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时空之门打开 真能穿越到过去吗?

人们想要穿越时空就跟人们想要拥有超自然能力一样,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近日有科学家找到了有关南极上空的时空之门打开人类成
【菜科解读】
人们想要穿越时空就跟人们想要拥有超自然能力一样,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近日有科学家找到了有关南极上空的时空之门打开人类成功穿越时空的惊人事迹,下面科技讯小编带你看南极时空之门时光穿梭。
前苏联有一件穿越时空的大事,1971年一名宇航员在试飞的过程中无意中来到了古埃及,看到了正在建造的金字塔,如果宇航员说的是真的话那么这不是穿越时空是什么? 1848年有以为考古探险家在埃及神庙发现了奇怪的团,是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的。
直到现在考古学家才惊奇的发现他发现的那些奇怪的埃及图象竟然是21世纪的航空飞船和直升机,这真的是巧合吗? 1979年有两对英国夫妇驾车穿越法国去西班牙度假的路上,他们宣称他们在一个古怪的老式旅馆住了一晚上,在返程路上决定在同一家旅馆休息一下时,却找不到这家旅馆了。
甚至是洗出照片的底片也不见了。
2008年中国考古学家们据称在上思县移动一个有400年历史且完好的陵墓的棺材时,当他们清除棺材周围的泥土,他们惊奇的发现了一小块形状像表的金属,时间定格在10:06,背后印有“swiss”字样。
1901年,两位英国女人Charlotte Anne Moberly和Eleanor Jourdain,牛津大学圣休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据报道说她们偶然地穿越回古代了。
1935年,维克多·戈达克爵士,一位英国皇家空军长官正驾乘飞机掠过爱丁堡德勒姆废弃机场外的平原。
这么多事情真的都是巧合吗?科学家表示很可能是它们遭遇这些的时间都是南极时空之门打开的瞬间被回到过去,也就是穿越时空,但这样的巧合实在是太少了。
南极的“时空之门”在现实世界里,穿越时空是很多人的梦想,假如能够穿越时空,历史就会发上改变。
那么,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类能否一偿所愿,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或者穿越到未来呢?南极的“时空之门”可以让人类实现这个夙愿吗?在1995年1月27日,美国的武力雪茄发现,南极洲的上空出现了不断旋转的灰白烟雾。
最初的时候,他们认为这些只是普通的天气现象,但是研究人员还是本着科学家的精神,发射了一个气象气球去探测。
令人奇怪的是,当研究人员回收气球后,发现这个气球的计时器显示的时间是1965年1月27日。
后来的一段时间,研究人员有陆续发射了几次气象气球,但是每次计时器的时间都会倒退30年。
对此科学家将这团“烟雾”定义为“时空之门”。
南极北极属于哪个国家各国纷纷在南极建立考察站
而这些控制北极岛屿的国家,有加拿大、俄罗斯、挪威等,这些地方虽然寒冷,但是这里依然有着许多资源。
而南极则跟北极的区别很大了,因为人类在大航海之前,一直都没有找到过南极大陆。
南极大陆上也没有人类活动的踪迹,直到18世纪的1773发现了南极大陆,这时候人类才把目光放到了南极大陆上面,而且从北极和南极哪个更冷,我们直到南极比北极更冷,更加不适合人类生存。
不过南极大陆上面非常的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再加上路途遥远的地理位置,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宣布主权,由于技术还不够。
所以关于南极的开发,一直都处在搁浅状态,在后来人类社会爆发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是使得人类的目光离开了南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目光才重新回到了南极,对南极的主权进行了新一轮的争夺。
不过当时美苏争霸谁都没有得逞,于是两国牵头签订了《南极条约》,并且宣布南极是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
各国纷纷在南极建立考察站虽然《南极条约》中规定南极是属于全人类,但是想要在南极事物中有话语权,只有登陆南极建立起南极考察站的国家,在南极事物上才有话语权。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连南极考察站都建立不了,南极上的东西也就没有你们什么事。
南极大陆上面拥有丰富的未开发能源,所以世界各国对南极那是垂涎欲滴,但是南极大陆上的各国势力形成了一种平衡。
所以南极大陆的资源开发一直都没有开始,不过南极大陆作为人类的后备资源还是非常好的,所以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南极北极属于哪个国家的答案了。
结语:北极圈的岛屿由于被几个国家所瓜分,所以北极的资源开发已经是踏上了进程,并且已经颇有经济收入了。
毕竟在现代这个社会,手握资源才有说话的底气,其实美国就是因为掌控众多资源才成为世界霸主的!
改造火星的新材料
这将意味着,这颗寒冷、干燥、几乎没有空气的火星必须被改造成人类的可居住之地,这一过程比到达火星要困难得多——火星白天的温度基本上都在0℃以下,夜晚的温度甚至低到了-80℃;火星也几乎没有大气层,大气压也仅为地球的0.75%,因此火星的地面忍受着来自太空的辐射。
鉴于改造整个火星的难度,来自哈佛大学和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人员提出,改造火星的一部分区域(小区域的气压问题好解决),使得那部分区域适宜人居住即可。
研究人员受到了火星极地冰盖上发生的一种现象的启发——火星冰层由水和二氧化碳构成,阳光能够轻松穿透这些冰层,并在冰层下聚集热量,使得冰层下的温度升高——这也是一种温室效应。
这个现象提示我们:能够造成温室效应的不一定只能是气体,固体其实也可以——这就是固态温室效应。
研究人员打算利用固态温室效应在火星上创造适宜居住的环境,这就需要去寻找一种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热导率(热量在固体传递时的损耗)并能尽可能多地传输光的材料。
研究人员想到了硅气凝胶,硅气凝胶是一种多孔材料,它能允许光线通过,而且它的热导率也非常低。
通过建模和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一层厚度只有2~3厘米的硅气凝胶就足以造成温室效应,将温度升高到水的熔点以上,同时能够阻挡有害的紫外线辐射。
所以,把硅气凝胶放置在火星地面上,是可以将火星地面加热的。
硅气凝胶可以用来建造房子、温室,甚至于一个大的自给自足的生物圈。
硅气凝胶覆盖的区域越大,它造成的固态温室效应的效率会更高,因为从区域侧面散发的热量比例会更小,能够极大地减少热量损耗。
硅气凝胶在火星上能够发挥作用的区域非常大——由于阳光充足,它几乎可以在火星北纬45度到南纬45度之间的任何地方发挥作用。
不过,在有水和风的地区使用效果最好,因为水和风能够吹掉硅气凝胶上面的灰尘,避免阳光被遮挡。
与改造整个火星的生态环境不同的是,使用硅气凝胶的火星改造是可伸缩和可逆的,即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改造火星的任何地方、任意面积的部分区域,而且我们也可以随时撤销这些改造,还原火星原本的面貌。
这其实也避免了一个潜在的伦理问题——目前我们尚未确定火星完全没有生命,我们可以在局部的改造中进一步寻找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证据。
在完全确认火星不存在生命之前,保留可以完全还原火星面貌的能力,这是尊重火星生命生存的一种方式。
科研人员的下一步动作就是测试硅气凝胶的可行性——他们将其部署在地球上干燥、寒冷如南极洲或智利等地区,看看固态温室效应是否能良好地产生。
如果在地球上测试的结果良好,就可以考虑在首艘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上面搭载硅气凝胶或者是生产硅气凝胶的机器(前提是火星上也有可以生产出硅气凝胶的原材料),并尽快在火星上完成一次实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