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修建的过程如何 建筑的结构样式分别是什么样的

先是完全封锁西柏林的边界,民主德国军队和工人开始破坏道路使车辆无常通行,并安装带刺的
【菜科解读】
先是完全封锁西柏林的边界,民主德国军队和工人开始破坏道路使车辆无常通行,并安装带刺的铁丝网和围墙。
柏林西侧外围共修筑156公里,其中柏林市区43公里。
铁丝网在修建时相对法定民主德国领土稍向内侧,以确保能够射杀已翻越柏林墙的东德人。
8月17日后,开始放置混凝土构件,边界被修建成真正的墙。
在修建期间,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和工人阶级战斗队得到授权,可以射击任何试图穿越的人。
之后又安装了围栏、雷区和其他障碍,从而清理出一个巨大的无人区来分辨逃亡者。
到1961年11月20日,柏林墙基本建成。
建筑结构 建筑样式 柏林墙在1961年开始修筑后经过多次翻修,最终于1975年成为留存下来的样子,共经历过4种形式: 铁丝网 (1961年) 加强的铁丝网 (1962–1965年) 混凝土 (1965–1975年) 75型边境围墙(Grenzmauer 75)(1975–1989年) 第4代围墙的官方名称是“UL 12.11 型支撑墙构件”(Stützwandelement UL 12.11),修建于1975至1980年间,共计使用约45000块构件,每个构件高3.6米,宽1.2米。
在上方放置了一条光滑的管道以使其难以攀爬。
总的修建成本为1615.5万民主德国(折合363.80万美元)。
其建筑标准要求可以抵挡冲过栅栏的车辆撞击,在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墙体的结构较弱以便在发生战争时民主德国和苏联装甲车可以轻松地冲破。
除了没有安放地雷和触发式自动机枪外,柏林墙的总体结构与民主德国国内边境相似。
过境通道 柏林墙有7个过境通道,其中有1个专门为盟军、外交官和外国记者所用。
各层防线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302座瞭望台 第一层防线: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通电的铁丝网 第六层防线:共22个碉堡 第七层防线: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第二道水泥墙,高3.5~4.2米、厚15厘米,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 水上边界 西柏林城市外围有若干可航行水道,西柏林市政厅在边界处放置了一串白色浮标并注有“地区边界”字样。
西柏林的游船必须小心保持在西柏林一侧,在东侧则有民主德国边防军的巡逻艇巡逻。
东柏林河岸上通常修建有工事,在哈弗尔河等部分河道和湖岸两边会修建围墙。
民主德国居民不能到达这些水域的东侧。
在施普雷河的某些地段,水下安置了栅栏以阻挡潜水越境者。
市区内的水上界限并未标注明确,柏林墙在这些地方被河道隔断,水面情况被边防军监视。
有时一些西柏林的船只和游泳者误入边界时民主德国边防军会开枪射击,并造成过一些伤亡。
管理措施 根据1989年民主德国的统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防军共有11500名士兵,500名文职人员。
边防军的7个团驻扎在柏林。
另外有两个边防军预备团,分别是GAR-39团和GAR-40团。
每个边防军的团下属五个连,分为先遣、通讯、交通、榴弹发射器和炮兵组。
在过境检查站有时也会配备侦查小组、火焰喷射器、军犬小组和水面小组。
边防中心共有567辆装甲运兵车、48个大型榴弹发射器、48座反坦克炮、156辆装甲车、2295辆其他车辆以及992只猎犬。
