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突厥人的后裔今何在?

【菜科解读】
自从1933年在中国新疆冒出个所谓的“东突国”这场政治闹剧并很快破灭之后,“东突”问题就给中国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东突”即东突厥或东突厥斯坦(斯坦多为信仰***教国家的后缀名),主要是相对于西突(主要指土耳其)而言的(如对中国最具危害性的恐怖组织之一“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就是在土耳其建立的,总部设在伊斯坦布尔,不少人土耳其对此持认同态度)。
东突分子主要由维吾尔族人构成,他们认为维吾尔人和土耳其人一样都源于突厥,是突厥的一个分支,妄图在新疆建立一个“东土耳其国”,从而实现某些土耳其人的从中国到地中海的“大突厥联邦”美梦。
那么,现在的维吾尔族人和现在的土耳其人与中国历史上所指的突厥人是一回事吗?先让我们来看看突厥民族的发展史吧。
突厥是古匈奴的别支,原游牧于中亚叶尼塞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五世纪中叶被柔然所征服后,将其迁徙到金山(阿尔泰山)南麓一带,六世纪四十年代起开始同中原汉族发生联系。
公元553年木杆可汗即位后,先后吞并许多小部落,势力向东发展到漠北漠南和渤海沿岸,向西至里海进入中亚并同波斯发生联系,极盛时“东西万里,南北五六千里”。
其间突厥发生分裂,木杆可汗之弟佗钵可汗所领部众称东突厥,仍据大漠南北,并长期骚扰中原北疆;室点密可汗所领部众称西突厥,据今哈萨克斯坦一带。
公元582年以后,东突厥内部处于长期内乱状态,与西突厥也常处于战争之中。
公元599年以后,东西突厥均臣服于隋王朝。
唐初,东突厥势力渐起,除并吞邻近许多民族外,还奴役处于漠北的铁勒诸部。
公元629年以后,唐军连续发动对东突厥军事行动,最终将其灭亡,其余部逐步溶入华夏民族。
西突厥在唐初时占据了西域,不仅堵塞了向西的丝绸之路,而且在军事上对唐王朝构成严惩威胁。
在灭东突厥之后,唐军开始对西突厥用兵,先打败吐谷浑打通河西走廊,并在公元639??657年间的连续战争中击败了西突厥,完全控制了葱岭以东天山南北。
西突厥被唐王朝击败后,余众大举西迁(如俄罗斯顿河流域的波洛伏人即是突厥一支),其中另一支突厥人后来在中西亚建立了塞尔柱突厥帝国。
漠北铁勒诸部主要有薛延陀、契?、回纥、拔野古、同罗、恩结、白?等十五部,与突厥同属一个种族??中亚白种人。
其中,薛延陀部势力最大,在东突厥灭亡之后漠南空虚之时,薛延陀部便乘机南迁东突厥故地。
公元641年,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后反唐,铁勒诸部中被薛延陀部所奴役的活动于蒙古北部色楞河和鄂尔浑河之间的回纥部(相传为今维吾尔族祖先),与唐军联手打败了薛延陀部后,随之占其故地并归附唐王朝。
薛延陀余部降唐后,也逐步溶入了华夏民族之中。
公元646年其他铁勒诸部也归附了唐王朝。
在东突厥和薛延陀部被唐王朝灭亡之后,回纥部(公元788年改称回鹘)逐步领有蒙古高原大部地区直到唐末。
唐中以后,回纥势力开始强盛起来,唐安史之乱也是借回纥势力才得以平叛。
公元835年,回纥发生内乱,随后连年灾荒不断。
公元840年,位于其西北(贝加尔湖西北)的黠戛斯(即吉尔吉斯)以10骑兵入侵,回纥人四散逃亡,政权崩溃。
大部分回纥人分三支西迁:一支迁河西走廊;一支迁天山北路,包括新疆南部和中亚部分地区;一支迁西州(吐鲁番)轮台(米泉)等地。
回纥人逐渐和当地的居民(这里也包括留下来的少数突厥人)融合后,形成了后来的西域诸民族。
十二世纪末,塞尔柱突厥帝国衰落,其部将在里海南岸建立了花剌子模国,到十三世纪时国力开始强盛,领土东至印度河、西到波斯湾、北接阿塞拜疆的广大地区。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杀害蒙古商队和使者为由,对花剌子模国大举用兵。
公元1221年蒙古军队灭花剌子模国,此役使花剌子模国民众几乎被剿尽。
而原住在里海东南岸呼罗珊一带的一支突厥人,在蒙古军队西征的过程中不断西迁,最后迁到小亚细亚半岛上,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所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并在和拜占廷紧邻的萨卡利来河畔得到了一块封地,这一支突厥人被拜占廷人称为土耳其(突厥一词的异音)人。
