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岛石像是什么人雕凿的?雕凿如此众多的石像的目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3-05-13 点击数:
简介:摩艾(Moai),另译:摩阿仪、摩埃、毛埃,是位于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的一群巨型人像,遍布全岛,是智利的旅游

【菜科解读】

摩艾(Moai),另译:摩阿仪、摩埃、毛埃,是位于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的一群巨型人像,遍布全岛,是智利的旅游景色与世界遗产之一。

有些摩艾会被放置在名叫“阿胡(Ahu)”的石头站台。

复活节岛石像之谜

这些摩艾只有上半身,具有一对长耳,双目深凹,削额高鼻,下巴棱角分明,表情沉毅,也有一些石像被安上了“珊瑚眼”。

许多摩艾的外观都是完全相仿,只有一个被称为“图库图利(Tukuturi)”的石像拥有下半身并跪在地上,他还有胡子和一对短耳。

这两种类型的石像可能与岛上传说的“长耳人(Hanau epe)”与“短耳人(Hanau momoko)”有关。

石像之谜

雕凿目的

复活节岛是一个智利的小岛,距智利本土3600多千米。

一提起复活节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矗立在岛上的600多尊巨人石像。

石像造型之奇特,雕技之精湛,着实令人赞叹。

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的石像是什么人雕凿的?雕凿如此众多的石像的目的是什么?是供人瞻仰观赏,还是叫人顶礼膜拜?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曾登岛考察,企图弄个水落石出,结果虽提出种种解释,但也只能是猜测,不能令人信服。

复活节岛石像之谜

岛上居民对于这些石雕丝毫没有历史记忆,也不知石像是在刻谁,一点都不像当地的土著,是纪念什么人?或是神呢?还是有“人”曾经教导过他们一些我们不曾知道的知识,而令他们难忘,感恩之余,雕刻这些石像,以资纪念呢?或者是否暗示着石像所看方向有什么重大的秘密等待人类发掘?石像建造的猜测石像用火山岩雕成,竖立在平台上。

有些石像的头上有一块红石头,就像戴了一顶”帽子”。

这些石像是由公元400年左右来到岛上的人雕成的。

建造过程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一般高7—10米,重达30—90吨,有的石像一顶帽子就重达10吨之多。

石像均由整块的暗红色火成岩雕凿而成。

所有的石像都没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异。

石像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它的眼睛是专门用发亮的黑曜石或闪光的贝壳镶嵌上的,格外传神。

个个额头狭长,鼻梁高挺,眼窝深凹,嘴巴噘翘,大耳垂肩,胳膊贴腹。

所有石像都面向大海,表情冷漠,神态威严。

远远望去,就像一队准备出征的武士,蔚为壮观。

面对这一尊尊构思奇巧的巨人石像,游客们自然会有一连串的疑问:石像雕于何时?如此高大的石像又用什么办法搬到海滨?一些尚未完工的石像,又是遇到什么问题而突然停了下来?考古学家推断,最少每天要动用30个劳工,工作8小时,约用1年时间才雕凿出1个石像。

不过,这还未计算搬运石像到海边的工程,估计需要90人,于两个月时间内可将石像搬运出来。

最后,还要3个月才能将石像耸立起来。

可是考古学家怎样也想不到,原来还在人像头上的石帽子。

石帽子是由西面的火山Puna Pau取材的。

因为Puna Pau的火山岩石是砖红色的,非常特别。

红帽子由此处雕好再运往海岸,怎样升起,放在足有10米高人像的头上呢:为揭示这些谜,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期调查,对于一些问题已有了初步的答案。

复活节岛石像之谜

据有关学者考证,人类登上复活节岛始于公元1世纪,石像的底座祭坛建于公元7世纪,石像雕凿于一世纪以后。

到12世纪时,这一雕凿活动进入鼎盛时期,前后历经四五百年。

大约到1650年前后雕凿工程停了下来。

从现场环境看,当时忽然停工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突然遇到天灾,比如说火山喷发,或是地震、海啸之类的自然灾害。

至于石像代表了什么,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代表已故的大酋长或是宗教领袖。

石像搬运

接下来的问题是石像是怎么运到海边的。

在岛的东南部采石场,还有300尊未雕完的石像,最高的一尊高22米,重约400吨。

据当地人传说,要运走这些石像,是靠鬼神或火山喷发的力量搬到海边的。

还有的说,是用橇棒、绳索把躺在山坡上的石像搬到大雪撬上,在路上铺上茅草芦苇,再用人拉、棍撬一点一点移动前进的。

但是,一些考古学家真的组织人这样做了。

但2013年,有美国研究团队提出了另一种说法,认为石像是“走”到海边的。

复活节岛之迷

一七二二年复活节的下午,荷兰人罗格温率领一批欧洲水手,首次登上孤悬于太平洋东部智利的波利尼西亚最东的一个小岛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岛上遍布着数以百计的巨大的石雕像,都长着奇形怪状的长耳朵,一副冷漠的神情,从正面、侧面以及各个不同的角度瞅着你,使人不寒而栗 ……  复活节岛,这一著名的世界文化之谜,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探险者。

