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感冒期间不能大量喝水?是时候让你知道真相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07 点击数:
简介:阿嚏!阿嚏!阿嚏! 最近天气寒冷,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大多数人对于感冒的态度就是: 没事过几天就好了;不用吃药,多喝点水就行…… 那你可就是误会感冒了! 新闻截图 明明多喝水确实感冒好得快了,为啥感冒时不能多喝水呢?感冒总是好不了,需要警惕哪些问题?一起来看。

普通感冒和流感有什么区别? 咳嗽、喷嚏、鼻塞、流清涕为早期基本标

【菜科解读】

阿嚏!阿嚏!阿嚏!

最近天气寒冷,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大多数人对于感冒的态度就是:没事过几天就好了;不用吃药,多喝点水就行……

那你可就是误会感冒了!

颠覆!感冒期间不能大量喝水?是时候让你知道真相了

颠覆!感冒期间不能大量喝水?是时候让你知道真相了

新闻截图

明明多喝水确实感冒好得快了,为啥感冒时不能多喝水呢?感冒总是好不了,需要警惕哪些问题?一起来看。

普通感冒和流感有什么区别?

咳嗽、喷嚏、鼻塞、流清涕为早期基本标配的鼻咽炎症状,这其实是普通感冒。

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虽然都有感冒字眼,症状也很像,都是通过空气中飞沫以及接触污染物品进行传播,却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普通感冒大多是鼻病毒等病毒所造成感染性疾病,以散发为主,天气骤冷或受凉、淋雨时易发病;而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蔓延迅速、流行过程短且反复发作。

普通感冒发病急但全身症状较轻常出现咽干、喷嚏、鼻塞、流清鼻涕、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症状,严重者才出现发烧、咳嗽等现象,一般5-7天可以痊愈。

流感的症状较重,以发烧、咳嗽、喉咙、肌肉疼痛等症状为主,面颊潮红,精神较差、体力恢复缓慢。

感冒时多喝水,对不对?

大多数人在感冒期间都会多喝点水,感冒就会快点好,但也有人说感冒期间大量喝水会引起水中毒。

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感冒症状轻微时,无需治疗,注意休息,适当喝水或比平时喝水量增多一些即可;

感冒时发热、出汗多、呼吸急促等代谢加快的表现,就可多喝些水补充水份,这是身体叫渴的表现,多喝水不仅促使汗出和排尿,有利于体温的调节;

当重症感冒或者转为肺炎时,身体会释放出大量的保水性的物质--抗利尿激素,再喝入过多的水,便会引起水分过剩,造成低钠血症,引起疲乏无力,有时也会引起抽搐。

感冒时,还要选择安全有益的喝水方式。

不要一次或短时间内连续喝几大杯,然后又好几个小时不喝,选择间断性少量喝水。

感冒如何治疗?

治疗感冒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更不能使用针对细菌感染的抗生素。

普通感冒者无需全身使用抗病毒药物,流感患者需要及时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普通感冒一般治疗方法是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清淡饮食、保持房间空气流通、保持鼻、咽及口腔卫生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建议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患者卧床休息。

由于每个人情况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得最好、最快、最有效。

医生会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为主:

有鼻塞等症状者,用减充血剂减轻鼻充血,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有频繁喷嚏、多量流鼻涕等症状者,选用抗组胺药物治疗;

伴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酌情用解热镇痛药;

咳嗽者选用镇咳药物;

痰多者用祛痰药物。

感冒总不好,要警惕哪些问题?

绝大多数普通感冒都具有自限性,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可自愈,且预后良好。

但少数年老、体弱、基础疾病较多的人群,尤其合并严重,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患者,可因严重并发症导致预后不良。

感冒造成的并发症主要有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咽喉壁脓肿、哮喘发作、颈淋巴结炎、下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少数患者可并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等。

普通感冒患者一旦病情加重,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怎样预防感冒?

