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定居月球?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5 点击数:
简介:如果我们真的要在月球上长期生活,一定绕不开的就是月尘。

当然,它蕴藏着大量有关地球起源以及未来太空家园的线索,而普通老百姓可能更关心的是,我们未来搬去月球,它们怎么为我们所使用。

实际上,科学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让双手沾上这些物质了。

月球的表面充满着秘密,尤其是表面覆着的精细尘埃。

科学家期望在月球土壤中找到有关我们太阳系

【菜科解读】

怎样定居月球?

如果我们真的要在月球上长期生活,一定绕不开的就是月尘。

当然,它蕴藏着大量有关地球起源以及未来太空家园的线索,而普通老百姓可能更关心的是,我们未来搬去月球,它们怎么为我们所使用。

实际上,科学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让双手沾上这些物质了。

月球的表面充满着秘密,尤其是表面覆着的精细尘埃。

科学家期望在月球土壤中找到有关我们太阳系形成的线索,收集其他星球是什么样子的备选答案。

另外,月球也是新一代载人航天任务的目的地和人类第一座永久地外前哨基地最可能的选址。

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与月尘这种恼人的物质共存,更需要了解怎么用这种物质造东西。

换句话说,我们得亲自动手,让双手沾上这些看上去脏兮兮的物质。

或者说,我们得让双手变得像风化层一样。

怎样定居月球?

天外来客,我的太阳

怎样定居月球?

风化层(Regolith)一词——地质学家乔治·梅里尔(George Merrill)在1897年创造了这个术语——来自古希腊词汇毯子和岩石,指的是一种混杂着岩石和精细颗粒的未固结松散覆盖物。

地球上就有很多风化层,只不过我们总是叫它们别的名字,比如:土壤、冲积物、火山灰等。

不过,在月球上,我们就只有……风化层。

另外,无论是从物理角度还是从化学角度上说,月球上的风化层与我们在地球上认识的各种物质都不相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月尘这种怪异的物质知之甚少。

去过月球的宇航员告诉我们,月尘闻起来像是火药,而且边缘非常锐利。

我们也成功地把一些月尘带回地球,加以研究。

中国国家航天局2020年的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地把差不多2千克月球土壤样本带回了地球。

50多年前,三艘苏联月球探测器带回了326克月球土壤,而美国宇航局6次成功的阿波罗登月任务总计带回了382千克月球土壤。

(遗憾的是,这些样本被污染了——砂砾般锋利的月尘切开了最早盛装样本的容器,使得这些月球土壤暴露在地球空气和水分中,发生了永久性改变。

月球风化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亿年前月球表面到处都是活火山的时期。

不过,和地球上的风化层不同,月球岩石、土壤从来没有暴露在风和雨水之下,因而十分锐利——风的风化作用和水的侵蚀作用可以磨碎碎岩,使岩石变得圆润、平滑。

然而,月球岩石、土壤暴露在空间天气之下;所谓空间天气,是指太阳活动导致地球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产生的短时间尺度的变化,这种空间天气要比地球上最恶劣的天气严酷得多。

大部分月球风化层曾经都由更大、更坚固的石块构成。

但数十亿年外来天体的撞击把月球风化层磨成了边缘锐利的精细粉末。

月球自诞生起就一直受到庞大小行星或彗星的撞击。

这些不速之客可以把整个陨石坑炸飞,让岩石、土壤等物质溅射到整个月球表面(在某些情况下,还能一路溅射到地球)

除了击碎岩石,撞击还会产生足以形成熔融鹅卵石的热量。

这些鹅卵石在重新回到月球表面之前就会冷却,以微小玻璃状珠子的形式嵌入风化层——这就是执行阿波罗任务的宇航员看到的红色月尘,它们就在月球表面下方一点点的位置,不难发现。

当然,庞大小行星或彗星的大规模撞击只是偶尔发生。

除此之外,月球还经常受到微流星体的轰击,这个过程和小行星、彗星撞击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规模小得多,却可以把受到撞击的物质碾成精细粉尘。

