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摩棱斯克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么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6 点击数:
简介:前奏 在富有经验的指挥官米哈伊尔·鲍里索维奇·沙因带领下,精心准备的俄军于1632年10月穿过立陶宛边界。

沙因曾在之前的1609年-1611年围攻战中,与波军交

【菜科解读】

前奏 在富有经验的指挥官米哈伊尔·鲍里索维奇·沙因带领下,精心准备的俄军于1632年10月穿过立陶宛边界。

沙因曾在之前的1609年-1611年围攻战中,与波军交战保卫斯摩棱斯克。

在俄军进军过程中攻克了几座城镇和堡垒,并于1632年10月28日转而开始围攻斯摩棱斯克。

同日,历史名镇多罗戈布被占。

文献中对俄军兵力的估计各不相同,从25000人到30000人再到34500人,除此外他们还有160门大炮。

与过去的俄军相比,沙恩军队的现代化程度叫人。

因为对射击军步兵(streltsy)的过时编制方式不满,俄罗斯人通过外国军官,按照西欧常备军步兵团、龙和德意志式的手枪骑兵的模式来训练和装备俄军,以期获得战斗力的提升。

沙恩军队包括了八个这样的军团,共有14000至17000名士兵。

围攻斯摩棱斯克 驻扎在斯摩棱斯克的联邦军队有斯摩棱斯克卫兵(大约1600人和170门炮,由斯摩棱斯克省总督亚历山大·科尔温·戈谢夫斯基指挥),以及地方贵族通过征兵得到的1500名多壮丁。

城防也在那时通过修建意大利式棱堡,而得到加强。

沙恩部在要塞四周修建围墙,并通过修建地道,挖空地基,将很大一截城墙和其中的一座守卫塔毁掉。

俄罗斯的重炮(其中很大一部分从西方进口)在1632年12月抵达斯摩棱斯克,相同数量的重型枪支也在来年三月运抵同处。

在炮兵试探性地轰炸斯摩棱斯克后,沙恩发起进攻,但被波兰驻军击退。

但是围攻出现进展;斯摩棱斯克的城防被打出缺口,驻军伤亡惨重,且物资告罄。

在1633年6月,部分士兵开始擅离部队,其他士兵准备投降。

尽管困难重重,总督代理萨穆埃尔·德鲁茨基-索科灵斯基指挥全城坚守到1633年结束,这时新选举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治下的联邦组织增援部队。

瑟姆在1632年10月31日就已得知俄罗斯入侵的消息,并从11月起,开始讨论增援的可行性。

但是,讨论被一直拖到1633年春,这时瑟姆正式批准宣战,为增添合适兵力提供大量资金(6500万兹罗提,瓦迪斯瓦夫统治时期最高的税收金额)。

增援部队将计划提供21500人的有效兵力,其中包括:24旗队翼骑兵(~3200名骑兵)、27旗队轻甲骑兵(一种装备锁甲的中型骑兵,波兰语复数形式和哥萨克是一个词,但并非由哥萨克人构成)(3600名骑兵)、10中队德意志式手枪骑兵(~1700名骑兵)、7个立陶宛骑兵团(~780名骑兵)、7个大龙骑兵团(~2250名骑兵)、和至多20个步兵团(~12000人)。

至少10000名步兵按西式管理方法管理,这在之前的联邦军队中,并不多见。

同时,立陶宛陆军指挥官兼维尔纽斯省省长克雷什托夫·拉齐维乌和总督戈谢夫斯基在距斯摩棱斯克30千米处搭建营地,这个基地从奥尔沙迁至巴尤夫、后来再迁至克拉斯内。

1633年2月,他们部署4500名士兵(其中2000名步兵)突袭俄军后方,以打乱他们的后勤。

指挥官拉齐维乌有时也设法突破俄军战线,将大约1000名士兵和物资带到斯摩棱斯克,以加强要塞,提高驻军的士气。

由国王亲自率领,兵力达25000人(其中有20000人属于联邦军队,根据亚谢尼察的说法)的增援部队于1633年夏到达斯摩棱斯克附近,并在1633年8月17日到达奥尔沙在9月的头几天,临近斯摩棱斯克的联邦增援部队中,主力部队兵力达14000人左右。

