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恐龙蛋化石的研究揭示恐龙灭绝新机制

【菜科解读】
图1 白垩纪末期山阳盆地生活的三种主要恐龙类型:窃蛋龙类、鸭嘴龙类和暴龙类(赵闯 绘)
图2 图中表示的是山阳盆地的岩性柱(A和B)、磁极性序列(C),天文调谐结果(D)、恐龙化石分布(E)以及海洋氧同位素记录在白垩纪末期的变化(F和G),指示盆地内的恐龙在其灭绝前的200万年间多样性很低,且古气候、尤其是温度的变化对恐龙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 供图)
图3 图A、B展示的是秦岭东部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在晚白垩世的变化,显示恐龙多样性在7200万年前后降低。
图c显示的目前发现的恐龙化石点在6600万年前的全球分布情况,显示恐龙化石主要分布在北美西部和东亚地区,秦岭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将是对全球恐龙化石库非常重要的补充(作者 供图)
产自山阳盆地内的瑶屯巨形蛋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恐龙是公众最为熟知也最为着迷的一类古生物。
自2.3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出现以来,随着地球环境的更替,它们也上演着属种的演进,在地球上存活长达1.7亿年之久,直到6600万年前从地球上消失,其灭绝之谜成为了世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科学家一直没有停止找寻恐龙在地球上消失的原因。
关于恐龙灭绝的各种假说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地外因素,如小行星撞击假说,也有地内因素,如印度徳干火山爆发等,但都与重大地质事件相关联。
其实,要回答好恐龙灭绝之谜,最为核心的还是要依托于恐龙在地球上生存的时空记录,但由于陆相地层记录的不完整性和区域差异,给这一问题的解答造成了全球对比上的困难。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对陕西山阳盆地开展了系统的古生物学、磁性地层学、旋回地层学等工作,为解答恐龙灭绝之谜提出了新的认识。
陕西山阳盆地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备研究晚白垩世-古新世恐龙灭绝之谜的陆相盆地。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北大学薛祥煦教授领衔的地学前辈们在秦岭东部地区陆续发现了晚白垩世恐龙骨骼、恐龙蛋和古新世哺乳动物,并初步建立了该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的陆相地层框架,为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恐龙蛋作为恐龙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主要载体,不仅可以反映恐龙的繁殖习性,同时其在地层中的富集埋藏规律很好的反映了恐龙生存时期的古环境信息。
研究团队在山阳盆地晚白垩世山阳组系统采集了1000多件原位埋藏的恐龙蛋和蛋壳标本,恐龙蛋类型主要为瑶屯巨形蛋、长形长形蛋和坪岭叠层蛋,其母体恐龙分别为窃蛋龙类和鸭嘴龙类,这与山阳盆地恐龙骨骼化石所代表的恐龙类型十分吻合(图1),另外该盆地内还产有少量的暴龙类骨骼。
恐龙蛋和恐龙骨骼表明当时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为确定山阳盆地恐龙化石所在地层的地质年代,团队在山阳盆地开展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研究。
研究人员在山阳盆地的4个代表性剖面上采集了3538块古地磁定向样品,经过对样品古地磁实验结果分析确定了9个极性带。
在山阳盆地中可识别出一层由砾岩层和富含绿色圆斑层组成的标志层,该标志层之下出现了大量原位埋藏的白垩纪恐龙化石,而标志层之上出现了古新世特有的阶齿兽类,据此可确定该标志层是白垩纪到古近纪的过渡地层,包含白垩纪-古近纪界线(KPB)。
该标志层内的古地磁样品均记录负极性(R2),因此可将该负极性带(R2)唯一对应于第29个负极性期(C29r)(前人研究表明KPB位于C29r)。
C29r极性期的年龄为6638万年到6570万年,山阳盆地中记录这个极性(R2)的地层年龄就可以精确限定。
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山阳盆地在晚白垩世到古近纪期间没有经历大的构造活动,其沉积地层基本连续。
因此,可将其余的8个极性带分别对应到标准的地磁极性序列,从而确定山阳盆地不同层位的地层年龄(图2)。
为进一步提高地层的年龄精度,研究人员在山阳盆地内以5厘米间隔连续采集了5466块岩石标本,利用天文轨道调谐方法在磁性地层学结果基础上对地层年龄进行了10万年分辨率的划分。
至此,研究人员获得了山阳盆地44个连续恐龙蛋化石层位的高分辨率年龄,为分析白垩纪末期恐龙多样性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
年代学结果显示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分布的时限是6824万年到6638万年前,表明山阳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在其灭绝前的约200万年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综合秦岭东部其他晚白垩世盆地,以及山东莱阳、广东南雄等地发现的恐龙化石,研究人员发现在7200万年前后中国的恐龙多样性有一个明显的降低趋势,这与北美西部的恐龙化石分布特征有相似之处,因此该研究认为恐龙多样性在晚白垩世的降低很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图3)。
这项研究结果为我们认识恐龙的灭绝过程和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视角。
恐龙属于卵生动物,恐龙蛋的孵化成功率直接决定了恐龙种群的繁盛与否。
恐龙蛋的孵化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甚至二氧化碳浓度。
因此,该项研究认为,在晚白垩世时期,随着自然生态系统和恐龙自身的协同演化,恐龙多样性发生了持续性衰退,降低了恐龙这个类群的环境适应能力,并导致其无法从由德干火山爆发或小行星撞击等重大灾害事件所引起的环境剧变中生存和复苏,从而最终走向灭绝。
近日,该项研究以“Low dinosaur biodiversity in central China 2 million years prior to the end-Cretaceous mass extinction”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88103,41888101,41672012,41874079,42004052,42030205)和中科院先导专项(XDA17010403,XDB26000000,XDB41010304)的联合资助。
