战役中与敌军死磕到底。

然而当武元甲的部队在周围的山上挖掘山洞时,法军没有构筑任何阵地防御工事。

一战之后人们注意到,与英国部队和德国部队相比,法国部队不愿意挖掘战壕。

而在奠边府,法军战壕通常只有膝盖的深度;阵地上没有避难棚,也没有碉堡,什么也没有。

甚至连厕所都没用沙袋堆起来。

1954年3月13日,当“越盟”的28个步兵营共3.75万人正在做战前准备时,武元甲下令开始炮击。

无数的炸药同时引爆,为了就是给皮罗思的炮手造成假象,从而掩盖他们火炮的真实位置---地下,事实证明法军的火炮和空中轰炸几乎对它造成不了威胁。

毫无备战的法军阵地几乎立刻遭到了敌军的痛击。

战前一位法军上校保证“敌军大炮在被我军摧毁之前不可能射击三次”,然而当天他却懊悔的用一枚手榴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然越方的损失同样惨重。

到了4月初,武元甲的部队已经伤亡了好几万,这是“越盟”军队的一半人数,士兵的士气低落的正如奠边府飘动的三色旗一样。

武元甲一半的精兵都参与了围攻行动,因此他对这次作战很重视。

至少有一位美国作家认为,“人民军在奠边府战役中的伤亡数量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

”如果法军不缺意志和战略手段,那就一切了。

然而事实是法军更为混乱。

军需部门乱成了一团麻,空中补给也是断断续续。

武元甲从中国那里获取了一批威力强大的防空武器,直接威胁法军的运输机。

多数空投武器和弹药已落入了武元甲的手中。

1954年5月7日,“越盟”引爆了一个矿井,将奠边府法军防御设施全部摧毁。

当天下午,武元甲下令全面进攻法军的剩余部队,紧接着2.5万多名“越盟”士兵对不足3000人的法军守卫部队发起了攻击。

奠边府防区司令德·卡斯特里准将向东京湾防区总司令科尼少将发电报称:这仗打的糊里糊涂的,但是我们会战到最后一刻。

而科尼则明确下令禁止投降。

5月8日,法军卡斯特里准将以下7000人全部投降。

法军情报人员估计武元甲要发射2.5万枚炮弹,这是武元甲的运输能力所能企及的数量,然而事实上“越盟”向法军守卫部队发射了35万枚,其中1.2万枚还是法国空军意外误投给了“越盟”。

法国在中南半岛的美梦迅速破灭了。

六个月后,阿尔及尼亚境内的反对者举旗反抗法国的统治,其中的很多士兵之前参加过奠边府战役,见证了法军在亚洲被一支“农民军”打败。

法国奠边府战役中不仅丢失了中南半岛的控制权,它其余的殖民地也将保不住。

法国人傲慢观念的磨灭预示着历程的变数。

于是不可避免美国要干预一些地区事务,声称自己支持民主,反对侵略和共产主义扩张;不过在其它国家眼中,美国的这种行为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殖民侵略。

从奠边府到越南战争,都证明了装备落后但士气高的非正规军在应对正规部队时仍有优势,且这种优势至今无法被取代,也同样在影响整个世界。

随机文章亚马逊旗下蓝色起源发射火箭回收成功,私人公司推动太空旅游印度神庙的五头蛇惊爆网络,网友PS误导读者(100%假新闻)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研发过程,最初精度30米险些夭折怎么看出来水母死了,水母死了的样子图片(死后身体会分解成水)蒙娜丽莎的背后骷髅头,纪念丽莎·盖拉尔迪尼逝去的儿子

加入收藏
               

奠边府战役简介 奠边府战役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