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晚年发现了什么?他坚信上帝不存在?临终遗作揭晓答案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07 点击数:
简介:2018年3月14日,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英国剑桥的家中离世,享年76岁。

他的离世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有人说,霍金只是离开了轮椅,回到了他最爱的浩瀚宇宙。

这样的表述或许反映了他对于宇宙的深沉热爱和对无尽探索的渴望。

《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台词似乎也为他量身定制:即使把我关在一个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拥有着

【菜科解读】

2018年3月14日,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英国剑桥的家中离世,享年76岁。

他的离世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有人说,霍金只是离开了轮椅,回到了他最爱的浩瀚宇宙。

这样的表述或许反映了他对于宇宙的深沉热爱和对无尽探索的渴望。

《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台词似乎也为他量身定制:即使把我关在一个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拥有着无限空间的君王。

霍金晚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他坚信上帝不存在?临终遗作揭晓答案

晚年时期,霍金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以及著作中提到:不必去祈求上帝点燃导火纸,来启动宇宙的运行。

没有谁创造宇宙,也没有谁指引我们的命运。

霍金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他又研究出了什么,才让生活在基督教家庭的他,成了坚定的无神论者呢?

少年时的理想——我要弄明白宇宙的奥秘

1941年1月8日,霍金出生在牛津一个学者世家。

父亲是伦敦大学生物学系的教授,母亲则在牛津大学担任秘书。

霍金从小生活富足,父母也十分关心他。

然而,10岁那年,霍金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他被诊断出肌营养不良症,也就是俗称的渐冻人,这种疾病会导致肌肉逐渐衰竭。

医生断言他大概只能再活两年。

霍金晚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他坚信上帝不存在?临终遗作揭晓答案

这无疑是对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的巨大打击。

在绝望中,霍金第一次思考了人生的意义。

他渴望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这个世界做一些事情。

我下定决心,要在死之前弄明白宇宙运转的奥秘。

少年霍金决心投身科研事业,父母也全力支持他。

他先在牛津大学攻读物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并接受父亲的建议选择宇宙学作为研究方向——这一决定奠定了他走上宇宙探索的道路。

奇点定理:揭开黑洞面纱的第一步

1964年,霍金23岁,已在剑桥大学任研究员。

这一年,他与同事罗杰·彭罗斯根据广义相对论推导出奇点定理,这项理论揭开了神秘的黑洞的面纱。

霍金晚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他坚信上帝不存在?临终遗作揭晓答案

根据广义相对论,恒星坍缩成中子星或更小的物体时,会形成视界,这是一个边界,任何物质或辐射都无法从视界外逃逸出来。

奇点定理论证,在视界内部必然会存在一个密度、引力无限大的奇点。

也就是说,超强引力会扭曲时空,在黑洞中心形成一个奇异点。

这一突破性发现标志着相对论的局限,需要更通用的引力理论。

霍金也因此一举成名。

不过,霍金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

他认为这只是解开宇宙奥秘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无数问题亟待解答。

他再次告诉自己,要努力活得长久一些,以完成心中的科学梦想。

霍金辐射:黑洞也会发热发光?

霍金晚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他坚信上帝不存在?临终遗作揭晓答案

20世纪70年代,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科学界开始警觉,也许不止恒星坍缩会产生黑洞。

在银河系中心或许也潜伏着超大质量黑洞。

它们会不会发出任何信号?

这时霍金已经在剑桥大学任职教授。

他猜想,如果将量子力学效应引入黑洞,也许可以推翻黑洞只吸不放的论断。

经过艰苦计算,他终于推导出霍金辐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黑洞事件视界附近,会出现虚粒子对,其中一粒子会被黑洞吸收,而另一粒子则以辐射的形式逃逸出来。

简言之,黑洞可以发热发光!

霍金晚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他坚信上帝不存在?临终遗作揭晓答案

这项研究成果再次轰动了物理界。

有科学家甚至预言霍金将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然而实验验证却遥遥无期,这让霍金颇感遗憾。

不过他并未气馁,只是淡然地说:我猜要过个50年才能证实吧。

颠覆性理论:宇宙起源于量子态?

