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制有着什么特点?地方官制又是如何样的

有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官。
“布政使,掌一省之政……凡僚属满秩
【菜科解读】
有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官。
“布政使,掌一省之政……凡僚属满秩,廉其称职、不称职,上下其考,报抚、按以达于吏部、都察院。
三年,率其府州县正官朝觐京师,以听察典。
”宣德时,定全国分十三布政使司。
布政使权势极重,《·职官志》:“初置藩司,与均重。
布政使入为尚书、侍郎,副都御史每出为布政使。
” 提刑按察使司 行省设提刑按察使司,有按察使一人及副使、佥事等官。
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
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为一省的最高行政、司法机构,合称“二司”。
中叶以后,逐渐派都御使出任总督或巡抚,总领一方之军政,其官衔则兼之。
道 设道,分两类:于布政使司置参政、参议,分司诸道,称分守道;按察司置副使、佥事,分司诸道,称分巡道。
还在一些地方设整饬兵备道。
又有协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盐法道等。
道之制度,在明朝已颇复杂。
府 明初改元制之路为府,隶属于道。
府分上(粮二十万石以上者)、中(二十万石以下者)、下(十万石以下者)三等,有知府一人及同知、等官。
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
也设通判,但已不如宋之权重,仅为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之官。
州 有两种:一为直隶州,地位相当于府,隶属于省;一为属州(散州),地位相当于县,隶属于府。
各州有知州一人及同知、判官等官。
县 有知县、县丞、主簿各一人,其属有典史等。
县分上(粮十万石以下者)、中(六万以下者)、下(三万以下者)三等,均隶属于府或州。
各府设府学,以掌管教育,有教授一人(从九品),训导四人。
各州设州学,有学正、训导等官。
各县设县学,有教谕、训导等官。
学童应试录取后,在儒学(府学、州学、县学)中读书者称为“生员”,俗称“”。
的特点是: 一、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明朝自洪武后,不设宰相,取消,直接统领六部,事权至为集中。
二、设内阁,为皇帝辅助、办事机构。
三、中枢组织系统比宋、元简化;六部九卿系统较清,职责较明。
四、地方官制比唐、宋、元简明,惟道的设置较杂,至清不改。
五、在贵州建行省,加强了这一地区的管理。
六、采用土官制度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即以本族上层领袖为土官(即土司),可世袭。
随机文章美国南北战争的主因是奴隶问题?这么认为你就错了!股市鳄鱼法则的意思,及时止损才能避免99%的亏损长剑20巡航导弹射程,俄专家认为在3000公里以上天神赫拉是什么神,丈夫宙斯风流使得她嫉妒害神无数揭秘黄鼠狼为什么不能打,成精的黄鼠狼被打可是会施展法术报复的
本居宣长有着哪些国学理论?对日本有着怎么样的影响
复古学思潮的发端与类似,均为对本民族经典古籍的总结与再阐释,但的复古学者们在整理古籍时因时生义地添加了自己的思想。
本居宣长的老师贺茂真渊,确立了通过考据“完全摆脱中国思想”的治学目标,一直为后世的复古追随者们效法。
贺茂治学的侧重点在于治平,他将武士道的尚武精神理想化,认为儒道二家的浸染使大和民族失去了“丈夫的精神”。
本居则在文论与艺术领域用力较勤,他明确地将文学与伦理学剥离,以“物哀”作 为评判文学好坏的标准,并最终归结于日本民族固有的自然主义的艺术理念。
由此演绎,本居在神道神学方面亦有建树,初步确立了日本民族国权主义的理论基础。
以本居宣长为代表的复古主义学者,再发现并阐扬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其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当然,更多的中国学者将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复古派的消极效应上,主要是为专制与排外辩护,神话感性,排斥理性,使后的日本时时走向歧途。
他出身于商业资本重要中心之一的伊势松坂的町人家庭。