(原标题:中国恐龙蛋研究揭示恐龙灭绝新机制)
文章链接: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211234119
相关:我校研究团队提出恐龙灭绝新认识
(神秘的地球uux.cn)据地大新闻网(记者王俊芳):恐龙是公众最为熟知的古生物。
是什么导致66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长期以来,这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话题,小行星撞击和大型火山爆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近日,来自我校、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对陕西山阳盆地开展的系统的古生物学和年代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恐龙灭绝之谜提出了新认识。
研究认为,恐龙多样性在晚白垩世的降低,很可能是恐龙灭绝的的另一重要原因。
该研究成果以《恐龙在其灭绝前200万年间的低多样性》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要回答好恐龙灭绝之谜,最核心的是要依托于恐龙在地球上生存的时空记录。
”论文的第一作者韩非博士介绍,恐龙蛋不仅可以反映恐龙的繁殖习性,同时其在地层中的富集埋藏规律,也可以反映恐龙生存时期的古环境信息。
研究团队用了7年时间,在我国陕西商洛地区山阳盆地的上白垩统红色砂岩中,系统采集了1000多件原位埋藏的恐龙蛋和蛋壳标本。
研究发现,山阳盆地恐龙蛋类型主要为瑶屯巨形蛋、长形长形蛋和坪岭叠层蛋,其母体恐龙分别为窃蛋龙类和鸭嘴龙类,这与山阳盆地恐龙骨骼化石所代表的恐龙类型十分吻合。
恐龙蛋和恐龙骨骼表明,当时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为确定山阳盆地恐龙化石所在地层的地质年代,该团队在山阳盆地开展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研究,从而获得了山阳盆地44个连续恐龙蛋化石层位的高分辨率年龄。
年代学结果显示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分布的时限是6824万年到6638万年前,表明山阳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在其灭绝前的约200万年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综合秦岭东部其他晚白垩世盆地,以及山东莱阳、广东南雄等地发现的恐龙化石,研究人员发现在7200万年前后中国的恐龙多样性有一个明显的降低趋势,这与北美西部的恐龙化石分布特征有相似之处,因此该研究认为,恐龙多样性在晚白垩世的降低很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现象。
这项研究结果为认识恐龙的灭绝过程和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视角。
恐龙属于卵生动物,恐龙蛋的孵化成功率直接决定了恐龙种群的繁盛与否。
恐龙蛋的孵化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甚至二氧化碳浓度。
因此,该项研究认为,在晚白垩世时期,随着自然生态系统和恐龙自身的协同演化,恐龙多样性发生了持续性衰退,降低了恐龙这个类群的环境适应能力,并导致其无法从由德干火山爆发或小行星撞击等重大灾害事件所引起的环境剧变中生存和复苏,从而最终走向灭绝。
我校地空学院王华沛教授课题组的韩非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强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先导专项的联合资助。
相关:远古发现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原因或许是它……
(神秘的地球uux.cn)据新华社(金地 张泉):66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之谜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界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包括著名的小行星撞击假说等。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我国科学家对恐龙蛋的一项最新研究从恐龙多样性演化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恐龙灭绝新机制。
相关成果近日已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恐龙蛋作为恐龙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主要载体,不仅可以反映恐龙的繁殖习性,其在地层中的富集埋藏规律也能反映恐龙生存时期的古环境信息。
由中科院古脊椎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我国恐龙蛋的一处富集埋藏地——陕西山阳盆地开展了系统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为解答恐龙灭绝之谜提供了新的依据。
据介绍,团队在该盆地采集了1000多件原位埋藏的恐龙蛋和蛋壳标本,此外这里还发现了少量暴龙类和蜥脚类骨骼。
对这些恐龙蛋和恐龙骨骼的分析表明,山阳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在其灭绝前约200万年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综合我国其他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此次研究认为,在约7200万年前我国的恐龙多样性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这与北美西部的恐龙化石分布特征有相似之处。
这项研究结果为认识恐龙的灭绝过程和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视角。
恐龙属于卵生动物,恐龙蛋的孵化成功率直接决定了恐龙种群的繁盛与否。
恐龙蛋的孵化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甚至二氧化碳浓度。
因此,该项研究提出,在晚白垩世,随着自然生态系统和恐龙自身的协同演化,恐龙多样性发生了持续性衰退,降低了恐龙这个类群的环境适应能力,并导致其无法在由火山爆发或小行星撞击等重大灾害事件所引起的环境剧变中生存和复苏,从而最终走向灭绝。
相关:中国恐龙蛋研究揭示恐龙灭绝新机制
(神秘的地球uux.cn)据《光明日报》(齐芳):6600万年前,雄霸地球的恐龙消失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恐龙的灭绝?是小行星撞地球,是气候变化,还是大面积火山爆发?