然而,这些石雕像的价值还不是最主要的,在那坚硬、贫瘠的火山岩地层深处,还隐藏着更加令人吃惊的秘密,这一秘密的揭示者,是挪威杰出的人类学家和海上探险家托尔 ?海克达尔。

  海克达尔和他的探险队经过四个多月的发掘、考察,终于摸清巨大石雕像的迷云之后,一天下午,当地一位老妇人将他带到一个小石堆旁指着说道:“搬开石头。

”探险家满腹狐疑地照办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个黑暗的洞口出现在眼前。

“秘密洞穴!”这一虚无飘渺的概念,突然变得那样清晰。

  他们按照老妇人的指点,经过艰难的爬行,终于来到复活节岛漆黑的地下世界。

  老妇人告诉他说,这是复活节岛战时专用的避难洞。

从洞底踩得结结实实的厚厚的一层垃圾来判断,战事一定是旷日持久的。

洞穴一个连着一个,宛如埋在地下的成串珍珠。

洞口十分隐蔽,人们只有通过有尖角的或锯齿形的狭窄通道才能入内。

洞底有大量的鱼骨和贝壳,还夹杂着禽类骨骼,几件用人骨、石头和火山玻璃制成的原始工具,以及一些骨头和贝壳做的护身符。

海克达尔疑惑不解;石像的制造者应是举世无双的工程师和匠心独具的艺术家,而一个被人追捕的穴居民族又如何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呢?  在复活节岛的秘密洞穴里,你看到的任何一件石雕品,都足以使考古学家们兴奋得手舞足蹈。

你瞧:一个露着牙,斜着眼,张大嘴巴狂吠的狗头;两只正在交配的海龟;一只栩栩如生的太平洋刺龙虾,虾腿自然蜷缩着,触须平平舒展在虾背上;还有用石头刻成的复活节岛特有的小船模型。

表现各种怪异动物的雕像也不少,如岛人、蛇人及许多不可名状的怪物,表明复活节岛祖先们具有何等神秘和奇特的想象力,要经过多少代人才能积累如此丰富的珍藏啊!有一位男人的石雕像,叉开双腿,高举两只胳膊,高高地站在其他雕像之上。

是一位古老的国王。

  海克达尔率领的科学考察队在复活节岛上待了将近一年,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证明了人们所熟知的巨大石雕像仅属于复活节岛第二历史时期的产物。

而复活节岛第一历史时期的雕刻匠们与南美古秘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一发现,在人类学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北京八达岭死亡高速公路解析

北京八达岭死亡高速公路八达岭高速公路是北京至张家口110国道主干线的一部分,全长82公里,而奇怪的是只在进京方向55到50这一短短的五公里路段,从1998年11月开通到2003年9月,共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32起,导致了62人受伤,49人死亡。

平均每公里就死亡10人。

难道这真是司机们所说的北京“百慕大”吗?调查首先从常跑这条路的司机开始……是不是车速过快?  就在调查的第一天晚上,一起事故突然发生了。

在“死亡之谷”一辆吉普车,撞到道路护栏以后发生侧翻。

我们跟随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昌平交通支队郭玉山政委很快赶到了事故现场。

在现场,我们看到高速路上用于分流货车的隔离设施被严重撞坏。

发生事故的三菱越野车被撞翻了个个儿。

这辆越野车直接和隔离装置相撞后发生了侧翻,万幸的是它没有和其它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

由于坐在副驾驶座的乘客受了伤,急救人员不久赶到了现场。

与此同时,清障人员正准备将受损严重的越野车拉出现场,以免影响高速路上其它车辆的通行。

尽管驾驶员认为自己没有超速,但交警根据事故现场的各种痕迹和撞击情况分析,这起事故的责任在驾驶员。

郭玉山政委初步判断司机驾驶肯定是超速了,如果他不超速的话,隔离设施完全可以被看见。

他由于速度太快,注意力又不集中,发现情况太晚,措施处理得不当,导致了发生这一起事故。

加入收藏
               

复活节岛石像是什么人雕凿的?雕凿如此众多的石像的目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