在“加强边境安全”期间,边境部署的边防军会增加至2300人。
1988年,由于示威和天气恶劣,有80天边境守卫的人数高达2500人。
随机文章晋代四大志人小说明皇帝独宠老妃…白头叹没子!太监突跪地「一句话」吐真相中国093G型攻击核潜艇,美专家眼中最恐怖的航母杀手法国幻影4000战斗机夭折,3000万美元的成本导致0订单阿帕奇战斗机杀伤力惊人,海湾战争中摧毁500辆坦克
唐朝女性犯什么法会被流放? 解析女性流刑的制度
在唐律中,刑法制度己经相当完善。
其中,作为封建制五刑之中仅次于死刑的流刑制度,是当时刑罚体系中比较重要的刑罚制度。
今天,就来聊一聊人们关注较少的女性流刑的制度。
(一) 封建伦理的主旨在于“亲亲”和“尊尊”,其中“亲亲”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凡是违反“孝”的行为,一律以重罪来对待,处以流刑。
《唐律疏议》规定,凡是知道父母或丈夫丧亡的,隐匿不举哀的,有违孝道,处流二千里。
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司法实践中,对于违背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都会以特别严重的刑责来惩处。
1、 唐律根据封建伦理对婚姻规定了一系列限制性条件,力求将婚姻的成立、效力及终止,始终界定在封建伦理的既定范围内。
凡是根据律法不能订婚、结婚而非要与之结婚的,都可以认为是违律为婚。
《唐律疏议·户婚律》卷十四“违律为婚当条称离正者会赦犹离正”条规定,凡是违律通婚的,其处罚本条规定“离异”、“改正”的,即使遇赦,仍要离异、改正。
为此,疏议特别解道:“‘违律为婚’,谓依律不合作婚而故违者”。
唐朝社会,等级极其森严。
当时的等级制度之中,平民有着良贱之分,贱民又有官贱和私贱的区分。
其中,官贱主要有官奴婢、官户、杂户、工乐户、太常音声人等类别,私贱则包含私奴婢、部曲、部曲妻、宫女、随身等。
《唐律疏议》规定,凡是给男奴娶良人家女作妻子的,处徒刑一年半;女家,则减一等处罚;并令他们离异。
如果属于男奴自行娶妻的,也要如此处罚。
主人知情的话,杖打一百;因此将所娶的良人女注入女奴之籍的,处流刑三千里。
唐律中关于婚姻的禁止性规定不止于此,可以看到的是,唐朝的婚姻始终都不能违背“礼”、“法”的基本原则。
如果违律为婚,统治者一定会强制离婚从而保证婚姻关系不违反基本的封建伦理道德以及不扰乱国家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行。
2、 “义绝”是指本来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是合法有效的,由于夫妻一方对对方的亲属实施了侵害或双方的亲属之间发生了侵害,使得夫妻双方的情义断绝,经官府认定后,一律依法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
凡是不愿解除的,均视为犯罪,都必须要承担相应地处罚。
《唐律疏议·户婚律》卷十四“犯义绝不离及妻妾擅去并改嫁”条规定,“夫妻义合,义绝则离”。
要知道,古代社会的夫妻关系是因为“义”,我们也可以如此理解,夫妻二人的关系基于基本的封建伦理以及必须要对对方及对方家族所承担的道德和法律上的双重义务而赖以存在的。
如果,“义”一旦不复存在,那么,既然没有了基础,夫妻关系再继续存续也就没有必要了,婚姻一定会予以解除的,只是时间问题。
原本这种婚姻观念只是封建伦理,自正式写入唐律之后,就意味着确立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强制离婚制度一一“义绝”。
