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为什么粮食却经常不够吃?是什么真相导致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05 点击数:
简介:苏联,位于欧亚大陆北部,是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作为冷战时期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国家,苏联国力强盛、实力雄厚,连美国都要让他三分。

鼎盛时期的苏联曾一度在战略态势

【菜科解读】

苏联,位于欧亚大陆北部,是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作为冷战时期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国家,苏联国力强盛、实力雄厚,连美国都要让他三分。

鼎盛时期的苏联曾一度在战略态势上压倒了美国,让美国不得不采取守势。

不过苏联那么强大,但却长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粮食不够吃。

众所周知,苏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内平原广布、沃野千里,苏联的机械化水平又很高,怎么看也不像粮食不够吃的样子。

沙俄时代,沙俄还曾是欧洲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为何到了苏联时代粮食就不够吃了呢? 首先,苏联粮食短缺问题和苏联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

虽然苏联面积辽阔、平原广布,土地也很肥沃,但其纬度较高,气候较为寒冷,大部分地区根本不适合种植。

即使适合种植的东欧平原,由于光照和热量不足,大部分苏联农产区都是一年一熟,种植的作物也是玉米、马铃薯和小麦等耐寒作物。

所以别看俄罗斯平原挺多,土地也算肥沃,但粮食产量并不算高,起码与其丰富的耕地资源不匹配。

实际上,如果苏联像印度那样一年三熟,粮食供应整个欧洲都没问题。

当然,虽然苏联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产量相对较低,但苏联的土地资源多,机械化水平又高,所以粮食总产量并不少。

1987年,苏联的粮食产量高达2.114 亿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 10.9%,仅次中国和美国,是世界第三大粮食生产国。

所以苏联的粮食并非不够吃,起码让本国国民吃饱饭不是问题。

但苏联是个比较发达的工业国家,工业化水平很高,生活水平也不低,而且实行全民福利,所以粮食的需求量很大。

因为人们不仅要吃粮食,还要喝酒、吃肉、喝奶,还要吃各种副食品。

随着消费的升级,很多粮食不仅被用于生产酒精等产品,还要用来做饲料,以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副食产品需求,这样一来粮食就不够吃了。

现在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但同样需要进口大量粮食。

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粮食吃,而且我们需要更多的粮食生产酒精、汽油、饲料等产品,这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的一种表现。

所以从整体上来讲,苏联的粮食生产完全能够满足国民的生活需求。

只是随着消费和生活的升级,粮食出现了一定的短缺现象,因此需要从国外进口一部分粮食弥补缺口。

一般来讲,这种本国生产加上少量进口的方式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但苏联人野心勃勃,老想和美国争霸,疯狂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力量,导致国内的农业生产被忽视,造成了粮食产量不断减少,所以出现了人为的粮食短缺状态。

苏联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想采取一蹴而就的办法,在国内瞎折腾,又是号召全国人民种玉米,又是大搞集体农场,结果不仅粮食产量没有得到提高,反而造成了农业危机。

没办法,苏联人只能跑到国外去购买粮食。

慢慢的,苏联的粮食消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苏联靠进口粮食解决国内民众吃饭问题自然是非常危险的。

美苏关系缓和的时候问题还不明显,但当美苏关系紧张的时候这种矛盾就不断激化了。

八十年代,由于苏联和美国长期争霸,在国内外瞎折腾,苏联的国家财政已经不堪重负,加上石油价格的暴跌,直接导致苏联。

但吃饭问题不能耽误,苏联不得不抛售黄金去国外买粮食,但没多久,苏联就没钱买粮食了,粮食危机彻底爆发了。

由于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苏联民众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大清晨的排队去买面包。

到后来排队都买不到面包了,所以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强大的苏联就这样被国民抛弃了。

粮食生产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能忽视。

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即使再发达再强大,老百姓吃不上饭饿肚子也是不行的。

苏联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随机文章土星为什么恐怖?夏季温度仅-140℃(29年公转一次)揭秘沙尘暴多发于什么季节,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图标是怎么样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研发过程,最初精度30米险些夭折揭秘黄种人是所有人种的祖先吗?晒的少变白种人/暴晒变黑种人神仙修炼层次境界,鬼仙/人仙/地仙/金仙/大罗金仙/圣人/天道圣人

