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科研团队为世界首颗高轨卫星编织高科技天线关键材料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2-24 点击数:
简介:东华科研团队为世界首颗高轨卫星编织高科技天线关键材料 时间:2023-08-30网络作者:小白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任朝霞 通讯员 蒋金华) 国家航天局近日发布消息,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AR)——陆地探测四号01星,大型环形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已成功展开,卫星正式上岗工作。

由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陈南梁教授团队创新开发的极细金属单丝

【菜科解读】

东华科研团队为世界首颗高轨卫星编织高科技天线关键材料

时间:2023-08-30网络作者:小白

东华科研团队为世界首颗高轨卫星编织高科技天线关键材料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任朝霞 通讯员 蒋金华)国家航天局近日发布消息,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AR)——陆地探测四号01星,大型环形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已成功展开,卫星正式上岗工作。

由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陈南梁教授团队创新开发的极细金属单丝网状织物‘微张力’编织技术,为卫星大型可展开天线编织新型超轻反射面材料,东华智慧再次护航卫星飞天。

作为世界首颗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的高轨SAR卫星,陆地探测四号01星站得高、看得广,卫星单次成像覆盖面积近1/6个中国,并且兼顾普查模式和精细模式,能够对我国本土及周边区域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服务防灾减灾与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察以及海洋、水利、气象、农业、环保、林业等行业应用需求,是我国目前行业用户最多的遥感卫星。

陆地探测四号01星装载的大口径环形展开反射面是目前我国口径最大、结构最复杂、展开环节最多、研制周期最长的天线,为了让其兼具轻大强这三种看似不可兼容的特性,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陈南梁教授团队啃起了这块科研硬骨头。

他们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创新开发了极细金属单丝网状织物‘微张力’编织技术。

据团队骨干蒋金华教授介绍,之前应用在北斗等卫星上的星载天线金属网选用的是金属钼丝原料,极细金属钼丝柔软,但强度不够,通常采用并线合股来提高整体强度。

为了进一步降低材料重量增加反射面面积,此次团队直接采用极细金属钼单丝进行编织。

团队科研人员与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摒弃传统网状经编织物编织思维定式,创新研发了微张力经编网状织物编织新技术及装备,极大地减轻了新型天线反射面重量,形成的环形大天线展开面积接近一个篮球场地的面积,极大地提高了高轨卫星可展开天线反射面面积和通讯能力。

举报/反馈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大家都爱看

这个世界的物体是三维的,它们存在于四维时空中

这个世界的物体是三维的,它们存在于四维时空中 1黑洞与虫洞到底有什么区别?10热度 2目前人类已经能测出黑洞的距离以及大小10热度 3暗物质粒子寻找难在哪?10热度 4肉眼在天空各处看见的个别恒星,全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10热度 5我们能从黑洞中获取能源吗?10热度

今日头条

这一观念颠覆传统认知!地球竟然是活的,人类才是地球上的病毒?

这一观念颠覆传统认知!地球竟然是活的,人类才是地球上的病毒?

什么?!地球自转变慢了,5 年后一分钟只有 59 秒?

什么?!地球自转变慢了,5 年后一分钟只有 59 秒?

更大的灾难还没来临?高温100年或变20年一遇,但地球将变冷一下

更大的灾难还没来临?高温100年或变20年一遇,但地球将变冷一下

宇航员滞留太空,波音飞船电池快耗尽!着急甩锅:钛合金来自中国

宇航员滞留太空,波音飞船电池快耗尽!着急甩锅:钛合金来自中国

猜你喜欢

这个世界的物体是三维的,它们存在于四维时空中

这个世界的物体是三维的,它们存在于四维时空中

一些科学家猜测,黑洞的区域应该还有一个白洞

一些科学家猜测,黑洞的区域应该还有一个白洞

太空物种防御:智库呼吁保护地球免受太空虫子的侵害

太空物种防御:智库呼吁保护地球免受太空虫子的侵害

2024年天琴座流星雨将在本周末达到峰值,但今年不要太期待

2024年天琴座流星雨将在本周末达到峰值,但今年不要太期待

魔鬼彗星12P/Pons

魔鬼彗星12P/Pons

#p#分页标题#e#

热门推荐

美卫星拍到嫦六着陆器,上升器已离开环绕轨道,轨道器轨道正抬升

美卫星拍到嫦六着陆器,上升器已离开环绕轨道,轨道器轨道正抬升

行星来袭,何以拯救地球?太空中的行星防御术能够成功吗?

