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除掉杨秀清以后,为什么却无法指挥各路将领

1856年初,燕王秦日纲、陈玉成刚攻破“江北大营”,部队伤亡惨重,想亟需休整以恢复元气。
东王一纸政令下来
【菜科解读】
1856年初,燕王秦日纲、陈玉成刚攻破“江北大营”,部队伤亡惨重,想亟需休整以恢复元气。
东王一纸政令下来,要求即刻渡江南下攻击向荣、张国梁、冯子材驻守在南京孝陵卫的“江南大营”,秦日纲、陈玉成虽然一百万个不乐意,但也只能绝对执行命令,丝毫不敢耽搁。
4月,秦日纲、陈玉成遇到挫折,东王火速调遣正在围攻南昌孤城的石达开回师辅助,翼王立刻拔营,亲率翼殿将士四万余精锐星夜兼程抵达前线,一举击溃“江南大营”,达到军事上全盛时期。
1856年9月,杨秀清死于“天京事变”,东殿将士也死伤殆尽;1857年7月,翼王石达开负气出走扯旗自立,天国局势顿时恶化。
为此,开始重视在战争中崛起的少壮派,如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吴如孝、吴定彩、叶芸来、林荣、书、范汝增、汪海洋,等等。
1862年,只要有点战绩的各路将领,洪毫不犹豫地给他们封王,人数多达2000余,堪称历史之最。
不过,洪秀全却无法真正指挥他们,各路诸侯对中央政令也是阳奉阴违。
例如,李秀成对“西征武昌”计划不感兴趣,故意拖延进军时间,最终安庆陷落,陈玉成败亡。
吉字营抵达天京城南雨花台时,扎营未稳,李秀成却不派兵回来解围。
在洪秀全一再催促下,李秀成虽然带兵回援,但精力放在苏州,以致雨花台作战失利,天京局势更加险恶。
至于李世贤,对洪天王命令更是爱理不理,坐拥几十万大军却看着天京被围困而无动于衷,甚至还鼓动堂兄李秀成搞单干。
在专制主义和忠君思想浓厚的古代中国,天王洪秀全就是太平天国的“皇帝”,只是为了避天父皇上帝耶和华讳而不称“皇帝”罢了。
杨秀清,太平天国东王,掌管国家政务,任职“军师”(相当于秦汉时期权势极大的丞相)。
在大伙的潜意识里,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代表上天统治大地,操纵着生杀予夺之大权;丞相虽为百官之首脑,但也要协助皇帝治理国政,共创盛世。
既然如此,为何身为丞相的杨秀清可以指挥,各路诸侯王服服帖帖;洪秀全贵为太平天国的皇帝,为何却无法调动各路将帅呢?要知道,洪天王在没有一兵一卒之情况下可以顺利解决实力派杨秀清、韦昌辉等,这实属不易。
对于实力远逊于杨秀清与韦昌辉的各路诸侯,为何洪天王却无可奈何呢?“纵横国史”认为,其中之原因很简单,即是洪天王没有威信,这既是“体制造成”,更是个人不思进取之结果。
和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洪秀全本来并不想反抗清王朝的黑暗统治,只是因为屡次科场失利,被折磨得体无完肤,才不得不在体制之外寻找出路。
为此,他决定创建拜上帝教,进行反清活动,由自己来当“皇帝”。
热血男儿,本应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但是,洪天王只是空有一腔热血而已,却没有为之奋斗不息之自强精神与抗挫折能力。
在广西老表家传教失败后,洪秀全,直接打道回府,继续在广东过着教书生活,反清之热情已经消耗殆尽,。
若是不出意外,洪秀全还会继续参加考试,说不定那次考官看走眼,在榜上写上自己的大名“洪秀全”,他就非常高兴了。
就算考不上,他家庭生活条件还算可以,至少温饱问题可以解决,自己在家陪陪老婆孩子,过上小农式自给自足之生活。
与洪秀全打退堂鼓不同,战友政治奇才冯云山继续深入广西内地,披荆斩棘,深入不毛,到远离家乡一千多里的桂平紫荆山区传教。
没了洪秀全的馊主意,冯云山传教之手段相当理性与务实,他不执意于贯彻拜上帝教之“一神论”,对中国国传统神灵与文化进行无情打击。
冯云山注意缓和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利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进行传教,同时将“拜上帝教”进行改革,将纯粹宗教性组织发展成反清活动基地。
在冯云山的努力下,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曾天养等纷纷入伙拜上帝教,成为早期骨干。
正当冯云山在紫荆山区搞得风声水起之时,洪秀全在广东呆不下去,于是便赶来桂平接盘,当拜上帝教的精神领袖。
其实,紫荆山区的拜上帝教徒从没见过洪秀全,对其也没啥感情,只是冯云山在传教时屡次提及“洪先生”,他们才知道有这么一个神秘人物存在。
不过,毕竟没在一起并肩战斗过,紫荆山区教徒并不买洪秀全的账,若不是碍于冯云山面子,洪秀全在桂平都很难呆下去。
正因为洪秀全没有亲自去紫荆山创业,他与早期拜上帝教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除矿工佬秦日纲外,很少人愿意听他指挥。
可以说,若是没冯云山,洪秀全在教徒心目中的真实地位堪忧。