公元1242年,罗姆苏丹国被蒙古军队所灭。
公元1293年,土耳其人在奥斯曼(公元1282??1326年在位)的领导下打败了邻近的部落和拜占廷军队而宣布独立。
从上面的突厥演变史中我们不难看出,突厥人源于中亚叶尼塞河上游,后分东西两支,东支被唐所灭,余部基本融于华夏(现在华夏黄种民族中,我们基本上看不到白种的突厥人影子),西支败于唐后屡屡西迁,留下的余部(数量不大)逐步融合到当地居民中去了。
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人源于蒙古北部色楞河和鄂尔浑河之间,本属铁勒人而非突厥人,两百年后,那些已经融于当地居民的西突厥余部又逐步融合到迁徙到此的回纥人之中了。
从血统上讲,留在中亚的突厥人经过两次以上的民族融合之后,基本上已脱胎换骨成为另一个新的民族了。
而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土耳其人,与中国历史上的突厥人在血统上则相对要接近些(中东和欧洲的民族融合情形远不如中国,所以出现象汉族这样的大民族基本无机率),可以说土耳其人是中国古代的突厥人的后裔。
而中国新疆地区的不少民族(主要指中亚白种人),其前身多以铁勒人中的回纥部为主体,并融合其他民族之后逐步形成,他们和中亚国家中的其他许多民族一样,虽然在血统上多多少少与古代突厥人有点亲缘关系,但总的来说,他们只是同种(中亚白种人)而非同族。
也就是说,中亚民族(包括中国新疆地区)与现在的西亚土耳其人从血缘上讲是相差甚远。
由此可见,“东突”分子将维吾尔人与西亚土耳其人同称突厥人,实在是认错了祖先。
实际上是英国人搞错在先,“东突”分子盲从于后。
世预赛于大宝一锤定音中国队1
凭借于大宝在上半场的进球,中国队以1-0战胜对手,取得了宝贵的胜利。
这是国足在本届12强赛中的首场胜利,也是自2010年东亚四强赛之后再次击败韩国队。
对于中国队来说,这场比赛意义重大。
在12强赛前半程,国足仅积2分且一场不胜,距离小组第三的乌兹别克斯坦队还有7分差距。
而韩国队在五轮比赛后收获了10个积分,暂列小组第二。
因此,这场比赛对中国队而言至关重要。
比赛一开始,中国队站位较为靠前,中前场球员积极拼抢,但传接球稍显拘谨,开场不到8分钟就出现了3次越位。
第13分钟,张琳芃右路传中,于大宝中路包抄稍慢,球被张贤秀解围。
第28分钟,武磊前场断球后送出斜传,于大宝左脚打门被对方门将没收。
随后,韩国队也完成了一脚射门,具滋哲的弧线球偏出立柱。
第34分钟,张琳芃带球突施冷箭,皮球被对方后卫挡出底线。
王永珀发出角球,于大宝抢前点头球后蹭,皮球弹地窜入球门远角,中国队1-0领先。
这一进球不仅为中国队带来了领先优势,也让球队士气大振。
韩国队在上半场结束前频频威胁中国队的球门,但国足成功将领先优势保持到中场休息。
下半场开始后,中国队作出换人调整,吴曦登场替下武磊,韩国队则由金信煜换下李庭协。
两队在中场展开激烈争夺,韩国队核心奇诚庸位置前压,与锋线球员的呼应增多。
具滋哲多次获得起脚机会,但未能攻破曾诚把守的大门。
中国队在前场不断制造机会,尹鸿博替换王永珀出场。
第60分钟,蒿俊闵送出妙传,吴曦跟上推射被权纯泰扑出。
韩国队的边路进攻也颇具威胁,金信煜传中,池东沅抢点攻门被曾诚化解。
第75分钟,于大宝被张玉宁换下。
比赛最后阶段,韩国队大举压上试图扳平比分,但中国队防线稳固,没有给对手机会,反而多次打出反击。
最终,1-0的比分被保持到了终场。
中国队的出场阵容为:1-曾诚;5-张琳芃、6-冯潇霆、3-梅方、4-姜至鹏;10-郑智(队长)、11-蒿俊闵;7-武磊(第46分钟被15-吴曦换下)、20-张稀哲、14-王永珀(第60分钟被17-尹鸿博换下);22-于大宝(第75分钟被9-张玉宁换下)。
韩国队的首发阵容为(4-3-3):1-权纯泰;2-李镕、15-洪正好、20-张贤秀、3-金珍洙;8-高明桭、16-奇诚庸(队长);11-池东沅、18-李庭协、10-南泰熙。
这场比赛不仅为中国队赢得了宝贵的三分,也为球队注入了信心,展现了顽强的斗志和团队精神。
国足是属于国家管么中国足球队(简称“国足”)是中国足球协会定期征召的临时性组织。
中国足协成立初期,其上级主管单位是国家体育总局,而国家体育总局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
因此,中国足协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
然而,自2016年起,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进行了脱钩改革,自此之后,中国足协开始独立建账,不再从中央预算中获取资金。
