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人”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从3.9万米高空跳下(仅用4分钟)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7 点击数:
简介:2012年10月,菲利克斯从3.9万米高空跳伞,创造了载人气球最高飞行、最高自由落体、无助力超音速飞行等多项世界纪录。

2007年12月,菲利克斯从101大楼楼顶

【菜科解读】

2012年10月,菲利克斯从3.9万米高空跳伞,创造了载人气球最高飞行、最高自由落体、无助力超音速飞行等多项世界纪录。

2007年12月,菲利克斯从101大楼楼顶一跃而下2006年,菲利克斯从瑞典HSB旋转大楼上跳伞成功1999年,菲利克斯从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上跳伞奥地利“坠落人”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从3.9万米高空跳下,在整整4分钟时间内自由落体,成为了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类。

这位一心想登上世界之巅,看看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勇士,在太空坠落时的念头只有一个:“活着回来,就是胜利。

”菲利克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有一个多达300人的庞大团队。

正是他们的精心协作,才成就了菲利克斯“跳入地球”的壮举。

性格:就是要站在边缘上“小时候,大人总会跟我说别掉下去,不要离边缘太近。

”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说,“但是我并没有这么做,后来我发现,我就是要站在边缘上的人。

我希望看到,这些边缘后面有什么在等着我。

”菲利克斯曾经站在马来西亚、中国台北的摩天高楼楼顶边缘、英吉利海峡边缘、里约热内卢基督像边缘,然后一跃而下,开始坠落。

高空跳伞是一种极限运动,从事这项运动的人,往往都有着相同的追求。

“如果你一些事情做成功了,你反而会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觉得自己可以更好,这个追求的过程永远不会结束。

”菲利克斯说。

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从事高空跳伞而失去生命的人的名单并不短,有一些也是菲利克斯的朋友,但是对于这个危险的领域,他说,“如果一切都是安全的,那我们干吗还要挑战呢?”从事高空跳伞运动12年后,今年,菲利克斯开始了一项崭新的计划:穿上宇航服,缩在太空舱内,在距离地球3.9万米高空的地方,打开门,纵身跃下。

10月14日,菲利克斯实现了这一目标。

很快,他身上携带的摄像头拍摄的自由落体的画面成为网络上最热门的视频之一。

视频中,首先出现的画面是从太空中俯视地球的画面。

因为距离地球太远,地球是一个蓝色星球,背景则是漆黑的太空,地球的形状清晰可见。

在舱门处,全身裹在太空服中的菲利克斯像他以往一样,纵身跳下。

整个过程,都被地面上的控制室、包括菲利克斯的母亲和亲友在内的观众全程目睹着。

当时,全球超过800万观众在线观看菲利克斯的壮举。

着陆后,菲利克斯跪在地面上,似乎想要拥抱大地,他对一家赶来的奥地利电视台说,“我卸下了20吨重的负荷,为这一刻我准备了7年。

”当被问及在3.9万米高空的感受时,菲利克斯说,“有时,你真的得上到很高的地方,才会理解你到底有多渺小。

12333社保个人账户查询如何查?有几个档次?如何利用“12333”查询社保账号余额?(安康)

12333社保个人账户查询怎么查?有几个档次?如何利用“12333”?接下来随新社通app小编一起了解具体详情吧。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掌上12333APP:下载并安装“掌上12333”APP,注册并登录后,在“我的”或“个人信息”等相关页面中查找社保查询功能,即可查看个人社保账户的详细信息。

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打开微信或支付宝,搜索并进入“电子社保卡”小程序,按照提示完成实名认证和绑定社保卡,之后即可查看个人社保账户信息。

社保官网:访问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的官网(以所在地区为准),在网站上找到“社保查询”或相关入口,输入个人信息进行登录后查询。

社保自助终端机:前往当地的社保中心或服务大厅,使用社保自助终端机进行查询。

插入社保卡或身份证,按照屏幕提示操作即可。

银行网点查询:部分地区支持通过合作银行的网点进行社保查询。

携带本人身份证和社保卡到指定银行网点,由工作人员协助查询。

电话咨询:拨打当地社保服务热线(一般为12333),根据语音提示选择相应服务选项,或者直接转接人工客服进行咨询。

第三方平台:一些第三方平台也提供了社保查询服务,但需注意选择正规、可信赖的平台,并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

古时候真实的“摸金校尉”,鬼吹灯是科学现象

网剧《鬼吹灯》系列去年上线,掀起一阵播放热潮,今天,笔者来讲讲历史上真实的摸金校尉。

别急,在说摸金校尉前,先来说真实的“鬼吹灯”。

“鬼吹灯”现象是科学并不玄妙神秘 据小说《鬼吹灯》的叙述,古人在是盗墓时,需要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

如果鬼不让你盗墓,就会把灯吹灭--这是一种的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协议。

不过,现在只要学过中学化学的人都知道“鬼吹灯”的真实原理是这样的: 昏暗的墓室里缺少氧气,盗墓者点一盏灯的目的一是照明,二是只点一盏灯减少对墓室内氧气的消耗,第三就是所谓玄妙的“鬼吹灯了”:墓室内氧气本就不多,如何等突然熄灭,则说明氧气不够,盗墓行为必须暂停。

