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间谍化解古巴导弹危机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1-28 点击数:
简介:10月26日,前苏联著名情报员亚历山大费克利索夫辞世,享年94岁。

费克利索夫以参与获取包括氢弹结构图在内的最重

【菜科解读】


10月26日,前苏联著名情报员亚历山大·费克利索夫辞世,享年94岁。

费克利索夫以参与获取包括氢弹结构图在内的最重要科技情报而闻名于世。

他辞世的消息传出后,俄罗斯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


不知是否巧合,就在费克利索夫辞世当天,国际政治舞台上再次传来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声音,这不由得又让人联想起这位传奇间谍,在成功解决"古巴导弹危机"中所充当的重要角色。


获取美英重要核情报
1914年3月9日,费克利索夫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铁路扳道员家庭。

中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工厂技校和莫斯科通讯学院学习。

1939年,费克利索夫大学毕业,在克格勃特训班学习了一年后,就正式进入克格勃前身——内务人民委员会国家安全总局国际处(5处),成为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


费克利索夫的谍报生涯开始得很顺利。

1941年2月,作为初入行的"新手",费克利索夫来到纽约,负责最新型武器的情报搜集工作。

他在那里工作了整整5年。

谁也未曾料到,在这期间,他所发展的间谍人员中,甚至包括赫赫有名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西部电子有限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和科研人员。

由此,美国的电力、雷达探测、喷气式飞机制造等秘密科技情报,源源不断地到了费克利索夫手中。

不仅如此,他还帮助克格勃驻纽约谍报站成功地接触到了美国核技术的情报。


1947年,已经是谍海老将的费克利索夫被转派到伦敦,担任伦敦谍报站主管科技情报的副站长。

在那里,世界上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英国原子弹研制小组的成员福克斯被他发展成为最著名和最有价值的间谍。

通过福克斯的帮助,费克利索夫终于得到了包括氢弹构造图在内的重要核情报。


协助解决古巴导弹危机
费克利索夫所以闻名于世,不仅由于谍报工作的出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此人曾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扮演了传声筒的重要角色。

当时,费克利索夫的公开身份是苏联驻美大使馆参赞。


1962年10月,就在全世界都在紧张关注世界核大战是否爆发之际,费克利索夫突然会见了美国ABC电视广播公司的著名记者斯卡里。

在这次不同寻常的会见中,费克利索夫警告美国不要试图用武力解决问题。

费克利索夫声称,如果美国在古巴动用武力,苏联就可能对西柏林发动闪电战。

费克利索夫还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战争的情景,认为成千上万的苏军坦克将在战机的支持下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我想,他们也许不需要24小时就能够突破美、英、法联军的防线并占领柏林"。

斯卡里随后就一字不漏地将克格勃要员的话转述给了肯尼迪兄弟。


事后看来,费克利索夫走的实在是一招险棋,以至于时任苏联驻美国大使安纳托利 ·多勃雷宁都不理解,拒绝在费克利索夫与记者谈话的密码电报上签字。

作为外交官的多勃雷宁非常明白,费克利索夫的做法极有可能适得其反,招致重大灾难。

而且,他也不了解费克利索夫的行为是否代表了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或是克格勃总部的意图。

尽管大使拒绝签字,但信心十足的费克利索夫还是亲自出面,将相关情报汇报给了莫斯科。

古巴导弹危机最后成功解决,费克利索夫也在自己的谍报生涯上留下了重重一笔。


晚年著书大增知名度
也许是出于其职业本身的保密性质,关于费克利索夫的晚年生活,俄罗斯媒体报道得并不多。

从谍报一线退下来后,费克利索夫曾做过对外情报学院的教官,并成为历史学副博士。

1974年他以上校军衔退役,之后曾撰写了几本回忆录,其中包括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大洋彼岸和岛上:情报员笔录》和《一个情报员的坦白》。

这两本书的面世,使得费克利索夫的传奇经历开始广为人知,他对苏联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

1996年,费克利索夫成为6名获得"俄罗斯英雄"称号的前苏联间谍之一。


就在人们将费克利索夫的经历当作传奇故事看待,并觉得冷战阴影早已消除之际, 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葡萄牙重新提到古巴导弹危机。

普京表示,当时前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引发了导弹危机。

这次,美国计划在欧洲部署导弹,是对俄罗斯边境的威胁,"情况与(上世纪)60年代极为相似"。

不过,普京也指出,俄美现在是伙伴关系,不是冷战对手,紧张情势远低于1962年的时候。

加上他与布什是朋友,相信会协助阻止美国的最新计划演变成"全球性灾难"。


"古巴导弹危机"被重新提起,不由得使人们又联想到费克利索夫这位传奇人物,以及当年古巴导弹危机的成功解决。

如今,美俄关于反导系统的争端还在继续,这一次,不知道是谁再来充当和解的角色

以上就是关于苏联间谍化解古巴导弹危机的全部内容,

假如莫斯科失守苏联能打败德国吗?最后德国还是会失败

如何让苏联快速崩溃?二战初期的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弗朗茨·哈尔德给出的答案是“直接进攻年莫斯科”,因而1941年9月30日德军高层不顾冬天快要来到的现状。

毅然集中第2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2装甲集群、第3装甲集群、第4装甲集群等德国主力军团,组建了作战人数约100万人以上的庞大军团,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扑向了莫斯科城,呐喊着一定要在冬季来临之前拿下莫斯科。