苏德战争前苏联在干什么?为什么德国要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550万军队全面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对于苏德战争爆发的原因,人们向来,一直争执不休。

但实际上,看看苏德战争前苏联在干什么,就知道德国为何要打苏联? 首先,在战略态势上,苏联人表现的非常强势。

苏联趁着德国和英法互掐的时候,在德国后方兴风作浪,大肆侵略,甚至向德国的势力范围扩张,以至于激怒了德国。

苏联在和德国合伙瓜分波兰后,很快向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家发动侵略,夺取了大片的土地,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如果说苏联侵略芬兰和爱沙尼亚等国家是经过德国默许的,那么侵略罗马尼亚就属于挑衅了。

因为罗马尼亚是德国的石油主要来源地,被德国视为禁脔,苏联侵略罗马尼亚简直就是,德国人自然不会置之不理。

所以德国刚刚取得的胜利,还没来得及收拾烂摊子就匆匆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东方,不仅扶持了亲德的罗马尼亚安东内斯库政权,而且还派兵武装保卫罗马尼亚。

苏联入侵罗马尼亚是苏德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一直在加强军事力量。

1939年德国通过了“普遍义务兵役法”,随后开始进行大规模换装,军事力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1941年,苏联总参谋部制定工业动员计划,苏联开始进行战备生产。

从1939年到1941年苏联的坦克增加了7000多辆,火炮(含迫击炮)数量激增到92578门,飞机数量达到了17745架,海军舰艇数量也增长到600多艘。

大战前夕,苏联仍然在疯狂修筑工事,并在苏德边境驻扎了170个师的兵力,此外还秘密调集了5个集团军,一直蠢蠢欲动,这让德国人非常恐惧。

当时的德国和英国仍然在进行激烈的交锋,苏联人陈兵边境,严重威胁着德国的安全,所以德国才先发制人进攻苏联。

当然,德国打苏联还有工业产能过剩,急需苏联石油资源等原因,但毫无疑问,和苏联人的做法有直接的关系。

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巅峰时期,士气正盛。

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苏联人不仅在旁边,还在后面不断搞小动作,德国人自然不会忍让。

1941年6月22日,当德国对苏联完成战略包围后,伙同芬兰、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国家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可惜的是德国寄予厚望的盟友日本不仅没有帮忙,反而跑去A大龙,把巨无霸美国拉进来战团,结果导致团灭。

如果日本人不浪,就是德国推不掉苏联也不至于输的那么惨。

可怜一路超神的德国最终还是在美苏英的围攻下倒下了。

随机文章汉景帝和亲政策对汉武帝的影响?希腊阿提密斯神殿,被烧7次终被罗马大帝摧毁伽马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最严重可摧毁地球/轻则可致不孕不育野生壁虎有毒吗会咬人吗,壁虎不咬人/毒性也没有到毒死人的地步谣传索隆的爷爷是五老星,海贼王和之国篇中即将揭晓索隆的区则身世

布列斯特和约真的可以带来和平吗 如果苏联不签的话能够生存下来吗

《布列斯特条约》全称《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是列宁为了让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签署的条约。

它的条款过于屈辱,以至于德国投降之后德方抱怨说协约国对德国过于苛刻了,协约国方面反诘说:这总比你们与俄国签订的《布列斯特条约》要温和吧? 而苏联或者说列宁一派之所以这么坚持要签订这份条约,是因为害怕“新生的苏维埃”在一战中毁灭。

同时经过多年战乱的俄罗斯需要恢复,这也需要时间。

那么,我们推演下如果没有这份条约,苏联是会毁灭于一战,还是像历史上那样生存下来。

布列斯特是否真正地带来了和平 稍微了解俄国历史的就知道,在苏维埃草创的时候就不是和平的。

事实上,哪怕是在的政党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布尔什维克(多数),其人数甚至还没有所谓的(少数)多。