目前,足协的主要收入来源已经转变为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取的收入。
尽管如此,国足比赛的补贴水平相对较低,通常每场比赛的补贴仅在一两千元人民币左右。
这些补贴主要是以补助的形式发放给球员,但仅占球员总收入的一小部分。
球员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与所属俱乐部签订的劳动合同,具体包括工资和奖金。
中国足协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会员单位,继续在中国足球界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但足协依然保持与体育系统的紧密联系。
此外,足协的独立建账也意味着其财务运作更加透明化和市场化。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也为球员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公平的收入保障。
总的来说,这次改革不仅使中国足协在财务上更加独立,还促进了中国足球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它确保了球员能够在一个更为透明和公平的环境中获得收入,为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预赛于大宝一锤定音中国队1-0胜韩国队是怎么回事?_国足是属于国家管么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小伙伴了解情况!更多全新内容敬请关注多特软件站(www.duote.com)!
中国周边唯一未建交国不丹
5月28日是不丹王国为2008年大选做准备、举行第二轮模拟选举的日子。
2008年大选后,不丹王国将正式由君主制过渡到议会民主制。
与一般君主制国家转型不同的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者不是别人,正是不丹国王本人。
民众爱国王,国王爱民主"为了实行民主,不丹四世国王辛格和儿子、年底将正式登基的五世国王凯萨尔走遍了不丹的每一个村庄,向自己的臣民说明民主制对不丹未来发展的必要性,讲解‘管理国家,众人比一人合理‘的重要性。
"不丹《观察者报》总编拉马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但是,无论在不丹首都廷布或西部最大的镇帕罗、中部的岗贴和旺地,本报记者发现,不管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山民中均有人表示,"他们对生活很知足,无法理解国王为什么热衷于实行民主制。
"在廷布的一个投票站,61岁的退休教师拉图说:"看看我们不丹周边的国家,民主由于政治、种族和意识形态等问题而变形,不仅削弱了国家的发展,还影响了整个南亚地区。
"不丹电视台总经理多吉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绝大多数不丹人对民主制持怀疑态度是因为,"不丹人很幸运,所有的国王对人民非常慈悲,国王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崇高无比。
"但国王本人似乎想得更远,在谈到为什么要实行议会民主制,辛格解释说:"我可以努力做个爱民的国王,但我无法保证不丹代代都有好国王,为了不丹人长远的幸福,我们必须推行民主,一个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君王一爵矣。
"记者在廷布街头发现,尽管是模拟选举,但不丹政府极为认真,选举日,全国放假,下午5点前,所有的商店不得营业。
而选民政治热情也很高,一大早就自觉在投票站排起了长龙,不少人是从外地赶来的。
一位叫索兰的中年妇女表示:"我有很多疑虑,我不知道议会民主能起到什么作用,对我们的国家的发展是否会更有利,不过,我深信国王比我们看得远。
"这个国王不一般辛格国王行事总是出人意料。
1972年辛格继承王位时,只有17岁--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国王。
