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时节?紫禁城排水靠的是这个水龙头

【菜科解读】
6月以来,北京进入了汛期,而排水是防汛的主要措施之一。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有着优秀的排水系统。
游客去故宫参观,会注意到很多宫殿建筑的室外台基栏板端部有龙头造型的排水设施,其双角后张,唇部上扬,眼如铜铃,有震慑之感。
有人认为这是螭首,其实不然。
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卷十三上载有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由此可知,螭是没有角的龙。
这种排水神兽实为蚣蝮,属于古代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
明代文学家杨慎所著的《升庵集》之卷八十一龙生九子部分,载有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即龙生九子之老六为蚣蝮,这种龙好水,一般立于石桥、石柱附近。
另明朝进士陈耀文所著《正杨》之卷四的相关记载为六曰虫八虫夏,性好水,故立于桥柱。
由此可知,虫八虫夏即为蚣蝮。
古人认为,暴雨时节,洪水泛滥时,蚣蝮便将水吸入自己腹中,并及时排出,以消除水患。
营建紫禁城的古代工匠巧妙地把蚣蝮形象运用到了台基排水系统中,使之发挥作用。
蚣蝮的排水设计具有科学性。
首先,蚣蝮所处的高程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有利于排水。
蚣蝮位于台基望柱 望柱是指栏板之间的立柱的底部,其嘴部的出水口是整个台基地面的最低点。
古代工匠在铺墁台基地面时,会考虑排水需要,将地面铺墁成不易察觉的微小坡度,使得地面离建筑越远,其高程越低。
在望柱底部,古代工匠会安装蚣蝮,使其仅露出头部,尾部作为进水口,嘴部作为出水口,且在整个台基的高程最低。
这样一来,雨水很快就会汇集到蚣蝮造型位置,并从蚣蝮尾部汇入,从嘴部排出。
其次,蚣蝮的肚子有利于临时存水。
台基地面的雨水,通常流向栏板底部位置,并汇入蚣蝮尾部的进水口。
而在暴雨时期,雨水量较大,汇集在栏板底部位置的雨水较多,若存积时间过长,则雨水有可能渗入栏板与地面的接缝中,使得其中的土体松动,造成安全隐患。
蚣蝮内部有较大的空间,有利于栏板底部的雨水迅速汇入进水口,避免了雨水在栏板位置的积存。
再次,蚣蝮突出台基外的造型可以保护台基。
若蚣蝮的排水口与台基侧壁相齐,那么雨水就会沿着台基侧壁往下流向地面,不仅会污染台基侧壁的须弥座石,而且会造成侧壁渗水的安全隐患。
古代工匠将蚣蝮造型凸出在台基侧壁以外若干尺寸,可以使得雨水向前排出,避免了上述隐患的发生,且形成良好的排水效果。
以前朝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3层台基上的1142个蚣蝮为例,在雨季时节,这些排水兽造型不仅能发挥有效排水功能,而且还形成了千龙吐水的奇观。
蚣蝮的运用体现了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艺术。
从造型来看,蚣蝮属于龙生九子之一,其外观与紫禁城其它龙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定区别,使得紫禁城古建筑的图案和纹饰丰富化及多样化。
从雕刻技法来看,蚣蝮的龙角、龙眼、龙须、龙嘴等部位纹路清晰,凸凹有致,给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
从运用手法来看,蚣蝮被安装在望柱底部,不仅可有效发挥排水功能,而且可以巧妙地反映出皇家宫殿建筑特有的形象,并与周边建筑环境完美融合。
从装饰效果来看,蚣蝮在台基端部的分布齐整有序,并凸出于台基侧壁,不仅表现出凸凹匀称之美,而且使得整座台基更加壮观,整体上给人以威严和震慑感,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蚣蝮还反映了我国古代的镇物文化。
所谓镇物,就是古人认为的辟邪物,所辟克的对象多为鬼祟、妖邪、敌害等。
古人希望利用镇物来抵御各种潜在的灾祸。
蚣蝮就是古人认为的镇水兽之一。
蚣蝮属于龙,而古人认为龙为古代四灵 龙、凤、龟、麟之首,能够上天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蚣蝮在形象上为古人心中想象的神兽,具有神秘感和震慑感,可以镇住水怪,防止其产生水患;在功能上可以吸水、吐水,及时将台基面层的雨水排向地面,避免古建筑台基遭受水淹破坏。
这种镇物文化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历史。
综上所述,紫禁城台基端部的排水神兽——蚣蝮,集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于一体,对于我们解读紫禁城建筑文化、建筑历史及古代建筑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故宫未解之谜 故宫被称为紫禁城呢?
