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峰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3-02-27 点击数:
简介:众所周知,地球从诞生至今,地壳从未停止过运动,水平运动造成大峡谷和海洋,而垂直运动造就了世界高峰群。

【菜科解读】

地球从诞生至今,地壳从未停止过运动,水平运动造成大峡谷和海洋,而垂直运动造就了世界高峰群。

那你们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峰?现在世界之最网小编就给各位介绍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其海拔高度有8848.86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同时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山峰。

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峰

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就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的峰顶终年积雪,望冰川悬垂,银峰高耸,一派圣洁景象。

珠峰地区拥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誉称地球第三级。

珠峰脚下发育了许多规模巨大的现代冰川,冰斗、角峰、刀脊等冰川地貌现象广泛分布;雪线以下冰塔林立,其间更有幽深的冰洞、曲折的水河,景色无比奇特壮观。

一、珠穆朗玛峰的形态特征

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

绝对高度世界第一山珠穆朗玛峰,它犹如一把利剑,立在大地上直刺云间。

因为它的高大,它的一半是在云层之上的,因此往上看犹如利剑一般插在云间,它矗立在云间,远看高大雄伟,近看像一座天谴一眼望不到头。

在古代时人们曾经称它为圣山,而它的名字正是人们对它的敬畏而起名为珠穆拉玛峰,它的含义代表着大地之母。

通过这一点就能看出人们对它的敬畏。

开国初期我国的登山队员为了登上这座最高的山峰付出了很多。

因为山峰太高,山上的风力是很大的,在加上上面空气稀薄,天气寒冷,每年只有在特殊的时间段才能有爬上去的机会。

迈锡尼文明简介 历史上的分期和机构是什么样的

迈锡尼文明是青铜时代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以迈锡尼、泰林斯、派罗斯为大邦。

迈锡尼文明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

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迈锡尼人开始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定居到公元前1600年才立国。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呈现衰败之势,后多利亚人南侵,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这是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包括《》在内,大多数的古希腊文学和神话历史设定皆为此时期。

历史分期 王朝按考古发掘的资料而称之为竖井墓王朝和圆顶墓王朝,竖井墓王朝约持续百余年,到公元前1500年后为圆顶墓王朝所取代。

前王朝时期 迈锡尼人属于印欧语系民族,约公元前2000年,定居伯罗奔尼撒半岛,进入前王朝时期。

此时的迈锡尼人尚未立国,受克里特文明影响,迈锡尼人逐渐过渡到文明时期,约前1600年,迈锡尼人立国。

竖井墓王朝 竖井墓王朝的主要文物是发现于迈锡尼城堡内外的两座墓园。

园内有众多王族墓葬,内藏丰富的金银陪葬饰品,其数量之多为世界所罕见(仅其中一墓穴就有870多件)。

工艺水平也很高,其中大多数为克里特特产,也有来自埃及、小亚、和叙利亚等地的。

这说明迈锡尼王族和贵族曾经以雇佣兵头领的身份服务于克里特和埃及等地,随着与海外先进文明地区的交往密切,迈锡尼的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国力强盛。

圆顶墓王朝 圆顶墓王朝时期,迈锡尼成为可以与克里特抗衡的强国。

圆顶墓不像竖井墓那样只在地下结构简单的竖穴墓室,而是在地面凿岩和砌石筑成的圆形墓室,前有墓道,上覆高冢,室内以叠涩法砌成圆锥状屋顶,形如蜂巢,故又名蜂巢墓。

构筑这类墓陵需要较高的石砌工程技术,它的形制虽源自克里特,在迈锡尼却规模日益宏大。

现存最大的一座圆顶墓内高13.2米,墓门高10米,门内过道以一块重达120吨的巨石为盖,可见其工程的艰难。

机构 政治 迈锡尼文明的早期还处族社会时期,根据考古发掘和迈锡尼文字的破译,前1500年,迈锡尼进入圆顶墓王朝时期,泰林斯、派罗斯等地出现了大型的宫殿及城堡,标志着迈锡尼人进入到文明社会。