行星来袭,何以拯救地球?太空中的行星防御术能够成功吗?

地球到底要去哪?秒速630公里向一个方向狂奔,我们却浑然不觉!

地球到底要去哪?秒速630公里向一个方向狂奔,我们却浑然不觉!

真实的太阳系,假如地球直径1厘米,缩小的太阳系仍大得难以想象

真实的太阳系,假如地球直径1厘米,缩小的太阳系仍大得难以想象

土星有行星环,地球为啥没有?本来地球曾经有过,火星将来也会有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个气态行星都有行星环,其中土星环非常显眼也非常漂亮,那么为什么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颗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呢?本来行星环的形成和行星的形成及其卫星有很大关系,行星形成的时候会不断清理其轨道上的其他小星体,这些小星体会受到行星引力的影响而在行星的外围聚集,由此就有可能形成行星环,太阳系中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四个气态行星的行星环,基本就是这样形成的。

这四颗行星都属于巨行星,它们的引力比岩质行星更大,因此它们能够将星球周围的小物质吸附过来,从而形成行星环。

除了质量不同之外,行星环的形成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也有一定关系,太阳系四个岩质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另一个真相也是它们都距离太阳较近,太阳风就比较强烈,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也无法凝结成冰晶,更无法与尘埃凝聚成较大的小行星等,所以就很不容易形成行星环了。

不过,行星环还有另一种形成模式,就是行星的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时候,或者其他大个头的小行星或彗星等路过行星的时候,它们若与行星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那么这颗小星体就会分解成为行星的行星环,比如若月球距离地球大约1万公里的时候,就会被地球的引力撕成碎片,从而变成地球的行星环。

本来在月球形成的时候,就经历过成为地球行星环的一刻,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是由于一颗质量较大的天体撞击地球之后形成的,撞击后飞溅出去的碎块曾经形成了地球的行星环,但是由于这个行星环的物质分布很不均匀,导致行星环的物质凝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而火星的卫星火卫一由于距离火星较近,并且仍然在一步步靠近火星,所以他将来也有可能会到达火星的洛希极限,从而成为火星的行星环也有一种可能是将来直接撞击的火星上。

星空有约|今年别错过火星和这三颗行星同框

新华社南京2月20日电(记者王珏玢、邱冰清)22日23时31分将迎来火星合金星。

届时,公众将看见两颗明亮行星近距离同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这是2024年适宜观赏的第一场太阳系行星相合。

什么是行星相合?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天文学上定义的合并非两个天体真的合并在一起,而是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行星合行星、行星合月都指的是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相同。

不同于每个月会发生多场的行星合月,2024年全年共有12次太阳系行星相合,这与行星在天球上‘走’一圈的时间有关。

王科超说,今年最适合观赏的行星相合,除了2月22日的火星合金星,还有4月11日的火星合土星,以及8月15日的火星合木星。

这四颗行星都很明亮,且这三次相合两个天体间的角距离都不到1度,肉眼就能看到两颗星同框的画面。

何时适合观赏这三次行星相合呢?天文学上合是一个精准时刻,但对公众观测而言,在‘合’的前后几天都可观赏这一天象。

王科超说,三次相合时,两颗行星都位于太阳的西边,观赏时间都在日出之前。

具体到火星合金星,适宜观赏的时间约为日出前一小时,火星合土星的适宜观赏时间约为日出前一个半小时,火星合木星则是在午夜后到日出前都适宜观赏。

肉眼观测这三次相合,两颗行星相距这么近,如何分辨?王科超建议,一是从亮度上看,相合时,金星、木星都明显比火星要亮,土星比火星稍亮些。

二是从方位上分辨,肉眼看去,相合时,火星在天空上位于金星的下方,位于土星、木星的上方。

我们肉眼看到的两颗行星同框,是由于两颗行星及地球在运行过程中,排列成近似一条直线而出现的视觉现象,两颗行星实际上相距甚远,以火星与土星为例,二者间距离约为12亿千米。

加入收藏
               

东华科研团队为世界首颗高轨卫星编织高科技天线关键材料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