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将军的遇害照片在沈阳第一次披露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简介:躺在石棺旁 在事变78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一张杨靖宇将军的遇害照片在沈阳首次披露。

9月17日上午,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

【菜科解读】

躺在石棺旁 在事变78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一张杨靖宇将军的遇害照片在沈阳首次披露。

9月17日上午,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一些收藏爱好者捐赠了大批抗日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一幅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遗容照片的复制件为首次公开。

这张杨靖宇将军的遗照,拍摄时间应该是在1940年2月23日以后(2月23日是杨靖宇遇难的日子)。

该照片最先刊载在日本出版的杂志《历史写真画报》上,刊载时间是在1941年,是当时的日本侵略者为了炫耀所谓“满洲事变”(九一八)十周年而出版的纪念刊。

捐赠者、民间收藏家詹洪阁先生介绍,此张照片一直为北京著名收藏家李任波先生所珍藏,不同于以前公布的任何版本,此次为首次公开。

照片上,杨靖宇将军躺在杂草丛中,只露出了半侧脸,腿部略有弯曲。

在其身旁,放着一口棺材,棺材一侧挂着一件羊皮大衣,为将军生前遗物。

从照片可以看到,杨靖宇腰部的裤带被解开,裤子腰部开口被扒向两边,在正腹部塞着一件衣服状的布制东西,向外鼓出很高,很可能是杨将军被剖腹后塞住的。

“教科书上的杨靖宇牺牲后的照片都是躺在棺椁内的,这张躺在棺椁外的照片是首次披露的。

”詹洪阁说,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应该比教科书那张照片还要早一些。

有关专家表示,抗联时期的史料本来就不多,资料更是少之又少,这张照片的公开,对于研究杨靖宇、研究抗联史,都有重要意义。

永远的遗憾:叛徒活到八十年代在艰苦残酷的斗争环境下,东北抗联出了很多叛徒,致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有四个。

第一个叛徒是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

他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日军任命程斌当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将杨靖宇部队逼入绝境。

程斌投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了70多个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

一夜之间,杨靖宇部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这个叛徒在解放后的“镇反”时期被枪毙。

第二个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

这个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1941年2月1日携带抗联经费9960块大洋叛变投敌,导致杨靖宇的行踪暴露。

张秀峰唯一讲良心的地方,是他在拉警卫排余部叛变时没有去突袭身边只剩下几个战士的杨靖宇。

第三个致杨靖宇于死地的是伪牌长赵廷喜,因为他的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将军。

1946年,人民政府在杨靖宇坟前将赵廷喜枪毙。

第四个叛徒是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

张奚若和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在“追剿”杨靖宇部队的过程中受伤,被收容在?江县城里养伤。

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1940年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时,驻?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

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

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倒在一棵大树前的雪地上牺牲。

次日,程大队接到将杨靖宇的头颅送抵“新京”(长春市)的命令。

程斌点名让张奚若干。

于是,王佐华和张奚若将杨靖宇的遗体抬到铡刀上,由白万仁将杨将军的头颅铡了下来。

程斌大队中的几个抗联叛徒,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除程斌在“镇反”中被枪毙外,其他人则逃脱了应有的审判。

张奚若只在“文革”中蹲了两年监狱,吉林日报社一位记者1984年还采访过他。

他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

许多抗联老战士对此终生耿耿于怀。

司马光为什么要将河湟地区割让给西夏?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

驾崩后,司马光主持朝政,他出手凶猛,一下子就废除了一多半的新法,但还有“四害”未除。

这“四害”就是变法的核心内容——、差役法、将官法、与重新议和。

如果说司马光废除将官法还有情可原,那么在“与西夏重新议和”的问题上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原来,为了与西夏和好,他想把王安石用无数将士鲜血换来并多年的河湟地区送给西夏,以示诚意。

此令一出,群臣都懵了,苦苦相劝,“割让土地,事关重大,我等无权决议。

就算要割让土地,也应该找个专业人士问一问。

若那些土地真的没用,再割让不迟。

”司马光一听,,于是请来了久居西北的将领张路。

史料记载,张路听说司马光要割让河湟一带后,彻底疯了,抱着地图就来找他。

看完地图,司马光恍然大悟,再也不提此事,“与西夏重新议和”也只能寻找其他途径解决了。

司马光连地图都没看过,就敢如此大放厥词地要放弃土地,真不知道他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

只能说此时的司马光为了废除新法,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

不久,西夏的大梁病逝,惠帝再次亲政。

李秉常是个坚定的“鸽派”,根本不想与开战,便主动示好,请求休战。

得知敌人“服软”,司马光甚是高兴,与西夏重新和好。

虽然这种和平仅仅延续了七年,但不管怎样,司马光眼中的“四害”算是解决掉一个。

至此,废除差役法和青苗法也要被提上日程了。

然而,司马光惊讶地发现,废除这两法要难得多,因为有个人始终跟自己唱反调,那就是刚刚回朝的。

经过了民间的“洗礼”,苏轼已经从当年那个不解民情的官员蜕变成体贴百姓的好官,他认为差役法利国利民,于是全力反对废除,且常调侃司马光,“您这么做,就像两个鳖互踢一样。