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
也就是由此,所以皇宫一般被称为紫微宫。
后来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于是有紫禁城的禁字,以此来强调皇宫至高无上的尊严,因此明朝的皇宫便被称作了紫禁城。
冷宫究竟在何处?被皇帝冷落的嫔妃就会被打入冷宫,那么冷宫在哪呢?皇帝有着奢靡的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多少青年女子被关进宫内,终生不得自由!所以也有宫中多怨女的说法。
而选到宫中的女子,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宠幸,便在宫中的禁室里面等死,有的可以更为悲惨,甚至被其他嫔妃折磨致死。
而冷宫在哪里?有两种说法值得探究,一是说乾清宫、长春宫;二是说冷宫无固定地址,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称冷宫。
故宫谁设计?故宫这样浩大的工程,堪称中国最高建制的建筑是由谁负责设计的呢?又是谁主持施工的?这的确是个历史谜团,也难倒了不少的老北京人。
因为故宫的建筑并没有如现代建筑那样明确的刻录,找不到有任何刻录说明他的建造时间和何许人也。
目前大多数人都猜测他是明代一位伟大的匠师,姓蒯名祥,人称蒯鲁班的人设计。
故宫房间到底有多少间?故宫的房间可谓是数不胜数。
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但是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9间半!为什么会有这个争议呢?哪里有9999间半呢?半间在哪儿?原来,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
实际上故宫所谓的半间房是根本不存在的。
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作上下用的楼梯,他的建造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而是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6,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在西头建设了一个窄间。
由于西头这间格外小,很像是半间房,于是就有了9999间半的说法。
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翻开故宫的兴衰史,有很多种说法,后来被广泛流传的是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为了突出宫殿的威严气势。
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
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后会经过漫长的御道,在经过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在最后进入太和门的时候,会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而这时候精神压力达到顶点。
为何文渊阁是黑瓦?文渊阁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
文渊阁藏书无数,最怕走水,黑色主水寓意避火,因此采用了黑琉璃瓦铺顶,也是故宫罕见的黑色琉璃瓦。
如果留心观察文渊阁正前方水池边的石栏,上面雕刻着贝壳、珊瑚、海马、海龟等图案,这也是取了驱火之意。
另外文渊阁位处紫禁城东侧,东在五行中属木,代表孕育与生长,所以楼身都被漆成了绿色。
站在文渊阁前,也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风雅。
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关注7个重点?哪些疾病最有可能发生
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关注7个重点近日日多地出现的洪涝灾害,不仅造成民众生命财产损失,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还会带来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和传播,给人体健康带来隐患。
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要关注七个重点:注意饮用水卫生。
洪涝灾害期间,水源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幼虫的污染,饮用或用污染的水清洗蔬菜、水果、餐具等,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
因此饮水消毒非常重要,做到不喝生水;装水的缸、桶等保持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饮用井水等一定要煮沸消毒和(或)药物消毒后再饮用。
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果蔬充分清洁,可蒸煮食品应充分加热后再食用,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
注意环境卫生。
房屋要彻底杀菌消毒;加强居室和环境通风、除湿;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放在指定区域等。
如果环境和物品被病人血、排泄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做好防灭蚊蝇鼠工作。
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灭蚊蝇鼠的工作,尽量清除住所周围的污水,清除垃圾污物;室外穿长衣裤,做好防护措施;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发现老鼠异常增多时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科学开展灭鼠工作。
注意手部清洁。
毛巾和脸盆尽量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后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规范佩戴口罩。
接触呼吸道传染病人时要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并规范佩戴口罩;遇到口罩潮湿、破损或超过4-6小时应立即更换。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身体尽量不要与雨水污水接触,在不得不蹚水出行的情况下,穿胶靴等防水护品以减少皮肤与雨水污水接触。
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哪些疾病最有可能发生从传染病的角度,风险最大的水体污染物是病原微生物,包括痢疾、伤寒等细菌,以及诺如等病毒,种类非常多。
加上灾后居住条件被破坏,又逢夏季闷热潮湿的环境,水体、食物受到污染的风险增加,这些微生物的繁殖非常迅速,很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其中感染性腹泻是最常见的。
夏天本就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人们为了解暑爱吃生冷食物,感染机会进一步加大。
因此,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成为灾后防疫的一个重点。
这期间,不建议受灾较重的居民吃生冷食物,譬如凉拌食物,千万不要喝生水,特别是没有经明确检测合格的水,以免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