《唐律疏议·户婚律》卷第十四“妻无七出义绝及有三不去而出之”条,列举出属于“义绝”的行为:义绝,谓“殴妻之祖父母、父母及杀妻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若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杀及妻殴譬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伤夫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及与夫之lea麻以上亲、若妻母奸及欲害夫者,虽会赦,皆为义绝。
” 无论是妻殴伤夫,或是妻妾殴伤夫的祖父母、父母都一定会被处以流刑。
《唐律疏议·斗讼律》卷二十二“妻滕妾殴夫及滕妾殴妻互殴与譬夫”条记载,“假如妻折夫一支,加凡人三等,流三千里”。
我们可以看到,假如妻子打断丈夫一条肢体的时候,比一般人犯徒三年加三等,即处流三千里。
我们可以看到,“义绝”的规定是带着明显地男女不平等的色彩,是对“男尊女卑”原则的确认。
由于夫妻双方的亲属相犯而造成夫妻义绝的局面,可在法律形式上看,至少是平等的。
虽然,今天我们无法理解,甚至觉得匪夷所思,可是,这从侧面表明,家族拥有凌驾于个人的特权,是我们无法逾越的。
当然,唐代的立法是以家族为基础的,是以家族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进行调整的。
其实,这恰恰反映出古代婚姻缔结的本质,即婚姻本来就是“合两姓之好”,是两个家族的结合的产物。
此时,既然两个家族己经互相给对方造成了侵害既定的事实,“情义”都己经消失不见,那么,更没有继续的理由和基础了。
无论是谁,都要为自己的行为去承担相对应的责任。
要清楚一点,唐律规定夫妻二人予以离婚,实际上,是法律对两个家族之间的侵害行为的惩处。
(二) 1、 “造畜蛊毒”,指制造、藏存毒虫毒药杀害人命者。
作为“造畜蛊毒”的正犯,《唐律疏议·贼盗律》卷十八“造畜蛊毒”条规定:“诸造、畜蛊毒(谓造合成蛊,堪以害人者)及教令者,绞”。
因此,配制合成或是养殖的蛊毒只要达到可以害人的程度,均可构成此罪,都必须要承担被处以绞刑的法律责任。
“造畜者虽会赦,并同居家口及教令人,亦流三千里。
”造作、养殖蛊毒的人虽然会遇到赦免,但是其本人与同财共居的家眷和教唆犯罪的人,也应该被处以流刑三千里。
因此,如果遇赦,则改为处流三千里,但是流三千里的妇女必须实际配发。
《唐律疏议·名例律》卷三及“工乐杂户犯流徒及妇人犯流之处置”条在规定通例“妇人应流者,亦留住”之下,特别以注文限制说:“造畜蛊毒应流者,配流如法”。
因此,可以清晰地看到,妇女犯流刑的,也应该依照打杖法留住;如果属于培育配制毒物害人罪应该处以流刑的,要依法发配。
此外,疏文特别予以解释,“妇人之法,例不独流,故犯流不配,留住,决杖、居作。
造畜蛊毒,所在不容,摈之荒服,绝其根本,故虽妇人,亦须投窜,纵令嫁向中华,事发还从配遣,并依流配之法三流俱役一年,纵使遇恩,不合原免。
” 其实,依照唐律妇女的流刑制度的规定,一般是不会单独流放的,所以,我们看到《》、《新唐书》中记载实际上妇女犯流不发配,留在本地、服刑役都是稀疏平常的事。
但是,凡是触犯培育配制毒物害人的罪犯,都是无法容留的,都必须要投放到最远的荒漠之地,以求达到从根本上使其不能再加害于人的目的。
所以,即便是妇女,也必须流放到偏远地区,纵使某些妇女又借机使用非法手段,通过嫁人的方法返回到中土来,一经发现,必须遣返、流放,不得有所违背。
并且,一定要按照流配之法,三等流刑都要居役一年。
即便是有遇赦的情形存在,也不应该对其随意进行宽有或是免去刑罚,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2、 《唐律疏议·斗讼律》卷二十一“同谋不同谋殴伤杀与乱殴伤杀”条规定,“折跌人支体及瞎其一目者,徒三年。
即损二事以上,及因旧患令至笃疾者,流三千里。
”因此,根据唐律疏议的规定,如果损毁人的肢体的器官两件以上,以及在原来一件肢体器官己经丧失功能的基础上,又将其毁损至两件器官,最后造成笃疾级的病残的,则要处以流三千里的刑罚。