那么,如何预防感冒呢?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如保持心情愉快、不暴饮暴食、营养均衡、不熬夜、适度运动、不吸烟少饮酒等;

颠覆!感冒期间不能大量喝水?是时候让你知道真相了

天气变化要及时增减衣服;

感冒流行季节,戴口罩、勤洗手

注射流感疫苗,但要注意的是,流感病毒疫苗对普通感冒无效,对流感有效。

黄海海战期间为什么日军一艘军舰都没有击毁 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

1894年9月17日午后发生的黄海大东沟海战,是甲午战争中海上战场最激烈的一场战役,也是世界海军入19世纪后,空前惨烈的大海战。

与战后中国人普遍对邓世昌和“致远”舰的事迹集中关注的情形相似,日本海军在这场海战中也有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

铁甲舰是世界海军发展进入蒸汽时代后出现的主力舰种,因同时具备巨炮和重甲而威名赫赫,当时的海军国家以能装备铁甲舰为傲,一如现代海军对于航空母舰的膜拜。

1885年,中国北洋海军获得了德国建造的“定远”、“镇远”号一等铁甲舰,瞬时成为亚洲第一海军,也一度据此控制了东亚制海权。

视己身为海洋国家的日本全社会因此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更将中国的铁甲舰视作日本实施“开拓万里波涛”扩张国策的巨大障碍,日本海军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断筹谋要打沉中国的铁甲舰。

大东沟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各舰对中国的“定远”、“镇远”号两艘铁甲舰给予集中“关照”,然而竭尽所能也未能实现击沉的战果,甚至还留下了日军旗舰“松岛”上一名重伤的水兵临死前望着岿然不动的“定远”慨叹“‘定远’为何还打不沉”的故事。

唯一让日本海军能够聊以自慰的是,在海战进入到收官阶段的下午5时之后,北洋海军一艘名为“经远”的军舰被其击沉的事件。

迟到120年的疑点 整场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海军共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四舰,然而仔细考证各舰的沉没原因便能发现,“超勇”舰事实上是重伤后因为舰上所起的大火愈演愈烈,被火烧沉;“扬威”舰则是重伤后,又被向战场外逃跑的北洋军舰“济远”撞击漏水而沉;中国社会传颂的“致远”舰战沉事迹实际是在向日舰冲锋途中,受伤越来越重,突起爆炸而沉,均不是日本海军直接攻击所致。

根据日本海军档案,只有“经远”舰是明确记录的被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一直攻击到沉没的中国军舰,更为重要的是,“经远”舰还是一艘被称为“小铁甲舰”的军舰,在没有能打沉一等铁甲舰的情况下,获得了击沉小铁甲舰的战果,也勉强可以拿来彰显国威、军威。

由此,日本海军在关于大东沟海战的叙述中,格外突出的一件战事就是进攻“经远”舰直到其沉没的过程。

甲午战争后日本海军官修军史《明治廿七八年海战史》中对于此事就有文辞间十分激动的描写,“不久,‘经远’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刻,螺旋桨露出在空中旋转,红色的舰底一览无余,我军将士纷纷鼓掌,大喊‘万岁’。

” 从大东沟海战结束后,有关“经远”舰被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击沉一事,随着日方的叙述而流传开,在一个多世纪时间里包括中国史学界在内,各种关于甲午海战的著述中,但凡涉及“经远”沉没一事,几乎都完全采用源自日本的记载。

在为了纪念大东沟海战双甲子而开始的兵棋推演中,有关“经远”沉没情形的史实也依据日本海军档案的记载,但随着120年前的海战以实时再现的方式一点点推演出来的时候,令在场者惊愕的事情便发生了,日本海军引以为傲的第一游击队追击“经远”至沉没这件史实在一个多世纪后被发现存在严重的疑点。

“经远”战史 “经远”号,是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了“大治水师”而向欧洲订造的四艘新式巡洋舰之一。

和同批在英国订造的“致远”、“靖远”号穹甲巡洋舰不一样的是,“经远”和她的姊妹舰“来远”是因为北洋大臣和时任中国驻德公使许景澄的竭力坚持,而决定在德国定制的装甲巡洋舰,而这也是德国造船工业历史上设计、建造的第一型装甲巡洋舰。