但进来增援的俄军兵力达25000人。

只有当蒂莫什·奥伦达伦科指挥,兵力达10000人至20000人的哥萨克援军在9月17日到达斯摩棱斯克时,联邦军队才会拥有数量优势。

奥伦达伦科和马尔钦·卡扎诺夫斯基领导下的哥萨克准备突袭俄罗斯补给线,解救拉齐维乌和戈谢夫斯基的波兰立陶宛军队,来一起突围。

瓦迪斯瓦夫的兄弟约翰二世·卡齐米日指挥了增援部队其中的一团。

另一位知名指挥官是王室陆军指挥官马尔钦·卡扎诺夫斯基。

联邦军队现代化的强力支持者,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的确发挥了优秀战术家的才能,他的炮兵改革和西式城防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最后波兰立陶宛方的成功。

他用滑膛枪取代以前的火绳枪,并使联邦炮兵标准化(引进3磅到6磅的团炮),这些改革都带给了联邦军队深远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翼骑兵在内的联邦骑兵限制了俄罗斯的流动性,让他们只得缩进他们的堑壕中。

在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中,联邦军队逐步越过俄罗斯的陆上防御。

在九月末,围攻到达最后阶段。

联邦军队在1633年9月28日夺取了俄罗斯的主要物资点,并在10月4日突围。

沙恩的军队撤至它的主要营地,但是这主 要营地也在10月中旬被联邦军队包围。

受困的俄军想要增援,但增援未能抵达,这时联邦和哥萨克的骑兵被送去破坏俄军后方。

一些历史学家也提到了俄军的内讧和分裂,称这是他们无作为无能力的原因。

(亚谢尼察将其归咎于俄罗斯军阀,帕克则归咎于外国雇佣军。

入侵南俄边境加快了这场战争的进展,来自这些地区的士兵和波雅尔离开营地,回去保卫他们家乡去了。

一些雇佣兵也开始。

]沙因在1634年1月开始投降协商;而谈判协商在2月全面展开。

俄罗斯人最后在1634年2月25日签署投降协议,并在3月1日撤出营地。

[(理查德和布莱克等一些学者提出3月1日是沙因的投降日期。

)在投降协议中,俄罗斯人不得不丢掉他们大部分的炮,但允许在庆功会后带走军旗,在庆功会上,这些军旗是要摆在国王瓦迪斯瓦夫前的。

他们也承诺在接下来三个月内,不会与联邦军队发生任何冲突。

在投降时,沙因的军队为12000人,但其中,包括外国分遣队在内的至少4000人都决定转而投奔联邦那一边。

其他战斗 该地区其他几座城镇和要塞也有较小战役发生。

俄军在1632年进军占领了几个优势位置,但纳盖尔斯基推测,让他们先前的努力全部白费,并让他们输掉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他们主力部队和炮兵未能准时到达斯摩棱斯克。

1633年7月,俄军占领了波拉茨克、维利伊和奥杰日什切镇。

其中,俄军在波拉茨克与波军展开激烈冲突,并占领了全城和要塞局部。

但是,他们对维捷布斯克和姆斯齐斯劳发起的进攻都被波军成功击退。

波军准备围攻普季夫利,但由于他们哥萨克盟友的离弃,他们被迫撤退。

1633年秋,联邦军队重夺在1632年被俄军占领,后来成为了俄罗斯重要补给处的多罗戈布。

这让俄罗斯为沙因部增援的计划化为乌有,虽然无论如何,俄罗斯都不会在1634年前为此部署兵力5000人的军队。

同年秋,王室大指挥官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尔斯基在联邦南部击退奥斯曼的进攻,让他的部队能够制定围攻俄罗斯城镇谢夫斯克的计划;虽然科涅茨波尔斯基未能占领要塞,但是他的进攻将大批俄军紧紧固定在那里,让他们无法增援斯摩棱斯克。

