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在山海关败给大汉奸吴三桂和清军后,为什么不固守北京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6 点击数:
简介:十七年(1644年)四月下旬,山海关发生了一场影响中国数百年历史的战争——山海关战役,明末的三股军事力量——的大顺军、的关宁铁骑和山海关外一直对中原的清军在这里

【菜科解读】

十七年(1644年)四月下旬,山海关发生了一场影响中国数百年历史的战争——山海关战役,明末的三股军事力量——的大顺军、的关宁铁骑和山海关外一直对中原的清军在这里一决高下。

从大的角度来说,这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影响了中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历史走向;往小了说,这场战争阻止了李自成一统天下的步伐,也让他迅速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并最终在一年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山海关 在山海关战败之后,李自成率领着残兵败将赶回北京,并在北京紫禁城的武英殿举行了登基大典,之后便匆匆率领军队撤出了北京。

而这一点让后世很多人对李自成的这个决定颇有微词,那么李自成究竟应不应该固守北京呢?是什么原因促使李自成放弃北京城呢?如果他选择固守北京,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吗?让我们试着用史实来一一分析。

北京能不能守得住? 李自成在东征山海关时,带走了在北京的大部分军队和能征善战的将领,据南专家顾诚先生考证,随李自成东征山海关的大顺军精锐当在十万左右,而仅留下丞相率一万左右的士卒守卫北京,李自成意图一战在山海关击败吴三桂,没有想过战败的情况。

李自成 但是,出乎李自成意料的是吴三桂已经联合了清军,吴三桂的四万关宁铁骑加上原山海关总兵高第的一万山海关守军,共五万人。

得知北京剧变之后,倾巢而出,“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总共凑齐了十万兵马,而此时由率领的、在山海关的清军有七八万之多。

从双方的力量对比可以看出,大顺军已经落了下风,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虽然大顺军也是能征善战之辈,但是绝不是常年野战的关宁铁骑和清军的对手,更何况人数还不占优,所以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山海关大败在所难免。

大败之后的大顺军损失惨重,此时如果退守北京,即使加上北京原来的一万大顺军留守部队,也不可能是关宁铁骑和八旗军的对手了。

山海关战役 另外,大顺军刚刚进入北京,随即又在山海关大败,大起大落必定造成士气低落,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是要为复仇的“哀兵”,再加上如狼似虎的八旗军,从士气上来说,大顺军落了下风。

而且,山海关和北京之间无险可守,一马平川,吴三桂和清朝联军以骑兵为主,两天即可抵达北京。

而如果李自成固守北京,想要调集河南、山西等地的大顺军前来北京勤王,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到时候北京就是孤城一座,李自成恐怕也将重蹈崇祯皇帝的覆辙。

所以李自成选择放弃北京无可厚非,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大顺朝的两京制 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虽然在史书上并不是一个正统的王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时李自成建立的大顺已经是一个机构完整、占有大片领土的正式的王朝了。

崇祯十六年底,李自成攻克西安和陕西全境,公元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并追尊祖先,册封妻子为皇后。

设定官制,任牛金星为丞相,中央行政机构为六政府以取代的六部,并设尚书、侍郎等官职。

正月初八,李自成率大军东征北京,丞相牛金星和六政府侍郎等随行,称之为行在。

而高皇后和六政府尚书则留守西安,对大顺朝此前占领的领土进行有效地统治,所以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后放弃北京,并非世界末日,退守西安则是重新积蓄力量与清兵进行对抗,这也不失为正确的选择。

地权不稳固也是李自成退守的因素 李自成在崇祯十四年之后进展神速,短短两年时间内占领了河南、陕西、甘肃、湖广等地,从崇祯十七年正月起的两个多月更是从西安一直打到了北京,很多明朝守将、地方官员纷纷投降。

