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摩洛哥是一个假的非洲国家?法国对摩洛哥的影响有多大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04 点击数:
简介:一提到非洲国家,往往给人的印象是贫穷、炎热、黑皮肤、原始部落等,但位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绝对会让你颠覆这个看法。

摩洛哥西边是汹涌的大西洋,北边是温柔的地中海,

【菜科解读】

一提到非洲国家,往往给人的印象是贫穷、炎热、黑皮肤、原始部落等,但位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绝对会让你颠覆这个看法。

摩洛哥西边是汹涌的大西洋,北边是温柔的地中海,与西班牙之间隔着著名的直布罗陀海峡。

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很多摩洛哥人说着法语,大街上到处是浓郁的欧式氛围,建筑走的是欧式风格,连路牌也是阿拉伯文字和法文同时在线。

经济处于中上水平,气候适宜,没有黑人还盛产美女,有人便称这里是”假的非洲国家“。

那么,法国是为何能对摩洛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的呢? 这需得从100多年前说起。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法国于18世纪起在地中海上称霸。

法国拥有地中海与大西洋两条海岸线,但大西洋上称霸的英国人,法国人也不想硬碰硬,只要保持自身在地中海的无敌地位就很吃香了。

看看当时地中海的一众国家吧,意大利诸邦正混战不休,还未统一;以前牛气冲天的奥斯曼帝国自1683年后逢战必输,早已没有往日荣光;而南边的西班牙国内一片凋敝,往日对新大陆开天辟地的热情与日俱减,大片都没心去管控。

如此有利的局势,难怪法国能在地中海能吃得开。

法国的自信心一度膨胀,想蚕食地中海周边的落后国家,将整个地中海变为法国的内湖才痛快。

自然而然,与法国距离最近的北非成为法国向地中海南岸扩张的第一步。

法国首先瞅准了北非的马格里布地区,有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三个国家。

当时的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名义上是奥斯曼帝国的行省,但奥斯曼帝国国力衰弱,没精神打理这里,两地都是自治状态。

1830年,阿尔及利亚因债务危机沦为法国殖民地,1844年,突尼斯帮助阿尔及利亚人发动起义,但是失败了。

可笑的是,1881年,突尼斯也因为债务危机被迫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马格里布地区就剩下一个摩洛哥苦撑着维持独立,然而摩洛哥国力并不强,注定不能独善其身。

19世纪下半叶起,摩洛哥内乱频发,王室力量日渐衰弱,不仅法国趁机蚕食,西班牙、英国与德国也来纠缠,几个欧洲列强因为分赃不均冲突不断,摩洛哥自身的利益却无人理会,侵占与反抗之间,爆发了两次摩洛哥危机。

这场殖民地争夺战中,德国是一方,另一方是法、英、西抱团。

西班牙站在法国这边是为了分一杯羹,英国站在法国这边纯属“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德国海军实力增长,一定会威胁到英国的海上霸权,所以英国一直防备着德国有机会出头。

面对1:3的格局,德国有些力不从心,却怕丢脸不愿妥协,法国这边及时给了个台阶,用法属刚果的一块殖民地做为安慰,德国在心里合计一下觉得划算,默许了法国对摩洛哥的扩张,开着舰队离开了。

1912年3月,法国迫使摩洛哥签订《非斯条约》,摩洛哥正式沦为法国殖民地。

随后法国把摩洛哥最北部和最南部分给了西班牙,法国独占中部,建立了保护国。

在1913年至1955年间,法国在摩洛哥明借暗夺了约100万公顷的肥田,80%的摩洛哥土地成了法国的保护区。

摩洛哥被法国与西班牙控制,两国的大批移民涌入摩洛哥,他们打着开垦荒地的名义肆无忌惮的抢夺,建起了一个又一个欧洲式大农场。

当时公有与私人农场达到6000多个,种植了柑橘、葡萄、软粒小麦等高利润农作物,其收入大半被殖民者占有。

虽然到处都能看到丰收,但摩洛哥人无法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因为土地被抢,很多摩洛哥农民生活无依,只能成为殖民者的廉价劳动力,一部分去了欧式大农场,还有一大部分成为了法国和西班牙商业公司的工人。