答案或许不这么简单——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机构的科学家对陕西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一种恐龙灭绝可能的新机制:在晚白垩世时期,随着自然生态系统和恐龙自身的协同演化,恐龙多样性发生了持续性衰退,降低了恐龙这个类群的环境适应能力,导致其无法在由火山爆发或小行星撞击等重大灾害事件所引起的环境剧变中生存和复苏,从而最终走向灭绝。
研究结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这项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强副研究员解释:“要回答好恐龙灭绝之谜,还是要依托恐龙在地球上生存的时空记录,但陆相地层记录的不完整性和区域差异,给这一问题的解答造成了全球对比上的困难。
”这项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
“陕西山阳盆地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备研究晚白垩世-古新世恐龙灭绝之谜的陆相盆地,西北大学薛祥煦教授领衔的地学前辈们初步建立了该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的陆相地层框架,为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强说,科学家们此次重点对该盆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进行了研究,“恐龙蛋不仅可以反映恐龙的繁殖习性,其在地层中的富集埋藏规律也能很好地反映恐龙生存时期的古环境信息。
”
研究团队在山阳盆地晚白垩世山阳组系统采集了1000多件原位埋藏的恐龙蛋和蛋壳标本,恐龙蛋类型主要为瑶屯巨型蛋、坪岭叠层蛋等,其母体恐龙分别为窃蛋龙类和鸭嘴龙类,这与山阳盆地恐龙骨骼化石所代表的恐龙类型十分吻合。
另外该盆地内还产有少量的暴龙类骨骼。
王强说:“研究发现,恐龙蛋和恐龙骨骼表明当时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
为确定山阳盆地恐龙化石所在地层的地质年代,团队在山阳盆地开展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研究,尤其是高精度地确定了恐龙蛋化石发现地层的“年龄”,为分析白垩纪末期恐龙多样性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
王强说:“年代学结果显示,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分布的时限是6824万年到6638万年前,表明山阳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在其灭绝前的约200万年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综合秦岭东部其他晚白垩世盆地,以及山东莱阳、广东南雄等地发现的恐龙化石,我们发现,在7200万年前后中国的恐龙多样性有一个明显的降低趋势,这与北美西部的恐龙化石分布特征有相似之处,因此恐龙多样性在晚白垩世的降低很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现象。
”
恐龙属于卵生动物,恐龙蛋的孵化成功率直接决定了恐龙种群的繁盛与否。
恐龙蛋的孵化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甚至二氧化碳浓度。
王强说:“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恐龙蛋孵化成功率降低,进而影响到恐龙的多样性。
遇到重大灾害后,恐龙种群无法为继,这可能就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
相关:我国恐龙蛋研究揭示恐龙灭绝新机制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报: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对陕西山阳盆地开展了系统的古生物学、磁性地层学、旋回地层学等工作,为解答恐龙灭绝之谜提出了新的认识。
该项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恐龙蛋是恐龙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主要载体。
研究团队在山阳盆地晚白垩世山阳组系统采集了1000多件原位埋藏的恐龙蛋和蛋壳标本。
恐龙蛋类型主要为瑶屯巨形蛋、长形蛋和坪岭叠层蛋,其母体恐龙分别为窃蛋龙类和鸭嘴龙类。
这与山阳盆地恐龙骨骼化石所代表的恐龙类型十分吻合。
另外,该盆地内还产有少量的暴龙类和蜥脚类骨骼。
恐龙蛋和恐龙骨骼表明当时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为确定山阳盆地恐龙化石所在地层的地质年代,研究人员在山阳盆地的4个代表性剖面上采集了3538块古地磁定向样品,经过对样品古地磁实验结果分析确定了9个极性带。
在山阳盆地中可识别出一层由砾岩层和富含绿色圆斑层组成的标志层。
该标志层之下出现了大量原位埋藏的白垩纪恐龙化石,而标志层之上出现了古新世特有的阶齿兽类,据此可确定该标志层是白垩纪到古近纪的过渡地层,包含白垩纪—古近纪界线。
为进一步提高地层的年龄精度,研究人员在山阳盆地内以5厘米间隔连续采集了5466块岩石标本,利用天文轨道调谐方法在磁性地层学结果基础上对地层年龄进行了10万年分辨率的划分。
至此,研究人员获得了山阳盆地44个连续恐龙蛋化石层位的高分辨率年龄,为分析白垩纪末期恐龙多样性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
