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高位历任三朝不倒的高官张廷玉究竟有何能耐

【菜科解读】
在历史长河中,张廷玉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百探网小编为您讲解。
说起张廷玉,我们应该都熟悉,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弄臣、奸臣无数,忠臣、直臣也无数。
但如张廷玉这般历三朝英明雄主荣宠不替而始终入值机枢身居高位不倒的重臣,实在找不出第二个人出来。
所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身居高位、历任三朝而不倒的高官。
张廷玉是名副其实的官宦世家,张家在明朝时就世代为官。
从张廷玉父亲张英开始,家族更是人才辈出,家族六代共出进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者十二人。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本身是康熙朝的大学士。
公元1700年,康熙三十年,张廷玉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作为汉人的张廷玉奉旨习满文,结果御试的时候满文获得第一名,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张廷玉其实是一个学霸级的人物。
之后张廷玉在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到雍正执政的时候,张廷玉依然获得重用,不仅升为礼部尚书,还加官太子太保,命为诸皇子师傅,可见雍正对张廷玉的看重。
到后来雍正甚至离不开张廷玉,成为皇帝的左右手。
例如,每当雍正身体不舒服时,凡有密旨,全都交给张廷玉处理,事后雍正说:彼时在朝臣中只此一人。
张廷玉自己也说,雍正经常召见他,一天召见二、三次。
所以说,无论是康熙朝,还是雍正朝,张廷玉都是重臣,均值南书房,参与机要,积极参政议政。
那么,到乾隆时期呢?
仍然得到乾隆的信任和重用。
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仍兼管翰林院事。
乾隆二年,张廷玉被授总理事务大臣,加拜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赐号勤。
此时,他年逾七旬,乾隆帝给予免上朝的殊遇。
可以说,像张廷玉这样的,真的很少见,历史上几乎找不出第二位,这般荣宠,又历经多朝的。
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三朝元老、四朝元老的,但他们待遇和荣宠都无法比拟张廷玉。
那么,张廷玉是如何做到的,当然,跟他的为官之道和人品有很大关系,他为人正直,做官也是如此,总有一腔为民为国的热血,位高权重却从不张狂,凡事都做得井井有条,处理政事非常谨慎,不结党、不贪财、不揽权,能吃苦、不怕琐碎等等。
比如他的族兄弟张廷璐因利用主考官之便私下泄密科考题目敛财而被雍正皇帝处以极刑,作为皇帝重臣的张廷玉非但未曾替他向皇上求情,反而自请处分。
比如,我们都知道雍正是个十分勤政的皇帝,早上四更天不到就起床,每天都忙到深更半夜才休息,处理全国重大政务,批阅奏折,平均每天口述或者甚至亲自写的朱批就要几万字。
而作为皇帝首席幕僚的张廷玉之勤勉就更不在话下。
而且张廷玉的记忆力亦非常人所及,有一次,雍正向其询问各部院大臣司员胥吏的姓名,张廷玉奏对各人姓名籍贯及科目,无所差错。
所以,他能做到,也是有原因的,不过可惜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大臣,最后也弄得晚节不保,因一句话而惨遭噩运。
公元1748年,乾隆十三年,已经是76岁高龄的老张,终于给皇上递交了离退休申请。
这么大年纪,也该退休了,但意外的是,乾隆皇帝拒绝张廷玉退休,还说:卿受三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而一心想要告老还乡的张廷玉失了方寸,回答说:配享的大臣,不见得都得干到死,比如明太祖就允许刘基回了老家。
没想到就是因为这句话,张廷玉和乾隆结下梁子。
什么意思呢?