看吧,法、西两国抢了地上的还会夺地下的,地下的铜、铁、锰、铅、锌、钴、磷钙土等矿产资源被掠夺式地开采。

摩洛哥人民日夜操劳,却只能看着自家的资源运往海上,然后在法、西两国加工成商品,再高价倾销回来,日子过得辛酸又憋屈。

为了弱化当地阿拉伯语与柏柏尔语地位,方便殖民地管理,法国引入法语作为行政与经贸语言,开办的大量学校也是为法国利益服务的,法国人想通过文化教育将摩洛哥人同化,抵消摩洛哥对法国殖民统治的反感。

法国还投资修建公路与铁路,当然,也是为了自身掠夺矿产和农作物更方便,若是发生叛乱还能更快的派遣军队。

有着近千年独立传统的摩洛哥人民并没有麻木, 大小起义不断,最著名的则是1921年9月开始的里夫共和国运动。

在西属摩洛哥,当地12个阿拉伯人与柏柏尔人部落建立了里夫共和国,在里夫地区起义,扛着土枪土炮在地形多变的山区灵活穿梭。

像是我国期间的游击队一样,来无影去无踪,“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愣是将2万多西班牙殖民军搞得蒙圈,缴获了大量西班牙殖民军的枪支弹药。

西班牙急眼了,于1928年调集10万大军进攻里夫共和国,没想到被打了。

西班牙不甘心,又找来法国一起打群架,结果里夫军民由守转攻,将法西两国联军打跑,解放了西属摩洛哥北区的大部分土地。

这回法国和西班都急眼了,开始疯狂镇压,疯狂到什么地步呢?两国不仅调集40万大军,还组织装备有现代化武器的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即使这样,也用了10年才把里夫共和国运动镇压下去。

军队打仗是有成本的,这场旷日持久的镇压让法国与西班牙花了很多钱,管理殖民地的成本高了,超出了当初在此剥削所得。

二战结束后,全世界殖民地要独立的浪潮此起彼伏,摩洛哥到处闹罢工要独立,法国和西班牙认怂,答应了。

1956年4月7日,法、西两国废除所谓的“保护国”,两国殖民地合并,摩洛哥成为统一并且独立的王国。

殖民是把双刃剑,法国在摩洛哥50多年的殖民经历,给摩洛哥人民带来了辛酸苦痛,也给摩洛哥的经济发展与物质文化留下了长久影响。

法国在摩洛哥留下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成为摩洛哥工业化的基础,法国文化使摩洛哥并延续了欧式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也为摩洛哥沟通世界打开了一扇广阔的窗。

经济的腾飞让摩洛哥面子里子都足,因为有特殊的地理地貌,发展旅游也是相当积极,特别是对中国游客实行了免签。

摩洛哥可以说是一个奇幻的国度,大海、戈壁、沙漠、雪山、古城应有尽有,有“非洲后花园”的美称。

别看这里是非洲,气候还是挺不错的,夏天并不会感觉热,因此当地还有一句广告词:要避暑,来非洲! 如今摩洛哥主要以阿拉伯白人和混血为主,混血出美女在这里是真实的写照,因为摩洛哥绝大多数人都是回教徒,所以女孩择偶多选择本国人,因此在摩洛哥,满眼都是白人也就不奇怪了,也难怪有人说摩洛哥是一个“假的非洲国家”。

随机文章英军发现12个英国不明飞行物,国防部认为是孔明灯30秒电梯法则的应用,交流时用3句话完整的描述自己观点黑鳞鲛人真的存在吗,揭秘黑鳞鲛人被美国抓获(探测海底文明)揭秘美国洛杉矶蝴蝶树之谜,成千上万的蝴蝶栖息于松树上(蝴蝶王国)最后的晚餐多了一只手,达芬奇最恐怖的画(拉斯维萨看出玄机)