踏入21世纪,70岁的霍金仍然挥洒热情于科研之中。

他将研究目标转向宇宙学,开始考虑创世之谜的解答。

根据广义相对论,若要追溯到大爆炸之前的宇宙起源,就必须面临无限密度的奇点难题。

霍金认为量子力学也许能给出答案。

他与同事詹姆斯·哈特尔联手,于1983年提出无边界量子宇宙学说。

该理论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提出在极小尺度上,空间和时间都不再连续,而是量子化的,因此可以跳过那个无法定义的零时刻。

#p#分页标题#e#

霍金晚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他坚信上帝不存在?临终遗作揭晓答案

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的宇宙,实际上起源于一个无边界的量子态。

它不需要一个初始奇点,也没有所谓上帝创世的瞬间,宇宙自身就含有了出现的因子。

这一理论为宇宙起源提供了全新视角。

尽管颇有争议,这一理论仍然成为标准宇宙学模型的组成部分之一,奠定了霍金在物理宇宙学上的地位。

到了晚年的他,科学已如同空气和阳光一般融入生命。

黑洞不会消灭信息吗?未解之谜仍在继续

2015年,73岁高龄的霍金和同僚公布新研究,质疑其青年时代作出的理论。

他提出黑洞也许并不会销毁掉所有掉入其中的信息,而是会在一个平行宇宙中再现。

这意味着上帝犯下的错误,或许有朝一日可以被人类指正。

霍金晚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他坚信上帝不存在?临终遗作揭晓答案

这显示出霍金永不满足的科学探索精神。

他曾说过:每当解决一个问题,就会出现更多等待解答的新问题。

这就是科学研究的乐趣所在。

2016年,霍金又承认自己做出的另一个理论错误。

他公开声明,黑洞不存在事件视界这种边界,而是具有更加模糊的视界区域。

科学就意味着要不断推翻自身的结论并建立更新的理论。

霍金说。

可以看到,即便到了生命最后阶段,伟大的物理学家仍在追寻真理的科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末日预言:地球毁灭的警示

2017年,霍金的肌营养不良症恶化到只能通过肌肉微弱移动面部表达意思的地步。

为了适应这一状态,一款名为AMiVoice的语音软件入驻了他的轮椅电脑。

这款软件可以捕捉面部肌肉运动并翻译成语音,这为闭锁者带来了重大福音。

霍金晚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他坚信上帝不存在?临终遗作揭晓答案

这使得霍金能够通过电脑继续他的写作、演讲和科研工作。

同时他也在思考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并做出自己的预测,警示我们人类的危险轨迹。

霍金认为地球并不能永远容纳人类。

如果200年内无法扩散到外太空,地球有限的资源将无法满足人口爆炸式增长带来的需求,我们将面临不可避免的毁灭命运。

他建议在20年内登陆月球,40年后登上火星。

100年后应扩展到整个太阳系。

这需要我们正视地球资源枯竭的问题,避免政治争执和资源掠夺,全人类团结起来走向星辰大海。

霍金呼吁避免与外星文明的接触。

因为我们无法判断外星人的意图是否友善。

一旦发现我们的地球,很可能因资源匮乏而入侵地球。

霍金晚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他坚信上帝不存在?临终遗作揭晓答案

他还警示人类不要人为地过多干预基因,以避免带来难以逆转的危害。

此外人口增长速度也需要严格控制。

可以看到,晚年的霍金不但进行自己热爱的科学研究,也在关注人类的未来命运。

他用末日论的说法警示我们,如果不改变破坏性的发展方式,就可能走向灭亡。

旷古巨星逝去:留下宇宙未解之谜

2018年3月14日清晨,在睡梦中,史蒂芬·霍金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他76年的生命里,为人类揭开了宇宙的种种奥秘。

他曾说过:我生命当中每一天,我都为自己能活着而感到惊喜。

霍金的一生,是对生命顽强不屈的坚定诠释,也是对探索真理永不放弃的执着追求。

他开创的理论,揭示了物理规则的局限,也提出了远超当前认知范围的种种思考。

#p#分页标题#e#

霍金晚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他坚信上帝不存在?临终遗作揭晓答案

人们把霍金比作爱因斯坦和牛顿。

这位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将科学带入一个更新更广阔的层次,他留下的思想遗产,还有无数问题等待后人验证和继续思考。