这就同如今的人们进入长期未开的地窖之前,要先点燃蜡烛,用土办法探测下雨地窖内的含氧量是一个原理。

奈何古人不懂这些化学常识,于是将这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鬼之时,就认为是墓中的鬼祟在作怪。

说完了“鬼吹灯”,再说说为什么盗墓者要把这盏性命由关的灯放置在墓室的墓室东南角呢?除了归结为封建迷信的老说辞,这里面就没有什么别的科学道理了么? 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剧照 其实,这又与古人的葬俗与人体力学有关了。

中国古代墓葬,除了少部分的高等级大墓外,多半选择坐北朝南的型制,即作为墓室薄弱点的墓门一般朝向南方。

盗墓者处于盗掘方便的考虑,往往也会选择墓门这处薄弱点开展盗掘活动。

盗墓者在掘开墓门之后,往往会随手将照明工具放在一边,开始盗墓。

而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力学原理,人类往往因为“右力”(即右手、右臂等右半侧身体更灵活,力气也更大)的原因,会将重要的物品放在右手中--墓门大开后,在的墓室内,盗墓者最首要的工具自然是照明设备,因此盗墓者用右手持有珍贵的光源(灯、蜡烛、火炬等)的肯能性也是最高。

“墓门朝南”、“右手持灯”、“随手一放”将这些细节重合在一起,便导致盗墓者把灯放置于墓室东南的几率最大。

再结合“鬼吹灯”的化学现象,以及盗墓这种特殊活动的诡异气氛,和古人对自然想象的一知半解,当然还有古代盗墓活动是标准的“口口相传”式的经验学,于是才有了摸金校尉盗墓时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的民间说法--后来的盗墓者只是遵从了盗墓前辈们总结出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教条化、神圣化,却并没有思考这些经验学的发端。

好了,言归正题,下面正式来聊聊摸金校尉这个民间传说中非常有钱途的职业。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非常流行,盗墓者可以是任何阶层的任何人,除了部分故意要惊扰死者的政治复仇,主流盗墓活动的目的都非常明确直接,就是图财。

墓里有宝贝,总会有惦记宝贝的人。

不过,虽然盗墓者众,也不是什么人都配叫摸金校尉。

盗墓源于厚葬,有“宝”即会招掘 盗墓是厚葬的孪生兄弟。

另一个提倡厚葬的古文明埃及,盗墓活动同样很猖獗。

中国人视死如生,活着的时候崇尚享受,死了也不能亏待自己,还要“食太仓”(墓室常见铭文:死了还要享用国家粮仓)。

厚葬之风,几乎与中国历史相始终,即兴厚葬,此后历代,时起时伏,而盗墓之风则与之形影不离。

一方面,墓主人死后要享受,儿孙要尽孝,自然会把大量金银珠宝埋入墓中;另一方面,盗匪、平民、军阀,甚至政府等,又急需钱财救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盗墓记载,见于周代末年。

当时有人挖掘古墓,得到了一颗玉印,上面刻有八十个字,最后到了手里,引起了这位学者型官员考辨古文字的雅趣。

早期盗墓者的技术水平,因记载往往语焉不详,不得其详。

盗墓行为是各个阶层都乐意为之的,古代大墓封土又往往巨大而醒目,逮准了猛挖,往往不愁没有收获。

被民间认为是盗墓者的祖师爷 至于专业的盗墓技术,我们可以从清末掌故汇编《清稗类钞》中,略窥一二。

当时中国的专业盗墓客,常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擅长“巧力”,对于盗洞应该打在何处(棺前还是棺尾),打成什么形状(方的还是圆的),都有独特的讲究,并且有一些专业的发掘器械。

因北方汉唐故地,大墓集中,封土巨大,发现大墓并不难,如何快捷的取走东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南派盗墓,则更注重“巧技”,尤其是堪舆术的运用。

只有对风水知识有足够的掌握,才能助力他们精准定位大墓的位置,少走弯路。

据说广东帮还有所谓的“望闻问切”四种绝技,其功能大多也还是协助判断大墓的位置。

“盗高一尺,墓高一丈”,造墓与盗墓也在进行着军备竞赛。

最常见的墓葬防范是加固墓室,尤其是早期的诸侯大墓,往往以巨石头砌墙,墙内充填细沙,给盗墓者的盗墓行为增加难度。

长久不得打开墓室,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被发现,盗墓者权衡利弊,自然会选择放弃。

第二种墓葬防范是设置机关,这种方法常见于众多的笔记小说之中,如《太平广记》引《酉阳杂姐》载:一伙盗贼掘开一古墓,进人墓道,“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因列炬而人。