在1634年春向斯摩棱斯克增援后,联邦军队向别雷(Bia?a)进发,并在3月末到达该地附近。

虽然他们设法占领了维亚济马。

但是军队重夺该镇的尝试并未成功。

随机文章网传台风是怎么形成的视频,发源于热带海面/每年全球62次台风佩特拉古城谁建造的,佩特拉古城是什么地貌/岩石带有珊瑚翡翠色流星雨为什么会有星座,原因令人意想不到/天文学家偷懒的结果叶问为什么恨李小龙,预言李小龙是短命种成现实达芬奇是外星人吗,全能达芬奇发明设计远超当代(知识来自外星)

高丽蒙古战争的详细经过是如何样的?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起初的战争 1219年,蒙古与高丽联手灭了窜入高丽的契丹反叛军队,并与高丽签订“两国约为兄弟,万事子孙无忘今日”的友好条约。

1225年,蒙古帝国要求高丽向其朝贡。

高丽予以回绝,蒙古使节抵达义州边境时,被高丽朝廷所害,但当时征西夏,并未顾及此事 。

1231年蒙古大汗命撒礼塔率师攻高丽。

蒙古打到了朝鲜半岛中部,洪福源率群众投降,高丽王弟怀安公王降。

撒礼塔后在开城任命达鲁花赤等72人镇守,蒙古军暂时撤出高丽。

1232年,高丽王杀死开城驻守的达鲁花赤等72人,从松都(今开城)迁往江华岛,以防卫蒙古的再次入侵。

得知此事后,蒙古立即第二次攻高丽。

这次蒙古一直打到朝鲜半岛的南端。

不过蒙古却无法攻占江华岛,在现在的光州附近败北。

蒙古首领撒礼塔在龙仁中流矢亡(一说被一名高丽僧人暗杀)。

蒙古副帅铁哥回师蒙古。

后高丽王遣使节请罪,但并不肯臣服于蒙古并派兵攻陷已归附于蒙古的西京等处,劫夺了降将洪福源的家。

窝阔台汗四征高丽 成吉思汗去世后,托雷根据幼子掌管父业的蒙古传统习俗,监国摄政。

1229年,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商议推举蒙古国大汗。

按照蒙古习俗,幼子有优先继承父业的权利,因此,宗王大臣都打算推举拖雷作可汗。

等人说服各蒙古宗王,坚持按成吉思汗的遗诏行事,拥立成吉思汗的第三了窝阔台继承蒙古汗位。

拖雷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宫廷内讧,也支持窝阔台。

八月二十四日,窝阔台大汗登基。

元太宗窝阔台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出兵征伐,拓展疆土。

以高丽杀使者为由,于1231年八月命撒礼塔率蒙古大军讨伐高丽。

蒙古军入据高丽后,洪福源率民1500余户前来迎降,附近州郡亦有来降者。

撒礼塔在洪福源的协同下先后攻取40余座城,连战连捷的蒙军直逼高丽王城。

高丽高宗遣其弟怀安公王乞降。

蒙古军队索取了巨额财物后退军。

但仍在高丽的各京、府、县留下了72名达鲁花赤(镇守者),对高丽进行间接控制。

高丽国王逃至江华岛。

1232年六月,高丽王举反,杀死蒙古所置达鲁花赤72人。

为避免蒙古的报复,高丽权臣崔怡决定迁都江华岛。

于是,窝阔台决定第二次讨伐高丽。

八月,再命撒礼塔率师征高丽,至王京南,攻其处仁城时,中流矢亡。

副帅铁哥领蒙古军回师。

原降服的高丽百由洪福源统治。

