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最快的恒星围绕银河系黑洞的速度为1800万英里每小时

这颗恒星被命名为S4716,在大约四年的时间里
【菜科解读】
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了已知最快的恒星,它正围绕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运行。
这颗恒星被命名为S4716,在大约四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围绕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 (Sgr A*)的轨道运行。
这意味着这颗恒星以大约 1800 万英里/小时(2900 万公里/小时)的极快速度行进,或每秒近 5000 英里。
在这个直径估计为 1460 万英里(2350 万公里)的人马座 A*的快速轨道中,S4716 距离超大质量黑洞最接近 9200 万英里(1.5 亿公里)。
虽然这可能看起来难以置信的遥远,但它只是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100倍,从宇宙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距离。
例如,太阳在距离26000光年的地方绕Sgr A*运行,每个光年相当于5.9万亿英里(9.5万亿公里)。
S4716是一个被称为S星团的致密恒星群的一部分,它靠近银河系中心和银河系的超大质量黑洞。
这些S星团的恒星都移动得特别快,但亮度和质量各不相同。
发现一颗如此靠近Sgr*的恒星可能会改变我们对银河系如何演化的理解,特别是关于其快速移动的中心恒星。
布尔诺马萨里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扎查克在一份声明中说:“S4716的短周期、紧凑轨道非常令人困惑。
”“恒星不可能在黑洞附近如此容易地形成。
S4716不得不向内移动,例如通过接近S星团中的其他恒星和物体,这导致其轨道显著收缩。
”
S星团中最著名的恒星可以说是S2,它围绕Sgr A*的轨道周期为16年,并且只在110亿英里(1800万公里)的范围内接近超大质量黑洞。
尽管S2对Sgr A*的研究非常有用,但它并不总是有用的。
“S2的行为就像电影院中坐在你面前的一个大人物——它挡住了你对重要事物的视线。
科隆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这项新研究的合著者Florian Peissker在一份声明中说:“因此,我们银河系中心的景象经常被S2遮住。
“然而,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央黑洞的周围。
”
通过20多年来不断完善分析技术,并将它们与20年的观测相结合,Peissker和他的团队最终能够确认S4716的快速轨道周期。
五架望远镜观测了S4716:设在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仪器NIR2和OSIRIS,以及大型望远镜仪器SINFONI、NACO和GRAVITY,提供了该星的详细数据。
“对于一颗恒星来说,在超大质量黑洞附近如此接近和快速地处于稳定的轨道上是完全出乎意料的,这标志着传统望远镜可以观察到的极限,”Peissker补充道。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叫什么名字 质量是太阳的1960亿倍
下面就跟着一点小编一起来看看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叫什么名字 质量是太阳的1960亿倍。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叫什么名字为了纪念这个发现,科学家们将这个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命运为SDSS J140821.67+025733.2.至今它的质量是人类的技术难以计算出来的。
爱因斯坦它早期就提出了相对论,认为宇宙中有些相对存在的事物,只是大家没有发现而已。
这个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出现符合这个论断,证实它的可靠性了。
1、简单介绍下这个黑洞SDSS J140821.67+025733.2作为宇宙中最大的黑洞,科学家们发现它的质量十分的惊人。
由于它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些小型的黑洞都是围绕它进行运转的,周期一般在12年。
在相对论的体系中,小黑洞会利用自身产生的旋转力或者推进力将两者之间的距离慢慢缩小。
为什么这些黑洞的质量无法确定呢,根据一些科学家的解释,它们的大小其实和物质区域和物质速度有直接的关系,这速度和区域越大质量也就越大,根本不存在上限一说的。
2、这些黑洞存在是否安全科学家在发现宇宙中最大黑洞的同时也发现另外一个惊奇的现象。
那就是这些黑洞在一定周期内会发生一些碰撞产生一些能量,让后在太空中释放形成一种旋转的状态。
它释放的能量伴随爆炸状态的出现,而且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的。
根据科学家的发现,,最近一些出现这样现象的时间是在12年前,根据这规律进行推算的话,在今后几年之类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以上就是一点小编为您带来的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叫什么名字的精彩内容,想了解更多奇闻异事、搞笑新闻请多关注一点。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巨型黑洞能吞进3亿个太阳
而有一种巨型黑洞,被称为是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这个超大的黑洞甚至能吞进3亿个太阳,据说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心,就存在着这种黑洞。
宇宙超大黑洞被发现这种黑洞是目前所发现的宇宙中最大的黑洞。
它所具有的质量为几十万倍到几十亿倍太阳质量,甚至最大质量可达几百亿倍太阳质量。
巨型黑洞被发现在几乎所有大质量宇宙岛的中心,据说在银河系中心也是存在着这种黑洞,其位置在 Sagittarius A*.附近。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
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和γ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
于是,此黑洞的存在,也被人们猜测出来,并且还不止一个。
能吞噬三亿个太阳巨型黑洞和一般的黑洞肯定是有所分别的,首先,它的平均密度(定义为黑洞的质量除以其史瓦西半径内的体积)可以比水的密度还要低。
这是因为史瓦西半径和质量成正比,而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由于球形物体的体积(如非旋转黑洞的视界)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黑洞的最小密度与质量的平方成反比,因而更高质量的黑洞具有较低的平均密度。
此外,在大量黑洞视界附近的潮汐力是较弱的。
如同密度一样,视界附近作用在物体上的潮汐力是和质量的平方成反比的:在地球表面上的一个人和一个在1000万倍太阳质量黑洞视界上的一个人的受到的对他们的头脚间的潮汐力是一样的。
与太阳质量黑洞不同的是,如果不深入黑洞内部的话是不会经历显著的潮汐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