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为何没有征服西伯利亚内陆?

【菜科解读】
东北虎是现存最大的一类老虎,也是我国当下最主要的野生虎种,是现代虎里面最耐寒的,其栖息地位于亚洲东北部。
2017年的时候,我国的野生东北虎数量还只有27只,得益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动物保护工作的成效,当下它们的数量已经上涨到60多只了。
东北虎学名叫西伯利亚虎,但是你知道吗?其实“西伯利亚虎”这个名字并不适合它们。
从名字上看,似乎它们是西伯利亚地区的特产,像是广布于西部利亚地区。
但实际上东北虎在西伯利亚的分布很有限,仅限于东南一隅。
广袤的西伯利亚内陆地区,从古至今都是没有一只老虎的。
众所周知,老虎是一种具有显著探索行为和高度移动性的猫科动物,为何在其种族最鼎盛的时候,也没能征服西伯利亚内陆地区呢?那里有啥能让老虎也害怕?
东北虎的分布情况现代虎起源于300万年前的东亚地区,经历过数次迁徙扩散才到达亚洲其他地方,并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绝,最终才形成9个亚种的。
现代虎的迁徙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大致的方向:一是沿着南方及东南方向进入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一带,二是向着我国西北部进入亚洲西部,但没能跨入欧洲。
除了两个大方向之外,同时间轴下,现代虎也朝多个方向扩散,但终是没有进入西伯利亚内陆。
这就意味着在现代虎家族最鼎盛的阶段时,它们也没有征服广袤的西伯利亚内陆地区。
历史上东北虎曾经历过两次较大规模的迁徙浪潮,然而在这两次迁徙浪潮里面,它们也没有涉足西伯利亚内陆地区。
19世纪末之后,俄国率先大量捕杀老虎,导致东北虎数量锐减,彼时俄国的老虎除了被捕杀的之外,有很多一部分沿着生态廊道逃至我国避难。
20世纪下半叶,我国也开始大肆捕杀老虎,一部分东北虎又沿着生态廊道逃至俄国,这也是俄国老虎为何增长那么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这两次东北虎的迁徙浪潮来看,它们似乎从未想过要往西伯利亚内陆跑。
西伯利亚内陆地区猎物充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西伯利亚内陆地区缺乏猎物,或者说猎物资源匮乏,导致东北虎不愿前往定居。
这种观点是有一定依据的,猎物丰富程度以及分布范围对捕食者来说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
比如加拿大猞猁,就严重受白靴兔的分布情况影响,还有亚洲狮,在原住民马尔哈里族没有迁出保护区时,猎物来源里有75%都是牲畜,而在马尔哈里族迁出保护区之后,这个比例下降到了25%。
那么东北虎不愿前往西伯利亚内陆,是不是就是因为猎物的原因呢?
东北虎喜爱捕杀大型猎物,一项基于锡霍特东部山脉的生态研究发现,大型有蹄类动物是老虎最主要的猎物,其中马鹿、野猪、狍子对其影响非常大,是东北虎最爱捕食的三种动物。
西伯利亚内陆地区虽然严寒,但是却不乏庞大的野猪种群和各种鹿类。
而且受严寒气候的影响,这里的食物不易腐坏,面临着较低的“清道夫”压力,捕获一头成年大野猪,足以吃上好长一段时间。
就真实情况而言,西伯利亚内陆地区是不缺东北虎猎物的。
环境影响物种生存排除了猎物稀缺这一因素,有些网友则认为西伯利亚内陆地区生存着大型棕熊,或许对东北虎来说是一个威胁,所以它们从古至今均未涉足。
事实上这个假设更是无稽之谈,因为当下东北虎的栖息地里面,就生存着乌苏里大棕熊,然而从未有研究发现它们的存在能够对东北虎的生存产生大影响。
相反,每到秋冬季节,是东北虎捕熊的高发期,这个季节的老虎,捕食策略更激进,会捕熊打牙祭。
科学家们曾对锡霍特-阿林地区的东北虎饮食结构进行了调查,发现熊类占了它们食物来源的7.1%,其中有1%是乌苏里棕熊。
正所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环境对物种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直接的生存竞争上,而是从各种角度对它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拿非洲狮来说,生活在塞伦盖蒂大草原狮子,因为这里有着数量繁复的有蹄类,所以它们的嘴巴很挑剔,基本上只捕杀肥美的有蹄类动物,对豪猪这些肉少刺多难捕捉的猎物根本看不上眼。
而对于一些生活在干旱地区的狮子来说,比如纳米布沙漠的狮子,有豪猪吃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东北虎虽然说是分布在最北端的一种老虎,厚厚的脂肪和浓密的毛发都使得它们十分耐寒冷。
但西伯利亚内陆地区冬季漫长,常年积雪,而且积雪十分深厚,这显然不利于东北虎狩猎。
