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动物保护专家:江豚离灭绝不远

如今,被称作白豚丑表妹
【菜科解读】
在长江中生存了2500万年的白豚,或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豚类动物。
如今,被称作白豚“丑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种群数急剧下降的危机。
物种灭绝挽歌难道要再度唱起?近日,《科学》杂志再次聚焦长江流域生态保护。
这篇题为《保护长江生态的最后一次机会》(Last Stand on the Yangtze)的文章,对长江豚类日益严峻的生存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本报记者因此专访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
他告诉记者,目前江豚数量以每年5%的幅度下降。
而人类活动则是造成江豚灭绝危机的重要原因。
现状依旧,江豚很可能会在15年左右灭绝。
目前,相关专家正在呼吁长江流域内实行10年的禁渔令。
关于白豚
“功能性灭绝”离灭绝不远
新京报:1997年到1999年,农业部曾连续3年组织过对白豚进行大规模的监测行动,三年找到的白豚分别是13头、4头、4头。
但在2006年,你们组织的“长江淡水豚类考察”中,数量却是0。
4年过去了,这个数字又有变化吗?
王丁:2007年曾有过一次记录。
那是市民用普通摄像机在长江铜陵段一处航道拍摄到了白豚活动的画面。
拍到后找到了当地的保护区,保护区不能确认就找到我们。
尽管拍得不是很清晰,但是从白豚的行为、颜色、形状以及呼吸频率、游泳姿势来判定,那是白豚。
与江豚的灰头灰脑不同,白豚头部的脸颊是白的。
此外,白豚跃出来换气时的动作也与江豚不一样。
画面中的白豚是往上游方向移动,上行中的白豚出水动作缓慢,而江豚出水时动作急促。
因此,从那头动物的呼吸频率和出水的间隔时间可以确信那是白豚。
新京报:那你们后来有寻找到真实的个体吗?
王丁:没有。
新京报:尽管有一两次的记录,但现在国际上谈到白豚还是觉得它的灭绝是无可挽回了。
王丁:不是灭绝,而是“功能性灭绝”,不是说连一个个体都没有了。
2006年科考后我就说,一次考察不能证明这个物种已经灭绝。
它就是一个抽样过程,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个体,考察没有发现也不能证明白豚已经灭绝。
2007年的这次记录证明了长江还有一些支流、废弃的航道,由于水深、航线条件不允许,船只已经不能走了。
人类行为对豚类动物影响小。
白豚或许躲到那些地方去了。
所谓“物种灭绝”一般指在50年的时间内,没有发现该物种的野外存活记录。
现在白豚的情况并不是没有一个个体,但是对于白豚这一物种的长期繁衍来说却不可能了,所以是“功能性灭绝”。
关于江豚
重蹈白豚覆辙
新京报:惟一人工饲养成功的雄性白豚淇淇去世后,你的研究重心就放在了江豚身上。
4年前,你就曾提到过江豚正在重演白豚的衰退史。
现在江豚的情况怎样了?
王丁:2006年科考是比较全面的评估。
当时,我们统计的是江豚的数量在长江干流不到1200头,加上两个湖的,不到1800头。
4年来水生所没有再进行全面的考察,所以具体数据方面不能给出。
不过,江豚下降的趋势是必然的,大致每一年的下降幅度在5%。
据此推算,现在江豚的数量应该不到1500头。
新京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江豚数量的减少?
王丁:造成江豚数量减少的原因与造成白豚功能性灭绝的原因相同,主要就是人类活动。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江面上挤满了挖沙船。
这些挖沙船对生态环境破坏特别严重,对白豚、江豚的影响非常大;水质污染和水利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江豚的生存环境。
此外,沿江非法悬挂渔网、长江机动船螺旋桨、野蛮的无差别捕鱼方法都使得江豚被诱捕、杀死。
随着电捕鱼规模的扩大和冬季炸鱼的盛行,江豚被电死和炸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迷魂阵(湖里圩堤边相对平浅的湖面上,沿线设置着一道道网阵,竹杆牵拉着一张张大网,向湖内延伸,圈出一大块水域)也属于非法渔具,江豚经常会误入迷魂阵而死。
新京报:水利工程如何影响江豚的生存环境呢?