至开东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

还有“见铜人数十枚张目视,俄闻家中击鼓大叫,竟不敢进”等。

除了死人防范盗墓,活人也会帮忙,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死后被打搅。

历代法律对盗墓行为的惩治都极为严厉,动辄死罪。

此外,社会舆论对盗墓行为也是毫不留情,历朝历代的文献中,都不乏盗墓者遭遇恶报的志怪故事。

不过种种防范和法律的惩治,只能对付的了小贼,古代的盗墓主力军,往往并不是他们,而是所谓的“官盗”。

也只有他们,才配叫“摸金校尉”。

“官盗”机器开动的时候,席卷大地,无墓不掘,无骸不露,民间小贼实在是望尘莫及。

你也配叫“摸金校尉”? 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被称为“摸金校尉”,实际上,“摸金校尉”也好,“发丘中郎将”也罢,指代的都是官方“盗墓贼”。

历史上著名的官方盗墓团伙,多为军阀,手下的弟兄跟着你吃饭,军费何来? 最便捷的取财之道自然是盗大墓,的曹操等军阀,伪齐政权的“淘沙官”,五代的温韬,的孙殿英,莫不是如此。

曹操并非是“官盗”的开创者,其实两汉之际,官方半官方的盗墓行为已不少见。

但曹操的很多行为还是比较突出的。

陈琳帮撰写的讨曹檄文难免夸张,但是多少能反映出一些事实真相:首先,盗墓时,曹操往往亲临现场,这与曹操个人爱好有关,他早年即已从事盗墓活动,劣迹斑斑;第二,曹操还设置了专门的盗墓机构,并发明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两个专业军职。

某部动漫作品中的著名的“官盗”分子,军阀温韬 不过,所谓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名称滑稽,很可能只是一句戏言,或是陈琳杜撰嘲讽曹操的言辞。

“中郎将”在古代是级别很高的军事职位,以“发丘”(掘大墓之封土)命之,可能性并不高。

中级军职“校尉”的命名也是同理,掘坟大队长,捞金小队长,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

至于曹操的盗墓手法,--手法之简单粗暴与民国孙殿英破坏墓如出一辙,发动军队肆意破坏,中原各地的众多大墓都遭到了空前破坏,史载“无骸不露”。

盗墓盗多了,当然也担心盗到自己头上,只好提倡薄葬,并尽量在墓葬外形上也小心低调。

据《·魏书》记载,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即遗嘱),表示陵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

后世的很多记载甚至有不少关于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传说。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没有躲过盗墓贼的眼光,当其在2005年被河南人员发现时,已多次被盗。

有曹操的榜样在前,后世的”官盗“自然是前仆后继 唐末五代最著名的“官盗”分子是军阀温韬,此人可称为”摸金校尉“中的无冕之王,人称”贼帅“。

据《唐书·温韬传》记载,温韬曾将”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

另据《》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

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

钟、王纸墨、笔迹如新。

韬悉取之,遂传民间。

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 两宋时期,随着之难后的宋室南迁,金人扶持的傀儡伪齐政权公然设置了专司盗墓的官职“淘沙官”,这个机构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同于军阀设置的军职机关,而是一个政府盗墓机关。

这个官方盗墓机构发掘了大量的官私墓葬,在帮金人敛财上也可谓是坏事做绝了。

孙殿英盗清陵居然厚颜无耻地盗出了水平盗出了理论 近代的“官盗”例子,不能不提民国军阀孙殿英。

得益于时代的进步,与古代“官盗”同行相比,孙至少有两项重大进步:一是开墓用上了炸药,二是给盗墓套上了理直气壮的理由。

文强的《孙殿英投敌经过》中,记述孙对盗墓行为的解释:他自称祖上是抗清殉国的名臣,“满清杀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像,这样的人,都被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曾有不少网友疑问,现代的考古发掘,也常开古人的大墓,某种程度上也是吃死人饭,难道就不是“官盗”,不是“摸金校尉”?还真不是。

现代考古为何不是“摸金校尉” 首先,考古学是一门以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综合性科学研究,考古学中涉及的对古墓的发掘,也是以此为目的,与盗墓以售卖随葬品图财根本不同。

第二,考古发掘古墓,不是破坏,而是保护。

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大多成为各级文物,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并有机会陈列在博物馆与公众见面。

考古遗址不但能很大程度得到复原,还有望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世界级人类遗产。

“考古和盗墓的区别就是研究矿产地质和偷挖乱采的区别;就是动物学和偷猎虐杀的区别;就是医学和贩卖人体器官的区别。

” 最后,考古发掘也会考虑到在世之人的感情因素。

例如,明清两朝年代晚近,尤其是,距今不久,后人众多,并涉及民族感情。

因此,除非遇到特殊情况,考古人员不会主动发掘明清皇家陵寝。

随机文章英国历史:忏悔者爱德华……他到底忏悔了什么?韩国萨德部署完成了吗,萨德部署完成(中国一半国土在美军监视内)全球最先进agm158巡航导弹,376万美元一枚隐身性能超强长征10号重型运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达150吨(未实际生产)恐惧魔王迪亚波罗,勾引王子占据身体和灵魂(天堂最大敌人)

加入收藏
               

“坠落人”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从3.9万米高空跳下(仅用4分钟)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