在其文学研究中,他把对于封建意识形态,特别是对于儒教的道学的批判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次,在其语言学研究中,给作为古典学的国学开辟了新的生面。
但同时,由于他崇拜古典,作为创世纪式神话的信奉者,他的神学观念达到了荒谬的地步,他把国学中合理的成分加以歪曲而塞进了这种观念之中。
一句话,国学的优点和缺点,在他身上都最明确地表现出来了。
在他的世界观中最具特点的,是他的文学——歌学论中的“事物的幽情”说和复古神道,他已经不是奈良时代文学的赞美者,而是更为成熟的平安朝文学的赞美者,从而把文学——歌学的本质同伦理学区别开来,作为评价文学的尺度,以“幽情”的观念代替了善恶的观念。
这亦是在他的世界观中最具特点的文学歌学论。
他在《源氏物语》中看到了独立于道德之外的文学的深刻的本质。
在他看来,文学既不是“为了教人”,也不是以“雄壮”与否为价值尺度的。
他认为,文学是根据事物所触发之幽情,不管好事坏事,只按内心所感而挥发出来的艺术。
说这是不合乎道的事,那是不应该有的事而在心中加以选择取舍,并非文学的本意。
大凡谏止不善,乃属治国教人之道,所以不正当的恋爱等等,当然是应该深戒的。
然而,文学与教人之道无关,是以事物的幽情为主的另一种道,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要抛开事情的善恶,不应加以可否。
虽说如此,并不是把不好的行为说成是好事,只是说写出来的文学要有幽情才算最好。
一切物语文等都要按照这个意思好好玩味,来理解其中的情趣。
所以“专写大丈夫雄壮的心情,认为男女的爱情柔媚可耻而不说”,“这都是粉饰表面,不是人的真心”,因此决不能给人以感动(幽情),作为文学,这是不可取的。
这样,单就承认艺术的独立价值,排斥了道学对艺术的评价这一点来说,本居宣长所尊重的是平安朝的文学而不是奈良朝的文学,所选择的是“弱女风格”而不是“丈夫风格”。
他的这种主张,不外是针对以儒、佛的“慧黠”矫正人情的封建道学,来肯定“直雅”之心,肯定人类的“真实心情”的权利。
这样的艺术论,就他来说,是同古代日本在没有“恶神作乱”时就“直情径行,即得中正而道自备”或者“人欲即天理”那种自然主义的伦理说——快乐说结合在一起的。
“天地自然”之道的主张,在这里明确地达到了对于人类的自然和自然欲求的率直的肯定。
这种文学论,也可以说是把近松、西鹤等俳人在创作中,在相当程度上,早已实践了的事情加以理论化的。
随机文章黔南平塘天坑群风景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天坑(1800米)宇宙中黑洞是怎么被发现的,黑洞最早是谁提出的(爱因斯坦)ufo为什么都是圆的?阻力更小/转向升降更灵活(科学分析)电磁爆发的反重力引擎,美国遭遇技术瓶颈/或许被中国破解古印度文明用什么文字,古印度文字写在哪里(文字的变化过程)
本居宣长有着哪些作品?他的作品都有着什么含义
那时朱子学空谈义理、否定人的自然本性及随意解释文献的做法,已经不能让人 们满足了。
一些学者开始认真钻研古代文献,以客观实证的态度来进行研究,这种情况与中国明清时期理学到朴学的学术嬗变颇为相似。
在这些学者中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位。
本居宣长(1730 —1801)出生在伊势松坂一个富裕的商贾人家,原名小津富之助、荣贞,后改为宣长。
通称弥四郎、健藏,号铃屋。
青年时期学医于京都。
后又师事儒学家堳景山。
宝历七年(1757)回到故乡以医为生计。
同时热心于日本古典的研究。
之后又拜贺茂真渊为师,开始以《古事记》为主要研究对象。
宽政十一 年(1799)撰成《古事记传》,是所谓国学之体系化的总论,影响很大。
其与契冲、荷田春满、贺茂真渊被称之为国学四大家。
宣长弟子众多,有近500人。
其中,平田笃胤、伴信友被称为该门的双璧。
宣长一生著作等身,著书90种,260余卷,涉及多种领域,如有阐述古道论的《直灵》(明和8年,公元1771年)、《万叶集玉小琴》(安永8年,公元1779年)、《古今集远镜》(宽政6年,公元 1794年)和《新古今美浓的家苞》(宽政7年,公元1795年)。
特别 是他站在纯艺术立场,以“物哀”的文学论为基调的物语论《源氏物 语小栉》(宽政8年,公元1796年)以及和歌论《石上私淑言》(宝历 13年,公元1763年)成为他的学说的一个中心。
本居宣长能够集国学和复古思想之大成,与他直接或间接的师承不无关系。
他曾师从著名学者堀景山学习儒学,倾心阅读国学大师契冲的著作。
这里需要特别介绍一下僧人契冲(1640— 1701),他出生于武士之家,自幼入佛门学习教义,后开始研究古代语言和文学,他以文献实证的方法奠定了国学的基础,被后人尊为 “国学之祖”。
