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生平简介,故居简介

字汝思,号宾渠,,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率口(今黄山市屯溪)人。
少年时,读书极为广博﹐对书法和数学颇感兴趣,一生没有
【菜科解读】
字汝思,号宾渠,,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率口(今黄山市屯溪)人。
少年时,读书极为广博﹐对书法和数学颇感兴趣,一生没有做过官。
20岁起便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商。
因商业计算的需要,他随时留心数学,遍访名师,搜集很多数学书籍,刻苦钻研,时有心得。
约40岁时回家,专心研究,参考各家学说,加上自己的见解,于60岁时完成其杰作《直指算法统宗》(简称《算法统宗》)。
诚如英国李约瑟所说:“在明代数学家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程大位”,“在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以前,没有任何关于近代珠算算盘的完整叙述”,可谓集成计算的鼻祖。
人物简介 程大位,嘉靖十二年四月初十(1533年5月3日)出生於商人家庭,自幼聪敏好学,因商业上的需要,对数学很有兴趣,少时随父外出经商,遨游吴楚,博访闻人达士,遇有“耆通数学者,辄造访问难,孜孜不倦。
”程大位在商务往来中,有感于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决心编撰一部简明实用的数学书以助世人之用。
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不惜重金购求遗书。
四十岁时,倦于外游,便弃商归故里,认真钻研古籍,撷取名家之长,历经二十年,于明壬辰年(1592)写就巨著《算法统宗》十七卷和附录《算法源流》记录了元丰、绍兴、淳熙以来所刊刻的各种算书,其中有《盘珠集》、《走盘集》,惜二书已失传。
其后六年,又对该书删繁就简,写成《算法纂要》四卷,成为后世民间算家最基本的读本。
《算法统综》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并记载了解决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
这两部巨著是我国古代最完善的珠算经典之作,开创了珠算计数的新纪元,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将其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
前期,该书又传入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
人物故居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率口渠东,占地540平方米,建于明正德年间。
宅第主楼坐北朝南,三开间两进(俗称“一脊两堂”),二层,砖木结构,门楼里外挑檐,曲梁斗拱,马头山墙。
西侧为祀祖楼,五开间,倚主楼而建。
入口处就势建“宾园”一座,园内有仿古回廊、草坪及花圃。
临宾园原有人工水渠一道,当地后裔称该渠为“宾公渠",公号"宾渠"即源出于此。
程大位故居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
程大位故居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于1986年9月18日程大位逝世38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由故居祭祖楼、资料馆(覃思堂)、宾园四部份组成。
全馆共收藏文史资料4000多份,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算具(质地有金、银、铜、铁、锡、石、骨、象牙、泥、陶、玻璃、塑料、种子、海珠等数十种材料)近千件,充分展示了中国第五大发明——珠算发展、演变 的历程。
特别是程大位先生穷毕生精力所著《直指算法统宗》和《算法纂要》,开创了中国珠算新的里程碑。
他的《直指算法统宗》成书并刊印出版于1592年5月,此书广泛流传300多年不衰,并在1600年流传到日本,开创了日本和算的先河,日本每年8月8日均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以纪念程大位先生。
明末时期,他的书广泛传遍东南亚、欧洲和美洲,为世界珠算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哲学简介七年只出战一次!马超之勇为何不被孔明重用?专家:2原因莽山烙铁头蛇有毒吗,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巨型毒蛇(遭盗猎价值100万)绿树蟒有毒吗,曾经被抄到100万元的绿树蟒现在千元就搞定美国超级黑科技tv-8核动力坦克,克莱斯勒打造水陆两栖核战坦克
广西出土明代古墓,竟发现一块瑞士手表
对于中国人而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注定了会有更多奇怪的事情的发生,而在这些奇怪的事情之中,发现又成为人们最为惊叹的事情。
据说在广西曾经发掘出一座明代古墓,在墓中出土了一块戒指,上面还刻着瑞士英文字母。
对于这件事情,专家还称:“这是真的”。
那么,到底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样的呢? 2008年11月,上思县发现了一座明代古墓。
12月11日,中央台记者的两个记者和中国铜鼓研究会理事长、广西文物专家组组长、原广西自治区博物馆馆长蒋廷瑜先生来到上思县,对墓地考察、采访报道。
中午十一点左右,考察报道队在对现场和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录像的过程中发现,巨棺(较小那个)出土的墓坑边还有一片5公斤左右的三合土(巨棺由三合土制成),挖出之后,从三合土的碎片上掉下了一个金属物品。
考察队员赶紧将其捡起来,结果发现这是一枚“戒指”。
对戒指的材质进行辨认后发现,它是铜制品,个头和普通戒指一样大小,“戒指”的表现呈现出了手表的形状,而时针和分针指向10点6分,边缘也有像手表上发条的纽,整个“戒指”颇像一个袖珍手表。
后来,有人将“戒指”的内部擦了一下,发现里面有梅花桩凹陷的花纹,可以从中看到两个清晰的大字“瑞士”。
专家们认为,即使这是用来陪葬的手表,但是当地人并没有金实物做成袖珍状的习惯。
