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们的奇葩交配方式

有月球漫步的,有化妆的,有交配后同类相食的。
真不是骗人的。
1、雄性园丁鸟会建筑、装饰多彩的鸟巢来吸引自己的另一半,这些鸟巢的遮蔽之所都是用色彩鲜艳的物体来做的,比如树叶、花朵、果子、贝壳、塑料珠子或是硬币。
2、雄红顶娇鹟会在树枝上拍动翅膀甚至跳太空
【菜科解读】
不同动物的交配习惯都不一样,有的浪漫、有的拘谨、有的奇怪、有的则很恐怖。
有月球漫步的,有化妆的,有交配后同类相食的。
真不是骗人的。
1、雄性园丁鸟会建筑、装饰多彩的鸟巢来吸引自己的另一半,这些鸟巢的遮蔽之所都是用色彩鲜艳的物体来做的,比如树叶、花朵、果子、贝壳、塑料珠子或是硬币。
2、雄红顶娇鹟会在树枝上拍动翅膀甚至跳太空步来吸引异性。
3、倭黑猩猩被荷兰与美国混血的灵长类动物学家FransdeWaal戏称为做爱,拒绝战争的物种,它们用性来加强关系并解决冲突。
4、如果你要问动物里最大JJ的是谁,那就非鲸鱼莫属,它们最长的能到10英尺 304.8cm。
5、藤壶经常被错认为是岩石,它静止不动的姿态让它很难在交配季来临之际受孕。
不过藤壶铅笔可以比身体长八倍,然后把铅笔向四周随便伸碰到个壳就往里面射精。
6、雄性短吻鳄的杰宝一辈子都处于勃起状态,据美国国家地理报道,它会像牙膏从管道里边出来一样,但它会弹回去因为它的结构基础就类似于连着一根橡皮筋。
7、虽然大多数蛞蝓 鼻涕虫都在地面上交配,但是大蛞蝓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跟它的伴前戏,然后分泌很多粘液,它的恋人就那样挂着那些粘液一直交配。
万一它们的生殖器被卡住了,雌的就会把雄的铅笔给咬下来嚼,这个过程叫apophallation,被咬掉铅笔的雄性下半辈子基本就等于个雌性了。
8、如果熊猫不愿意交配,科学家会让它们看别的熊猫的交配视频让它们提起性欲,也就是给熊猫看A片。
9、一只雄螳螂要吸引交配伴侣的时候会跳舞,拍打自己的翅膀、摇摆腹部。
如果成功吸引到了,雌螳螂会允许它骑到自己身上来,完事之后撕掉雄螳螂的脑袋,并啃噬还在交配的雄螳螂尸体。
10、在认真的等待和求爱之后,雄豪猪会尿尿到雌的身上让她产生性欲。
11、家禽中的强迫性交是很常见的,为了避免意外怀孕,雌鸭子的荫道是螺旋形的跟雄鸭子的完全相反,二者结合时可以完全堵满一直到末端。
如果雄鸭试图强行让雌鸭怀孕,雌鸭可以收缩荫道发出拒绝信号。
12、蜗牛会和心里住着的丘比特对话交流,相互前戏超长时间,然后再射出精子飞镖让雌蜗牛怀孕。
13、和其他有袋动物一样,袋鼠也有三个阴道,两个携带有它们性伴侣的双铅笔射出的精液,剩下一个用来生小袋鼠。
它还有两个子宫,也就是说一只雌袋鼠是可以不停怀孕的。
14、要小心性生活不和谐的海豚。
和它们在人们心中的可爱、友好等形象不一样,它们会轮奸、杀害自己的海豚宝宝或其他海豚,甚至还会性侵犯人类。
15、另一个看似可爱但实际腹黑的动物是海獭,它们会绑架、强奸并杀死海豹宝宝。
16、雌跳蛛对前戏的要求很高,如果她对雄跳蛛的复杂求爱舞蹈不满意,不仅会不高兴还会把它吞噬掉。
17、跟多个伴侣交配的母鸡如果对射进它身体里的精液不满意能把它倒出来,然后再去鸡笼里寻找满意的公鸡交配,为自己的孩子好好挑选父亲。
18、如果我们不歧视床虱的话,它其实也有个非常残酷的交配方式,被称为创伤式授精。
雄床虱会把它像针一样的生殖器刺进雌床虱的腹部,然后射进精子让它们游遍雌性身体各个部位直到找到达她的卵巢。
19、阔脚袋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一种很小的鼠类,公阔脚袋鼩是真的会让自己精尽鼠亡。
大概经过2、3个星期的不间断交配,每次时长达14个小时,他的身体会慢慢吃不消然后体力不支,身体里的应激激素飙升受到感染。
不过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要和难得的伴侣干了最后一炮再死。
20、如果你看过《海底总动员》,你可能会记得可怕的琵琶鱼用它尖利的牙齿和纯天然采光设备来吸引猎物。
有灯的其实都是雌性琵琶鱼,它们的身体比雄性大10倍。
为了交配,雄琵琶鱼会咬紧性伴侣的身体并融入其中,后半生就这么贴着她给她提供精子并吸取她的血存活。
21、在性交过程中,雄性黑寡妇会调整角度避免雌的尖牙。
但黑寡妇这个名字不是白来的,雌性会在交配之后把自己的爱人吃掉。
22、世界上现存的蝙蝠超过1200种,约占世界哺乳动物种类的20%。
鉴于它们是世界上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蝙蝠有着与其它哺乳动物不同的独特交配行为。
#p#分页标题#e#例如马蹄蝙蝠,它们的求爱更追求个人化而并非成群结队,雌性会亲自拜访雄性的窝;栖蝙蝠有自己的交配风格,雄性锤头蝙蝠会在河岸边的树上长大嘴巴和鼻子,并通过发情的嚎叫来试图吸引路过的雌性,雄性sac-winged蝙蝠会在雌性面前释放有人的信息素,同时展示自己高超的飞行能力。
有些蝙蝠交配的体位是颠倒的,而另一些则在洞穴的墙壁或者岩石缝进行交配。
雄性会从后面将自己的小丁丁插入雌性的阴道中,这个过程可能很短暂,也有可能漫长而喧嚣。
23、虽然蚂蚁和黄蜂、蜜蜂一样都属于膜翅目,但是人们通常不认为蚂蚁是一种会飞的昆虫。
蚂蚁的交配活动是拥挤的,这与在空中飞舞的蜜蜂可不一样。
蚂蚁的社会性将它们分成几个等级,其中包括工蚁、兵蚁、雄蚁和蚁后。
工蚁和兵蚁属于不会飞的雌性,它们的职责就是照看领地。
雄蚁负责产出精子,这些有翅膀的雄性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生育。
负责繁殖的雌蚁在交配前可以飞,交配后则变成蚁后,翅膀会随之脱落,接着成立新的领地 或者加入一个多蚁后的领地中。
如果您热爱玉器珠宝,这里有缅甸工厂一手货源惊爆价!