王丁:水利工程主要是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使得作为江豚食物的鱼类大量减少,食物供应便成了一个很让人担忧的事情。
新京报:湖北石首天鹅洲白豚保护区是专门为白豚建立的栖息地。
后来只有江豚进驻。
现在那里有多少江豚?这种保护方式有效吗?
王丁:“迁地保护”是在“就地保护”措施失败的情况下的补救办法,是国际公认保护濒危动物的最佳手段。
现在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共有30头,并进行了繁殖,每年一般会产下三、四头小江豚。
这是完全自然状态下的有效保护。
现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正在努力建更多的自然保护区。
比如我们正在推进与三峡大坝总公司的合作,在三峡大坝的水库中建立一个保护区,还计划在湖北省洪湖市长江新螺段国家级白豚保护区开展一个江豚易地保护计划。
新京报:但是在2008年,天鹅洲保护区内的江豚也遭遇了损失。
王丁:这是极端气候造成的。
2008年初,天鹅洲保护区的大部分湖面冰冻了两天以上,在往年这是没有的。
这次极端气候使5头江豚几乎窒息,其中包括3头怀孕的雌性江豚。
新京报:目前长江珍稀鱼类的情况如何,类似白鲟、胭脂鱼、中华鲟、达氏鲟之类的?
王丁:关于长江珍稀鱼类我没有做过专门研究。
但是下降趋势是很明显的,白鲟就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看到了。
相应对策
禁渔10年应能恢复
新京报:长江江豚如果灭绝,会成为生态系统破坏标志性事件吗?
王丁:是的。
江豚是水生哺乳动物,处于食物链最顶端。
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40%的人靠江生活。
如果说长江的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江豚灭绝了,那么人类也必定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新京报:保护区面积有限,而且,即使在保护区内,江豚食物资源短缺的问题也依然存在。
在你看来有没有行之有效的彻底解决之策?
王丁:最根本的还是在长江实行为期10年的禁渔。
这不光是保护江豚,也是对长江渔业资源的保护。
之前我们施行了每年为期3个月的禁渔,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新京报:为何需要长达10年?
王丁:根据目前的情况,鱼类不受干扰地生长繁殖,10年这个周期是比较合适的。
通过10年的禁渔,几乎所有的鱼类都能完全繁殖。
新京报:“禁渔10年”的出发点是生态保育,但这牵扯到很多渔民的生计,会影响地方经济啊。
王丁:事实上,我们每年从长江捕捞的10万吨鱼其实不到中国淡水渔业生产总量(含水产养殖业)的1%。
所以,人们从长江获得的淡水水产品的产量很小。
10年禁渔是全面保护鱼类资源。
要知道,长江内的鱼类资源是最好的。
新京报:那么,实现10年禁渔,难处在哪里呢?