加拿大猞猁为了适应在积雪上捕猎,在漫长的物种演化过程中身体产生了特异性变化,脚掌变得十分宽厚,这使得它们丧失了大量的战斗力,所以连小小的渔貂都能将其杀死。
不过好在捕杀白靴兔并不需要什么战斗力,只需要足够快即可。
这种事情放在东北虎身上是不行的,如果它也跟加拿大猞猁一样,为了在西伯利亚内陆地区生存,身体特化,那样别说能不能招架得住狼群和大棕熊,就连捕杀较大体型的野猪都是问题。
西伯利亚为什么一直得不到有效开发?最重要的真相是什么
西伯利亚的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比加拿大的面积还要大。
西伯利亚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世界各国都对西伯利亚的资源艳羡不已。
不过虽然俄国人占领了西伯利亚数百年,但西伯利亚仍然非常荒凉,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非常原始的风貌。
在沙俄时代,西伯利亚一直荒无人烟,大部分地区都是无人区。
尽管沙俄政府一直致力于西伯利亚的开发,但收效甚微,直到苏联时代才有了较大起色。
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为何沙俄在西伯利亚的开发上没有多大的作为?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
沙皇俄国本是东欧平原上的一个叫莫斯科公国的小国家,长期臣服于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
由于沙俄长期和金帐汗国合作,充当蒙古人的打手,所以势力发展很快。
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大帐汗国,从此获得了独立。
沙俄独立后,很快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西伯利亚就是俄国人扩张的一个重要目标。
自15世纪末,俄国人就不断入侵西伯利亚。
由于西伯利亚等原因,俄国人在西伯利亚的扩张速度非常惊人,俄国人每天的推进速度超过100平方公里。
到18世纪中期,俄国人已经抵达了堪察加半岛。
俄国人就这样轻松的将120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了版图。
不过虽然俄国占领了如此辽阔的土地,但俄国人在西伯利亚的统治并不稳固,因为俄国人在西伯利亚数量非常有限,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主力哥萨克不过数百人。
当时俄国人对西伯利亚征服的主要动力源于对毛皮利润的追求,他们对西伯利亚的土地并不感兴趣,所以除了一些贪图暴利的皮毛商和热衷于掠夺的哥萨克,没多少人前往西伯利亚。
实际上,俄国政府也并没有把西伯利亚当回事,当俄国沙皇得知移民和清政府在远东发生冲突时,他才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变得如此辽阔。
当然,随着俄国领土的扩张和探索,有一部分人对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产生了兴趣,他们主要是为了逃避法律和赋税以及追求自由生活的哥萨克、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当然还有很多追求利润的商人。
不过他们去西伯利亚主要是生活所迫,而不是政府有规模组织的,所以他们的数量一直不多,毕竟大部分人都忍受不了当地恶劣的环境。
直到17世纪,俄国政府才意识到,俄国人长途跋涉孤军深入西伯利亚是不可能牢固控制西伯利亚的,所以就在西伯利亚建立很多据点,并开始有组织的向西伯利亚移民。
但西伯利亚环境太恶劣了,俄国移民在当地难以立足。
由于西伯利亚光热不足,气候又非常寒冷,根本不适合农业种植,所以无法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
没有粮食就没有食物,也就无法维持大规模移民在当地长期定居生活。
而从外地运来的物资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数量有限。
这些条件使得西伯利亚无法满足大量移民在当地生活的需求。
除非他们像西伯利亚的土著居民一样进行游牧或者渔猎生活,但这种比较原始的方式无法为移民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非常有限。
所以尽管有俄国政府的支持,但俄国移民始终在西伯利亚的数量比较少。
由于西伯利亚环境太恶劣,所以俄国人盯上了中国的东北地区。
尽管东北地区也非常寒冷,但比西伯利亚强得多,所以他们不断向黑龙江流域渗透,并从清政府手中夺取了外东北,这使得俄国人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站稳了脚跟。
随着俄国的扩张和生产力的提高,俄国人在条件相对优越的黑龙江流域和中亚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