太阳则是另一个因素。

由于没有大气这层保温被,月球表面的温度会在一天中经历跨度达到几百摄氏度的波动。

月球表面在受到阳光照射时可以启动化学反应,但一旦晒不到太阳,化学反应又会立刻停止。

还有宇宙射线,也就是以接近光速涌入太阳系的各种微小带电粒子。

宇宙射线击穿月球土壤后,会对后者造成微观尺度上的破坏。

它们深深钻入风化层,留下一系列改造后的化学物质。

#p#分页标题#e#

最后的结果就是,相比最普通的地球壳层,月球风化层的钛、镁、钙、铁等金属含量要高得多,但硅和氧的含量就相对较少,这使得以月球为基地开展工农业生产成了一项复杂且高度不确定的事业

怎样定居月球?

隐入月尘

怎样定居月球?

当谈及月球岩石遍布、尘土飞扬的表面时,我们心中的疑问仍旧远远多于答案。

目前,我们对月球表面的所有了解都来自我们已经获取的微不足道的样本(公正地说,我们从其他星球带回地球进而加以研究的就只有这些月球土壤样本,弥足珍贵),绕月卫星的远距离探测以及地基望远镜的观测。

我们仍旧不知道宇宙射线与太阳辐射如何与那些我们熟悉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进而把它们转化成奇奇怪怪的新组合。

我们仍旧不知道留存至今的月球受轰击记录——就是月球表面那成百上千的撞击坑——能够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太阳系形成之初的信息。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仍旧不知道月球当初是怎么形成的。

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助于科学家拼凑出有关太阳系形成的更多细节,还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地球轨道之外宇宙的样子。

月球是一座宇宙实验室,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容易抵达的星球,通过月球,我们可以直接研究地外世界的种种属性。

所以,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很多地方要去。

月球表面积超过3600万平方千米——大概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的陆地总面积。

毫无疑问,勘探、挖掘、细致研究月球表面物质绝不是什么轻松的任务。

好在,工程师和科学家已经想出了一些聪明的解决办法。

举个例子,最近赢得了美国宇航局创新先进概念计划资助的余烬核心闪光灯(EmberCore Flashlight)项目,会使用未来月球车放射性电源自然产生的X射线和γ射线照亮月球表面,收集各种有关月表性质的珍贵信息,且勘探区域远超月球车的正常探测范围。

当然,人类最终还是得亲身登月,没有任何探测活动可以代替人类勘探。

相比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着陆器、月球车,下一代月球科学家在能力、反应速度和适应性上无疑都要强上几个数量级

然而,月尘会严重干扰人类的探索任务,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下一代月球科学家起初也一定会经历一段漫长的艰难时期。

月尘对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怎样定居月球?

其一,和地球土壤不同,月球风化层中没有氧分——反而含有过量重金属,相当不适合植物生长。

当然,从技术层面上说,地球植物也能在月球风化层中活下来,但恐怕很难保持健康。

或许,未来的月球移民不得不采用大规模水培种植,或是通过相关工程大规模改造月球风化层,提升其氧含量,使其变得适宜耕种。

其二,经过数十亿年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连续冲击,月尘已经被磨成了一种类似滑石粉的精细粉末。

它们会附着在一切物体上,即便是最微小的缝隙也逃不过它们的入侵。

月尘的磨蚀作用惊人,一般来说肯定对肺、皮肤、密封容器和各种机械极其有害。

然而,如果我们真的要在月球上长期生活,那么只是和风化层和平相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想办法让它们为我们所用。

月球表面环境严酷,而未来的任何人类定居点都肯定需要大面积生活区。

我们不可能把每一层楼、每一面墙、每一片屋顶、每一根支撑梁和椽子都从地球搬到月球上。

至少在未来几代人的时间跨度内,高昂的轨道发射费用否决了这种大规模迁移部署的可能性。

因此,如果我们要在月球上建造房屋、仓库、道路以及各种与人类文明相关的建筑,那必然需要更大程度实现就地取材

#p#分页标题#e#

怎样定居月球?

月球移民,先打地基

怎样定居月球?