而势力急剧扩张的大顺朝也缺乏如此之多的人才来接受明朝投降的军队和地方,所以只能暂时委任降将和降官继续进行统治。

1644年4月形势图 这些明朝的降将和降官则成了一个不安定因素,如果李自成能够顺风顺水地击败吴三桂和清军,那么这些降将和降官会死心塌地地忠于大顺朝,但是一旦李自成出现重大失败,那么这些人就会成为不安定因素。

而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之后,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这也是李自成选择回撤的原因之一。

在得知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的消息之后,大顺朝的领地之上不断出现反叛现象。

1644年五月,河南滑县士绅约定“起兵,将斩伪令以待王师”;五月上旬,山西平定州、榆次县和太谷县的官绅背叛大顺,关起城门,不让大顺军入城修整;五月中旬,山西定襄的大顺饷银被原明朝官僚组织的“游兵散勇”抢劫。

各地大顺政权的不稳定,也是李自成的后顾之忧。

所以,李自成在山海关惨败之后,选择撤离北京,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他在之后的政策又出现了一连串的失误,这才导致了大顺朝节节败退、清军的情况,比如在退守之时李自成应当派遣大顺军的得力将领固守山西要地,而不是仍然任用明朝的降将,很多明朝降将在山海关之战后又迅速投降了清朝,比如原明朝大同总兵、居庸关总兵等人。

李自成败退路线 而之后,李自成在防守陕西时的情报不明,导致大顺军在陕北和潼关之间进退失据,最终导致西安失守,李自成和大顺军只能离开西安辗转各地,最终导致自己在湖北被农民武装杀死,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随机文章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司马衷杨家将历史真相:杨业的后人简介语言学简介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紧急事情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麻将三缺一)揭秘佩特拉古城为何被遗弃,因丝绸之路改道而被遗弃(世界奇迹之一)

汉朝李陵被俘之后是真投降匈奴还是假投降?为什么最后真投降了

公元前119年,发动了对匈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史称“”。

担任前将军的迷路,带着军队在茫茫大漠转了一圈,连匈奴人的影没看到,无功而返。

战后,大将军追究责任,李广心想,是名将,此次又是主动请缨杀敌,结果却搞成这样,哪里还有脸活在世上,于是“愤愧自杀”。

一代名将阴沟里翻船,确实脸上无光,很没面子,自杀谢罪,也许是“挽回面子”最好的办法。

他们老李家的人,似乎都特爱面子,李广是这样,他也是这样。

李广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幼子,李广自杀时,做过郎官的长子李当户和次子李椒已不在人世,李当户留下的遗腹子,就是这个李陵。

作为名将之后,汉武帝认为李陵有他爷爷的风范,李陵很年轻时,就让他当了八百的头头。

图1 李广(?-前119年)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陵的确不是孬种,曾率领这支人马,深入匈奴两千多里搞侦察,不但顺利完成任务,还全身而返,未损失一兵一骑,汉武帝很高兴,升他为骑都尉,让他率精兵五千,驻扎在酒泉、张掖等地,成为防范匈奴的一支劲旅。

然而,当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率军三万攻打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有说左贤王),汉武帝虽然想到了李陵,却只给李广利吃肉,汤都没打算让李陵喝。

他给李陵安排的任务,是叫他去给李广利运送粮草。

李广利虽然是汉武帝的舅子,但李陵很是瞧不起他,认为这家伙没本事,是个猪头,完全是靠了他妹妹(汉武帝宠姬)这个裙带关系,才受到皇上重用、爬到这个位置的,我李陵可是名将之后,给这样的猪头打下手,你叫我这张脸,往哪搁? 李陵扑通一声给汉武帝跪下,请求让他率军,即使不能作为冲锋陷阵的主力,也能分散单于的兵力。

他说他率领的屯边将士,个个都是勇士、奇材,力气大得可以掐死老虎,箭法好得能够一击而中,让这样的勇士去当运输队,实在是。

这小子肯定认为做他人下属,是一件脸上无光的事情!李陵那点小心思,岂能瞒得过汉武帝,积极性虽然不能打击,但是难题还是可以出的,他若知难而退,就会乖乖听话——你若真想去,那就去吧,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发了这么多兵,马匹都安排完了,是没有马匹给你的。