可以说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有着很大的突然性,忠于老东家沙皇的白军不说,各地诸侯也是各种不服。

库斯妥迪耶夫1920年的作品“布尔什维克” 因此,此时新生的苏维埃主要的精力无疑要放在国内问题上。

而德国人在签订条约之后也并没有撤离所有的部队,而是留了一百万人在东线和新生政权对峙。

为此德国人没少抱怨因为少了一百万人拖累了西线的战事。

而相对应的苏联绝对不敢怠慢,毕竟一百万人就在你家门口不远的地方,试问哪个当权者敢完全放下戒心?苏联人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那种完全的和平,这份条约带给他们的休息时间和程度都是有限的,对于整个俄国的恢复是非常微不足道的。

德国人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基站迎接为首的苏联代表团的到来 更为糟糕的是,这份协议让布尔什维克/苏联把沙俄几百年建立的武功全部给吐了出来。

根据协定俄罗斯放弃了芬兰,波罗的海各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所有领土不说。

苏俄还需要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库尔兰(今拉脱维亚西部)、俄属波兰等地割让给德国。

同时被沙俄连续击败十次的土耳其将兵不血刃地拿回阿达尔罕、卡尔斯和巴统等地区。

这意味着俄国将失去126万平方公里土地,这片接近东北三省两倍大小的土地占据了俄国总领土的十分之一,而且全在欧洲部分,所以上面的人口非常稠密,占据全国人口的44%。

俄国那原本傲视群雄的资源优势也将大大削弱,煤矿和铁矿分别失去75%和73%,伴随着的还有54%的工业和33%的农业。

除了这些,苏联还需要像德国支付60亿的战争赔款(差不多等于战前德国的所有储备),而且只能分五期,最后一期也要在1918年年底前交割完毕。

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起草的边界 虽然这份条约在德国战败后被废除,但是在这是当时签署条约的布尔什维克们没有想到。

毕竟德国人在东线只是保留军队防备苏联食言而已,其本身确实是停火了,这意味着德国可以把精力全放在西线了。

没人能料到最后,让苏联趁势废除了条约。

虽然列宁认为条约会让新生的苏维埃得到休息,但是这显然不是所有的俄国人都能接受的。

损失如此多的人口和工业,还必须在一年内赔偿整个国库的资金。

这相当于我在你身上狠狠地扎了一刀让你大出血,然后你和我说这是在帮你休息? 大批的俄国者倒向了白军,像这样的铁杆爱国者们更是。

在他们的眼中苏维埃成了叛徒,是比德国佬更恶心的存在,并且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将其铲除。

俄罗斯把像高尔察克这样被苏联污蔑为叛徒的爱国者,还原成历史上原本的样貌,不得不说这是时代的进步 多国干涉与德、奥违约 更为糟糕的不是背上了“俄国叛徒”这个名声,而是德国人也没有想过和苏联人一直维持和平。

在战败前夕德国和派兵攻打了苏联,如果不是德奥在西线的战败导致行动在开始阶段就夭折了,恐怕日后二战苏德战争初期,伊万们被汉斯们狠揍的场景,要提早二十多年了。

德国进攻计划搁浅并没让列宁能松下一口气,德国确实是没有能力再打了,但是协约国可不是。

《布列斯特条约让》在让苏联成为不少俄国人心目中的叛徒的同时,也让协约国方面产生了同样被背叛的感觉。

因为苏联单方面的停战,成功地“祸水西引”让数十万德军从东线撤离在西线杀死了大量的英法士兵。

如果不是德国胃口太大,在东线还留了一百万人,同时美国决定参战的话,英法可能就要跪了。

很多人指责二战英法试图“祸水东引”,但是历史上只有“祸水西引”是真实而成功的 但是战争的结果依旧让各国很不好受,尤其是法国。

巴黎号称“三分之一的男人拄拐杖,三分之一戴着假面”。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后期德国的攻势造成的,结果各国上至政要下到失去儿子或者丈夫的家庭恨苏联到牙根痒,这也是情理之中了。

