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是如何对抗德国潜艇的?“太平洋第一”的说法如何来的

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Youth‘sCompanion》(182
【菜科解读】
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Youth'sCompanion》(1827年创刊,主要面向少年儿童介绍有关历史和军事的内容)杂志上一篇有关海军学院的文章激起了他对海军生活的浓厚兴趣。
1897年,在从洛林高中毕业之后,他在俄亥俄州第14区区长克尔的推荐下进入了安娜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学习。
当他离家的时候,他的父亲,一位铁路机修工给了他一张往返车票,以备他改变主意时之用。
在四年的学习中,虽然他一直保存着这张车票的回程部分,但是从来没有用过。
应该感谢这张作废了的回程车票,因为它的失效换来的是一颗耀眼的将星。
在安娜波利斯学习期间,他曾于时期在“圣·弗朗西斯科”号战舰(北方巡逻舰队旗舰)上服务,并得到了他海军生涯中的第一枚勋章——桑普森勋章。
190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在海军学院毕业,在度过了法定的海上服役两年的时光后,他于1903年6月7日获授海军少尉军衔。
早年他先在“鹰”号舰上服务,后来转到一艘炮舰,接着又调到古巴西恩富戈斯(古巴中南部港市)执行测量任务。
后来又先后在“辛辛纳提”号护航巡洋舰(隶属于大西洋舰队,日俄战争期间),“伊利诺斯”号战舰(欧洲舰队旗舰),“亚拉巴马”号战舰(大西洋舰队第2分舰队旗舰)上服务。
他在1906年回到了安娜波利斯海军学院担任学院教员,教授了两年火药与炮术课程。
此后的一年里,他担任学院的执行参谋。
一些后来的海军军官——他当初的学生回忆说,金在当时的严格管理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曾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放下教鞭后,他又回到了海上服务:先后在“明尼苏达”号战舰上担任了3年大西洋舰队第2战列舰分舰队参谋副官,在“新汉普郡”号上担任了一年技术军官,在“康涅狄格”号上担任了一年大西洋舰队司令部参谋军官。
1912年,他开始担娜波利斯工程试验局局长,据说期间曾经短期担任了“特里”号驱逐舰舰长。
两年以后,他回到海上担任“卡森”号驱逐舰舰长,此后于1914年8月任大西洋舰队鱼雷艇部队副官,1915年12月任鱼雷艇部队第6分队司令。
1916年,他进入H·T·梅奥海军上将(一战期间大西洋舰队司令)的参谋部服务,并在那里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期间,他先后在“阿肯色”号、“怀俄明”号,“宾夕法尼亚”号战舰上担任参谋副官和技术军官,并因为“在大西洋舰队参谋部极其出色的服务表现”而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
1919年,金海军上校第二次回到了安娜波利斯海军学院,成为了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然后他又短时间担任“桥”号战舰舰长一职。
1922年7月,他进入大西洋舰队潜艇部队参谋部服务,并开始接触一系列与潜艇作战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1922年11月任第11潜艇分队司令,期间于1923年4月兼任第3潜艇分队司令。
1923年9月,他调任新伦敦港潜艇基地司令,并作为海军军火检察官负责那里水雷库的管理。
其间在1925年9月曾经负责指挥救援在布劳克岛倾覆的S-51潜艇。
1925年9月25日,他因为“在指挥抢救S-51潜艇时表现异常优异”获颁海军优异服务勋章。
1926年担任侦察搜索舰队航空中队长副官,1927年5月,以48岁高龄获得飞行员执照。
1928年,金调任特区海军部航空局副局长。
1929年,调任弗吉尼亚诺福克(Norfolk)海军航空兵基地司令。
1930年6月,他成为“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舰长,并在这个职务上服务了两年时间。
1932年进入海军战争学院高级军官班进修了一年时间。
1933年,作为海军少将任海军部航空局局长,一直在这个职务上服务到1936年。
从1936年担任海军航空侦察兵司令。
1938年1月,晋升中将,担任五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航母主力舰队司令。