年代学结果显示,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分布的时限是6824万年前到6638万年前,表明山阳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在其灭绝前约200万年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综合秦岭东部其他晚白垩世盆地,以及山东莱阳、广东南雄等地发现的恐龙化石,研究人员发现在7200万年前后中国的恐龙多样性有一个明显的降低趋势,这与北美西部的恐龙化石分布特征有相似之处,因此该研究认为恐龙多样性在晚白垩世的降低很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现象。
该项研究认为,在晚白垩世时期,随着自然生态系统和恐龙自身的协同演化,恐龙多样性发生了持续性衰退,降低了恐龙这个类群的环境适应能力,并导致其无法从德干火山爆发或小行星撞击等重大灾害事件所引起的环境剧变中生存和复苏,从而最终走向灭绝。
相关:除了小行星撞地球和火山喷发 恐龙蛋研究发现恐龙灭绝新因素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新网北京9月20日电(记者 孙自法):从2.3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出现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世消失,恐龙在地球上存活长达1.7亿年,其演化过程、灭绝之谜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和大众关注。
中国科学家最新完成对采自陕西山阳盆地1000多件原位埋藏的恐龙蛋和蛋壳标本研究显示,恐龙灭绝除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火山喷发两大传统的外部因素假说外,也有它自身的原因——6800万年前至6600万年前的200万年间,恐龙多样性发生持续性衰退,这一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导致恐龙走向灭绝。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联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的这项恐龙重要研究成果论文,北京时间20日凌晨以封面文章形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线发表。
合作团队通过对陕西山阳盆地开展系统的古生物学、磁性地层学、旋回地层学等研究工作,为破解恐龙灭绝之谜提出新的认识。
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王强2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指出,科学家从未停止寻找恐龙在地球上消失的原因,关于恐龙灭绝的各种假说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地外因素,如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也有地内因素,如印度德干火山爆发等,但都与重大地质事件相关联。
其实,要回答好恐龙灭绝之谜,最为核心的还是要依托于恐龙在地球上生存的时空记录,但此前由于陆相地层记录的不完整性和区域差异,给这一问题的解答造成全球对比上的困难。
陕西山阳盆地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备研究晚白垩世-古新世恐龙灭绝之谜的陆相盆地,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地学前辈们在秦岭东部地区已陆续发现晚白垩世恐龙骨骼、恐龙蛋和古新世哺乳动物,并初步建立该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的陆相地层框架,为开展恐龙等相关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他介绍说,恐龙蛋作为恐龙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主要载体,不仅可以反映恐龙的繁殖习性,同时因其在地层中的富集埋藏规律也很好反映了恐龙生存时期的古环境信息。
本次合作研究中,研究团队在山阳盆地采集到1000多件晚白垩世原位埋藏的恐龙蛋和蛋壳标本,恐龙蛋类型主要为瑶屯巨形蛋、长形长形蛋和坪岭叠层蛋,其母体恐龙分别为窃蛋龙类和鸭嘴龙类,这与山阳盆地恐龙骨骼化石所代表的恐龙类型十分吻合,另外该盆地内还产有少量的暴龙类和蜥脚类骨骼化石。
恐龙蛋和恐龙骨骼表明,当时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为确定山阳盆地恐龙化石所在地层的地质年代,合作团队在山阳盆地开展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研究。
他们在山阳盆地的4个代表性剖面上采集3538块古地磁定向样品,经过对样品古地磁实验结果分析确定其年代为距今6638万年到6570万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山阳盆地在晚白垩世到古近纪期间没有经历大的构造活动,其沉积地层基本连续。
为进一步提高地层的年龄精度,研究团队又在山阳盆地内以5厘米间隔连续采集5466块岩石标本,利用天文轨道调谐方法在磁性地层学结果基础上对地层年龄进行10万年分辨率的划分。
至此,研究团队获得山阳盆地44个连续恐龙蛋化石层位的高分辨率年龄,从而为分析白垩纪末期恐龙多样性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提供可靠的年代学基础。