十月,高丽王遣其将军金宝鼎、郎中赵瑞章向窝阔台上书请罪。

1233年四月,窝阔台诏谕高丽王悔过,并指出他犯下的五大罪状。

高丽王因占据江华岛,而蒙古无水兵,故不从命朝觐。

反而又派兵攻陷已归附于蒙古的西京等处,劫夺了降将洪福源的家。

为此,窝阔台决定第三次派兵讨伐高丽。

1235年,蒙古入侵庆尚道和全罗道。

高丽民间的抵抗非常强。

高丽王室也在江华岛修筑工事。

虽然高丽几度战胜入侵者, 但还是无法抵挡蒙古大军(蒙军烧毁粮食企图逼降)。

1238年,高丽高宗向蒙古请和。

在高丽同意将高丽王室作蒙古人质后,蒙古撤军。

不过高丽只送了一个与王室无关的人给蒙古人。

蒙古大怒,要求高丽王室搬出江华岛到蒙古作人质并清除海上所有高丽舰船,交出反蒙古的官员。

不过高丽只送去一个王子和10名贵族的孩子,拒绝了其它的要求。

因此,1240年蒙古又派兵攻克昌州、朔州等地。

1241年高丽王以族子为己子入质,高丽又臣服于蒙古。

汗至汗四征高丽 自从1232年高丽迁都江华岛后,被激怒的蒙古大军先后遣军7次征伐高丽,给高丽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不少地方因畏惧蒙古军威,纷纷举城归附蒙古。

高丽有不少大臣也对与蒙古对抗到底的政策提出了质疑。

同时, 蒙古也在筹划另立高丽入质蒙古的质子为新君,而这一旦成为既成事实,高丽朝廷便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1246年(贵由汗元年)高丽又停止岁贡时,蒙古军队从1247年至1258年(蒙哥汗八年)间,曾4次进攻高丽,迫使高丽王遣王子前来朝贡,并留蒙为质。

1247年,蒙古第五次入侵高丽,要求高丽王室搬出江华岛作蒙古人质。

1248年,蒙古大汗贵由汗死,蒙古撤军。

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继位,蒙古再次要求高丽王室做人质。

高丽回绝后,蒙古于1253年大规模入侵高丽。

高宗最后同意搬出江华岛并将世子安庆公交给蒙古。

蒙古军随后撤退。

1258年,高丽众大臣发动政变,杀死了主张弃陆保岛的权臣,出陆向蒙古投降。

1259年,蒙古与高丽达成和解协议,蒙军撤出高丽,高丽朝廷迁出江华岛移居陆地,并派王子入朝蒙古,两国战争状态结束。

忽必烈消灭高丽抵抗势力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春,高丽国王逝世,忽必烈派兵护送高丽王子归国即位,是为高丽元宗,同时宣布在高丽境内实行大赦,送还高丽俘虏及逃入辽东的民户,禁止蒙古边将侵扰高丽,以抚民心。

元宗即位后一直采取亲元立场,引起大臣的不满。

忽必烈视高丽为的属国和进攻日本的跳板。

至元五年(1268年)夏,忽必烈责令高丽新国王在高丽制造可载4千石的海船1千艘,以备元军攻打日本或之需。

元朝对高丽的控制和榨取,使高丽朝野极为不满。

至元六年(1269年)八月(阴历,下同),林衍废其王。

同年十月,忽必烈派头辇哥率大兵压境;封在京朝觐之高丽王世子为特进、上柱国,并派兵护送他回国平乱;同时派兵部侍郎里德(史书写为里德)一行出使高丽,限期高丽林衍等来京陈情,听候决断。