在那时,所谓的装甲巡洋舰与穹甲巡洋舰的区别,在于军舰上装甲的安装方法。

略述其大意,穹甲巡洋舰是指在舰内机舱上方的那层甲板上平铺一层装甲板(因为装甲板沿中部全为平面,向左右两舷是斜面,所以称为穹面装甲,简称穹甲),借以防护从上方击入的炮弹,至于机舱两侧的防护,则指望机舱两旁煤舱里的煤,以及舰体外部的海水来提供防御。

而装甲巡洋舰与其防护理念迥异,这种军舰在靠近吃水线部位的舰体舷侧敷设装甲板,可以犹如盾牌一样防卫从侧翼方向击来的炮弹,因为装甲巡洋舰的装甲近似“竖立”的姿态镶嵌在军舰两舷外舰体上,在清末又被中国的一些军事书籍唤作竖甲巡洋舰。

又因为这种装甲防护方式类似铁甲舰,于是那时的装甲巡洋舰也便有了“小铁甲舰”的别号。

穹甲、装甲巡洋舰的防护理念各执一端,在没有发生大的战事较量前,当时还无法明确判断孰优孰劣,不过穹甲因为只需要铺设一层甲板,而装甲巡洋舰要在军舰水线外两舷敷设装甲,装甲分量更重,所以相近体量的情况下,装甲巡洋舰一般要显得比穹甲巡洋舰排水量更大,航速较慢。

当时西方国家海军主要把巡洋舰投入海上侦察、保护海外的用途,显然航速快才是巡洋舰应该偏重的性能,不过东方国家因为国力弱,还无法像西方那样只用铁甲舰来进行海战,必要的时候必须以巡洋舰来充当主战任务,此时装甲防护模式和铁甲舰类似的装甲巡洋舰,似乎也就变得更有实用价值,这也是李鸿章竭力坚持要订造这类军舰的重要原因。

德国造的“经远”号巡洋舰于1887年建成,当年9月12日和“致远”、“靖远”、“来远”巡洋舰以及“左队一号”鱼雷艇结伴从欧洲回国,全程由中国官兵驾驶,经过近三个月的跨洋航行,于12月10日抵达福建厦门外海,和丁汝昌率领在彼迎候的大队军舰会合,编入北洋舰队,成为这支舰队最新的主力阵容。

担任“经远”首任舰长的是和邓世昌等将领有同窗之谊的福建船政后学堂驾驶班一期毕业生林永升。

饶有趣旨的是,北洋舰队对这种德国造的铁甲巡洋舰采取了和英国造的穹甲巡洋舰混编的做法,从此,“经远”的名字便经常性地和英国造的“致远”舰出现在一起。

1894年初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9月16日包括“经远”在内的北洋海军主力护卫运兵船到达鸭绿江口附近的大东沟一带实施登陆。

第二天中午,正在大东沟口外12海里处海面上警戒的北洋海军主力军舰发现了自西南方向而来的日本联合舰队,根据提督丁汝昌之命,原先排列为双列纵队待机阵型的北洋海军主力舰开始变换为称作“夹缝雁行”的作战阵型,北洋海军主力十舰按照每两艘军舰编为一个小队的组合模式,渐渐展开为一个横阵,“经远”仍和“致远”舰编为小队,配置在旗舰“定远”左侧的左翼方向。

当天中午12时50分,大东沟海战打响。

北洋海军各舰在战斗爆发后的第一个小时内,竭尽全力想要逼近日本舰队,发起近距离上犹如白刃战般的乱战攻击,用撞角、鱼雷取胜,以此来规避己方火炮射速慢、弹药效能低的劣势。