王强表示,年代学综合测定结果显示,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分布的时限为6824万年到6638万年前,表明山阳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在其灭绝前的约200万年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研究团队结合秦岭东部其他晚白垩世盆地以及山东莱阳、广东南雄等地发现的恐龙化石,发现在距今7200万年前后,中国的恐龙多样性有一个明显的降低趋势,这与北美西部的恐龙化石分布特征有相似之处,他们研究认为,恐龙多样性在晚白垩世的降低很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现象。
中国这项恐龙蛋最新研究成果,为人们认识恐龙的灭绝过程和机制提供出新的依据和视角:恐龙属于卵生动物,恐龙蛋的孵化成功率直接决定恐龙种群的繁盛与否。
同时,恐龙蛋的孵化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甚至二氧化碳浓度。
“因此,在晚白垩世时期,随着自然生态系统和恐龙自身的协同演化,恐龙多样性发生持续性衰退,降低了恐龙的环境适应能力,并导致其无法从由火山爆发或小行星撞击地球等重大灾害事件所引起的环境剧变中生存和复苏,从而最终走向灭绝。
”王强说。
相关:中国学者最新论文提出恐龙灭绝新机制:多样性持续性衰退导致
(神秘的地球uux.cn)据澎湃新闻:在地球上消失之前的200万年里,恐龙的生物多样性就持续衰退,最终导致灭绝?中国学者在对陕西山阳盆地、1000多件恐龙蛋和蛋壳化石及相关化石研究后,9月2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线发表论文,提出恐龙灭绝新机制。
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印度德干火山爆发等假说以外,解释恐龙6600万年前灭绝之谜的又一新理论。
恐龙自2.3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出现以来,在地球上存活长达1.7亿年之久,直到6600万年前从地球上消失。
科学家一直没有停止找寻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
相关观点包括地外因素,如小行星撞击假说,也有地内因素,如印度德干火山爆发等,但都与重大地质事件相关联。
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为人们认识恐龙的灭绝过程和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视角。
该论文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合作完成,论文的标题是《白垩纪末恐龙大灭绝200万年前中国中部恐龙生物多样性低》(Low dinosaur biodiversity in central China 2 million years prior to the end-Cretaceous mass extinction)。
陕西山阳盆地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适合研究晚白垩世-古新世恐龙灭绝之谜的陆相盆地。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北大学薛祥煦教授领衔的地学前辈们在秦岭东部地区陆续发现了晚白垩世恐龙骨骼、恐龙蛋和古新世哺乳动物,并初步建立了该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的陆相地层框架,为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研究团队在山阳盆地晚白垩世山阳组系统采集了1000多件原位埋藏的恐龙蛋和蛋壳标本,但是,恐龙蛋类型主要为瑶屯巨形蛋、坪岭叠层蛋等,多样性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其母体恐龙分别为窃蛋龙类和鸭嘴龙类,还有少量的暴龙类骨骼,多样性也较低。
而年代学结果显示,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分布的时限是6824万年到6638万年前。
也就是说,山阳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在其灭绝前的约200万年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综合秦岭东部其他晚白垩世盆地,以及山东莱阳、广东南雄等地发现的恐龙化石,研究人员发现,在7200万年前后,中国的恐龙多样性有一个明显的降低趋势,这与北美西部的恐龙化石分布特征有相似之处。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恐龙多样性在晚白垩世的降低很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现象。
科研人员对陕西山阳盆地及相关化石研究认为,在晚白垩世时期,随着自然生态系统和恐龙自身的协同演化,恐龙多样性发生了持续性衰退,降低了恐龙这个类群的环境适应能力,并导致其无法从由德干火山爆发或小行星撞击等重大灾害事件所引起的环境剧变中生存和复苏,从而最终走向灭绝。
八大菜系
它们代表了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以下是对八大菜系的详细介绍:川菜(四川菜)川菜以麻、辣、鲜、香为特色,注重调味品的使用,尤其是辣椒和花椒,常常能让人感受到一股从舌尖到心头的震撼。
川菜讲究味道层次丰富,常用炖、炒、煮等多种烹饪手法,尤其是麻辣的组合非常出名。
四川菜肴通常色香味俱全,吃上一口会让人胃口大开。