期间他于1939年8月获得永久海军少将军衔。
1939年8月,在海军中央任职。
1941年2月,他晋升海军上将并担任大西洋舰队司令,当年12月他升任美国海军舰队总司令。
1942年3月,根据美国总统行政命令,金海军上将被任命为海军作战部长并受命组织了海军舰队总司令部办公室。
3月18日,他正式接替哈罗德·斯塔克 海军上将担任海军作战部长。
他也是唯一一位曾经兼任海军舰队总司令和海军作战部长这两个职务的将军。
1944年12月14日,国会通过了设置五星上将军衔——美国最高军衔的议案。
经过总统亲自提名,国会上院批准后,12月17日,金晋升为海军五星上将。
对抗德国潜艇 1941年3月11日,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结束了美国的战争中立状态。
它将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给英国和所有抗击轴心国的国家。
但是英国在海上的战斗正处于紧要关头。
4月里,从5个新建成的法国空军和海军基地出发的德国轰炸机和U艇部队击沉了195艘盟国货船,摧毁了总计70万吨的至关紧要的军用物资。
大西洋中U艇的数量每月递增,英国的生命线受到严重的威胁,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使在北大西洋有一个U艇上的观察员经常出没,也会对盟军商船及其护航舰队的航线、航行时间、护航力量的配置起到很大的影响。
4月4日,海军作战部长H·R·斯塔克海军上将致信总统:“大西洋的形势很危急。
我的意见是必须在情况变得无法收拾之前对那里加大援助的力度。
”3天以后,驻泊在圣迭戈和的隶属于太平洋舰队的一些军舰被调到大西洋舰队麾下,其中就包括“约克城”号航空母舰。
它们的舷号被遮盖,并且在夜间秘密行动。
在4、5、6三个月里,25%的太平洋舰队战舰被通过巴拿马运河调至大西洋舰队麾下。
一些在华盛顿和珍珠港的参谋人员抱怨说此举会令本就蠢蠢欲动的日本更加胆大。
但是总统则认为还是德国在北大西洋的威胁更大一些,必须优先解决大西洋问题。
为了实现罗斯福对邱吉尔“援助你们一切战争所需”的承诺,金上将制定了3-41号作战计划:“一切进入西半球25英里以外范围的交战国(西印度群岛各岛屿的宗主国除外)海军舰只或军用飞机都将被视为对西半球可能的入侵行为,并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受到美军舰队的打击。
”这个命令巧妙地将英法两国盟军舰只排除在“受攻”范围之外,同时也对德国人的U艇部队进入北大西洋设立了一个口头上的“卡子”。
金上将很会玩文字游戏,他的计划中没有指名道姓地提及任何国家,但却达到了相应的援助盟国敲打德国的目的。
其实,当时的美国还没有遭到珍珠港的,并不想过多刺激德国,同时也要给足英法两国面子。
后来从战后的文件看,虽然美国海军将太平洋舰队一些主力舰只东调,但是它在1941年曾经竭力避免卷入大西洋上的全面战争。
金上将并非没有“昏招”出现,甚至一些“昏招”差点毁了他的一世英明。
在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金还决定在美国东海岸不实行灯火管制,并且不为船只派出护航舰队。
取而代之的是,他要求海军和海岸警备队进行以搜索敌人的潜艇为目的的巡逻;但是由于巡逻行动是按照时间表进行的例行公事,德国人的U艇会在巡逻舰只出港的时候下潜隐蔽,等到巡逻舰只返航回港时又会浮出水面。
并且,港口的灯光也令德国人的U艇对港口内美国商船一目了然。
这两项“措施”的结果就是,在第二次大西洋战役中,德国的U艇部队对于美国商船队的攻击作战被U艇乘员们称为“重度愉快时光”。
直到1942年5月美国海军重新派出护航舰队,德海军潜艇部队的这段“快乐时光”才宣告结束,此前他们仅仅付出了7条U艇的代价。
这证明了金在此之前的决定绝对是一个糊涂之举。
许多人指责金不按照英国人的意见派出护航舰队并实行灯火管制。
虽然骨子里充满了美利坚民族优越感的金瞧不起英国,但是在现实面前,他还是不得不以很不情愿的心情让他心爱的海军采纳了一些英国皇家海军的建议。
太平洋第一 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中,金上将是对取得胜利作出直接贡献的唯一一人。
因为该战区是他多年职业兴趣所在。
他的意见经常与陆军参谋长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上将相左,反对美军加入北非作战。
同时他也是极力反对“欧洲先行”战略的代表人物,主张要把战争资源优先供给太平洋战场。
金、道格拉斯· 和切斯特·威廉·尼米兹随后便商定了西南太平洋的战略,即先切断澳洲与西南太平洋诸岛的联系,这一决定催生了与中途岛战役。
