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着急吃喝,急性肠胃炎愈后有个缓冲期
【菜科解读】
随着天气转暖,食物更容易变质腐败,急性肠胃炎的发病率开始增加,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
对于老年朋友来说,脱水造成的危害非常大,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因此,急性胃肠炎早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并且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要少量、多次饮用。
补水时需要注意,最好饮用含适当盐分、水分的电解质水溶液,比如药店里能买到的补液盐,或者在白开水或米汤中加入少量糖、盐(500毫升水加10克白糖及2克盐)。
不要大量喝白开水,否则会导致体内电解质不足,引发抽筋现象,也不要喝市场上出售的饮料。
经过对症治疗后,急性肠胃炎的急性症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消化道功能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还存在一个周左右的缓冲期,在此期间,要保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要急着吃喝,特别是一些难消化的食物,否则尚未恢复功能的胃肠道就会不堪重负,出现腹胀等不适,有些还会转为慢性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
缓冲期内首先要避免肠胃受到刺激,需戒烟戒酒,以及浓茶、咖啡等饮料。
不吃辛辣、生冷、油腻及粗糙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少服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等,早晚注意给腹部保暖。
做好再次感染的预防也很重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冰箱里生、熟食物分开放置,食物食用前要彻底煮熟。
饮食调理要分期进行,症状消失的当天,肠道仍然存在充血、水肿、发炎,此时消化吸收功能较弱,此时患者最好吃流质食物,如大米稀粥、藕粉、鸡蛋面糊等,如果仍有脱水症状者,可以适当多喝一些汤水,如米汤、清淡的菜汤、果汁等,补充体内缺乏的电解质及维生素。
症状消失后的1~3天,肠道炎症逐渐消退好转,此时可以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半流质,如烂面条、蒸蛋羹等,每日进餐4~5次,每餐五六分饱即可。
这个阶段不宜喝牛奶、吃甜食,否则容易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对病情恢复不利。
3~5天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此阶段肠道仍然对一些刺激性食物敏感,饮食宜清淡、软烂、温热。
另外,经常坚持腹部按摩、缓解焦虑情绪、合理进行锻炼等,也有利于肠胃功能的康复。
来 源 | 医药养生保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