在西伯利亚南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还形成了很多村落和城镇,但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仍然荒无人烟,没有得到任何开发。
18-19世纪,沙俄在西伯利亚建立了大量的农场和厂矿,很多生活贫困的农民纷纷涌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开发程度仍然比较有限。
当然,俄国政府也不是不想开发那里,主要是当地的气候条件太恶劣,靠民间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尽管沙俄政府多次组织大规模移民,向移民提供各种帮助,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但收效甚微。
19世纪,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条件较好的西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得到了开发,当地的居民终于实现了粮食自给,并建立了一定的厂矿企业,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
但对于辽阔的西伯利亚而言,开发地区仅仅是九,而且移民和厂矿企业主要集中在沿着交通线分布的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和村落里。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旦进入腹地,没有粮食、没有生活用品,只有频频出没的野兽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移民们离开这些交通线深入腹地根本无法定居生存。
劳动力的不足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让俄国始终无法对西伯利亚进行有效的开发。
实际上,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讲,即使换成美国,也同样不会强到哪里去。
直到苏联时代,苏联完成了工业化,并依托优越的社会体制,西伯利亚的很多资源才得到开发。
不过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和生活成本太高,所以苏联人也只是对西伯利亚进行了有限度的开发,现在的西伯利亚绝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劳动力,俄罗斯人只能守着西伯利亚这个资源宝库干着急。
随机文章不是袁世凯!李鸿章临终前举荐「他」 葬送了大清帝国恶魔巴尔有多少手下,统帅66地狱军团与路西法齐名海贼王之幻兽系果实,不死鸟马尔科抗衡黄猿无压力竟不是第一温弥尔古丹岛在哪里,俄罗斯千岛群岛中(9000年前火山喷发形成)长江是怎么形成的,长江是自然形成的吗(亿万年前地壳运动形成)
战斗力最强的猫科动物东北虎 单体战斗力最强比狮子厉害
有的战斗力很强悍,有的虽然不差但也略逊一筹。
自然界的猫科动物非常多,那么谁才是自然界里战斗力最强的猫科动物呢?下面为你发布战斗力最强的猫科动物,东北虎单体战斗力最强(狮子不敌)。
战斗力最强的猫科动物一说起战斗力最强的猫科动物,人们都会想到狮子老虎这两种,不过相比较狮子而言,老虎的体型会更加很大一些,也就是战斗力更强一些。
要知道最大的老虎可是体长4米,重达780公斤呢!而狮子还没有这方面的记录。
东北虎是战斗力最强的猫科动物而在老虎中,战斗力最强的就是东北虎了。
东北虎也叫作西伯利亚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
比起其他种类的老虎而言,东北虎最大可长达2.8米,体重可达到700斤。
而且我们一般说的“丛林之王”头上的“王”字东北虎也是有的,看起了就威风凛凛,不愧是万兽之王!来看看东北虎的猎物吧,所以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兽如:马鹿、亚洲野猪。
还有食肉兽如:亚洲棕熊、豹、黑熊、狼、猞狸、獾、狐。
这些都是东北虎的猎食范围,从这就可以看出东北虎的捕食技巧和单体战斗力之高超。
也行有人说狮子也是凶猛的野兽啊,为何不是战斗力最强的猫科动物呢?本来除了两者的体型差异外,还有主要的真相就是两个的生存环境不一样。
老虎重要以单体追逐猎物为主,十分考验其速度与爆发力,而狮子大多是群体作战,考验团队合作。
所以狮子是战略家,老虎是战术家。
比起东北虎来说,狮子确实是略逊一筹。
而且据说古罗马时代,人们曾让狮子和老虎在竞技场中进行格斗表演,结果,每次都是老虎战胜了狮子。
所以可以确定,战斗力最强的猫科动物是东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