在元朝三慑之下,高丽都统领崔坦、李延龄等以西京(今平壤)50余城归降。

高丽元宗复其位,并亲自朝见忽必烈。

至元七年(1270年)正月,忽必烈将高丽西京改为为东宁府(后升东宁路),划归元朝辽阳行省。

同时派头辇哥率领军队护送高丽国王父子回国,委任脱脱朵儿、焦天翼为高丽达鲁花赤(督官)。

同年春,元军兵临王京(今开城)城下。

此时,林衍已死,其党三别抄军首领裴仲孙等拥立王室庶族承化侯王温,退守珍岛(今南金罗道)坚持抗元。

至元八年(1271年)五月,元将领忻都率兵攻占珍岛,王温等被杀。

金通精退往耽罗(今济州岛)。

至元十年(1273年)四月,忻都攻占耽罗,捉拿了金通精等人。

元军占领济州岛,元朝遂设耽罗国诏讨司,屯兵驻守。

国王投降蒙古汗国,高丽蒙古战争结束,高丽成为元朝的。

[5] 设置征东行省进行统治,并派遣蒙古“达鲁哈赤”(长官)负责行政事务,收取贡赋。

随机文章美国南北战争的主因是奴隶问题?这么认为你就错了!要说服别人,得先相信自己所说的话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埋的是谁?真相就是摩索拉斯王后的纪念墓中国400吨重型运输机简介,发动机比运20大2倍公平公正公开的金鱼缸效应,只要做好这一点企业就会飞跃发展

高丽蒙古战争后续是如何样的?蒙古统治了高丽多长时间

蒙古于高丽置征东行省,全称征东等处行,由直接统治。

在王京(今朝鲜开城)设达鲁花赤管理征东事务及监管高丽国政;保留高丽原有政府体系,“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

此外,迁于辽阳行省沈州的“高丽军民总管府”主要负责高丽侨民事务;设于黑龙江下游奴儿干的“征东诏讨司”负责骨嵬*、吉里迷等族事务;设于耽罗岛上的“耽罗军民总管府”负责防倭和高丽海外侨民事务。

元朝直接统治的“高丽军民总管府”“征东诏讨司”“耽罗军民总管府”设有管理。

至元十一年(1274年)五月,将女儿忽都鲁洁丽米斯嫁给高丽王子,六月,高丽老王逝世,王子继位。

翌年,应忽必烈要求,高丽新国王改变了所有与元朝相类似的省、院、台、部等官职名称,派遣20名贵族子弟前来“入侍”元朝。

至元十七年(1280年)夏,元朝在高丽创设驿站,加封高丽王储为开府仪同三司和行省左丞相。

第二年,元朝在高丽征发军士、水手25,000人,战船900艘,参加侵日战争。

高丽民众不堪其扰。

至元十九年(1282年),日本侵扰高丽沿海,在高丽国王请求下,元军驻防金州。

第二年,元朝正式在高丽设置征东行中书省,以高丽王与元军将领阿塔海共领行省事。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忽必烈将耽罗划归高丽。

大德三年(1299年),大帝命阔里吉思为高丽征东行省平章事,因阔里吉思对高丽内政横加干预,引起高丽人民的极大愤慨。

1301年,成宗被迫撤销行省建置。

然而,直至元末,高丽的内政与外交均受到元朝的控制。

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在高丽首都派遣“达鲁花赤”控制高丽国政,高丽国王只能住在江华岛上。

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复设征东行省,并以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的,直到1356年回复时高丽朝廷才重新掌握统治权。

自从高丽元宗的世子忠烈王娶忽必烈的女儿为妻后,以后的高丽君主直到高丽恭愍王都是娶蒙古公主为妻。

高丽君主继承人按照约定,必须在元大都以蒙古人的方式长大成人后,方可回高丽。

此后高丽活在蒙古的殖民统治之下近百年。

随机文章老佛爷「慈禧」掌政半世纪!手握「3大王牌」、无人敢夺权李陵因投降而被汉武帝诛杀全家~~那李广将军也被杀掉了吗?广州不明飞行物悬浮湖面,引8万人讨论10%的人相信是真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骨瘦如柴的灰人/阶层分明的邪恶外星虫人黄皮子真有这么邪门么,能够附身人体做善事/也能够附身人体报仇

加入收藏
               

斯摩棱斯克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么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