图2 西汉版图 从酒泉出发去打匈奴,可不是走亲戚那么简单,徒步长途跋涉,还要穿越浩瀚大漠,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可他李陵是谁呀,人家是名将之后,当然不是一般人,汉武帝出的难题,在他看来根本不是问题,所以他胸口一拍:“这点点路程,小意思啦,要什么马匹!陛下您信不信,臣带着这五千步兵,一匹马不用,就可以直捣匈奴王庭?” 他想创造一个“以少击众”的奇迹。

对于李陵的豪言壮语,后世有人评价说这是他报国心切,也有人说是他立功心切——战功赫赫的爷爷至死未能封侯,已经够丢李家脸了,他得把这个面子挣回来。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小伙子都是勇气可嘉!汉武帝同意了,只是觉得区区五千步兵孤军深入太过冒险,若被匈奴包围,没有马匹的他们跑都跑不脱,于是命令强驽都尉路博德率军半路迎接,“以作侧应”。

据《汉书》等有关史料记载,路博德也不是一般人,曾随北征匈奴,立过战功,官拜邳离侯,并于公元前111年官拜伏波将军,还是西汉有史可查的第一位伏波将军,后来平定南越的功劳,也有他一份,他还率军攻下海南岛,将海南岛“纳入”中国版图。

接到汉武帝诏书时,路博德正在居延屯田。

要说功劳,路博德比李陵大得多,至少他自认为比李陵大得多,叫他去做李陵的后距(雄鸡、野鸡等足后突出如趾的部分),简直是打他的脸,如果答应了,就太没面子了! 但毕竟是皇上的命令,直接拒绝,他还没那个胆量,于是他找了个借口:如今正值秋天,匈奴马肥,与之开战对咱们不利,来年春天的时候,臣再和李陵出战吧,届时取胜的把握性大一些。

图3 李陵(前134—前74年) 汉武帝见奏大怒,但他怒的不是路博德,而是李陵——不让你去你偏要去,现在又害怕了不想出兵了,不想出就直接跟老子说嘛,却又不直接跟老子说,叫的替你说,你几个意思嘛! 大怒之下,汉武帝命令李陵立即出兵,而且还收回了让路博德做他侧应的命令,李陵不敢耽搁,只好匆匆忙忙率军出发。

李陵带着五千步兵,连续行军三十天,才到达汉武帝指定的目的地,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土拉河的浚稽山。

一到浚稽山,就碰到单于的三万主力,而且都是骑兵,他们将李陵的五千汉军,包围在两山之间。

这盘饺子却不那么好吃,匈奴兵反而很快被汉军干掉数千。

饺子没吃着,还把牙硌坏了,单于痛得倒吸一口凉气,立即下令左贤王、右贤王驰援。

很快,包围汉军的匈奴兵猛增到八万,而且大部分是骑兵。

李陵指挥军队,且战且退。

血战四五天后,虽然五千人还剩三千,但箭已射光,赤手空拳的士兵们,只能斩断车轮辐条做武器。

夜半时分,李陵与成安侯韩延年带着十多人突围,数千匈奴骑兵穷追不舍,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一声“无面目报陛下”,下马投降。

图4 刘彻(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汉武帝 如今公认的“结论”是,李陵不是真降,是假降,是想在匈奴做卧底,然后找机会重回故国。

但汉武帝没给他机会,以为他是真降,族刑伺候,李陵的母亲和兄弟、妻子,都被杀光。

实际上,汉武帝起初是不相信李陵是真降的,不然也不会在一年以后,还派因杅将军,带兵深入匈奴境内去接李陵。

公孙敖找不到李陵,便编了一个故事:报告陛下,李陵不会回来了,据俘虏说,他现在忙得很,正在加紧帮单于练兵,以对付咱们。

汉武帝相信了公孙敖的谎言,不假思索杀了李陵家人,也让李陵寒心,彻底断了其回归之路。

帮单于练兵的,确实有一个投降匈奴的将领,但那人不是李陵,而是李绪,本为汉朝的塞外都尉,之前驻守在奚侯城,匈奴人一打来,他便投了降。

图5 李陵在匈奴的位置 得知内情,李陵恨死了这个导致自己全家被诛的混蛋,派人刺杀了李绪。

杀了李绪,激怒了单于的老婆,后者要杀李陵,单于对他还不错,“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不但舍不得他死,还把女儿嫁给他做老婆,立他为右校王,使他成了手握实权的贵族。