然而,在他登基后,一贫如洗的不丹却发生了巨变--道路、桥梁、学校和医院等现代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4个大型水电站保证电力自给自足的同时,还向印度出口,成为不丹最大的收入来源;国民享受免费教育和医疗......不顾众人反对,辛格还开放了卫星电视和互联网市场,打开了不丹人了解世界的窗口。
记者在当地,可以看到33个外国台,其中包括中国的中央电视台9套和西藏电视台1套。
现在,从电视上看美国大片、中国功夫片、印度电影以及日本NHK和韩国阿里朗等综艺节目,已经成为不丹人日常生活的主要消遣。
年宣布不再兼任政府首脑,并将政府管理权移交给大臣委员会。
三年后,辛格又要求大臣委员会筹备宪法,目标是建立一个民主、高效的政治体制。
准备今年年底付诸全民公投的宪法草案规定,尽管国王仍是不丹的最高元首,但议会拥有对国王进行弹劾的权力,只要投票超过三分之二,国王就必须下台。
去年年底,辛格提前把王冠交给了儿子凯萨尔,在这之前他已经宣布2008年举行首次全国大选,组建民选政府。
借改革摆脱印度控制辛格还政于民,还有一层考虑,就是让不丹在政体上与西方接轨。
他认为,只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才可以使不丹彻底避免像旁边的锡金那样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一位印度同行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上世纪70年代,印度就有意吞并锡金和不丹。
根据1949年签订的《印不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不丹的外交政策受印度"指导",不丹购买军火要得到印度许可。
经过不丹反复努力,印度终于在今年修改了这个"霸王"条款。
印度同行告诉本报记者,印度政府之所以答应了不丹的要求,与辛格做了一件让印度感动且佩服的事有很大关系。
原来印度东北部地区分离主义严重,其中最让印度当局头痛的当属"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印度先后动用了12万军队都未剿灭该组织,该组织反而在不丹南部建立了基地。
就在印度一筹莫展之时,不丹军队却在辛格指挥下,端了"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在不丹的老窝,缴获了大批武器,还向印度移交了被抓获的武装分子,其中包括该组织4名高级领导人。
2007年2月8日,印不签署了新的"友好条约",从此不丹可以自主决定外交事务,并且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非杀伤性武器装备。
但事实上,印度对不丹控制仍然很严。
记者这次到不丹前,想在印度用卢比兑换美元,但银行向记者出示印度政府的文件:"前往尼泊尔和不丹的旅游者和商人不能用卢比兑换美元",理由是"印度卢比在尼泊尔和不丹通用"。
而当记者经过廷布附近时,看到两辆印度陆军的大卡车,印军正率领印度工人修建一条通往廷布的70公里公路。
据地陪说,印军在廷布有一个联络部,有六十多人。
另外,在中国和不丹边境的不丹边防军指挥部中也有"极少数的印军"。
来不丹采访的法国记者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截至目前,不丹与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均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可以看出不丹仍有难言之隐。
也许,一切要想如不丹人所愿,还要等到不丹真正走上议会民主制之后。
作为中国周边唯一仍未建交的国家,不丹其实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关于中国,你知道什么?"《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不丹首都廷布市中心的小广场,问周围的不丹人。
38岁的律师达瓦回答:"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是世界大国。
"9年级的学生拉久兴奋地说:"中国的功夫片好看,成龙李连杰太厉害了。
"29岁的导游布拉普脱口而出:"姚明!"67岁的老太太司苓微笑地说:"拉萨。
"其余的几个人,想了想,笑着摇了摇头。
"遥远"的邻国这也难怪,对大多数不丹人来说,中国就在身边,但又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