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两大藏宝之谜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简介:太平天国有两个至今未能揭开的藏宝之谜。

一个是天京藏宝之谜,一个是石达开大渡河藏宝之谜。

轰轰烈烈摧枯拉朽的太平天国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后期,却腐化成风日

【菜科解读】

太平天国有两个至今未能揭开的藏宝之谜。

一个是天京藏宝之谜,一个是石达开大渡河藏宝之谜。

轰轰烈烈摧枯拉朽的太平天国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后期,却腐化成风日渐衰败,终于自己给自己敲响了丧钟。

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不仅没有促进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而是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更大的破坏和灾难。

分析其失败的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生活极其腐化,特权思想膨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造成人员分裂、政局混乱。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独师北伐,无后勤保障,犯兵家大忌。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清廷有官军,有强大的地主武装,帝国主义有先进的武器,太平天国很难抵挡,其最终的失败在所难免。

1864年,太平天国的末日终于来临。

首府天京(今南京)陷落后,湘军如洪水猛兽般地进入天京(今南京),烧杀奸淫,肆意抢掠,地毯式洗掠全城达三日之久,可称得上是挖地三尺,捞尽了天国首府里所有的浮财。

因“历年以来,中外皆传洪逆(清统治者对洪秀全的蔑称)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湘军领袖曾国藩与曾国荃弟兄怀疑还有更多财宝窖藏在地下深处。

“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 湘军攻克南京,曾氏弟兄听凭湘军掠取浮财。

曾国藩奏报同治帝搜查“贼赃”的情况,说除了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获。

且看曾国藩写给朝廷的奏折: 历年以来,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臣亦尝与曾国荃论及:城破之日,查封贼库,所得财物,多则进奉户部,少则留充军饷,酌济难民。

乃十六日克复后搜杀三日,不遑他顾,伪宫贼馆,一炬成灰。

逮二十日查询,则并无所谓贼库者。

讯问李秀成,据称:昔年虽有圣库之名,实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伪都之公帑。

伪朝官兵向无俸饷,而王长兄、次兄且用穷刑峻法搜括各馆之银米。

苏州存银稍多于金陵,亦无公帑积贮一处。

惟秀成所得银物,尽数散给部下,众情翕然。

此外则各私其财,而公家贫困;等语。

臣弟国荃以谓贼馆必有窖藏,贼身必有囊金,勒令各营按名缴出,以抵欠饷。

臣则谓勇丁所得贼赃,多寡不齐;按名勒缴,弱者刑求而不得,强者抗令而遁逃,所抵之饷无几,徒损政体而失士心。

因晓喻军中:凡剥取贼身囊金者,概置不问;凡发掘贼馆窖金者,报官充公,违者治罪。

所以悯其贫而奖其功,差为得体。

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

曾国藩以“挺经”之法,以“此心耿耿可对君父”的赤诚,明明白白地上奏“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顿时,物议沸腾,多以其奏为谎言;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运写诗说“曾侯工作奏,言钱空缕?”,意即曾国荃一掷千金买笺纸,怎么会“全无货财”呢,谁信? 朝廷对曾国藩还是十分信任的,曾摺奏闻七日后,便迅速下达了一道“理解万岁”的批谕: 逆掳金银,朝廷本不必利其所有。

前据御史贾铎具奏,故令该大臣查明奏闻。

今据奏称:城内并无贼库;自系实在情形。

天京究竟有没有藏宝?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与曾国荃都审讯过这位太平天国后期的“擎天柱”,其中有一条问:“城中窖内金银能指出数处否?”李秀成就利用自述来对付曾国藩。

他在自述里十分巧妙地作了委婉叙述,然后分别引出“国库无存艮银米”、“家内无存金艮银 ”的结论,搪塞了曾国藩。

当时天京城陷时,全城的口号是:“弗留半片烂布与妖(太平军对清兵的蔑称)享用!” 太平天国在南京苦心经营十载,一直就有洪秀全窖藏金银财宝的传说,“金银如海”之说。

攻打南京城的湘军十分相信这个说法,待到破城之日,湘军四处掘窖,曾国藩甚至还发布过“凡发掘贼馆窖金者,报官充公,违者治罪”的命令。

就是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报里,也公然提出“掘窖金”的话。

按太平天国的财产管理制度,所有公私财产都必须统一集中到“圣库”,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由圣库统一配给,百姓若有藏金一两或银五两以上的都要问斩。

这种制度使得太平天国的财富高度集中,为窖藏提供了可能。

“圣库”制度在太平天国后期“天京事变”后已名存实亡。

李秀成在临刑前的供状中说:“昔年虽有圣库之名,实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伪都之公币。

王长兄(指洪秀全)、次兄(指杨秀清)且用穷刑峻法搜括各馆之银米。

”这就说明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政权由洪氏嫡系掌管,“圣库”财富已成洪秀全的“私藏”。

而洪秀全进入天京后便脱离了群众,避居深宫,十年未出。

如果没有其亲许,任何人都不能进入天王府,对其他异姓诸王更是猜忌日深。

天王府成为他唯一信赖和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要窖藏的话,最有可能就在天朝宫殿地下。