虽然由于汉武帝的轻信谎言,导致李陵的假降成了真降,然而后来,当李陵有机会领兵与汉军PK,却“手下留情”,放了汉军一马,不然,他带领的三万匈奴主力,也不会轻易败于对手。

而他的对手,是一个名叫商丘成的、不会打仗的文官,他所领军队也是三万,而且还是长途跋涉的疲惫之师。

随机文章唐朝贯休法师简介全美最著名的未破凶杀「黑色大理花」!怀星梦的小咖女星,竟遭惨无人道分尸、散落公园…有些陨石为什么值钱,天外陨石有什么价值(最贵陨石30000元一克)揭秘盗墓的人为什么活不久,鬼魂缠身/神秘病毒/机关灭杀盗墓者女妖洞具体位置,杨六郎大战女妖成名/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女妖洞成景区

历史上的秦国丞相李斯,典型的聪慧反被聪慧误

建立统一六国,除了是靠着祖先们的精明强干使得大秦发展迅速之外,更多的是秦始皇自身的谋略以及知人善任有关,而在秦始皇定鼎天下时,他的一位有名的谋臣,则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 据《秦书》记载,李斯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他建议秦始皇虚心招纳别国的人才,又建议推荐郡县制度等有益于发展的政策。

在他的辅佐之下,秦国统一之后国家还算强盛,不过李斯这么聪明,却偏偏为了自身的私欲与联合陷害公子和大将兄弟,最终又被赵高算计,真是,却败在宦官手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巡视之后回都城咸阳的路上,当时秦始皇身边只有内侍赵高在身边,赵高发现秦始皇死了之后,便找来亲信,看了秦始皇的传位诏书之后,发现立的是扶苏,于是决定对秦始皇的死封锁消息。

当时赵高想改诏书,但是最大的阻碍就是李斯,于是他与亲信商量之后,决定逼迫李斯同意与自己合作。

赵高将李斯骗到一处秘密地方,告知秦始皇已经死了的消息,要求李斯与他合作,李斯开始不肯,后来发现有埋伏,然后就屈服了,便决定和赵高合作,其实史书记载:“斯合赵高,谋帝位,皆为之私欲。

“其实就是说李斯其实也是为了私欲,猜测可能是自己也不喜欢扶苏和蒙恬等人。

李斯和赵高最后辅佐当了,胡亥整天不理朝政,还特别信任赵高,李斯见赵高权势一天天壮大,于是向胡亥弹劾赵高,说他,胡亥居然将此事告诉赵高,赵高便向胡亥诬陷李斯造反,还编造出人来诬告李斯,昏庸的胡亥居然信了,便将李斯全家满门抄斩,李斯临死之前十分后悔的说:“我李斯聪明一世,却死在宦官手上。

” 所以说,李斯为了自身的私欲,不以国家为重,知道胡亥不是个好苗子还拥立他,况且居然还信宦官,想他聪明了一辈子,却死在宦官手上,实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随机文章明太子小姐的东京生活:超市的阶级千万别让不值得定律击中你,避免人性的弱点影响前程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恐怖,实验证明世界虚假(造物主玩弄你的人生)西游记菩提老祖的真实身份,竟是圣人通天教主/孙悟空的强大后台神仙下凡投胎的特征,脚踏七星游历红尘修炼(尝遍酸甜苦辣修大道)

加入收藏
               

闯王李自成在山海关败给大汉奸吴三桂和清军后,为什么不固守北京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