在此基础上,唐律又规定,“同谋共殴人伤损二事,甲虽谋首,合徒三年;由乙损二事,合流三千里。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假设妇女甲是谋首造意的人,应该处以徒刑三年,然而由于是乙的性质造成的结果是属于毁损人的肢体器官两件的情形的,那么,应该处以流刑三千里的刑罚处罚。
3、 一般地,凡是属于谋杀人的从犯且又没有对杀人起促进作用的,就要面临处“流三千里”的刑责了。
《唐律疏议·贼盗律》卷十七“谋杀人”条规定:“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己伤者,绞;己杀者,斩。
从而加功力者,绞;不加功者,流三千里”。
也就是说,凡是预谋杀人的,处徒刑三年;己经致伤的,则处以绞刑;当然如果死亡的话,处以斩刑。
从犯中一旦对杀人起推动促进作用的,一定要处以绞刑;可是有的虽然杀了人可是却没有起到推动促进作用的,就只用处流刑三千里。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关于明朝的东林党争俄罗斯900年木乃伊出土,女木乃伊头发睫毛清晰可见详解北极和南极的区别,南极最低温度零下90度比北极更冷德国超前黑科技之歌利亚履带炸弹,希特勒又点歪科技树了
中国古时候最有名的冷兵器,被称为兵器之王
由古代兵器矛演变而来,矛是枪的前身,二者的相似度虽然接近,但也有区分,一般可从刃头的大小上分辨,矛头比枪头大,枪头比矛头细。
在形状上也有所不同,矛刃又平又扁,怪异的形状很多,比如蛇矛,而枪刃通常设计成三角眼棱形,两面的中间线凸起,左右两侧二角突出对称。
枪是由长棍和短刃结合而成的长柄兵器,棍为枪杆、刃是枪头,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
二者组成为长枪,不止能手持近战,还能远程投掷攻击,也可随意根据各种长兵器的优势和战术,自由施展出不同的枪法招式攻击敌人。
枪器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兵器之一,在外国的古代时期也有很多和枪相似的长柄类兵器,和现代化射击的枪械兵器完全不同,只是名字一样。
虽然两者都是兵器,但之间毫无关系。
枪械是攻程之狠快准,长枪是刺力之猛的利器。
枪多用于比武和杀敌或打猎,长枪的用法不同于短枪。
可当做飞枪作战,挑起枪远射便刺。
而长枪兵器从古以来就是军旅中的主战兵器,为无数名将在战场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炫目战绩。
古人云:枪乃兵器之王。
枪是十八般武器中很常见的一种兵器,也是打仗杀敌时最常用到的兵刃,是中的四大兵器之一,是用来战斗格杀的近身兵器,可攻可守,能远攻投射,基本构造以刃和杆为主,不论是刺杀还是格挡敌人砍来的兵刃都是所向披靡。
枪和剑正是恰恰相反的武器,一种是长兵器,柄长刃短,另一种则是短兵器,柄短刃长,二者的大小和重量及长度各有不同,而“刃”有刀剑之分,也有短刀和短剑之别。
枪头上似剑的短刃尖锐且锋利,刺击和横扫都很占优势,不但是横竖都可伤人,还可旋转挥动攻击,投枪攻击。
而长柄加的兵器则是偃月刀类型的兵刃。
和三尖刀相似的兵刃则是属于“戟”一类的兵器,比如三叉戟。
枪的近亲有:矟、槊、戟,等各类长柄兵器,古代的长兵器,多种多样。
而真正的透甲枪可直接轻易击穿敌人的盔甲,甚至捅破盾牌,恐怕连金钟罩都挡不住。
随机文章三国志英雄一分高下!是拥有皇室血统的刘备胜出还是以实力决胜负的曹操?面对袁绍的十万大军曹操如何用不到两万的兵力赢得官渡之战?海上屠夫鹰击-83反舰导弹,威力最强的近程反舰导弹AGM—129隐身巡航导弹,史上最强的核巡航导弹(造价673万美元)平行时空的真实案例,三件事证实平行世界真实存在/不同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