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人认定 辩护人是刑事还是民事的叫法

【菜科解读】
一、律师在刑事案件开庭时怎么辩护 律师担任刑事案件辩护人时,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第三十一条 律师担任辩护人的,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 委托人可以拒绝已委托的律师为其继续辩护或者代理,同时可以另行委托律师担任辩护人或者代理人。
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绝辩护或者代理。
但是,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的,律师有权拒绝辩护或者代理。
二、谁可以委托辩护人 刑事案件中,下列人员有权委托辩护人: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
监护人可以是父母、指定的监护单位等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
如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等。
4、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工作单位,男或女朋友,也可能会代为聘请辩护人。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区别: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警方或检察院)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但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而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是在刑事诉讼中被刑事追诉的人,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嫌疑人只存在于公诉案件的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而被告人则既存在于公诉案件也存在于自诉案件并且都是存在于审判阶段。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称谓不仅表明了各自所处的诉讼阶段不同,而且互相间还有独立的意义,即“犯罪嫌疑人”并不必然发展变为“被告人”。
有些案件在经过侦察和审查起诉,最终决定不追究刑事责任,则“犯罪嫌疑人”不会变成“被告人”,诉讼将会终止。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律师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开庭审理时,律师作为辩护人,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读者可以进行咨询。
哪些人可担任辩护人一、哪些人可担任辩护人 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二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
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一) 律师 ; (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 监护人 、亲友。
正在被执行 刑罚 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二、法院要为哪些被告指定辩护人 1、第三十六条 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 (一)盲、聋、哑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二) 开庭审理 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可能被判处 死刑 的人。
2、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 (一)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的; (二)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的; (三)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属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承担辩护律师费用的; (四) 共同犯罪 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 (五)具有外国国籍的; (六)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七)人民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 证据 材料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的。
被告人拒绝辩护人为他辩护的,人民法院可以允许。
被告人自行辩护,由于懂得不多,行动受限制,往往效果不是很好。
而律师可以查阅案卷,调查,取证等等,应该来说律师作为辩护人比较好的一点。
通常我们看到的 可担任辩护人 的为专业的律师,但对此,我国法律中并没有限定只能由律师担任辩护人,除此之外,如果是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等,那么也是可担任辩护人的。
不过需要注意,对辩护人本人也是有要求的,法律中规定了一些不能作为辩护人的情况,大家可以从上文中进行适当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