冯云山在紫荆山不但发展教徒,壮大拜上帝教,还为太平天国制定一套有别于明清两朝之特殊政体,即是搞“军师负责制”,实行“虚位元首”制,天王临朝不理政,国家大权掌握在军师之手。
冯云山搞这一套政体,是想让自己来干军师这一职务,统领朝政。
很遗憾,因洪秀全脾气太暴躁,眼界太低,非要强迫冯云山带队去捣毁寺庙,激化与士绅阶层之间的矛盾。
结果,冯云山被逮捕,烧炭佬杨秀清趁机搞“跳大神”来安抚教众,取得“代天父传言”之特权,最终成为太平天国的实际“军师”,掌握军政实权。
不过,杨秀清能力出众,他不但成功救出冯云山,还将金田团营规模扩大,为起义做了充分准备。
后来,杨秀清统帅大军作战,屡次冲破敌人封锁,成功将洪秀全带到了南京并稳住了各条战线。
1856年9月,洪秀全利用各诸侯王之间的矛盾,让其自相残杀,成功解决了头号实力派杨秀清东殿集团。
不过,洪秀全毕竟威望低,手中又没兵权,各路将领因杨秀清毙命,便不再畏惧中央政府。
此外,洪秀全胸无大志,思想落后,屡次拿“上帝”这早已被众人抛弃的工具欺骗大伙,让各路将领更加瞧不起他。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有冯云山、杨秀清在,大伙可以给天王面子;没了南王、东王,洪天王在大伙心目中就啥也不是了。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书法简史南风法则的作用,对下属给予的温暖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揭秘太平洋底惊现百米巨蟒,传说粗达5米轻易咬死蓝鲸并吞食揭秘现在还存活着美人鱼吗,美国海军抓到活体美人鱼秘密研究揭秘黄种人是所有人种的祖先吗?晒的少变白种人/暴晒变黑种人
洪秀全最后为什么会走向覆灭的 他都干了些什么事情
是否能够很好的解决官民问题基本上可以成为影响当朝政局稳定与否的重大因素,在统治者不能很好的平衡这类关系之时,一些激愤已久的百姓则会趁势扶摇而起,以吸纳属于农民的军事队伍。
但由于群众基础过于薄弱的原因,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不长久,如同细石在历史的长流中短暂的浮起拍打,终究没有形成影响一代政局的力量,而那发生在遥远的广西的金田起义却轰动了,形成了霸势一方的强大力量,今天就让小编带你走进那个时代,了解与反思历史的细节。
当时的清朝政府在面对对外的战争中十分力不从心,其实是无暇顾及对于做好国家内部民心安抚的工作的,殊不知在广西这个既是沿海边缘又是国家之西部的地方一股农民起义的势力正在慢慢滋长。
此时的清朝政府已是荒淫无度,腐败不堪。
为了充实国库,朝廷对于民间的压迫力度在此时更甚起来,不愿忍受如此艰辛的百民们纷纷站起来,反抗这迂腐的时代。
而为什么洪秀全能够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建立起如此稳固的农民政权以对抗强大的清政府呢?要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又得从洪秀全本人的生平说起。
他出生在广东,在与外界联系较为密切的这里,早年的洪秀全接受外来人员基督教义的洗礼,心中便留下了许多自由与平等观念的种子。
后来,他还与其他好友一同前往美国学习圣经中的奥秘,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闭关锁国政策已没有早期时的强力。
壮年时的他回到广西,利用人们心中的积怨发动了农民起义。
但与其他短暂存于历史舞台上的农民起义不同的是,这次,洪秀全给起义军带来的不仅仅只有一股不愿屈服的士气,他还带来了一系列建立武装政权的实施纲领与制度创新。
其称自己为,还封其他主要将领分别为东、西、南、北、翼王。
他们带着自己的军队向前开进,逐渐北上,最盛时期甚至占领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除此之外,他们还设立了都城,创设了属于自己的历法、军制等等。
如此组织严密,势不可挡的太平军为何最终还是被灭失在历史舞台中呢?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洪秀全给自己以及其他将领封号时,仍采用天、翼的封建天人感应的思想,以神权为核心,从这一层面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其起义仍存在较强的封建性与落后性。
到了后期,跟随他们的起义军与百姓们也渐渐开始产生了怀疑,这样的变革是无法颠覆一个旧有的清政府的。
其次,我们来看看他们当时推出的制度与文件的合理性是否得当。
其中十分有代表性的则是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提出。
前者推崇人人均等、耕者有其田,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
这的确体现出了广大农民几千年以来的强烈愿望,可是整体来看,这一制度是没有可行性的。
对于当时的环境来说,这样的愿望难以实现,其触动的利益在一时无法撼动。
而资政新篇是人们第一次提出的概念。