日军在中途岛战役遭到惨败之后,当其他的参联会成员力主盟军应该把资源优先配置到欧洲战场,用于进攻德国的时候,金则提出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发动进攻。
最终他的意见占了上风,美军随后很快就发动了对瓜岛的攻击,并最终取得了瓜岛争夺战的胜利,这也是日军在战争期间第一次在陆地上的作战遭到失败。
同时,的胜利,标志着美军在太平洋上转入了战略反攻。
不过话说回来,编译者认为金上将太平洋战场优先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私心在里面:大西洋的德国海军毕竟主力是在水下的U艇部队,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只能沦为商船的“保镖”,航母和主力舰面对敌人的U艇基本上是办法全无,起不到任何作用。
而在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就可以大显身手,和日本海军的水面舰艇一较高下,这样才能凸显海军这个大军种的价值。
作为海军统帅之一并且绝对“不陪太子读书”的金上将,多少有这样的想法。
随机文章Insei:古代日本的隐秘政府解析宇宙之外的恐怖世界,多个平行世界相同的自己二战苏联主力战斗机浅析,共15000多架速度碾压德军战机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多拉巨炮,仅炮弹就重达7吨(体积比人还大)揭秘世界上最早的黑洞,原生黑洞比原子核还小/还会瞬间消失
纳粹冲锋队领导人恩斯特·罗姆临死前的遗言 要希特勒亲自处决
如此不堪的党派,对于一心想在德国政坛有所作为的希特勒来说简直是糟糕透顶的从政环境。
直到希特勒结识了一名叫恩斯特·罗姆的军官,罗姆加入纳粹的时间要比希特勒早一些,算是希特勒的前辈。
由于希、罗二人都出生于社会底层,且都梦想着建立一个由底层人民当家作主的强大国家。
二人很快就成了为共同梦想奋战的亲密战友,希特勒开始苦练演讲技巧,让自己的声音足够感动千万人。
罗姆则利用自己是慕尼黑陆军第七战区参谋部上尉的身份公开招募退伍军人加入工人党,为工人党积累了第一批种子成员,且依靠着这些退伍军人的彪悍体质,工人党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冲锋队”。
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德国正处于政治混乱期,主张不同理念的党派有时为了争夺某个场地进行宣讲,进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往往会不顾颜面的械斗。
而依靠着退役军人组成的“冲锋队”,德国工人党往往都是揍别人的一方,慕尼黑最好的舆论宣传点长期被他们用拳头霸占,如此一来擅长演讲的希特勒有了足够空间去发挥自己的口才。
这对于德国工人党前期能迅速成长为慕尼黑一个较大党派组织来说是“头等大功”。
然后这并不是罗姆对德国工人党早期最大的贡献,最大的应该是罗姆利用自己职务之便为工人党搭建了沟通当时巴伐利亚右翼政府的暗线。
通过几番交流后工人党被右翼政府视作了同道中人,且为了压制巴伐利亚地区的左翼民主主义势力,政府暗地给予工人党超级多的扶持,当工人党和左翼势力武装械斗时,警察和军队永远是晚到一步。
就这样依靠着希特勒和罗姆一文一武的相辅相成,1933年1月德国工人党成为了德国执政党,希特勒成为了德国总理,与此同时罗姆的冲锋队数量达到200万人的巅峰,人数超过当时国防军的20倍。
成为德国当时最大的武装力量,也是德国工人党能够执政的有力枪杆子,然而在1934年的时候希特勒决定亲手覆灭“冲锋队”,至于原因?这跟罗姆的政治情商有很大的关系。
希特勒执政后发现治理一个国家不简单,哪里都需要钱!而谁有钱?那些大资本家才有,为了让自己位置坐的牢靠,希特勒放弃了自己的初心——建立一个由底层人民当家作主的强大民族主义国家。
选择只建立强大的民族主义国家,而对于希特勒的转变,作为搭档的罗姆愤怒了!认为希特勒“背叛”了他,大骂希特勒是个“忘恩负义”之人,且叫嚣着要进行所谓的“二次革命”,将资本家统统干掉。
而这动了希特勒的底线,罗姆的举动和言语极大影响了德国资本家对德国工人党的态度,他们开始对德国工人党呈抵制姿势,一时间让缺钱治国的希特勒举步维艰。
与此同时作为资本家盟友的德国国防军也开始蠢蠢欲动,为了挽回资本家对自己的信心以及换取国防军对自己的忠心,1934年6月30日希特勒下令对冲锋队进行“”清洗,大批冲锋队核心成员被秘密枪决,至于冲锋队的总头目罗姆,经过多番的犹豫希特勒最终于7月1日将其处决。
面对希特勒派来的行刑者,罗姆脸色平静的只是轻声说了一句话:我要希特勒亲自处决我。
“砰……”伴随着“清脆”的枪声罗姆应声倒地,希特勒没有来……真是政治最无情。