然而日本联合舰队发挥编队航速高的特点,始终保持着和北洋海军的间距,至下午2时之后,北洋海军陷入了被日本联合舰队的本队与第一游击队腹背夹击的境地,战事转入胶着。

下午3时30分左右,北洋海军“致远”舰突出阵列,在向日舰努力冲锋途中不幸战沉,成为大东沟海战中分水岭般的事件,此后北洋海军阵型便出现了“余船星散”的局面。

鲜为人注意的是,事实上“致远”舰向日舰冲锋时并非,同小队的“经远”号实际跟随在后,也一起承受了日舰猛烈的炮击,根据北洋大臣李鸿章战后为海军阵亡官弁申请抚恤的奏折称,“经远”舰长林永升就在此期间壮烈殉国,“突中敌弹,脑裂阵亡”。

“致远”沉没后,北洋海军“济远”、“广甲”舰向大鹿岛方向浅水区逃跑,“靖远”、“来远”舰为了救火抢险也向这一区域撤逃。

和“致远”冲锋时受伤的“经远”在队长舰沉没后,也转舵努力向海战场外撤逃,然而不幸的是,“经远”舰因为处于队末,被日本联合舰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杀手组合——第一游击队盯上。

下午4时之后,“经远”和尾随“经远”追击的日本第一游击队渐渐离开主战场。

此后的时间内第一游击队和“经远”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战斗,在中国方面的档案中只有含混的记载,而日本第一游击队各舰的报告则十分明确,即日本第一游击队追赶上、并击沉了这艘顽强的中国军舰,时间为下午5时30分左右。

庄河沉舰 120年后的9月17日,在威海进行的黄海海战推演活动进入到“致远”舰战沉后的下午3时30分钟后,“经远”舰和第一游击队的情况便开始成为在场众人的关注焦点。

甲午海战当时,留下击沉“经远”第一手记载的就是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军官的战后报告,根据日本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海军少将战后的报告,当日第一游击队对“经远”的大致追击情况是: 下午4时16分,开始追击“经远”舰。

(坪井航三战后的首份报告中误判断为外观和“经远”相同的“来远”舰。

) 下午5时,“吉野”等第一游击队军舰猛击“经远”。

下午5时30分,“经远”舰向左倾斜沉没。

第一游击队开始向在海战场外浅水区救火的中国军舰“靖远”、“来远”迫近。

下午5时45分,第一游击队接到联合舰队本队旗语信号,向本队靠拢归队。

当时日本第一游击队共有“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4艘军舰组成,4舰的舰长在海战后的报告中也都提及了追击“经远”一事。

第一游击队司令舰“吉野”舰的舰长河原要一海军大佐的报告中描述的情况是: 下午4时16分,开始追击“经远”,当时距离尚远,允许士兵休息和吃零食。

下午4时30分,以14节(海里/小时)航速追击“经远”。

下午4时48分,距离2300-2500米时射击“经远”,“经远”倾斜、冒起黑烟。

下午5时5分,“经远”转向东航行。

下午5时10分,第一游击队后续三舰赶上一起进攻。

下午5时29分,“经远”向左翻沉。

下午5时45分,接到回归本队的信号。

下午6时27分,靠近本队。

“高千穗”舰长野村贞海军大佐的报告称: 下午5时5分,第一游击队各舰集中攻击“经远”。

下午5时37分,“经远”舰向左倾斜沉没。

下午5时40分,接到回归本队的信号。

下午6时35分,接近本队。

“秋津洲”舰长上村彦之丞海军大佐报告称: 下午4时24分,在5000米距离上炮击“经远”。

下午5时,追上“经远”,在3000米距离猛烈对其炮击。

下午5时35分,“经远”沉没。

下午5时47分,接到回归本队信号。

下午6时50分,接近本队。

曾在甲午丰岛海战中击沉中国“高升”号运兵船的日本军舰“浪速”舰长海军大佐的报告最为简略,有关击沉“经远”如此大事只有寥寥几笔。

下午5时15分,追上“经远”,猛烈炮击。

下午5时39分,“经远”沉没。

下午6时30分,回归本队。

如果仅仅只是看日本各舰的战报,文字间除了能让人发现一些时间节点的记载存在少许差异外,大致记载相同,并觉察不到什么异常之处。

但是在推演的沙盘上,追击“经远”一事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要与继续在主战场上作战的中日军舰间发生距离上的关联,站立在俯瞰整个大东沟海战战场的视角再来观察第一游击队追击“经远”这一战场局部,有关这一历史事件上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便立刻被发现了。

