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加码!海外用户用上手机卫星通讯了,但比华为落后太多

日前,海外科技网站AndroidAuthority爆料称,他们在Android 14 PQ3 Beta 1中,找到了卫星SOS的选项开关,并且包含了用卫星发送和接收短信的功能。
(图源:AndroidAuthority) 谷歌在安卓阵营扮演着独一无二的领导者角色,其将卫星通讯整合进原生安卓后,将有望大幅加快卫星通讯在安卓智能手机上的普及。
卫星通讯
【菜科解读】
2024年,卫星通讯几乎成为每一款超级旗舰手机的标配。
日前,海外科技网站AndroidAuthority爆料称,他们在Android 14 PQ3 Beta 1中,找到了卫星SOS的选项开关,并且包含了用卫星发送和接收短信的功能。
(图源:AndroidAuthority)
谷歌在安卓阵营扮演着独一无二的领导者角色,其将卫星通讯整合进原生安卓后,将有望大幅加快卫星通讯在安卓智能手机上的普及。
卫星通讯差异大:安卓手机秒杀iPhone2023年,突袭式发售的华为Mate60 Pro,直接在互联网上引爆了话题热度。
这款手机一大卖点就是支持卫星通话功能,这在智能手机上,几乎是第一次实现。
不过要注意的是,卫星通讯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卫星通话、卫星消息等。
目前,市面上宣传自己支持卫星通讯的产品有很多,但具体功能和使用场景则大有不同。
1、卫星SOS:最基础的卫星通讯。
早在2022年,苹果就为iPhone 14系列配备了卫星通讯功能,在失去地面信号的紧急情况下,用户可通过卫星信号向紧急联系人或急救机构发送SOS求救信息。
不过,实际使用中,它有很多限制,用户几乎只可以按照系统点按选择预置的选项,不能自主编辑文本。
苹果这样设计是为了尽量压缩信息量,以提升效率。
支持这项功能的区域也有一定限制,目前可用的地区主要是北美、欧洲部分国家以及澳洲、新西兰,国行版甚至直接在硬件上阉割了这项功能。
(图源:苹果)
为了这一功能,苹果与供应商Globalstar达成了合作,使用了它旗下的24颗低轨卫星,并完善了地面信号站等基础设施,耗资4.5亿美元。
但就实际体验来说,iPhone 14的卫星通讯功能只能说很粗陋。
据外媒theverge测试,用iPhone 14发送卫星SOS信息,整个过程需要耗时三到五分钟,而且需要注意力集中跟着系统指示操作。
对于受伤或精神状态欠佳的人来说,要完成这些步骤有些困难。
2、卫星消息:用卫星发送短信。
同样在2022年,iPhone 14系列发布前夕,华为Mate50系列正式登场。
抢在苹果之前,华为首发了卫星通讯功能。
Mate50上的卫星通讯功能为卫星消息,听起来和iPhone 14系列上的有些类似,但具体使用场景则有很大区别,其基于北斗卫星,可以发送文字和位置信息,但不能接收,每月有30条的免费额度。
而2023年发布的华为P60和Mate60,则加入了对双向北斗卫星消息的支持,除了可以发送短信,还可接收短信。
随后,华为陆续将这项功能装载到了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产品上。
需要说明的是,北斗卫星消息这一功能目前都不能自定义文字,只能选择预置选项发送。
(图源:华为)
3、卫星通话:直接打语音电话。
华为Mate60 Pro上的卫星通话功能,无疑是在卫星通讯领域内的突破。
相较于卫星消息,卫星通话实现的难度更大。
在这款手机之前,市面上并不缺乏专门的卫星电话设备,但整体体积大,并且拖着一根长长的天线,和普通智能手机有很大区别,完全不适合随身携带,只适合户外发烧友、探险家、应急队等专业群体。
在Mate60 Pro上,华为攻克了天线、芯片小型化的技术难点,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卫星通话体验,助力其在2023年称霸整个手机市场,一机难求。
2024年,荣耀、小米相继发布了支持卫星通话的手机,即Magic6 Pro和小米14 Ultra。
Magic6 Pro升级了卫星通话体验,主要体现在搜星速度更快、通话时间没有限制;小米为14 Ultra打造了一款卫星通讯配件卫星信号增幅仪,来增强信号。
(图源:小米)
