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家发现新黑洞!迄今距离地球最远的黑洞合并!

【菜科解读】
据报道,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最近通过分析高新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Advanced LIGO)获得的观测数据,发现了迄今最大的黑洞合并事件和另外三起黑洞合并事件产生的引力波,这次黑洞合并成了一个约为太阳80倍大小的新黑洞,也是迄今距离地球最远的黑洞合并。
它发生在2017年7月29日,距我们约90亿光年。
这一次的黑洞合并事件是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广义相对论和数据分析小组负责人苏珊·斯科特领导的团队探测到的,它发生在2017年7月29日,距我们约90亿光年。
对此,斯科特说:“在所有观察到的黑洞合并中,此次的黑洞旋转速度最快,距离地球也最远。
”
黑洞是恒星的终极结局,恒星质量巨大。
随着恒星物质向内挤压,产生的高温和高压足以引发核聚变。
核聚变的产物之一便是能量,可提供足够的推力、平衡恒星向内坍缩的趋势。
但这只是骤变前短暂的平静。
在高温下,氢变为氦,并进一步转化为锂和铍……以此类推,直到恒星的核心形成铁元素。
发展到这一程度,核聚变便会终止,引力开始发挥作用,使所有物质都向内坍缩。
如果恒星质量较小,坍缩规模也较小,恒星就像一块燃尽的煤炭一样,静静地转化为白矮星。
如果质量较大,恒星便会发生剧烈爆炸,转变为中子星;而如果质量足够大,便会变为黑洞。
这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两种天体。
但物质的转化并不会就此止步。
所有天体都在太空中四处漂移,且会互相吸引。
如果离得过近,中子星和黑洞就会吸收彼此的物质(也许还有附近的其它天体,如白矮星)。
这可以使中子星获得足够的质量、向黑洞转化,或让已经形成的黑洞进一步增大。
为了检测到宇宙的变化,研究人员计划不断改进引力波探测器,以便能在更遥远的深空中进一步发现灾难性事件。
他们甚至希望未来有一天能追溯到大爆炸刚发生之后不久,这一点光无法做到。
自2017年8月第二次观测运行结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升级LIGO和欧洲的“处女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使其更加灵敏。
斯科特说:“这意味着从明年初开始的第三次观测运行中,我们将能探测到更遥远太空中发生的事件,发现来自宇宙中新的未知来源的引力波。
”
这一国际研究小组在过去3年中发现了10次不同的黑洞合并事件以及一次中子星合并事件产生的引力波。
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密集的恒星,直径可达20公里。
斯科特小组还在设计一个新项目,旨在探测中子星合并产生的短命中子星发出的引力波。
值得一提的是,首段提到的“另外三起黑洞合并事件”均发生在2017年8月9日至23日期间,与地球的距离为30亿至60亿光年,产生黑洞的大小为太阳的56倍至66倍。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叫什么名字 质量是太阳的1960亿倍
下面就跟着一点小编一起来看看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叫什么名字 质量是太阳的1960亿倍。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叫什么名字为了纪念这个发现,科学家们将这个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命运为SDSS J140821.67+025733.2.至今它的质量是人类的技术难以计算出来的。
爱因斯坦它早期就提出了相对论,认为宇宙中有些相对存在的事物,只是大家没有发现而已。
这个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出现符合这个论断,证实它的可靠性了。
1、简单介绍下这个黑洞SDSS J140821.67+025733.2作为宇宙中最大的黑洞,科学家们发现它的质量十分的惊人。
由于它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些小型的黑洞都是围绕它进行运转的,周期一般在12年。
在相对论的体系中,小黑洞会利用自身产生的旋转力或者推进力将两者之间的距离慢慢缩小。
为什么这些黑洞的质量无法确定呢,根据一些科学家的解释,它们的大小其实和物质区域和物质速度有直接的关系,这速度和区域越大质量也就越大,根本不存在上限一说的。
2、这些黑洞存在是否安全科学家在发现宇宙中最大黑洞的同时也发现另外一个惊奇的现象。
那就是这些黑洞在一定周期内会发生一些碰撞产生一些能量,让后在太空中释放形成一种旋转的状态。
它释放的能量伴随爆炸状态的出现,而且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的。
根据科学家的发现,,最近一些出现这样现象的时间是在12年前,根据这规律进行推算的话,在今后几年之类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以上就是一点小编为您带来的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叫什么名字的精彩内容,想了解更多奇闻异事、搞笑新闻请多关注一点。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巨型黑洞能吞进3亿个太阳
而有一种巨型黑洞,被称为是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这个超大的黑洞甚至能吞进3亿个太阳,据说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心,就存在着这种黑洞。
宇宙超大黑洞被发现这种黑洞是目前所发现的宇宙中最大的黑洞。
它所具有的质量为几十万倍到几十亿倍太阳质量,甚至最大质量可达几百亿倍太阳质量。
巨型黑洞被发现在几乎所有大质量宇宙岛的中心,据说在银河系中心也是存在着这种黑洞,其位置在 Sagittarius A*.附近。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
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和γ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
于是,此黑洞的存在,也被人们猜测出来,并且还不止一个。
能吞噬三亿个太阳巨型黑洞和一般的黑洞肯定是有所分别的,首先,它的平均密度(定义为黑洞的质量除以其史瓦西半径内的体积)可以比水的密度还要低。
这是因为史瓦西半径和质量成正比,而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由于球形物体的体积(如非旋转黑洞的视界)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黑洞的最小密度与质量的平方成反比,因而更高质量的黑洞具有较低的平均密度。
此外,在大量黑洞视界附近的潮汐力是较弱的。
如同密度一样,视界附近作用在物体上的潮汐力是和质量的平方成反比的:在地球表面上的一个人和一个在1000万倍太阳质量黑洞视界上的一个人的受到的对他们的头脚间的潮汐力是一样的。
与太阳质量黑洞不同的是,如果不深入黑洞内部的话是不会经历显著的潮汐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