根据解读后的泥板文书记载:城邦的统治者包括国王、将军、王室仆从以及土地所有者(特勒斯太)、各级官吏、祭司;机构有民众大会和贵族议事会;基层的社会组织是由长老组成的公社。

宗教 迄今为止,神坛只有在宫殿里面被发现过,这可能证明了国王在自己手中也掌握着宗教的权力,比如他们本人可能就是高级祭司。

整个地区的早期宗教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主要特征包括如对主神的崇拜,他们寓居于自然界的主要形象中(太阳、星辰、山岳、树木等)并掌握着丰产的秘密。

这种崇拜经历了一段无偶像(aniconic)时期,从那衍生出了神物,比如石头、立柱、树木、武器(双面斧或盾牌)等等。

当偶像阶段于前2000年来到的时候,我们发现正如其他地中海东部地区一样,他们有一个女神代表神灵,加上一个年轻的下属神,可能是女神的儿子和配偶。

这一对代表了同人类息息相关的生殖力。

女神有时同代表乌拉诺斯(天堂)的鸽子一起出现;有时同代表崇尼克(大地)的蛇一起出现。

在仪式上,神物,通常为小雕像,起了很大的作用: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神圣的,人们使用祭品(非人、不被焚烧)、所有形式的贡奉和拟像(simulacrum)、附身等等宗教实践,有死者崇拜现象。

这种早期的自然崇拜解释了许多古希腊宗教中的非正常现象,特别是对于阿尔忒弥斯和阿芙罗狄忒的崇拜中所表现出的。

从现有证据来看,迈锡尼宗教有可能是古希腊宗教的源头,波塞冬似乎占有很高的地位,但被视为冥王,与地震和暗河有关。

由于发现的文字不多,对于神谱及人物关系不太清楚,可大致辨识出有名显特征的神如宙斯-赫拉夫妻、阿瑞斯、赫耳墨斯、雅典娜、阿耳忒弥斯、狄俄倪索斯、厄里倪厄斯等。

缺席的神有阿波罗、阿佛洛狄忒、得墨忒耳(这些是来自东方的神)以及赫淮斯托斯。

经济 土地制度 迈锡尼的土地分为两大类:一是私有土地,一是公社保有地。

私有土地为统治者所占有,而公社保有地则在公社内部成员中进行分配。

奴隶制度 迈锡尼的奴隶制度也分为国王所有和私人所有,奴隶数量非常之多,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但仅能获得一点口粮以度日。

商业贸易 商业活动在非常早期就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这点从传播到整个爱琴地区的米洛斯黑曜石以及尼罗河艺术对早期米诺斯艺术的影响上可以看出。

考古学家发掘出出口至米洛斯、埃及以及希腊大陆的克里特器皿。

米洛斯陶器也同样传到了克里特岛。

在前1600年之后,同埃及之间的贸易非常发达,爱琴产品出口到整个地中海沿岸。

学者没有找到货币存在的证据,然而一些斧头的重量不合实际地过轻,或许具有此种性质。

人们还找到了标准重量,以及代表这种标准的锭块。

不过目前为止,仍未在这个地区以外发现爱琴语言的书面文献以证明他们同国外存有书信来往(epistolary)。

对船只的描绘不太常见,只在爱琴宝石、宝石的封印和瓶罐上发现了一些,是带有桅杆而干舷高度较低的舰只。

装饰中对海洋场景的熟练使用显示出他们对大海的熟悉。

同时在二十世纪对爱琴海沿岸沉没商船的研究为这个领域带来大量新的信息。

随机文章戊戌变法的目的宋朝历史上获评价最高的皇帝是如何拒吹枕边风?神奇的口红效应是什么意思,口红大卖就是经济大萧条时期真实酒与污水定律案例分析,搬弄是非的人会弄垮整个团队基本企业管理中的十大定律,比尔盖茨马云等人坚信的理念