西兰公国是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英国不收回来

在地球上那些不被承认的“国家”中,西兰公国无疑是知名度最大的之一,他还有一个著名的名字——怒涛塔。

一提到怒涛塔,英国人就一肚子气,会说:简直扯淡!明明是英国皇家海军一个废弃的海上堡垒,竟被几个吃饱了撑的人建立所谓的国家。

怒涛塔在哪?在首都伦敦东北有个叫伊普斯威奇的城市,从伊普斯维奇出海到北海海域,离海岸线不远处有个看上去像海上石油平台的铁家伙,就是怒涛塔。

怒涛塔的历史并不复杂。

二战时,为了防御德军入侵,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以北的海域,打造了很多海上堡垒,怒涛塔是其中一个。

怒涛塔建在一个沙洲之上,基座是一条废弃的驳船。

德军对英国主要以轰炸为主,包括怒涛塔在内的诸多堡垒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德国战败后,这些堡垒也失去了军事价值,驻在怒涛塔的英军全部撤回本岛。

怒涛塔成了一座空无一人的“鬼塔”,但有个人却盯上了这里,他就是罗伊-贝茨——前英国海军上校,时间是1967年9月。

9月2日,贝茨前上校带着一伙人登上怒涛塔,对塔上的海鸟,以及塔下的海鱼宣称:以后我就是你们尊敬的国王陛下! 禽兽们舞蹈山呼万岁。

这一天成为了西兰公国的成立日,西兰公国疆域有多大呢?0.00055平方公里,也就是550平方米。

公国的所有财产,就是这座被英国废弃了的大铁塔。

但贝茨显然并不在意自己只是个麻雀般的国王,他乐此不疲地发行货币、邮票,还要准备与英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贝茨说西兰公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但,麻雀再小,他也有与老鹰平等的尊严。

英国首相威尔逊听到这个消息后,鼻子差点被气歪了,大吼:乱弹琴!怒涛塔虽废弃,但所有权是英国的。

如果人人都像贝茨这样,跑到各个无人工事或岛屿自称国王,英国岂不乱了套。

英国海军派出一架直升机,机上有很多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的目的就是飞到怒涛塔上,活捉“反贼”贝茨一伙。