代表菜品:宫保鸡丁:色香味俱全,口感鲜嫩、麻辣适中。
麻婆豆腐:麻辣味十足,是四川传统的家常菜。
水煮鱼:麻辣的汤汁配上嫩滑的鱼肉,辣而不燥,香而不腻。
鲁菜(山东菜)鲁菜以鲜香、浓郁、清爽为特点,重视火候,讲究原汁原味。
山东地处海滨,食材丰富,海鲜尤其出名。
鲁菜讲究酱料的使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皇宫御膳和宫廷菜肴都是从鲁菜中传承下来的。
代表菜品:糖醋鲤鱼:色泽红亮,味道酸甜,酥脆与鲜嫩交织。
九转大肠:通过多重烹调手法,肠衣韧性十足,香气扑鼻。
扒鸡:鸡肉鲜嫩,佐料丰富,口感浓郁。
粤菜(广东菜)粤菜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菜系之一,以清淡鲜美、色香味俱佳为特点。
广东人注重食材的新鲜,烹饪技艺精湛,擅长清蒸、炖、煲汤等,最讲究火候和温度的掌握。
粤菜中的点心种类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广式早茶,一壶茶,几款精致点心,是广东人的日常生活。
代表菜品:白切鸡:鸡肉嫩滑,蘸上姜葱酱,味道鲜美。
清蒸石斑鱼:鱼肉鲜嫩,保持了食材本身的原味。
虾饺、肠粉:广式点心,精致小巧,口感丰富。
苏菜(江苏菜)苏菜强调食材的精致和烹饪技巧的细腻,注重色香味形的统一,口味偏淡,但鲜美醇厚,讲究火候。
江苏地处江南,水产丰富,鱼类、虾类在菜肴中占据重要位置。
苏菜善于用清蒸、炖、烩等方式保留食材的鲜美,讲求刀工和装盘的艺术。
代表菜品:清炖蟹粉狮子头:肉质松软,汤汁清澈,蟹粉的鲜香与狮子头的嫩滑相得益彰。
扬州炒饭:粒粒分明,色香味俱全,是扬州的经典之作。
糖醋排骨:外脆内嫩,酸甜口感非常受欢迎。
浙菜(浙江菜)浙菜有着“鲜、嫩、清、爽”的特点,擅长使用海鲜,烹饪技巧精致,追求食材本身的鲜美。
浙江菜讲究细腻和清淡,滋味醇厚、口感清新,是典型的江南菜肴。
浙江的西湖醋鱼是全国闻名的经典菜肴,它的味道酸中带甜,鱼肉鲜嫩。
代表菜品:西湖醋鱼:酸中带甜,鱼肉滑嫩鲜美,深受食客喜爱。
东坡肉:色泽红亮,肉质软烂,味道浓郁,甜香可口。
龙井虾仁:用龙井茶煮制,虾仁鲜嫩,茶香浓郁。
闽菜(福建菜)福建菜擅长使用海鲜、山珍和山野食材,讲究鲜香、清爽,特别注重汤品的制作。
福建人爱吃汤菜,讲究汤底的精心熬制,常用炖、煮、清蒸等烹饪方式。
佛跳墙是福建菜中的代表作,是一道由多种珍贵食材制作而成的高级汤品。
代表菜品:佛跳墙:以海味、山珍和鸡、鸭、鸽等炖制,汤味浓郁,营养丰富。
荔枝肉:甜酸适口,猪肉酥嫩,口感丰富。
沙茶面:香浓的沙茶酱配上柔韧的面条,简单却极具风味。
湘菜(湖南菜)湘菜的特点是酸辣、香辣,以重口味、丰富的调料和独特的辛辣味著称。
湖南地形山多水少,菜肴强调鲜辣味重、酸辣的平衡。
湘菜中的剁椒和酸菜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它们使得湘菜在口感上极具特色,既刺激味蕾,又开胃提神。
代表菜品:剁椒鱼头:鱼头肉质鲜美,剁椒带来浓烈的麻辣感。
宫保鸡丁:酥脆的鸡丁与辣椒、花生相结合,味道浓烈。
臭豆腐:外脆内嫩,搭配特制辣酱,口感独特,味道鲜香。
徽菜(安徽菜)徽菜的特点是口味较重,讲究食材的自然味道和火候的掌控。
徽菜注重烹饪过程中的炖、煮、焖技法,味道常以鲜香和浓郁为主。
徽菜擅长山珍食材的运用,许多菜肴选用了山中的野生食材和本地特产。
代表菜品:毛豆腐:豆腐表面发酵,口感独特,味道浓烈。
徽州臭鳜鱼:鱼肉鲜嫩,加入多种香料后呈现出独特的口感。
黄山炖鸽:鸽肉嫩滑,汤汁鲜美,滋补养生。
这些菜系不仅仅是日常饮食的选择,它们背后还融入了各自地域的文化和历史,体现了中国烹饪艺术的博大精深。
无论你是重口味的辣迷,还是偏好清淡鲜香的食物,都能在八大菜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味道。
中国的农民起义为什么会那么惨烈?真相是什么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史上,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贯穿于其始终。
其中,更是发生了几次 导致改朝换代的大起义,如起义、绿林、、、起义、元末农民战争、明末农民战争、白莲教起义、起义,等等。
建国以来,这些农民起 义被官方史学界,认为是正义与进步的化身,沉重打击了统治阶级的统治。
他们很大程度忽略了这些所谓起义的巨大破坏性,每当它们爆发,华夏大地都要面临一次人口大灭绝。
秦汉农民战 争后,人口不及以前的三分之一;后,人口同样减少了三分之二;黄巾起义后,5700多万人口,更是十不存一。
其流毒之广,破坏力之强,不禁让人侧目。
在世界上,中国 农民以其勤劳、温和以及强大的忍耐性而闻名,然而是什么原因驱使他们形成了数十万,甚至于上百万人规模的大起义呢? 在笔者看来,中国的“统一”,可能是造成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重大原因。
那么统一,到底会给大规模农民起义造成何种便利呢?本文将一一为大家道来。
统一帝国的“群聚”现象加剧了农民起义的规模 对于大规模农民起义来说,群体性的聚集是最为主要的形成要素之一。
在大规模的群体中,谣言、负面情绪以及邪教思想很容易得到快速传播,有时候只需一匹夫振臂一呼,就会有千万人响 应。
在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不受控制的群聚都严加戒备。
在周厉王时期,为了防止国人串联作乱,更是在街道上密布秘密警察,随时抓捕相互交头接耳者。
这使得人民相遇,只能道路以目 。
到了后世,三人以上的聚会往往要报备官府。
婚丧嫁娶的宴饮如果不报备,不能随意举行。
到了现代,政府仍对游行、结社等群聚活动,严加控制。
在统一帝国建立之前,人民被人为的割裂,不可能实现全国性的串联,所以暴动仅仅限于一国或者一地。
比如的“庄矫暴郢”事件,并没有扩散到其他诸侯国。
然而,当统一帝国建立后 ,人民大规模的群聚成为了可能。
统一帝国的群聚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性群聚,另一种是自发性群聚。