同时,世界上第一块用于佩戴的手表诞生于1904年(也有人认为是1918年),因此在的时候,手表并不存在。
同时,手表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这还晚,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而石棺的年代久远。
也就是说,这块手表是“陪葬品”的概率并不大。
但是,倘若手表不是陪葬品,那么它又为何会出现在墓坑附近,并且还被后人给发现了,这件事情总是有些离奇的。
不过,对于这里面的原因,考古学家依旧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这“手表”究竟是什么年代的物件,用来作什么,又怎么出现在墓坑边的泥土里,这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迷团。
参考资料:《上思巨棺》 随机文章平凡杨家将为何能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火星土星双星会月,三者呈三角形位于东南方(肉眼可见)蛇类祖先厚针龙图片,身躯像蛇长有双足神似中国神龙(现今已灭绝)盘点精神系异能有哪些,催眠/控制/精神穿刺/制造幻象/幻想具现化怎么查看自己的超能力可行性,三大条件助你觉醒超能力(白费力)
明代有着怎么样的丧葬习惯?皇室和民间的有什么不同
明代帝王除安葬在南京的孝陵外,其余都安葬在北京天寿山、金山口一带。
明代皇帝死后,通常有后妃陪葬,陪葬的后妃不经过墓道,而是在外垣之内、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
朱元璋死后,大量后妃、宫人殉葬,建文帝和为了表示抚恤,下令这些宫人的家人世袭千户或百户。
后宫嫔妃殉葬的陋习一直到驾崩之前才下诏废除,自此以后殉葬彻底不存在了。
图1:明孝陵 倘若皇后生病久了,无法痊愈,便由礼部和工部的官员会同钦天监,带上熟知风水的官员前往天寿山选择吉地。
通常皇后薨逝后,殡殿为,哭祭则在思善门。
到了嘉靖年间,这些规定有所改变,但是总体还是相同,只是将丧期从十二天改为十天,十天后官员便戴乌纱帽、佩黑角带、素服上朝参拜。
明代皇家的丧葬受到影响较大,按照规定,皇帝或皇后死后,每座寺庙都要敲钟三万声,以此来祈祷死者不会受苦,能够在冥界享受福祉。
随着时代变化,丧葬的习俗也有所改变。
明代的丧葬习俗逐渐开始崇尚奢靡,丧礼开始讲究脸面排场。
民间的丧礼习俗逐渐俗化、不合礼法。
如“成服”“度亡”“迎丧”“暖丧”等都成为了士大夫严重的陋习。
从帝王到平民百姓,祭祀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一件传统而严肃的事情。
中国自古以来的礼法很森严,在不同的时期虽有一些差别,但是总体而言等级的区分一直都很明确。
初期规定,官员可以祭祀高、曾、祖、父四代,而庶人只能祭祀祖、父两代人。
是明朝初年的社会主流思想,士大夫一般按照《家礼》的规定,在正寝的东面建立祠堂祭祀四世祖,庶人只能在家中居室祭祀两代。
图3:朱熹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人的心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最后就形成了礼法的废弛,民间祭祀的祖先逐渐增加。
这一现象引起了明王朝礼部尚书夏言的重视,嘉靖十五年,夏言上书建议在全国重新发布祭祖的相关规定。
夏言主张大儒程颐的做法是规定天下臣民可以在冬至、立春等节日进行祭祀始祖、先祖,但是百姓不得逾越规矩私自设立家庙;三品以上官员可以建庙祭祀五世祖,四品以下维持祭祀四世祖不变。
夏言的建议对明代的宗法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嘉靖皇帝允许官员建立家庙祭祀祖先,同姓之间的联络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密切,从而形成了大宗祠。
官员的行为在民间引发了效仿的风潮,百姓之间也开始联合祭祀祖先。
宗族开始在嘉靖年间大规模发展。
父系社会开始之后,人们一直都以男性的血缘作为关系的延续与纽带。
而明朝的宗族发展就是以男性血缘作为家庭与家庭的联系纽带,最后联合在一起的同姓组织。
明代宗族不断发展的同时,明代的移民也很频繁,于是形成了移民之后的始祖,称之为始迁祖,始迁祖的后代重新组成新的宗族组织。
这一宗族组织特点鲜明,主要有一些特征,比如同一家族的聚集在一个村庄生活,这是宗族生活的最显著特征。
时至今日这一现象也依然存在,在明代,拥有家庭的成年男性也通常居住在同一个村庄,或者附近的几个村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互相之间有血缘关系的社会组织——宗族。
按照明代的礼法,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可以分为五服之内和五服之外两种,而这一关系通常由每一个家族的族谱进行记载。
由于都是相同的祖先,他们就共同建立一座祠堂来祭祀他们的始祖,互相之间也形成了一些大家都认同的规矩,也就形成了族规家法。
按照规定,始迁祖以下的男子以及其组成的家庭都是同一家族的成员,由于年代的久远,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在丧葬祭祀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别。
五服是确定血缘关系远近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用来确定与死者的亲疏关系。
民间的祭祀主要由一个家族的族长主持,主持祭祀祖先是族长的特殊权力,一般春秋祠祭、清明墓祭,都由族长进行主持、率领族众进行祭祀。
在祖先崇拜盛行的明代,主祭权是族长最重要的权力之一。
族长主持祭祀,即表明族长有权力代表祖先,可以代替已不在人间的列祖列宗立言行事,管理宗族成员,族长也因此获得了其他特权。
一般说来,祭祖是由族长主持的,但有些宗族组织由宗子或各房房长轮流主祭。
丧葬与祭祀都是对死者的尊敬,随着时代发展,这些习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明代的丧葬习俗与祭祀风俗有着较大的变化。
随机文章雅典色诺芬简介宋代王安石变法中”贡举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汉朝简介真实酒与污水定律案例分析,搬弄是非的人会弄垮整个团队复活成功的灭绝动物,八大珍稀动物灭绝后复活/震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