海军指挥官本以为贝茨只是过过国王瘾,看到正规军来了,可以愉快地结束游戏。

没想到西兰公国的王后——琼反应极为强烈,琼娘娘拔出枪,先是开了一枪吓唬直升机,然后说:马上滚!不然同归于尽。

很显然,以直升机上英军的兵力,活捉贝茨一家易如反掌,可动不动手还需要请示威尔逊。

威尔逊是个经济学家,性情温和,不像前辈那样,遇事能把桌子腿捶断。

威尔逊只想赶走贝茨一家,可贝茨一家既然想当老赖,那就赖着吧。

威尔逊是这么想的:如果把这些闲人拉回英国审判,即使定了罪,投入监狱还要花钱请他们大吃大喝,这些人饭量据说很大。

不定罪,流落到社会上,又是社会不稳定的定时炸弹,这伙人都有胆量跑到唐宁街10号封王拜相。

到那时,英国出的洋相更大。

所以,威尔逊首相下达命令:不许开枪,立刻返回。

虽然在嘴上,威尔逊说贝茨上校在二战时打过德国鬼子,于国素有微功,不忍诛之,一副的样子。

贝茨国王并没有英军没有攻击他而对英国感恩戴德,反而拿出一份英国法官的判决书。

这份判决书说:西兰公国并不在英国所宣称的3海里领海线内,自然就有权力成为国家。

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英国跟着美国,在别国地盘宣称我们只承认3海里领海里。

这下,英国自打耳光,没理由反对西兰公国了。

贝茨国王欢呼过后,在1974年给他的国家制定了一部最高法律,国旗、国旗应有尽有。

不过,西兰公国失去了英国的庇护,也有麻烦的事。

世界各地很多黑道听说英国附近还有这么个地方,都跑过来开赌场,有金融头脑的把这里当成了避税天堂。

还有的更狠,准备推翻贝茨取而代之。

贝茨国王大怒,组建了西兰“国防军”,生擒一伙由德国人指使、荷兰人具体行动的金融诈骗团伙。

西兰公国至今健在,但开国太祖贝茨已于2012年10月,呜呼哀哉、伏惟尚飨了。

不过,贝太祖驾崩于英国埃塞克斯郡的养老院。

已患老年痴呆多年的贝太祖早在1999年,就把权力交给了儿子小贝茨,封小贝茨为摄政王。

但是,贝太祖的琼皇后显然痴迷于权力,宣布大行皇帝虽崩,但哀家还在… 随机文章盘点世界六大沉船,英国用客轮偷运武器连累乘客(1200死)重庆云阳龙缸天坑,被誉为天下第一缸(深达326米)美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进展,第15艘被验收(24亿美元)重庆神秘天书之谜,打开书页竟然一个字都不认识详解宇宙中最恐怖的星球,温度1000摄氏度以上(堪称地狱)

北极圈斯瓦尔巴群岛属于挪威,为什么我们能在上面建站?多亏了这一条约

我们翻开历史的故纸堆,上世纪初,前人签订一个条约,在遥远的欧洲为我们留下一个权利,这块地方就是斯瓦尔巴群岛。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巴伦之海、格陵兰海和北冰洋之间,面积达6.1万平方公里,这里终年积雪、,在近代以前根本无人在此居住。

12世纪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首先发现该岛,此后在漫长的岁月里只有少数的捕鲸船偶尔在此落脚。

进入20世纪之后,岛上陆续发现煤炭、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于是各国家纷纷将目光投至此地。

从地理位置上说,斯瓦尔巴群岛距离挪威和俄罗斯更近一些,因此岛上活动的人也多以挪威人和俄国人为主,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两国都没有对该岛进行过有效的行政管理。

当斯瓦尔巴群岛上发现矿产资源以后,美国、英国、法国、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日本和意大利等18个国家纷纷对该岛屿提出主张。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各国终于同意坐下来共享权益,于是在1920年2月《斯瓦尔巴条约》出炉,并约定五年以后生效。

根据该条约,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归属挪威,但群岛上的所有矿产资源归各缔约国共同所有。

不过有这种好事当然不能让这几个国家独享,随后不久前苏联、西班牙、德国、芬兰等33个国家纷纷加入该条约。

此时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段祺瑞的主政下也对该条约表现出积极意愿。

一番斡旋之下,中国终于赶在1925年条约生效前加入。

可惜的是此时国家国贫民弱,实在无力跨洋越海去经营这样一块极北之地,但至少从法律上保留了中国人日后重新踏足斯瓦尔巴群岛的权利。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正当崛起后的中国苦于没有对北极进行科研考查的立足之地时,今人赫然发现原来我们从北洋时期就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缔约国。

根据这一条约,我们有权在斯瓦尔巴群岛上进行任何非军事性活动,于是2004年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正式落足此地。

如今中国人在国外至少有两个地方不需要签证,一个是南极,另一个就是斯瓦尔巴群岛。

如果途径挪威转机的话,签证只计算在挪威本土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斯瓦尔巴群岛上你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凭借着八十年前的一纸条约,中国在北极地区拥有了话语权,而且捕鱼、狩猎、工业、矿产、商业活动和科学研究等各项权力统统向我们开放,不得不说这是前人留给后代的一笔财富。

随机文章杨玉环替老胖安禄山「洗三」 唐玄宗却不皱眉、不动怒神奇的口红效应是什么意思,口红大卖就是经济大萧条时期外道魔像vs人柱力,九尾人柱力集齐面前能与魔像一战哈勃望远镜和中国天眼谁厉害,中国天眼恐看更远/灵敏度更高美国下一代宇宙空间站可能像气球,恐由马斯克的SpaceX负责发射

加入收藏
               

为什么说摩洛哥是一个假的非洲国家?法国对摩洛哥的影响有多大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