王丁:最关键的还是这里渔民的安置问题,要将他们转移、安置到其他产业去。
物种保护、生态保护必须要有老百姓的意识与政府的决心。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长江动物保护专家:江豚离灭绝不远
早在距今7亿多年前的元古代时,长江流域的绝大部分为海水所淹没
至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西部仍为古地中海(又称特提斯海)所占据。
西藏、青海南部、川西、滇西、滇中、黔西等地均为茫茫大海、四川盆地和鄂西则为古地中海向东突出的一片广阔的海湾。
这个海湾一直延伸至今日长江三峡的中部。
介于北方亚欧古陆与南方冈瓦纳古陆之间的古地中海,由青藏高原向西延至西亚和欧洲南部,向南伸向中印半岛,长达数千千米。
当时,长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亦浸没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华北、西北属亚欧古陆的东部,地势较高。
距今1.8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印支造山运动,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以及横断山脉开始出现、秦岭突起,长江中下游南半部也隆起为陆地。
古地中海逐渐往西退缩、原始的云贵高原呈现。
在横断山脉、秦岭和云贵高原之间,则为—些断陷盆地和槽状凹地,如云梦泽、巴蜀湖、西昌湖、滇湖等,它们相互串通,从东向西、经云南西南部的南涧海峡,流入古地中海。
这就是流向正与今日相反的古长江的雏形。
到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中国地史上发生了更大规模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
长江上游的唐古拉山脉在此期间形成,整个青藏高原缓慢抬升,并褶皱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和川鄂间的巫山等山脉隆起,四川盆地拗陷,西部的古地中海进―步缩退。
到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四川盆地缓慢、均衡地上升,夷平作用不断发展,云梦、洞庭盆地继续下沉。
由于这时气候炎热多雨,降水分布又比较集中,所以河流切割作用剧烈,湖北西部的古长江加强了向三峡一带山原的溯源侵蚀。
那时,以巫山为分水岭,西部的古长江流入四川盆地(巴蜀湖),东部的古长江流入云梦、洞庭盆地(湘鄂湖)。
距今3000—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地球上又发生了强烈的喜马拉雅运动。
根据板块学说解释,这是由于印度洋洋底的不断扩张,印度陆块(距今1.8亿年前)从冈瓦纳古陆东部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向北移动的速度加快,并与亚欧古陆相撞而引起的。
那时,印度板块顺着古地中海的北缘海沟,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两大板块相互强烈挤压,结果使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随之消失。
此时,长江流域普遍间歇上升,由于西部上升急剧,东部上升和缓,从而形成了长江流域西高东低的地势。
地壳的剧烈隆升使长江上游金沙江两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显著抬升,并形成一些断陷盆地。
伴随着地壳的隆升,河流产生强烈的下切作用,出现了许多峡谷。
原来自北往南流的水系,受云贵高原的阻挡、构造控制或河流间袭夺等影响,改变流向,相互归并、沟通,顺地势的倾斜折向东流。
四川盆地西缘的水流受高原抬升的影响,也加强了向西的溯源侵蚀,并截夺了从高原上东来的水流,形成了金沙江河段和四川盆地河段相贯通的水系形态。
由于长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较小,仅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一些低凹地带则下沉为平原,如两湖平原、南襄平原、鄱阳平原、苏皖平原等。
距今3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在其影响下,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从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长江溯源侵蚀作用加快,最后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注入东海。
UFO现身英国?专家也无法解释的神祕光点
根据英国媒体报导,先前一名16岁的少女乔治娜(Georgina)11日才在英国沃里克郡利明顿温泉镇拍到一个神秘黑环漂浮在天空,大约3分鐘随后消散。
神祕黑环 针对黑环有人怀疑可能是浓烟所致,但当地当时并未发生任何火警,气象局也表示,黑环与天气状态无关,因此有UFO专家指出,黑环可能是由昆虫组成。
但15日上午,在彭布罗克郡(Pembrokeshire)又有一名年轻妈咪伊莉丝拍摄到奇特的光点在天空飘浮,且光点一分為二,接著又连接大约15秒,伊莉丝说,这个物体移动相当快速,目前已排除為流星、飞机等物体,就连专家也不敢妄下定论,此消息传开再度掀起一股UFO热潮。
近百年来最真实UFO照片震撼曝光 早前一直就流传很多关于外星人和UFO的传闻,但是苦于自己从来没有亲眼目睹,从来就是半信半疑。
外星人和飞碟这些超脱地球生命科技的东西,一经发现通常都会被列为国家绝对机密文件,我们普通人很少能获知,即使从某些小道途径获取了部分信息,也无法充分令自己信服。
虽然无法客观证明,但是从现有的数据和资料来看,在地球上以经发现了一些不属于地球现在科技所能达到机械物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盘状飞行器——飞碟。
下面是全球最为着名的真实外星人UFO资料照片,大家看过之后不知道还会不会怀疑外星人不存在呢?! 1、1870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华盛顿山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某个地方拍摄的UFO 这是一张有关不明飞行物的最早照片之一,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某个地方拍摄的。
3、1929年美国科罗拉多州 1929年4月,一个不明飞行物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沃德上空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