目前国内支持卫星电话的手机,都采用了中国电信旗下的天通卫星方案。
除了可以拨打语音电话外,它还支持双向卫星消息。
和北斗卫星消息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使用方式更接近于普通短信,支持用户自由编辑内容。
谷歌亲自下场,卫星通讯成安卓机标配?从AndroidAuthority的曝光来看,Android 14上的卫星通讯功能更接近iPhone 14系列上的,主要的应用场景是紧急情况下发送SOS消息。
其实,关于谷歌要入局卫星通讯领域的传闻一直都有。
之前就有爆料称,谷歌的卫星通讯方案首批落地的机型来自Pixel和三星。
今年初,手机直连卫星通信公司AST SpaceMobile拿到了包括谷歌在内的一众企业的投资。
而AST SpaceMobile的主要资产,就是其运营的地轨道卫星。
#p#分页标题#e#更早些时候,还传出了谷歌和专业智能运动穿戴品牌佳明合作的消息,Android 14中要加入佳明提供的卫星通讯服务Garmin Response,据了解,这项方案依托铱星卫星网络,支持双向文本消息和SOS求救,当然也需要付费。
(图源:佳明)
作为安卓阵营的领导者,谷歌亲自下场,甚至要在原生安卓中集成卫星通讯,自然对这一功能在安卓机上的普及会有积极作用。
不过,小雷认为,谷歌这项举动,对国内手机市场的影响不会很大。
一方面,海外Android生态和国内安卓市场,互相之间已有较强的独立性。
国内市场上,安卓头部品牌对系统、产品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身处海外的谷歌。
更何况,随着华为鸿蒙生态的崛起,安卓的影响力正在日渐下降。
因此,即便谷歌的卫星方案能展现出一些吸引力,但被国内品牌直接采用的可能性很低。
另一方面,在卫星通讯的大众化落地上,国产手机品牌世界领先。
原生Android 14上曝光的卫星通讯功能,基本还停留在SOS的阶段。
作为对比,国内华为、荣耀、小米均已发布过支持卫星通话功能的手机,而OPPO、vivo等其他品牌的相关机型,2024年也都会登场。
这种情况下,国产品牌没有必要去跟着谷歌玩儿。
当然,海外市场上,谷歌的卫星通讯方案还是会有较强的号召力。
毕竟,绝大部分海外手机市场,都没有中国卷。
在MWC 2024上,雷科技报道团发现,虽然有不少卫星通信的展出,但都是面向运营商地空通信需求的,几乎没有展示大众化的手机x卫星通讯。
卫星通讯在智能手机上的普及,还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
如果芯片厂商能提供相较低廉的硬件方案,谷歌再在系统整合、服务植入上提供支持,那么海外品牌们自然乐于在自家的产品上推广这一功能,让海外用户也能和中国用户一样便捷
卫星通讯日用化,助国产通信抢占6G先机?当初华为、苹果推出基础卫星通讯功能时,大部分人对它的认知基本都是能救命紧急时使用。
但随着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场景的拓宽,它将有望变成常态化的功能,甚至成为智能手机标配。
比如在专业设备使用卫星通话往往需要搜索、对齐卫星等复杂操作,在华为们的改造下,如今手机的卫星通话使用已逐步接近普通电话。
另外,卫星通话、卫星短信的资费也不再高不可攀,用户接受度在增加。
在紧急情况、蛮荒野外等极限场景外,在缺乏地面信号的普通场景里,用户可能会尝试用手机上的卫星通讯功能来满足常规的使用需求。
同时,卫星通讯技术仍在进化。
像前面提到的荣耀和小米的新机,都将提升了搜星速度。
未来,智能手机将不仅支持语音和短信,还会加入对流量上网的支持,卫星通讯所能覆盖的场景,将和地面通讯更加接近。
此外,卫星通讯技术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重大的机遇——6G。
当前6G仍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距离标准统一落地还有很长的距离。
但是,海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以及运营商等,都普遍认为,非地面网络将是6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基于地轨道卫星实现的卫星通讯,将是实现信号立体化覆盖的关键技术。