随机文章中古欧洲有名的骑士有哪些?传闻2017天空出现一条巨龙,专家称龙两次出现3分钟消失布雷路怪兽吃人图片真相,与熊相似体型巨大(专家称是虚构生物)地震为什么预测不到,动物异象预测真的靠谱吗/准确率极低火山爆发有哪些危害和特征,危害生命破坏环境/历史上27万人丧命
布列斯特和约真的可以带来和平吗 如果苏联不签的话能够生存下来吗
它的条款过于屈辱,以至于德国投降之后德方抱怨说协约国对德国过于苛刻了,协约国方面反诘说:这总比你们与俄国签订的《布列斯特条约》要温和吧? 而苏联或者说列宁一派之所以这么坚持要签订这份条约,是因为害怕“新生的苏维埃”在一战中毁灭。
同时经过多年战乱的俄罗斯需要恢复,这也需要时间。
那么,我们推演下如果没有这份条约,苏联是会毁灭于一战,还是像历史上那样生存下来。
布列斯特是否真正地带来了和平 稍微了解俄国历史的就知道,在苏维埃草创的时候就不是和平的。
事实上,哪怕是在的政党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布尔什维克(多数),其人数甚至还没有所谓的(少数)多。
可以说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有着很大的突然性,忠于老东家沙皇的白军不说,各地诸侯也是各种不服。
库斯妥迪耶夫1920年的作品“布尔什维克” 因此,此时新生的苏维埃主要的精力无疑要放在国内问题上。
而德国人在签订条约之后也并没有撤离所有的部队,而是留了一百万人在东线和新生政权对峙。
为此德国人没少抱怨因为少了一百万人拖累了西线的战事。
而相对应的苏联绝对不敢怠慢,毕竟一百万人就在你家门口不远的地方,试问哪个当权者敢完全放下戒心?苏联人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那种完全的和平,这份条约带给他们的休息时间和程度都是有限的,对于整个俄国的恢复是非常微不足道的。
德国人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基站迎接为首的苏联代表团的到来 更为糟糕的是,这份协议让布尔什维克/苏联把沙俄几百年建立的武功全部给吐了出来。
根据协定俄罗斯放弃了芬兰,波罗的海各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所有领土不说。
苏俄还需要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库尔兰(今拉脱维亚西部)、俄属波兰等地割让给德国。
同时被沙俄连续击败十次的土耳其将兵不血刃地拿回阿达尔罕、卡尔斯和巴统等地区。
这意味着俄国将失去126万平方公里土地,这片接近东北三省两倍大小的土地占据了俄国总领土的十分之一,而且全在欧洲部分,所以上面的人口非常稠密,占据全国人口的44%。
俄国那原本傲视群雄的资源优势也将大大削弱,煤矿和铁矿分别失去75%和73%,伴随着的还有54%的工业和33%的农业。
除了这些,苏联还需要像德国支付60亿的战争赔款(差不多等于战前德国的所有储备),而且只能分五期,最后一期也要在1918年年底前交割完毕。
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起草的边界 虽然这份条约在德国战败后被废除,但是在这是当时签署条约的布尔什维克们没有想到。
毕竟德国人在东线只是保留军队防备苏联食言而已,其本身确实是停火了,这意味着德国可以把精力全放在西线了。
没人能料到最后,让苏联趁势废除了条约。
虽然列宁认为条约会让新生的苏维埃得到休息,但是这显然不是所有的俄国人都能接受的。
损失如此多的人口和工业,还必须在一年内赔偿整个国库的资金。
这相当于我在你身上狠狠地扎了一刀让你大出血,然后你和我说这是在帮你休息? 大批的俄国者倒向了白军,像这样的铁杆爱国者们更是。
在他们的眼中苏维埃成了叛徒,是比德国佬更恶心的存在,并且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将其铲除。
俄罗斯把像高尔察克这样被苏联污蔑为叛徒的爱国者,还原成历史上原本的样貌,不得不说这是时代的进步 多国干涉与德、奥违约 更为糟糕的不是背上了“俄国叛徒”这个名声,而是德国人也没有想过和苏联人一直维持和平。
在战败前夕德国和派兵攻打了苏联,如果不是德奥在西线的战败导致行动在开始阶段就夭折了,恐怕日后二战苏德战争初期,伊万们被汉斯们狠揍的场景,要提早二十多年了。
德国进攻计划搁浅并没让列宁能松下一口气,德国确实是没有能力再打了,但是协约国可不是。
《布列斯特条约让》在让苏联成为不少俄国人心目中的叛徒的同时,也让协约国方面产生了同样被背叛的感觉。
因为苏联单方面的停战,成功地“祸水西引”让数十万德军从东线撤离在西线杀死了大量的英法士兵。
如果不是德国胃口太大,在东线还留了一百万人,同时美国决定参战的话,英法可能就要跪了。