1985年,匹兹堡大学地质物理学家拉里·拜尔(Larry Beyer)构思了一种叫作月球混凝土(Lunarcrete)的建筑材料,它可以把月球风化层转变成混凝土。

与地球上的混凝土一样,月球混凝土也由骨料、水和水泥构成,而骨料主要就由月球风化层充当,毕竟它们在月球上到处都是,储量丰富、开采简单。

水反而是个大问题,但月球两极撞击坑中的冰状沉积物可能就含有水。

水泥则用月球岩石中富含钙的沉积物生产。

借助阿波罗任务取得的月球表面样本,我们已经开展了不少相关实验,并且证明月球混凝土的构想在基础层面上具备可行性。

不过,由于缺少更多样本,更深入的实验已无法开展。

其他研究人员则向国际空间站发送了人类模拟生产的月球风化层,以研究这种材料是否有能力作为3D打印的原材料。

他们希望这项工作能为未来的人类月球移民活动打好基础。

按照他们的设想,未来人类移民可以以月球岩石为材料,把它们打印成各种有用的形状,成为构筑人类月球基地的基础。

虽然移民月球听上去很遥远,但我们总是需要迈出第一步,先得了解如何规避地外风化层的危险,再去思考如何对它们加以利用,从而获取进一步探索太阳系的基本技能。

有月球做沙盒,我们很走运。

世界科学

原标题:像嫦娥一样居住广寒宫,人类一定绕不开它

编辑:wnkwef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疼疼疼!手上倒刺反复长,真不是缺维生素,而是…… 2.够21万人喝一辈子的水,还不够谷歌服务器用7个月的?

3.狼、驼鹿进入同一孤岛:69年后,狼竟然灭绝了!

4.为什么你一吵架就忍不住哭出来?

5.59 款咖啡被检出致癌物,咖啡没法放心喝了?真相是→

6.路由天线该怎么摆,网速才会快?

7.吃鹅腿之前,你最好了解一下这些物理知识

8.如何有效对抗鬼压床?

9.为啥暖气片总是安装在窗户旁边?| No.390

10.我们常说的真空,到底有多真?又是如何空?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

怎样定居月球?

一种降低在月球上丢失太阳能漫游车风险的新方法

我们方法的概念性概述。

大多数用于太阳能供电的长距离导线规划算法没有主动考虑可能的导航延迟。

在这里,虚白色路径显示了一个计划,该计划将PSR内的漫游车尽快引向阳光,但它对可能的延迟没有弹性,这种延迟将导致漫游车落后于计划,并错过关键的太阳能充电事件。

另一方面,主动考虑延迟 蓝线的规划策略将使漫游车走上潜在的更长但更安全的轨迹。

鸣谢:uux.cn/背景图像和蝰蛇漫游者渲染:美国宇航局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英格丽德·法德利):美国宇航局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太空机构定期向太空发送机器人和自动飞行器,以探索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其他天体。

这些任务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对太阳系其他地方的环境和资源的了解。

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所和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索可以提高使用太阳能漫游车进行月球探索的有效性和成功率的回收策略。

他们的论文预先发表在arXiv上,介绍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帮助太阳能漫游车安全地离开月球上永久的阴影区域。

领导这项研究的研究员Opvier Lamarre告诉Phys.org:近年来,几个国家已经表示对探索月球南极感兴趣,包括美国、中国、印度、俄国和其他国家。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计划使用太阳能漫游车来探索经常处于阴影中的区域 称为永久阴影区,或PSRs,我们怀疑这些区域可能包含大量的水冰。

可以想象,用太阳能漫游车进入PSR是一项冒险的尝试!如果漫游车因故障而延迟,它可能无法在能量耗尽前回到阳光中。

太阳能漫游车在能效方面有许多优势,但它们受到依赖太阳光运行的限制。

由于月球上的一些区域永久处于阴影中,漫游者对阳光的依赖可能会阻止他们安全地探索然后离开这些区域,导致他们在执行任务时耗尽能量。

拉马尔和他的同事最近工作的一个关键目标是量化失去太阳能漫游车的概率,因为他们正在探索月球上的这些阴影区域。

此外,该小组希望设计一种方法,帮助最大限度地提高太阳能漫游车安全完成任务的概率。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太阳能漫游车在月球南极‘安全’意味着什么,拉马尔解释道。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关注漫游车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离开PSR,以及它的电池还剩多少能量。