目前,中国在5G、卫星通讯技术上,均领先于海外。
有了良好的技术和应用基础,小雷相信,6G时代中国同样能占据先机,届时,我们将能看到卫星通讯技术,释放出更多的潜力。
土星有行星环,地球为啥没有?本来地球曾经有过,火星将来也会有
这四颗行星都属于巨行星,它们的引力比岩质行星更大,因此它们能够将星球周围的小物质吸附过来,从而形成行星环。
除了质量不同之外,行星环的形成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也有一定关系,太阳系四个岩质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另一个真相也是它们都距离太阳较近,太阳风就比较强烈,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也无法凝结成冰晶,更无法与尘埃凝聚成较大的小行星等,所以就很不容易形成行星环了。
不过,行星环还有另一种形成模式,就是行星的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时候,或者其他大个头的小行星或彗星等路过行星的时候,它们若与行星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那么这颗小星体就会分解成为行星的行星环,比如若月球距离地球大约1万公里的时候,就会被地球的引力撕成碎片,从而变成地球的行星环。
本来在月球形成的时候,就经历过成为地球行星环的一刻,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是由于一颗质量较大的天体撞击地球之后形成的,撞击后飞溅出去的碎块曾经形成了地球的行星环,但是由于这个行星环的物质分布很不均匀,导致行星环的物质凝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而火星的卫星火卫一由于距离火星较近,并且仍然在一步步靠近火星,所以他将来也有可能会到达火星的洛希极限,从而成为火星的行星环也有一种可能是将来直接撞击的火星上。
星空有约|今年别错过火星和这三颗行星同框
届时,公众将看见两颗明亮行星近距离同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这是2024年适宜观赏的第一场太阳系行星相合。
什么是行星相合?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天文学上定义的合并非两个天体真的合并在一起,而是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行星合行星、行星合月都指的是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相同。
不同于每个月会发生多场的行星合月,2024年全年共有12次太阳系行星相合,这与行星在天球上‘走’一圈的时间有关。
王科超说,今年最适合观赏的行星相合,除了2月22日的火星合金星,还有4月11日的火星合土星,以及8月15日的火星合木星。
这四颗行星都很明亮,且这三次相合两个天体间的角距离都不到1度,肉眼就能看到两颗星同框的画面。
何时适合观赏这三次行星相合呢?天文学上合是一个精准时刻,但对公众观测而言,在‘合’的前后几天都可观赏这一天象。
王科超说,三次相合时,两颗行星都位于太阳的西边,观赏时间都在日出之前。
具体到火星合金星,适宜观赏的时间约为日出前一小时,火星合土星的适宜观赏时间约为日出前一个半小时,火星合木星则是在午夜后到日出前都适宜观赏。
肉眼观测这三次相合,两颗行星相距这么近,如何分辨?王科超建议,一是从亮度上看,相合时,金星、木星都明显比火星要亮,土星比火星稍亮些。
二是从方位上分辨,肉眼看去,相合时,火星在天空上位于金星的下方,位于土星、木星的上方。
我们肉眼看到的两颗行星同框,是由于两颗行星及地球在运行过程中,排列成近似一条直线而出现的视觉现象,两颗行星实际上相距甚远,以火星与土星为例,二者间距离约为12亿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