可是这样对比来看,其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是否又和他们提出的其他制度,诸如制度的精神所违背呢?在同一个时代既想发展资本主义又要实现平均、平等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再次,我们看到天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们一方面推出大量制度以鼓动民心,另一方面,其自身的则也暴露了此次运动的矛盾性。
得到权势后的他们,已然忘却了当初起义的初衷,开始过起荒淫的生活,也不再关心于民间的疾苦与慌乱。
这也体现出作为初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农民阶级本身存在的落后性,没有长远的眼光,沉浸于现世的安乐。
并且,他们在制度设计方面没有极强的理性,不能真正的考虑到现世的需要与历史发展的趋势,最终却只得作出自相矛盾的制度设计。
最终,在后人们的评价里,这次起义成为了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我们看到了它不足与落后的一面,看到了它暴力的本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改革与进取的可能性。
无论怎样,其都是在历史舞台上第一次如此浩大的农民起义的短暂成功,在绵延的长河中,它打开了改变的可能性。
随机文章他们为什么把纽约变成美国的首都?为何说唐太宗和隋炀帝有颇多相似之处卢浮宫维纳斯断臂之谜,作者亲手敲断维纳斯双臂(残缺美)uso是什么意思,美国和苏联曾耗费巨资寻找USO不明潜水物美国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世界精度最高的核弹(偏差90米)
同样是起义首领,闯王李自成和洪秀全谁更厉害?
它们就是起义军和起义。
历史上,对于起义军的评价,整体上是处于一种有着积极作用的。
那么,对于这两场起义的领导人,关于他们的个人能力,又有着怎样的强弱呢? 其实,说道他们两个人,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如果从个人的最终成就上说,李自成绝对比要更有成就。
因为,他的起义军最终还是攻陷了京城,将大明推翻,逼迫自缢,这种成就即便是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的。
但是相比之下,洪秀全就差多了,他故弄玄虚的领着那么多人,折腾了好半天,还是在南边占领一片地域,对北面的朝廷虽然构成威胁,但是却没有达到一种灭国的危机,而他也没有坚持多久,就被平定了。
李自成的一切,大部分都是他靠自己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他加入起义军之后,都是和那些起义军的士兵一起冲锋陷阵,身先士卒。
这种情况下,其实是更能收拢人心,因为很多时候,你说的再好听,也不过是一时的迷惑人心。
但是和那些士兵一起并肩作战,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会让士兵更信服,不会轻易的叛变,打起仗来士气也会更好。
并且,不仅是成功,即便是失败,之后又一次次的坚持下来,就会彼此之间得到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绪联系。
在这方面,李自成做的非常好,最后他带着大军怀着强烈的信念冲进了京城,这就是没有什么学识的李自成做出来的。
但是相比之下,洪秀全的方式就有些让人皱眉了,他是通过宣扬自己是受到上帝的授意,来蛊惑民众的一种迷信思想来收服他们。
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邪教的头头,给那些什么也不懂充满迷信思想的百姓进行洗脑,然后让他们晕晕乎乎的就加入其中了。
但是,即便是这样,由他自己进行的效果也不怎样,还是冯云山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将一些底层的劳动者拉到了教会,让教会有了基本的核心力量。
之后的起义以及建立太平天国等等一些活动,都是主要由清来干的,而他大多时候处于一个坐在后面享受成果的过程。
后期,他更是将其他几个王杀的杀,赶走的赶走,一方面胡乱封王,另一方面,比朝廷还可怕。
随机文章“鞭长莫及”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鞭长莫及”本来是什么意思?觉得鲁肃憨厚老实?他在单刀会中把关羽骂到无言以对明朝最短命状元!苦读20年金榜题名20天后因一句话亡无限猴子定理是什么意思,无限的猴子加无限的时间将称霸地球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能突破世界上任何导弹防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