行政性群聚,多发生于大规模戍边、基础建设和救灾活动之中。
统一帝国建立后,国防、基础建设以及救灾需求大大提升,政府不得不组织大量人民进行这些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大量 聚集,有时候多达数十万。
而以当时的生产力,又不足使政府具有驾驭这么多人力的能力。
在管理上很容易出现漏洞,瘟疫、饥饿、过劳死在戍卒、民夫之中横行,因此邪教、谣言以及负面 情绪就更容易传播了。
戍卒手中有武器,民夫手中有工具,加上庞大的数量,一场大规模起义就发生了。
以陈胜吴广起义为案例。
在统一帝国建立前,作为楚人的陈胜吴广远在南方,可能压根就不知道匈奴以及长城为何物。
如今要他们背井离乡,去远在千里之外的边疆屯戍,肯定会心生不满。
在这种不满的情绪下,不安定分子陈胜的谣言就很有市场。
当时,陈胜以及九百名戍卒被大雨阻止在大泽乡,眼看就要失期。
陈胜利用戍卒们对于秦法的不熟悉,散布“失期当斩”的谣言。
而实际上按照秦律,失期不过只是罚没一个盾牌而已,远不至于判处死刑;而且一下子处死九百人,很明显不现实。
当戍卒们出现恐慌后,陈胜吴广不失时机地开始,用迷信蛊惑戍 卒。
比如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塞进鱼的体内,再比如在戍卒们休息地附近学狐狸叫,不断地呼喊“陈胜王,大楚兴”。
谣言引发了戍卒们造反的念头,迷信思想坚定了戍卒们造反的决心 ,于是席卷全国的就爆发了。
因为群聚容易生乱,专制政府对于大规模基础建设可谓是慎之又慎。
到了元末,黄河发生大规模洪灾,许多大臣都不主张救灾,就是这个原因。
当政府决定救灾后,民工们果然受到“石 人一只眼”的蛊惑,发动大规模的起义。
自发性群聚,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邪教的横行。
中国的农民起义很少为宗教而打响,但是却也少不了宗教。
中国的统一,为邪教们流窜全国提供了方便,实现了大串联。
例如黄巾起义, 教主布道于全国,获得了数以百万计人民的支持。
张角趁势将教众分为三十六方,遍布于全国,在同一天发动大规模起义。
一个月内,黄巾起义的战火遍布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 事。
如果在分封时代,这样全国性的大串联是不可想象的。
统一时代的流官制度加重人民的剥削 中国的统一,造就了一个具有庞大面积的大帝国。
为了有效统治这个广大区域,并防止封建领主的割据,历朝历代大多使用郡县制,派遣有任期的流官到地方进行治理。
为了防止流官在地方 作乱,中央制订了严格的回避制度,也就是说官员不得在故乡任职。
这个制度严格到什么地步呢?年间,浙江绍兴府通判一职出缺,于是吏部推出了顺天籍官员张廷泰补缺。
但在乾隆帝 接见张廷泰时,听出了他的绍兴口音,“因加询问”,得知其幼年曾随父在绍兴居住数年,于是乾隆取消原拟任命,让张廷泰到福建任职。
这样的制度虽然避免了流官割据一方,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副作用。
流官非封建领主,治理的地方并不是自己所有的领地,他们只是所在地人民的“牧”,而不是“主”。
所以地方治理的好 不好,人民是否,并不是广大流官们所关心的事情。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没有大过就好,所以很容易出现人浮于事的状态。
更有甚者,流官们还会与当地豪强沆瀣一气,疯狂地贪污 受贿,残害人民。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绝非虚言。
在以后,历代政府为了防止农民起义,往往采取轻徭薄赋的税收政策。
这种政策意在利用中国庞大的人口,通过集腋成裘的手段,从地方抽取巨大的财富。
这样的政策既富了国家,也减 轻了人民负担。
在西欧、日本的封建社会,领主们对手下农奴的剥削率要远高于中国。
有些领主收取的租税,甚至达到了农民收成的六成。
但是农奴是领主们的财产,注定了他们不会将农奴 往死里逼。
但是对于中国的流官们来说,逼死个把农民是毫无压力的,强占农民的田地是可行的,甚至像强盗一样抢劫商旅也可以做到。
例如西晋巨富石崇,他的巨额财富居然是通过在荆州 当地方官,抢掠商人所得。
在五代,官员对于人们的盘剥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后唐冯贽的《云仙杂记·拔丁钱》记载:“官员赵在礼之在宋州,贪污受贿,害苦了百姓。
后来他被朝廷外派他地,百姓欣然相贺,都说: ‘此人若去,可为眼中拔钉子,何快哉!’结果赵在礼听到了,大为愤怒,立即上表求在宋州继任一年。
赵在礼于是命吏籍管内户口,不论主客,每岁一千,纳之于家,仅在一年的时间就获 钱百万。
” 在专制时代,循吏清官往往是少数,这些人被万古传颂。
多的就是贪官污吏,受到层层剥削,人民又如何会不反抗呢?所以在那个时代,人民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并非与地主阶级的矛盾,甚至 并不是与中央政府矛盾,而是与官僚阶级的矛盾。
在官逼民反后,起义参加者不仅是农民,地主同样也会参与,而且往往还是带头人。
他们打出的旗号往往不是抢班夺权,而是要反贪官。
就 如所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也就是“反贪官,不反”的意思。
统一帝国造就了流贼的猖獗 中国农民起义军,往往有另一个称号--流贼。
中国面积广大,给流动作战提供了巨大的回旋空间。
当一个地方发生大起义后,农民起义军往往化为流贼,向全国蔓延。
例如唐末的黄巢起义 ,数十万流贼在的领地上南征北战,避实就虚,以乌合之众竟连破名城,在南方攻破了广州,向北连唐朝首都洛阳、长安也被攻破。
另一个大的流贼时期在元末,红巾军并分三路向元朝 发动总攻,兵锋竟然远至元朝上都以及朝鲜。
到了明末,、李自成、罗汝才等人在陕北发动起义,转战中国多个省份,李自成更是攻破了北京,将明王朝灭亡。
流贼往往是因为一场自然灾害而引发,饥饿的贫民同时受到贪官污吏的盘剥,不得不造反。