网易大神APP如何看藏宝阁

石达开藏宝之谜

俗话说:乱世出枭雄,太平天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混乱时期,自然也出现过不少枭雄,其中翼王石达开就是当时的枭雄。

枭雄们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必不可缺的就是金钱。

翼王石达开的手中也拥有大量金钱。

当他率领的太平军被清军灭于大渡河前夕时,他所拥有的金银财宝,传说却并没有被清军收缴,而是被他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

这个地方是哪里呢?既然石达开宝藏的埋藏地点没人知道,那么,石达开宝藏的消息又是如何传开的呢? 原来,在石达开死后,他埋藏宝藏的消息便被人传了出来。

佐证这一消息的还有这样一个传闻,说石达开当时留下了一张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语的宝藏示意图,虽然这一隐语流传很广,然而,直到今日,仍无人能破解这一隐语。

翼王石达开率兵出走 石达开,广西贵县人,生于1831年,卒于1863年,是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统帅之一。

他在早年加入了拜上帝会,和洪秀全、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等人共谋举义,发动了金田起义。

石达开先被封为左军主将,后又被封为翼王,任先锋,从广西向金陵(即今南京)进军。

因军功卓著,石达开成为太平天国的主要统兵将领之一。

咸丰四年,太平军西征,却被曾国藩的湘军打败而节节后撤,武汉失守,九江危急。

在此危难之时,石达开奉命率军赶到湖口增援。

他一面指挥九江、梅家洲等地的守军顽强抵抗,一面将自己率领的军队分成几路,将曾国藩的湘军水师困锁在鄱阳湖内,并使用火攻计焚烧湘军的笨重大船。

石达开的这一战几乎全歼了曾国藩的水师军队,扭转了太平军西征的不利局面。

后来他又率军协同燕王秦日纲等部,一举摧毁了清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解了清军对天京的围困,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了全盛时期,石达开也因为这些卓著的军功而得到太平军将士的一致拥护。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石达开在前线听到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后赶回阻止,但为时已晚。

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石达开逃出天京,京中家人与部属全部遇难。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

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

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

被逼离京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虽迫于民意命他提理朝政,却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

为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逃出天京,前往安庆。

1857年6月2日,石达开率领他所部的二十万精兵离开天京向西部而去,以躲避洪秀全可能对自己的“阴图戕害”,但是他又不想背负叛逃的罪名,所以在西进的路上,他命人一路张贴布告,说明自己的忠心与清白:“吾当远征报国,待异日功成归林,以表愚忠耳。

” 石达开本想多立战功后回归太平军中,然而在无根的情况下四处转战,形势极为不利,他想再次获得军功的愿望落空了。

在与清军的多次交战中,石达开率领的军队损失惨重,又因为没有属地,缺少草粮供应,将士们的士气很低落。

曾被石达开打败过的湘军统帅曾国藩看出了这一点,很高兴,他认为以石达开目前的情形,自己报仇雪恨的机会到了。

他说,石达开“既钝于浙,钝于闽,入湘后又钝于永祁,钝于宝庆,裹胁这人愿从者渐少,且无老巢以为粮台,粮米须掳,子药须搬,行且自疲于山谷之间”。

因此他加紧了对石达开部的围攻。

面对缺草少粮、兵疲马困、又被湘军四处围堵的情况,石达开无奈,只能带领军队退守到长蛇岭,转战四川,想避开湘军的主锋。

然而,即使他采取这些做法,仍无法阻止被湘军大败的结局。

最终在大渡河畔,石达开部陷入清军的重重包围,进退无路。

清军虽然将石达开逼入了绝境,但石达开的军事能力还是很得清廷欣赏的,所以清军派人劝降石达开,承诺只要他投降,就保证他所率领将士的性命无忧。

石达开很爱惜自己的士兵,为了保住他们的性命,决定投降。

他说,希望骆秉章、唐友耕等清军统帅能依书赴奏,“请主宏施大度,胞与为怀,格外原情,宥我将士,请免诛戮,禁无欺凌,按官授职,量材擢用,愿为民者散为民,愿为军者聚为军”。

然而清军并没有遵守约定,不仅扣押了石达开父子,还将石达开想保下的士兵全部杀害。

6月27日,石达开被骆秉章等人在总督府会审后判处凌迟极刑。

虽然石达开被凌迟处死有相关记载,但民间还是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较为详细。

说石达开并没有被清军围困住,而是突围出来了,之后他也没有回归太平军中,而是带着余部和大量的金银珠宝逃进了贵州与广西交界的丛山中,并在那里修筑了一座山寨,藏兵驻军以待东山再起。

然而没过几年天京被清军攻破,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彻底失败。

石达开也失去了再次出山抗敌的雄心。

另一种说法则较为简单,说当时投降的是与石达开长得极为相似的他的养子,他本人则在清军围剿当时就带着几个心腹化装逃走了。

据说,还有人曾在四川见过隐居的石达开。

无论哪种说法,石达开留有宝藏应该是真的,那么,石达开宝藏藏在哪儿呢?这一疑问又牵出了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派兵挖石达开宝藏一事。

加入收藏
               

太平天国两大藏宝之谜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