日本防卫省档案所记录了中国军舰“致远”、“超勇”、“扬威”等沉没的大致坐标点,从2013年年末开始在大东沟附近海域进行的水下沉舰调查也证实了这些坐标的真实性,由此便基本可以判断出“经远”舰撤离战场时的大致坐标点。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在辽宁省庄河黑岛附近海域通过水下考古调查,“经远”舰的船骸准确位置也得以发现。

以“经远”撤离主战场的大致位置起算,到其沉没点之间以直线距离计,接近30海里(50多公里)。

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当时编队的极限航速为每小时15海里(编队航速以编队中航速最低的军舰的最高航速计),也就是追击“经远”一事持续将近2小时的时间。

而根据第一游击队各舰的报告称,这一过程仅仅只有1小时左右。

假设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真的在下午5时30分左右追击“经远”到其沉没,出现在“经远”沉没点附近,那么下午5时45分距离此处约50公里外的联合舰队本队军舰桅杆上挂出的要求第一游击队归航的信号旗根本不可能被观测得到。

这一让人费解的情形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日本第一游击队根本没有追击“经远”直到其沉没,而是在“经远”尚未沉没时就已经脱离接触,改航他处了,为什么在日本防卫省档案中关于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沉没军舰的坐标记载里,只有“经远”语焉不详,原因可能正源于此。

那么由此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来解释和看待包括坪井航三、东乡平八郎等在内的日本高级军官的战报,甚至于如何来看待这些日本军官此后的官场之途。

在甲午战争之后,第一游击队的高级军官出现了界别分明的两类晋升情况,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吉野”号舰长河原要一、“高千穗”舰长野村贞都仕途不顺,而在海战报告中对击沉“经远”一事做含混处理的“浪速”舰舰长东乡平八郎、“秋津洲”舰舰长上村彦之丞则明显要运气好得多。

中国有古谚“过犹不及”、“”,以之用在第一游击队击沉“经远”问题上也正恰当。

甲午黄海大东沟海战中,中日双方都没有拍摄多少现场的海战照片,最主要的几幅都出自日本军舰“西京丸”上一位轮机军官之手。

吊诡的是,在少之又少的黄海海战现场照片中,竟然有一幅第一游击队领队舰“吉野”上拍摄的“经远”沉没前的照片(也是“吉野”舰上这位摄影者拍摄的唯一一幅海战场照片),拍摄者称画面上一艘冒着浓烟的军舰就是正在下沉的“经远”,而拍摄时间为“经远”沉没时的9月17日下午5时30分,仿佛是对第一游击队击沉“经远”的历史描述不够有信心,专门立此存照。

不过细读这张照片,反而又暴露了更多的问题,据称摄于5时30分的这幅照片上,正在向远处的陆地方向航行的“经远”只是一个冒着浓烟的小小物体,可见拍摄时“经远”其实和摄影者所在的“吉野”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另外照片上的“经远”虽然是很远处的影像,但可以清晰地看出此时该舰根本没有出现舰体侧倾等现象。

这幅照片当是日本第一游击队在追击“经远”的过程中,或者是在放弃追击“经远”时所摄,但为何要将这样一幅照片描述为正在下沉的“经远”,个中用意耐人寻味。

“ 经远”沉没问题成为甲午黄海海战120年战棋推演的重大收获,证明日本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实际并没有直接击沉任何一艘中国军舰。

“经远”舰最后的航程,很可能是因为舰上中高级军官在此前战斗中几乎全部殉国,在“船行无主”的情况下,舰上幸存的官兵努力将重伤的军舰驾驶到了庄河黑岛附近海岸,自行撞滩,以求人员脱险。