很多人指责二战英法试图“祸水东引”,但是历史上只有“祸水西引”是真实而成功的 但是战争的结果依旧让各国很不好受,尤其是法国。
巴黎号称“三分之一的男人拄拐杖,三分之一戴着假面”。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后期德国的攻势造成的,结果各国上至政要下到失去儿子或者丈夫的家庭恨苏联到牙根痒,这也是情理之中了。
于是各国加紧了对俄国的武装干涉。
其理由也很充分,毕竟这个时候的欧洲还是国家,没有几个共和国。
而苏联为了防止罗曼诺夫家族的影响力给自己增加更多的敌人,而处死了沙皇全家,其中包括了其年仅十三岁的太子。
(虽然苏联在一开始宣传仅仅杀了沙皇一个人) 沙皇尼古拉二世,他的妻子皇后亚历山德拉和他们的五个孩子奥尔加,塔蒂亚娜,玛丽亚,阿纳斯塔西娅和阿列克谢 在杀死沙皇全家之后,行刑队将尸体剥光并且焚烧,最后秘密安葬了。
这一切对协约国的冲击力过于强大了,根据欧洲古老的传统,就算两个国家彼此交战在抓获对方国王之后也就要求对方支付一笔赎金了事。
哪怕是那种民族大决战就是把法王囚禁到死而已。
就算是后来的大革命也就是处死了路易十四和他的妻子,其子嗣尤其是女孩基本都活了下来。
类似于苏联这种一下子给你断子绝孙的做法让欧洲各国心惊胆战,所有的王室都地想:下一个会不会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要知道那时的列宁,并不怎么掩饰他要占领全世界的愿望。
无论是处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愿望,还是为自己在西线战死的士兵报仇,所有的国家都有着足够正当的理由。
根据古老的习惯法,血亲之间有为彼此复仇的义务,欧洲所有王室都是罗曼诺夫家的亲戚不是吗? 多国联军依旧没有击败苏维埃 1918年,白俄的军队受到了多国的援助--干涉之初,怨恨苏联背叛的协约国并没有准备),又有大批如高尔察克这样经历过世界大战的优秀将领指挥,在战争初期节节胜利一度占领了叶卡捷琳娜堡。
为了防止城中的沙皇全家落入白军手中,苏俄才决定处死他们所有人。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第八团在乌苏里岛尼科利斯克被布尔什维克杀死 经历了前线的一系列失败,战时人民委员托洛茨基施行了越来越多的严厉措施,以阻止红军中未经许可的撤退、逃跑或者叛变。
在作战时,契卡特别侦查部队,人称“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特别惩罚部”或“特别惩罚旅”跟在红军后面,执行现场审理并立即处决从他们的阵地上逃跑、后退或者没有积极进攻热情的士兵及军官。
同年八月,托洛茨基批准建立督战队驻扎在不可靠的红军部队后面,这些督战队成员带有对任何未经批准就从战线撤退的人射击的命令。
浅色为1918年苏维埃控制的版图,深色为同年夏天还在他们手里的 通过这种古老而血腥的战术,挡住了敌人,就像二战中所做的那样。
经历数年的战争后,苏联终于击败了沙俄的残余,统一了俄国。
但是这种战争方法也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苏联人口统计学家鲍里斯·乌尔拉尼斯估计内战和波苏战争总共造成300,000人(红军125,000人,白军和波兰人175,500人)被杀,双方光是死于疾病的军事人员就有450,000人。
而因为拒绝交出粮食等原因,被契卡处决的俄国人有一百万。
因为内战大批粮食被征收,大量青年上了战场,导致俄国饿死的人,比一战时还要多 别说是一战最后一年,就是整个一战都没有给俄国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
而苏维埃凭借其强悍的生命力和大萧条的机遇,在一代人不到的时间里就恢复了过来(详情参照往期文章 假设历史61没有大萧条 苏联能这么快实现“华丽逆袭”吗 )。
试问仅仅是不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陪着德国打最后一年,免去了和爱国者以及保护家人心切的欧洲君王们一战的苏联能否生存下来呢? 随机文章超炫街头疾走运动跑酷,中国小伙获冠军奖金仅4500美元垃圾人定律是什么意思,逮到个人就大肆倾倒负面垃圾(拳脚相向)揭秘盗墓人有什么忌讳,点蜡烛预防鬼吹灯/带黑驴蹄子辟邪揭秘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光折射形成的仙宫和神仙(以假乱真)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美女效应成为了商家最爱的营销活动(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