苏联这边也不甘示弱,集中百万战士构建维亚济马-热泽夫防线、莫扎伊斯克防线以及莫斯科外围防线,发誓要跟侵略国土的德国士兵。

一个要“一定拿下”、一个要“决一死战”,莫斯科战役因而打的异常激烈,德国坦克以及士兵不要命的一个劲冲锋,苏联士兵则拿出反坦克炮、重机枪不停的射击。

最终因为苏联士兵顽强的抵抗,战役成功被拖进了冬天,非本土作战以及遭受苏联”焦土政策“无法就地拿到充足补给的德国率先陷入了后勤困难。

德国后勤部队的汽车、马车被大雪堵在了路上,前线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之中,相对的苏联士兵则在本国老百姓的支持下“”。

一个“饥寒交迫”、一个“精神抖擞”结果可想而知,德军在苏军的反击下节节败退,其冬日前拿下莫斯科的“呐喊”成为一句永远实现不了的空话。

随着德国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其1941年攻无不克的“”被迫“刹车”,苏德战争从德国高层眼中的“短期战争”,为“长期对争”,国力原本就略输给苏联的德国自此敲响了“丧钟”。

因而很多历史爱好者就由此做出一个“奇妙”的假设,假如莫斯科失守,苏联能打败德国吗?对此小袁的观点为“从的教训来看,就算德国拿下莫斯科依旧只有输”。

1812年9月16日拿破仑率领大军进驻莫斯科,结果在10月19日就主动下令放弃莫斯科,随后在当时的俄罗斯帝国不停消耗中,拿破仑的远征大军付出约40万死亡的代价“逃窜”回国。

拿破仑为什么会在拿下莫斯科之后依旧会输?一切的根源就是“后勤”2个字,后勤跟不上造成法国士兵饿肚子和挨冻,根本没力气打仗。

而1941年的德国跟1812年的法国面临的处境从根上说没有区别,当时苏联已经下达了“焦土”政策,效果从德国士兵挨冻输掉莫斯科战役来看,是完全足够的。

因而就算德国人在冬季前拿下莫斯科,在苏联不给德国人一根一线的“焦土”政策下依旧会挨饿、挨冻,改变不了最后苏德战争的结果,只不过自己的结局换成了当年拿破仑输掉战争的方式而已。

随机文章杨家将历史真相:杨业的后人简介火星表面纹身图案之谜,火星风暴刮起粉尘形成奇特图案揭秘最有福气的10处胎记图片,屁股上长胎记竟然是大富大贵的象征世界上最大的黑洞有多大,是太阳的180亿倍/可媲美整个银河系被黑洞吸进去的东西去哪了,黑洞的出口通向哪里/从白洞吐出

苏德战争前苏联在干什么?为什么德国要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550万军队全面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对于苏德战争爆发的原因,人们向来,一直争执不休。

但实际上,看看苏德战争前苏联在干什么,就知道德国为何要打苏联? 首先,在战略态势上,苏联人表现的非常强势。

苏联趁着德国和英法互掐的时候,在德国后方兴风作浪,大肆侵略,甚至向德国的势力范围扩张,以至于激怒了德国。

苏联在和德国合伙瓜分波兰后,很快向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家发动侵略,夺取了大片的土地,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如果说苏联侵略芬兰和爱沙尼亚等国家是经过德国默许的,那么侵略罗马尼亚就属于挑衅了。

因为罗马尼亚是德国的石油主要来源地,被德国视为禁脔,苏联侵略罗马尼亚简直就是,德国人自然不会置之不理。

所以德国刚刚取得的胜利,还没来得及收拾烂摊子就匆匆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东方,不仅扶持了亲德的罗马尼亚安东内斯库政权,而且还派兵武装保卫罗马尼亚。

苏联入侵罗马尼亚是苏德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一直在加强军事力量。

1939年德国通过了“普遍义务兵役法”,随后开始进行大规模换装,军事力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1941年,苏联总参谋部制定工业动员计划,苏联开始进行战备生产。

从1939年到1941年苏联的坦克增加了7000多辆,火炮(含迫击炮)数量激增到92578门,飞机数量达到了17745架,海军舰艇数量也增长到600多艘。

大战前夕,苏联仍然在疯狂修筑工事,并在苏德边境驻扎了170个师的兵力,此外还秘密调集了5个集团军,一直蠢蠢欲动,这让德国人非常恐惧。

当时的德国和英国仍然在进行激烈的交锋,苏联人陈兵边境,严重威胁着德国的安全,所以德国才先发制人进攻苏联。

当然,德国打苏联还有工业产能过剩,急需苏联石油资源等原因,但毫无疑问,和苏联人的做法有直接的关系。

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巅峰时期,士气正盛。

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苏联人不仅在旁边,还在后面不断搞小动作,德国人自然不会忍让。

1941年6月22日,当德国对苏联完成战略包围后,伙同芬兰、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国家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可惜的是德国寄予厚望的盟友日本不仅没有帮忙,反而跑去A大龙,把巨无霸美国拉进来战团,结果导致团灭。

如果日本人不浪,就是德国推不掉苏联也不至于输的那么惨。

可怜一路超神的德国最终还是在美苏英的围攻下倒下了。

随机文章汉景帝和亲政策对汉武帝的影响?希腊阿提密斯神殿,被烧7次终被罗马大帝摧毁伽马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最严重可摧毁地球/轻则可致不孕不育野生壁虎有毒吗会咬人吗,壁虎不咬人/毒性也没有到毒死人的地步谣传索隆的爷爷是五老星,海贼王和之国篇中即将揭晓索隆的区则身世

加入收藏
               

苏联间谍化解古巴导弹危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