饥饿贪婪的流贼们往往抢光、吃光、杀光自己途经的一切,被他们劫掠的当地人往往会因此一贫如 洗。
为了生存,这些人也被流贼们所裹挟,自己也成了流贼。
就这样,流贼的队伍如滚雪球般变大,很快就能扩展至十万以上的规模。
当他们遇到训练有素政府军的围剿时,流贼们往往会一 哄而散、,向全国各地蔓延。
对于许多流官来说,他们手中掌握的军事力量往往是治安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与的流贼们抗衡。
他们所在的地区也就成了流贼们重点的进攻对象,成为流贼们扩大实力 的基地。
对于有实力对付流贼的朝廷命官来说,主动攻击流贼无异于自找麻烦,他们往往自满于保境安民,只是将流贼们赶走就行。
在唐末和明末,流贼们之所以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很大 程度就是由于那些地方实力派不肯互相合作,导致流贼的实力越来越强。
历史上的流贼们并不像现在历史书中说的那么“伟光正”,他们带来的破坏绝不下于一场巨大的自然灾害。
他们所经过的地区,留下的往往只有尸体和废墟。
所谓“均田免粮”、“闯王来了 不纳粮”,不过是句漂亮话而已。
例如黄巢“起义”,流贼们缺乏军粮,他们居然以人肉为粮。
他们用大石碾将抓来的百姓压成粉末,并把肉泥蒸熟当饭吃,其残忍简直。
再如 时期的赤眉起义,赤眉流贼将所到之处全部抢光,从关东到关中,他们所经之处竟然都成了一片白地。
所以说,农民起义所造成的流贼,大大增强了其破坏力。
与中国相似,也经常面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困扰,其中发源于中亚的阿布·穆斯林起义更是颠覆了伍麦叶王朝,实现了改朝换代。
而对于封建制度,或有封建性质的国家来说,流寇很难生存。
领主们将自己领民保护在坞堡之中,流寇们想要获得给养,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
领主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人民,打击流寇更会不遗余力。
例如在汉末,地主豪强们纷纷起兵,在各处打击。
人数多达数十万人的黄巾军,竟然在几年内就被地主的“义兵”所歼灭。
在日本,曾发生了大规模的“一向宗”起义,虽然声势浩大 ,却受困于日本大名众多,始终成不了大气候,最终被大军阀织田信长所歼灭。
在西欧,农民起义并不少,著名的起义有尼卡起义、扎克雷起义、闵采尔起义、胡斯起义、起义,等等。
然而,这些起义大多都没有形成气候,被封建势力联合剿杀,远没有中国的农民起义那么声势夺人。
究其缘由,盖因西欧实行封建制度,广大农民被被封建领主们人为的分割开,无法实现串联,不能成为流贼,很容易被封建领主们联合剿杀。
很显然,分封的制度对于农民起义的烈度具有极大的限制作用。
统一中国的农民更有改朝换代的信心 中国的统一国家中,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要远大于西欧和日本。
在时期,中国的贵族社会就开始瓦解,平民阶层开始上位。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墨家强调“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法家强调“军功爵、法不阿贵”。
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的缩影,平民通过努力也可以当飞黄腾达的信念传播至民间。
在秦末,陈胜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奏响了平民抢班夺权的最强音。
在战争中,平民带着胥吏、吹鼓手、屠夫等人,打败了秦朝和,建立了,开始了“布衣将相”的时候。
刘邦以一介布衣称霸天下,给未来的起义者们开了个“好头”。
在以后的历届王朝,很多起义者都以推翻政府、建号称帝为目标,其中是除刘邦以外,另一个成功者。
然而在封建势力强大的西欧和日本,阶级固化远比中国严重,贵族与平民泾渭分明,平民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贵族。
西欧的许多农民起义,并没有目标,也没有指导方针,其目的往往在 于减少剥削,而不是推翻自己的领主。
当自己的目的达到后,农民往往又回到自己的领主身边,继续受剥削。
当然,还有一些农奴选择逃亡,投靠到自由城市做工。
在封建国家,贵族阶层能够掌握远高于农民的武力,从而使得贵族与平民的力量对比变得十分悬殊。
在西欧,一个全身披挂的骑士可以轻易击败数十倍于他的农民;在日本,一个武士可以因为平民对他“无礼”,将其斩杀而不用付任何责任。
因为贵族们的武力压制,导致农民不敢反抗,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这与中国农民反抗朝廷的自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之,统一对于中国具有相当多的好处,但也带来了农民起义的狂烈,加强了农民起义的规模、频率以及破坏力,可谓是有得必有失。
因为农民起义,中国总是困扰于王朝周期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面临一次人口大灭绝,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所以,在统一的同时,如何避免大规模的动乱问题,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反思的问题。
随机文章秦始皇所建立的王国为什么只有短短的几年就灭亡了?辅佐汉武帝成就功业的最大功臣是谁?死亡天使萨麦尔,真正的撒旦曾统领百万天使(比路西法更早背叛)中国火龙有毒吗,1毫克毒蛇秒杀一个成年人/野外稀少成保护动物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大自然风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