诚意邀请您添加翡翠微信号+: FC5878← 长按可复制,或者手动微信添加
我们不生产翡翠,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中国十大最受欢迎动物园,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领跑
动物园是中国家庭非常喜欢的的周末好去处,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基本都会带小朋友去动物园看看大老虎、大狮子,还可以喂喂动物,动物亲密接触。
那你知道中国著名的动物园有哪些吗?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看一看中国十大最受欢迎动物园,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中国十大最受欢迎动物园1、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bai]被誉为“中国最具国际水准的野生动物园”,拥有50只澳洲国宝考拉、10只中国国宝大熊猫、马来西亚国宝黄猩猩、泰国国宝亚洲象、洪都拉斯国宝食蚁兽等世界各国国宝在内的500余种、20000余只珍奇动物。
作为最受欢迎的动物园之一,公园以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放养和自驾车观赏为特色,小编推荐,游览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时,一定要尝试下其自驾车观赏动物模式,能让你拥有最佳的游览体验。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香江大道593号2、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是中国首座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居住着来自国内外的珍稀野生动物200余种,上万余头(只),是一座集野生动物饲养、展览、繁育保护、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主题公园。
园区分为步行区、车入区及“水域探秘”三大部分,居住着大熊猫、金丝猴、金毛羚牛、朱鹮、亚洲独角犀、白犀牛、猎豹、长颈鹿、斑马、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参与富有特色的动物科普讲堂,更能近距离观赏到动物们觅食、玩耍的自然行为,买购网小编在此特别推荐带上家里的小朋友前来参观游玩。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镇南六公路178号3、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作为著名的大熊猫迁地保护基地、科研繁育基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从80年代最初的6只病、饿大熊猫,截至到2020年末的215只大熊猫种群数量,期间未从野外捕获一只大熊猫,一切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进行着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的工作。
基地内以模拟大熊猫野外生态环境的形式打造,包含了大熊猫产房、熊猫饲养区、科研中心、熊猫医院,以及若干处豪华熊猫“别墅”散落于山林之中。
这种沉浸式的游览体验,让公众在参观、娱乐的同时,更能清晰的了解到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熊猫大道1375号关键字:景点动物园
古物种学家发现一种新的鱼类化石
致谢:uux.cn莫里茨·迪伦伯格据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虾虎鱼是欧洲种类最丰富的海洋和淡水鱼类之一。
它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浅水水体的底部,对许多生态系统的功能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一种淡水虾虎鱼化石新属的确定,LMU大学地球生物学和古生物学国际硕士项目的学生和LMU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古生物学家Bettina Reichenbacher的发现为这些鱼类的进化史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这一发现发表在《系统古生物学杂志》上。
新属Simpsonigobius的小鱼体长可达34毫米,是在土耳其1800万年前的岩石中发现的,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组合,包括形状独特的耳石(听力石)。
现代研究技术阐明了在家谱中的位置为了确定Simpsonigobius在虾虎鱼类系统发育树中的关系,研究人员利用了一个总证据系统发育数据集,他们对该数据集进行了增强,以结合来自48个现存物种和10个化石物种的5个基因的总共48个形态特征和遗传数据。
此外,研究小组首次对虾虎鱼化石物种进行了尖端测年。
这是一种系统发育方法,其中包括在系统发育树中的化石年龄(= tips)用于推断整个群体进化历史的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新属是虾虎鱼科中最古老的成员——该科被归类为现代虾虎鱼(虾虎鱼科和背眼虾虎鱼科)——也是这一现代群体中最古老的淡水鮈。
尖端年代测定分析估计虾虎鱼科出现在3410万年前,背眼虾虎鱼科出现在3480万年前,这与以前使用其他方法进行的年代测定研究一致。
此外,研究人员首次将化石虾虎鱼纳入随机栖息地制图,揭示了虾虎鱼在进化史之初可能具有广泛的盐度耐受性,这挑战了以前的假设。
Simpsonigobius的发现不仅为虾虎鱼增加了一个新属,还为这些不同鱼类的进化时间表和栖息地适应提供了重要线索。
Reichenbacher说:我们的研究强调了使用现代方法分析化石记录的重要性,以更准确地了解进化过程。
第一作者Moritz Dirnberger目前是蒙彼利埃大学的博士生,他补充说,这些发现有望为进一步研究虾虎鱼的进化以及环境因素在塑造其多样性中的作用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