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智商最高的食肉恐龙?异特龙锋利的弯刀
【菜科解读】
异特龙是侏罗纪时期智商最高的食肉恐龙,最大咬合力可以达到8吨,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异特龙牙齿结构像锋利的匕首一样,可以轻易撕开猎物的肉,并且大口吞下。
它们还会用群攻的方法捕食猎物,十分聪明。
一、侏罗纪智商最高的恐龙——异特龙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掠食性恐龙,生存于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1亿3500万年前。
身长8.5米,最大9.7米,体重1.5~3吨,最重3.6吨。
异特龙是该时期北美洲莫里逊组最常见的大型掠食动物,并位在食物链的顶层。
异特龙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常被认为采用群体合作方式攻击蜥脚类恐龙。
异特龙有可能采取伏击方式攻击大型猎物,使用上颌来撞击猎物。
异特龙长着庞大的身体,他的大脑可能很发达,是侏罗纪时期智商最高的大型肉食恐龙,这也给它们的群居提供了方便。
异特龙的头颅骨非常强壮,咬合力相当大。
异特龙的咬合力可以达到3-8吨,而且它们的头颅可承受约55000牛顿来自于齿列的垂直压强。
它们的头部较轻型,可攻击较小、较灵活的鸟脚类恐龙。
但头部有足够的强度承受撞击,可允取它们采取伏击方式攻击较大型的剑龙科与蜥脚类恐龙。
异特龙的头颅骨是由个别的骨头所组成,而骨头之间有可活动关节。
例如下颚的前半部与后半部可往外弯曲,增加骨头间的空隙,因此可以吞下较大的食物。
借助下颌灵活的关节,异特龙的嘴可以张得很大,便于撕咬。
这对猎物来说是致命的攻击。
与恐龙处于同一时期的猿类因何存活?
那么,为什么猴子并没有都变成人或与人接近?为什么世界上的人种分成了3种截然不同的外观肤色呢? 从体质人类学来看,白人与黑人很相似,而黄种人与他们不同。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黄种人与自人或黑人的分化从很古远的时代就开始了。
据英国生物学家赫胥的发现表明,人与高级猿类之间有一个缺环,就是说,从高级猿向人过渡中缺少有力的证据。
近代日本人类学家认为,在猿与人之间应该有一种“类猿人”的过渡阶段。
在6400万年前,曾在地球上大量繁殖、横行一时的恐龙突然灭绝,可据考证,在同一时期的猿类却没有消失。
这就令人产生一个疑问:是谁对恐龙斩尽杀绝,而对猿类则手下留情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有“人”要这么做。
可这个“人”是谁呢?为什么要这样做?
恐龙如何做爱?探索恐龙的情爱之谜
恐龙,是大自然有史以来最复杂、最精密、最高度进化的生存机器。
然而,并不是所有恐龙都有机会拥有后代。
为了求爱并赢得繁衍后代的权利,高大凶狠的雄性恐龙们居然也甘当“妻管严”,绝不敢惹毛那些比它们更强悍的野蛮女友。
进化是生存的唯一理由,生存机会只青睐拥有足够智力、能完成复杂任务的生物。
恐龙,是大自然有史以来最复杂、最精密、最高度进化的生存机器。
然而,并不是所有恐龙都有机会拥有后代。
根据达尔文的理论,你也许是这片土地上最出色的猎手,但如果不能吸引到拥有理想基因的理想伴侣,你就失败了。
失败者的基因将无法继续遗传下去,因此,交配是件严肃的事情。
这些庞然大物的恋爱一点都不浪漫,雄性看着雌性,雌性看着雄性,它们没有经过有意识的思考,却都在评估对方的基因潜质。
你的基因好吗?你我的基因结合,是否能产下健康的、有竞争力的后代呢?传宗接代的想法,原来在远古时代就已深入“龙”心。
交配的时机很重要。
对卵生动物而言,通常都是在春末或者夏天,这样卵才能在每年最温暖的季节孵化。
那时的天气最适合繁殖后代。
为了知道何时交配,恐龙会对季节变化做出反应。
快到繁殖期的几周内,恐龙的身体会产生激素变化。
比如说白天的长度,当冬季逝去,白天开始变长,眼睛后方的传感器会对光线的变化做出反应,向大脑传达关键信息。
信号触发垂体腺,释放促性腺激素,这种化学物质会让身体做好准备,排卵或者生成精子。
大量的激素也会引发激烈的行为变化,但雄性和雌性的变化大不相同。
对雌性而言,这意味着储存能量以繁殖后代;对雄性而言,则要弄清楚,该如何在繁衍后代的竞赛中击败其他雄性,它们要更加警觉、视觉更好、更具有攻击性。
食肉动物发达的杀戮工具变得更加致命。
15岁到18岁的雄性,开始挑战经验更丰富的年长雄性。
斗争可能是因争夺配偶而起,但很快会变成生死决斗。
雄性必须跨过这些门槛,才能获得与雌性交配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