”司马光不懂其意,问:“两个鳖不能互踢吗?”苏轼回答:“就是不能互踢啊!”至此,司马光才明白,苏轼是把自己这番举动嘲讽为两个短腿互踢的土鳖,看着挺用力,实际根本踢不着对方。

司马光大怒,跟苏轼争论起来。

苏轼叹了口气,说起当年的事。

时期,为了对抗西夏大军,宰相建议在陕西一代征召百姓,刺字为军,让他们开赴前线,与敌人作战。

司马光强烈反对,因为这些士兵没有训练过,就是一群炮灰。

可韩琦一意孤行,结果军队死伤无数,还助长了西夏的嚣张气焰。

苏轼说得,司马光就是铁了心,非要废除差役法。

苏轼气极了,下朝回家后大骂:“司马牛!司马牛!这个司马光真是一头倔牛!” 虽然苏轼为司马光起了外号,但也没改变什么。

司马光还是力排众议,废除了差役法。

消息传到江宁府,王安石在确认无误后,无奈道:“此法一罢,天下事尚可为乎?尚可为乎?”说完气得往床上一躺,不吃不喝。

没过多久,王安石在悲愤交加中不甘心地闭上了双眼,就此病逝。

随机文章牧师的蓝洞天坑,世界上最深的盐水天坑(深达202米)宝鸡秦汉墓地摇钱树,秦汉墓地惊现摇钱树/并非秦人物品通灵外道魔像条件,必须具备轮回眼(仅长门斑带土通灵过)鲨鱼为什么没有肾脏,靠体表排泄氨排泄/嗅觉器官最敏感太岁是什么东西值钱吗,有抑制肿瘤的效果(价格在1-4万左右)

为什么说幽州之战是宋太宗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北汉灭亡之后,彻底结束了割据的局面,完成了一统大业。

不过,对于伐北汉的这场胜利,历史上却有不同的声音。

讨伐北汉之处,宰相就表示反对,以为要谨慎一些。

太宗于是询问枢密使,为何在太祖朝两次进攻北汉没有取得胜利。

曹彬说,太祖进兵时军营驻扎在甘草地,中原士兵多因,上吐下泻,军中引发疫病,战斗力大减,只能中途退军。

作为将军的曹彬,当然希望尽早和北汉决战。

而宋太祖在世之时,就和赵普商议过先南后北的国策,而对于北汉,也一直是把他作为宋契丹之间的缓冲地区。

宋太祖一直把收复作为自己的目标。

只要燕云之地收复,就割断了北汉和契丹的联系,北汉自然不战而降。

而当宋军以倾国进攻北汉之后,在以疲惫之师进攻强敌契丹,却屡遭败绩,最终只能退兵。

宋太宗所率宋军虽平灭北汉,但是几个月围攻太原,宋军粮饷将尽,将士疲乏。

宋太宗想乘大胜之势,一鼓作气,攻取幽蓟之地。

曹彬、潘美等宿将多不言语,惟有殿前都虞侯崔翰揣摩上意,以为机不可失。

宋太宗借机发挥,即刻命枢密使曹彬发兵进攻契丹。

盛夏七月,率大队身心俱疲的宋军北征,他本人已驾发镇州。

由于军士意怠,随从军队都有不能及时赶到的,士气如此,宋太宗仍执意伐辽。

开始,宋军取得了小规模的胜利,可之后辽军由杰出的将领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指挥作战,形势大变。

而宋军在进攻辽国重镇幽州时,苦战不下。

这是耶律斜轸派部将耶律沙救援幽州,宋军及时组织进攻,在城内外辽军合围之前成功击溃耶律沙部队。

可是,正当宋军庆贺刚刚的大胜之时,耶律休哥率领精锐部队抄小路突然出现,此时,幽州守军也一起赶到,宋军陷入三面包围,高粱河之战最终以宋军大败结束。

高粱河一战,是的转折点,基本上在这次战争之后,北宋就处于下风。

而耶律休哥也成为北宋军队的噩梦。

宋太宗自己也被流箭射中,狼狈到只能乘驴车逃走,最终也因箭伤发作身亡。

随机文章揭秘超人类主义宣言真相,致力于通过科学强化人类人体(成神计划)野生壁虎有毒吗会咬人吗,壁虎不咬人/毒性也没有到毒死人的地步电磁爆发的反重力引擎,美国遭遇技术瓶颈/或许被中国破解龙卷风最高的时速达到多少,速度可达480公里每小时/可摧毁铁桥雪崩前都有什么预兆,详解最容易发生雪崩的地方/旅游必知

加入收藏
               

杨靖宇将军的遇害照片在沈阳第一次披露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牛排的热量 23 2025-04
牛排的热量 23 2025-04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