霍金生前留下的最后警句是:人类需要展现内心深处的善良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要理性地对待其他合理人。

他用一生实践了这些伟大的品质。

我们绝不能忽视这位智者的末日警示。

相反,我们应秉承他砥砺前行的精神,继续探索人类问题的答案,共同面对宇宙未解的神秘,走向光明的未来。

土星有行星环,地球为啥没有?本来地球曾经有过,火星将来也会有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个气态行星都有行星环,其中土星环非常显眼也非常漂亮,那么为什么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颗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呢?本来行星环的形成和行星的形成及其卫星有很大关系,行星形成的时候会不断清理其轨道上的其他小星体,这些小星体会受到行星引力的影响而在行星的外围聚集,由此就有可能形成行星环,太阳系中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四个气态行星的行星环,基本就是这样形成的。

这四颗行星都属于巨行星,它们的引力比岩质行星更大,因此它们能够将星球周围的小物质吸附过来,从而形成行星环。

除了质量不同之外,行星环的形成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也有一定关系,太阳系四个岩质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另一个真相也是它们都距离太阳较近,太阳风就比较强烈,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也无法凝结成冰晶,更无法与尘埃凝聚成较大的小行星等,所以就很不容易形成行星环了。

不过,行星环还有另一种形成模式,就是行星的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时候,或者其他大个头的小行星或彗星等路过行星的时候,它们若与行星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那么这颗小星体就会分解成为行星的行星环,比如若月球距离地球大约1万公里的时候,就会被地球的引力撕成碎片,从而变成地球的行星环。

本来在月球形成的时候,就经历过成为地球行星环的一刻,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是由于一颗质量较大的天体撞击地球之后形成的,撞击后飞溅出去的碎块曾经形成了地球的行星环,但是由于这个行星环的物质分布很不均匀,导致行星环的物质凝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而火星的卫星火卫一由于距离火星较近,并且仍然在一步步靠近火星,所以他将来也有可能会到达火星的洛希极限,从而成为火星的行星环也有一种可能是将来直接撞击的火星上。

星空有约|今年别错过火星和这三颗行星同框

新华社南京2月20日电(记者王珏玢、邱冰清)22日23时31分将迎来火星合金星。

届时,公众将看见两颗明亮行星近距离同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这是2024年适宜观赏的第一场太阳系行星相合。

什么是行星相合?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天文学上定义的合并非两个天体真的合并在一起,而是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行星合行星、行星合月都指的是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相同。

不同于每个月会发生多场的行星合月,2024年全年共有12次太阳系行星相合,这与行星在天球上‘走’一圈的时间有关。

王科超说,今年最适合观赏的行星相合,除了2月22日的火星合金星,还有4月11日的火星合土星,以及8月15日的火星合木星。

这四颗行星都很明亮,且这三次相合两个天体间的角距离都不到1度,肉眼就能看到两颗星同框的画面。

何时适合观赏这三次行星相合呢?天文学上合是一个精准时刻,但对公众观测而言,在‘合’的前后几天都可观赏这一天象。

王科超说,三次相合时,两颗行星都位于太阳的西边,观赏时间都在日出之前。

具体到火星合金星,适宜观赏的时间约为日出前一小时,火星合土星的适宜观赏时间约为日出前一个半小时,火星合木星则是在午夜后到日出前都适宜观赏。

肉眼观测这三次相合,两颗行星相距这么近,如何分辨?王科超建议,一是从亮度上看,相合时,金星、木星都明显比火星要亮,土星比火星稍亮些。

二是从方位上分辨,肉眼看去,相合时,火星在天空上位于金星的下方,位于土星、木星的上方。

我们肉眼看到的两颗行星同框,是由于两颗行星及地球在运行过程中,排列成近似一条直线而出现的视觉现象,两颗行星实际上相距甚远,以火星与土星为例,二者间距离约为12亿千米。

加入收藏
               

霍金晚年发现了什么?他坚信上帝不存在?临终遗作揭晓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