于是各国加紧了对俄国的武装干涉。

其理由也很充分,毕竟这个时候的欧洲还是国家,没有几个共和国。

而苏联为了防止罗曼诺夫家族的影响力给自己增加更多的敌人,而处死了沙皇全家,其中包括了其年仅十三岁的太子。

(虽然苏联在一开始宣传仅仅杀了沙皇一个人) 沙皇尼古拉二世,他的妻子皇后亚历山德拉和他们的五个孩子奥尔加,塔蒂亚娜,玛丽亚,阿纳斯塔西娅和阿列克谢 在杀死沙皇全家之后,行刑队将尸体剥光并且焚烧,最后秘密安葬了。

这一切对协约国的冲击力过于强大了,根据欧洲古老的传统,就算两个国家彼此交战在抓获对方国王之后也就要求对方支付一笔赎金了事。

哪怕是那种民族大决战就是把法王囚禁到死而已。

就算是后来的大革命也就是处死了路易十四和他的妻子,其子嗣尤其是女孩基本都活了下来。

类似于苏联这种一下子给你断子绝孙的做法让欧洲各国心惊胆战,所有的王室都地想:下一个会不会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要知道那时的列宁,并不怎么掩饰他要占领全世界的愿望。

无论是处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愿望,还是为自己在西线战死的士兵报仇,所有的国家都有着足够正当的理由。

根据古老的习惯法,血亲之间有为彼此复仇的义务,欧洲所有王室都是罗曼诺夫家的亲戚不是吗? 多国联军依旧没有击败苏维埃 1918年,白俄的军队受到了多国的援助--干涉之初,怨恨苏联背叛的协约国并没有准备),又有大批如高尔察克这样经历过世界大战的优秀将领指挥,在战争初期节节胜利一度占领了叶卡捷琳娜堡。

为了防止城中的沙皇全家落入白军手中,苏俄才决定处死他们所有人。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第八团在乌苏里岛尼科利斯克被布尔什维克杀死 经历了前线的一系列失败,战时人民委员托洛茨基施行了越来越多的严厉措施,以阻止红军中未经许可的撤退、逃跑或者叛变。

在作战时,契卡特别侦查部队,人称“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特别惩罚部”或“特别惩罚旅”跟在红军后面,执行现场审理并立即处决从他们的阵地上逃跑、后退或者没有积极进攻热情的士兵及军官。

同年八月,托洛茨基批准建立督战队驻扎在不可靠的红军部队后面,这些督战队成员带有对任何未经批准就从战线撤退的人射击的命令。

浅色为1918年苏维埃控制的版图,深色为同年夏天还在他们手里的 通过这种古老而血腥的战术,挡住了敌人,就像二战中所做的那样。

经历数年的战争后,苏联终于击败了沙俄的残余,统一了俄国。

但是这种战争方法也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苏联人口统计学家鲍里斯·乌尔拉尼斯估计内战和波苏战争总共造成300,000人(红军125,000人,白军和波兰人175,500人)被杀,双方光是死于疾病的军事人员就有450,000人。

而因为拒绝交出粮食等原因,被契卡处决的俄国人有一百万。

因为内战大批粮食被征收,大量青年上了战场,导致俄国饿死的人,比一战时还要多 别说是一战最后一年,就是整个一战都没有给俄国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

而苏维埃凭借其强悍的生命力和大萧条的机遇,在一代人不到的时间里就恢复了过来(详情参照往期文章 假设历史61没有大萧条 苏联能这么快实现“华丽逆袭”吗 )。

试问仅仅是不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陪着德国打最后一年,免去了和爱国者以及保护家人心切的欧洲君王们一战的苏联能否生存下来呢? 随机文章超炫街头疾走运动跑酷,中国小伙获冠军奖金仅4500美元垃圾人定律是什么意思,逮到个人就大肆倾倒负面垃圾(拳脚相向)揭秘盗墓人有什么忌讳,点蜡烛预防鬼吹灯/带黑驴蹄子辟邪揭秘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光折射形成的仙宫和神仙(以假乱真)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美女效应成为了商家最爱的营销活动(吸睛)

加入收藏
               

苏联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为什么粮食却经常不够吃?是什么真相导致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