契冲以及江户的户田茂睡、大阪的下河边长流等人, 希望通过对《万叶集》的注释,把和歌从儒佛的牵强附会及阴阳道 的解释中解放出来。
他所编著的一些优秀注释书,都贯彻了这一 意图,如《万叶代匠记》、《古今余材抄》、《源注拾遗》等。
此后荷田 春满(1667—1736)受其影响,将研究《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 集》作为治学的正途,提倡国学,明确地与朱子学对立。
1728年, 他向幕府提出了建立学校的意见书——《创学校》,以实施自己的主张。
学校虽未建成,这种主张却给后来学者如贺茂真渊、本居宣长以巨大影响。
贺茂真渊(1697—1769)是对本居宣长有直接影响的学者。
他出身于远江某神官的家庭,37岁上京受教于荷田春满,以后迁居江户,事将军吉宗之子田安宗武,晚年在社会上培养门人。
他的著作有《万叶考》、《歌意考》、《新学》、《国意考》等等。
贺茂研究古典 文学,发现了所谓古代人的“真心”(纯情)。
在他的《国意考》里,指出读万叶调的歌能体会出日本古道的天地自然之理,儒佛则是凭借狡智制作的人为之教,或用伪善的道学装饰起来的东西。
因而他痛斥两者,力主尊重自然和人性,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他曾在 《国歌八论余方拾遗》中写道:“庄周曾云:‘《诗》以道志。
’盖直言其心之所思,乃诗歌也。
”他认为文学应该从朱子学所提倡的把它作 为劝善惩恶的工具这种观念中解脱出来,主张文学是人类自身的东西。
这种观点在当时无疑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
这种强调文学的人性论的倾向,发展到本居宣长(1730— 1801)的时候,变得更加明确了。
宣长在《石上私淑言》中就写道: “惟柔弱的女人气,欲哭欲泣,乃是真情。
”在“男尊女卑”这样一种 封建时代常见的性别观念占支配地位的情况下,宣长却认为只有女人气才是人的本质。
对此,我们不由得会联想起在《红楼 梦》中对女性的一系列赞美之辞。
宣长的代表作《古事记传》和《源氏物语玉小栉》,是当时日本 实证主义文献学的最高成果。
他对《古事记》十分重视,曾用30余年的时间写成了《古事记传》一书,奠定了日本国学的重要基础。
他认为《古事记》所记载的是事实,对他来说,《古事记》所传的“天 照大神之道”及“天皇统治天下之道”曾是实有其事的世界,要从那里追求人生的理想,表现了他的复古主义思想倾向。
尽管如此,宣长在思想上却是以“情”为核心的。
他认为儒学从中国传到日本,儒家做出种种烦琐的规范,其间灌注了所谓的 “汉意”。
这和日本人的心情是不同的,在日本人的内心深处,有日本人固有的情的世界。
即使接受儒学,也只是表面的。
应以纯粹的形式,从昔日未被儒学污染的古代人心情大和心”中找出 来。
要达此目的,惟有理解古代人留下来的文章,通过它才能将 “大和心”复原。
如他在《初山踏》中写道:“初学之徒,必先清除汉意,立大和魂。
犹如武夫初赴战场,首须备铠甲,整装出阵。
如装束不齐,而读神典,则无异不着甲胄。
,俄顷之间,为敌所 伤,必将落人汉意。
”这里的所谓汉意,应该指的是朱子学的主张。
这段话,可以看出作者对随意曲解文献原义的反感。
因为是汉意在作怪,所以必须排斥。
他主张按原来的面目接受古典,避免汉意的误导。
宣长的另一国学力作《源氏物语玉小栉》,具体贯彻了这一思想。
他认为《源氏物语》这本书的本质并不是为“悟道”或者劝善惩恶而写的,而是为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并将此基础置于人性的自然发露上。
这是对贺茂真渊学说的发展。
宣长的这种观点,在他的那篇著名文论《石上私淑言》中,有更为详细的阐发。
如前所述,他还认为对人来说,文学绝不是什么劝善惩恶的工具,而只能是歌唱人本身的东西。
后期的新的学问,即国学的实证的文献学和人文主义的文学理论,在宣长手下才臻于完善。
国学的这两个方面,都是从尊重人类本性的视角出发的。
但另一方面,宣长这两部书也表达出了浓厚的国粹主义,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随机文章世界上最巨大最清晰ufo曝光,头顶几百米高空飞过发怪声近期太平洋火山地震连发,两天发生两次地震一次火山爆发(活跃期)揭秘猪为什么是蛇的天敌,毒蛇面对野猪无处下口/野猪抗毒能力强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美女效应成为了商家最爱的营销活动(吸睛)斯诺登所陂露的美国棱镜计划,全球都在美国的监控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