原来刘基是明初开国功臣,但后来朱元璋过河拆桥,让他退休,后来又偷偷派人下毒,把他毒死了。
乾隆认为,张廷玉分明是心怀不满,用这个典故讽刺自己对功臣不够意思,不厚道。
后来身体实在不适合继续当官的张廷玉被放回了家,乾隆履行了让他享受太庙的诺言,心想着张廷玉肯定会千恩万谢吧,哪成想张廷玉仅仅派儿子代表自己向皇帝谢恩,乾隆脾气上来了,也不管张廷玉究竟多大年纪,执意要他亲自前来。
当天写旨的军机大臣恰好是张廷玉的门生,叫汪由敦。
汪由敦知道张廷玉可能要倒大霉了,因此连忙派人跑到张府告密,让张廷玉好有所准备。
生性谨慎的张廷玉立马慌了,还没等到皇帝圣旨就跑去谢罪,反而弄巧成拙,要知道皇帝此时还没下旨呢,难不成在朝中有张廷玉的耳目?猜忌心非常重的乾隆顾不上师生情谊,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抄了他的家。
可怜张廷玉一生谨慎,偏偏到退休的时候捅了娄子,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厄运,名誉丧尽,一败涂地,身败名裂。
#p#分页标题#e#当然,乾隆敲打张廷玉的本质无疑显示了专制制度下皇权的至高无上。
鄂尔泰死后,乾隆的注意力集中到张廷玉身上。
尽管张廷玉平时对于朋党嫌疑懔如临渊,但还是难逃乾隆的雷霆。
西安当作十三朝古都,为什么唐朝之后就再也没成为过首都了?
的确,中国历史上,建都于此的王朝一共多达十三个。
可是,自从灭亡之后,距今已有1100多年了,唐朝再也没有成为首都,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统治者从唐朝之后就不再定都长安了呢? 这里面的原因呢,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 长安地处关中地区,除了东边以外,西、南、北都是天然屏障。
可谓进可攻、退可守,秦汉都是由此发迹,坐拥长安这样坚实的大本营,向东进军便没有后顾之忧,当年五国伐秦,止步函谷关,关中地区更是被视为福地。
自然因素-气候 今天的西安冬季很冷,降雨量也不多,虽然地处中国的中心位置,但还是属于西北。
其实在唐朝以前,关中地区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干旱,而且当时正是一段持续很久的暖季,农作物一年两熟,产量很高,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粮仓,早在战国时期,秦国统治者就鼓励开发种田,为后来统一六国创造了资本。
《战国策》一书也记载当时关中被称为“天府之国”,只不过后来这个称号变成四川的了。
但是自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关中的气候就变得越来越冷,再加上人口越来越多,关中地区已经需要从别地运粮了,再后来气候变得干旱,连水也不够了,粮仓的地位也让给了南方。
人为因素-经济 隋朝开凿大运河,让东边尤其是洛阳,开封的经济,交通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西安由于地势太高,运河不通,发展速度也就降下来了。
甚至唐朝的也经常去洛阳居住。
,东西部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人为因素-军事 之后,西域丢失,吐蕃,西夏相继崛起,西安变成了边疆城市,而此时的中国统治者也变得自保,没有扩张意识,所以选择了远离边疆的开封以及杭州作为首都。
西安逐渐失去了首都的光芒,宋朝之后,定都这件事基本都是北京与南京的争夺,很少有人考虑 随机文章揭秘苏联为什么没有登月,连续四次试射N1火箭均遭失败(前功尽弃)盘点冷战重型坦克有哪些,苏联IS-3超重型坦克震惊西方(生不逢时)七大天使和四大天使长,米迦勒/加百列/拉斐尔/乌利尔保护人间间谍卫星能找到人么,美最先进卫星可看清胡子/本拉登即是卫星找到诺亚方舟遗址是真的吗,上帝毁灭罪恶的人类/方舟造船救出七公七母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
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3 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
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 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 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2001年 建立医学院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03年 原隶属信息产业部的华信医院(原酒仙桥医院)和玉泉医院正式并入2004年4月正式挂牌,分别成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2006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4、清华大学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谁是第一任校长?北京大学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谁是第一任校长?1912年10月17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正式成立,唐国安先生荣任第一任校长。
#p#分页标题#e#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清华大学 建校时间:1911年唐国安 校长 1912.10- 1913.8 清华学堂 1911.4 - 1912.10 唐国安 监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齐 监督 1911.2 - 1912.4北大成立于1898年严复北大建校早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