这表明了漫游车在下一段任务之前是否可以在原地冬眠 因此,在那之前保持安全。

然后,我们计算一种在线遍历规划方法,漫游车可以从任何起始状态 包括PSRs内部开始遵循该方法,以最大化其生存概率。

拉马尔及其同事概述的规划方法被称为恢复政策,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后备策略,允许漫游车最大限度地增加到达安全的机会 即阳光将到达的区域,为其电池充电。

在他们的论文中,研究人员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这种复苏政策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它需要几个近似值,如果非常不正确,可能会影响整体预测的可靠性。

例如,时间是我们状态空间的连续维度,需要离散化,拉马尔说。

我们需要确保这种近似/离散化不会危险地扭曲对故障概率的预测。

在月球南极,太阳光照是高度动态的;附近的山脉和环形山可能会在地表投下巨大的阴影。

如果与 近似政策假设相比,漫游者稍微落后于计划,它可能会错过关键的太阳能充电期。

如果比政策设想的提前一点,也是如此。

由于这些时间近似值极大地影响了太阳能漫游车回收政策的可靠性,拉马尔和他的同事们保持了高度保守。

这最终将失败的风险降至最低,同时增加了该策略在现实任务中保持安全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在许多方面都是有用的,拉马尔说。

首先,它代表着向远程自主移动规划算法迈出了一步,该算法主动考虑 或‘推理’太阳能漫游车的风险。

此外,我们的技术可以成为人类操作员在月球南极制定新的月球车任务的有用工具 它可以用于着陆点选择、全球遍历规划和风险预测等,甚至可以通过地面回路操作支持正在进行的任务。

在未来,这个研究小组引入的回收政策可以应用于月球上的真实世界探索任务,以降低在阴影区域丢失太阳能漫游车的风险。

由于最近的研究是与美国宇航局的JPL合作进行的,这种方法很快就可以在各种现实的月球场景中进行测试。

到目前为止,我们使用Cabeus环形山的轨道数据测试了我们的方法,但我们希望使用美国宇航局定制的太阳照明地图,并将我们的技术应用于月球南极的许多其他区域,这些区域有一天将被机器人或载人任务访问,如Shackleton,Faustini,Nobile,Haworth和Shoemaker环形山,Lamarre补充道。

此外,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新一代风险预测远程导航算法,用于利用太阳能漫游车探索月球南极。

月球,太阳系中第五大行星地球卫星

月球这个行星一直以来,就有很多传说故事。

例如在我们民间最有名是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一直流芳百世。

许多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其中奥秘,,最终在1969年时候宇航员终于登上了月亮,开启了对外空世界新的探索篇章。

月球简介图片中就是我们地球的卫星,这是太阳系中第五大行星。

月球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距离地球有38万千米,其质量在太阳系中最大,对于月球形成,一些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在45亿年前。

在月球表面有阴暗和明亮区域,亮区是高地,称为月陆;暗区是平原,称为月海。

月球的表面被巨大的玄武岩层所覆盖,除了玄武岩构造,月球的阴暗区,还存在其他火山特征。

大部分月球火山的年龄在30-40亿年之间;典型的阴暗区平原,年龄为35亿年;最年轻的月球火山也有1亿年的历史。

月食现象是指当月球行至地球的阴影后时,太阳光被地球遮住。

月食现象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两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

人类登月在1969年7月时候,美国阿波罗载着三位宇航员成功登上了月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

直到今天,月球上一共插上了6面美国国旗。

据有关报道,在美国登陆月球之后看到了外星人的采矿器和一些外星飞船。

在2013年中国嫦娥三号机器人首次登陆了月球,圆了国人多年的探月梦。

接下来重点就是嫦娥四号选择是难度极大的月球背面登陆,希望中国嫦娥四号能成功发射,能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成功向地球人类送回珍贵的月球数据。

加入收藏
               

怎样定居月球?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