这一段不见于中方甲午历载中的隐秘史,可能正是为什么民初庄河县志乃至地方传说中竟然有涉及“经远”在该地沉没内容的原因所在。

迟到120年,澄清一段甲午海战中的战场细节,对甲午战争史本身会产生修正,但对于大历史而言并不会有什么大的损益改变。

个中耐人寻味的是,“经远”舰沉没事件百多年来沿循着的日本档案占据话语权的现象,而这在甲午战争史研究中并不罕见。

随机文章寻找成吉思汗的传说及蒙古人秘葬9.8新疆ufo事件悬停5小时,5条光柱飞行物竟是俄罗斯火箭黑天鹅事件是什么意思,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重庆啤酒破产)南风法则的作用,对下属给予的温暖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火星为什么能移民,盘点火星十大怪异现象有哪些(离地球最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攻占法属印度支那 因饥荒被饿死人数达两百万

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军入侵当时属于法国的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并完全控制该地,日军在1940年9月22日,第5师团3万名日军兵分三路占领越南的重要城镇谅山。

法国殖民当局兵力只有5000人。

无法抵抗。

同时日本军舰到达东京湾,并在9月26日登陆,并攻下越南重要海港海防。

当时是纳粹阵营的维希法国殖民者正式将越南拱手相让,正式开始名义上日法共治越南的历史。

起初日本在西贡设立在法属印支大使府,干涉法属印度,后到1945年维希法国倒台后,日军完全夺取法属印度支那。

二战结束后驻越日军分别向中英军队投降。

日军在西贡。

日军最初入侵法属印度支那,主要是想控制中南半岛,为了封锁期间中国南下的通道之一。

当时中国沿海均被日军占领,通道唯有缅甸和越南,而且当时美英给予国民政府的援助,很多是通过海运到越南西贡和海防,再装上铁路经河内运入云南。

1940年进入相持阶段,为切断中国入海通道,日军于1940年初攻占广西南部的龙州,目的是切断越南河内通往云南的铁路线,之后控制越南就完全切断越南和中国西南的交通。

之后中国在1944年的战役中接连大败。

1945年之前虽然维希法国代法属印度支那,但是实际权力都在日本驻军手中。

图为法属殖民者和驻越日军。

图为法属殖民军队和和驻越日军,当时日军也带上法式的军帽。

维希法国倒台后,代表盟军盟国的上台,之后日本人就提出驱逐法国人,打出“所谓大日本皇军帮助越南摆脱法国殖民统治的旗号,称让越南人建立属于自己的越南。

后日本扶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建立越南帝国。

越南帝国建立,日军全面接管了法属印度支那,一直到1945月8月15日投降。

图为西贡街头的日军。

1945年8月15日后,日本投降,当时日军被盟军要求分别向北边中国和南边英国投降。

而此时越南的越盟趁机革命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日军当时建议越南帝国把他们改编成越南帝国军人,帮助越南人。

但是保大拒绝了这一提议,他称并不想在外人帮助下伤害越南人。

图为1945年9月25日越南西贡,日本南方军副参谋长代表越南16度线以南日军向英军第20师长投降。

日军在越南时期曾提出口号,帮助亚洲人赶走西方殖民者,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当时东南亚的西方殖民者均被日本赶跑。

而实际上日本在越南强征暴敛,日本当时实行“统制经济”,把越南变成了维持战争机器运转的“燃料”来源。

大米、橡胶、煤炭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运往越南北部。

日本还向越南人强征大米,导致越南人大米紧缺,连播种的种没有。

最后越南在1944 年粮食供应不足出现饥荒,越南北部因此饥荒被饿死人数达两百万。

随机文章祖逖北伐的故事:“闻鸡起舞”立志报国阿拉里克一世简介最贵的美国海狼级核潜艇,专家表示性能并不领先很快退役揭秘永生计划平民能实现吗,平民还是老实锻炼身体(富人才玩得起)揭秘原始森林有多可怕/野生动物天堂,盘点世界十大原始森林排名

加入收藏
               

颠覆!感冒期间不能大量喝水?是时候让你知道真相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