咸海为什么逐渐在消失? 是什么真相导致的

咸海是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一个咸水湖,以其湖水清澈、水质良好著称于世,更因为其内部拥有超过1500多座岛屿而被称为“岛屿之海”。

咸海巅峰时期的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小型国家的疆域,而如今却只剩下北部与西南极少的一片水域,干涸面积超过90%以上。

那么这个曾经位居世界第四的湖泊是如何消失的呢?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想要凭借人力改变环境总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不管人类怎样折腾,大自然总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段。

但自从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以来,这种平衡就被日新月异的科技打破,人们开始肆意妄为地改变生态,但结果换来的不是“胜利”,而是“两败俱伤”。

在这一点上,咸海留给我们的教训最为深刻。

起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咸海还是中亚地区的一颗明珠,不仅微风碧浪、风光旖旎,而且盐分适中、鱼虾成群。

尽管深处内陆,蒸发量极大,但日夜奔腾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保证了咸海水域的淡水供应,使得该水域的盐分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在苏联早期,这里的年捕鱼量占到全苏渔业生产的六分之一,是苏联最为倚重的渔业生产基地。

然而进入六十年代之后,咸海逐渐变成一个只在地图上出现过的湖泊。

为了将辽阔的中亚改造成棉粮生产基地,苏联政府将目光瞄准了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广阔沙漠与荒地。

具体来说,就是人工修筑大坝拦截注入咸海的河流,然后把这些淡水分流至荒漠当中,使原本无法栽种的棉花和牧草在这里扎根。

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以后,水域进出平衡被打破,从此咸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自然改造计划”执行的初期,河水分流尚属有限,当地生态还没有恶化到无法收场。

与此同时人们在经济领域取得的短期成绩也掩盖了潜在的危机,没有人再去考虑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1980年,苏联棉花产量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其中九成以上产自咸海地区,锡尔河上游的托克托古尔大坝保证了吉尔吉斯斯坦一半的电力供应,这里的人口也从七百万猛增至三千多万。

从经济领域的短期效果来看,苏联人的成绩的确是辉煌的,但不久以后噩梦就随之而来了。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苏联将全境划分为18个经济区,其中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合并为一个经济区,北部的哈萨克斯坦为另一个单独的经济区。

两个经济区为了比拼政绩,开始疯狂地对咸海进行开发,在今天看来,这种“比拼”不仅缺乏长远计划,甚至显得极为愚蠢。

图-咸海干涸的土地上 苏联人粗放的经营模式很快暴露出弊端,大量水资源在传送过程中蒸发、渗漏,新开垦出的荒地远远超出该地区水源的承受能力。

咸海蒸发量不减,淡水注入量却越来越少,湖水盐度增加,鱼虾大量死亡,海岸线不断后撤,无数港口城市遭到废弃,水运行业近乎崩溃。

到1987年,咸海首次分为南北两部分,中间高耸的海床露出水面,大量的盐分沉淀在干涸的湖底。

每逢大风吹过,漫天的“盐沙暴”将附近的农田毁坏殆尽,这里的经济水平再一次倒退到六十年代以前。

如今咸海的水域面积较之全盛时期缩水90%,即使乐观地估计,这片水域最迟也会在2030年完全消失,届时“咸海”将完全沦为一个历史名词。

偌大一个地球,咸海只是人类破坏环境的一个缩影,如果不加反思,大自然的反扑必将使我们难以招架。

随机文章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的中国600吨重型运输机,超越美俄成空中巨无霸科学家证实地狱多可怕,鬼哭狼嚎的声音是岩石的自然轻微活动鸑鷟是什么神兽,凤凰中最厉害的物种/《扶摇》背后的大boss美国下一代超音速武器,80亿美元研制6倍音速侦察机/领先他国20年

加入收藏
               

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峰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