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芬兰哪来的那么多先进武器装备?都是哪位给芬兰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05 点击数:
简介: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国。

芬兰的面积只有3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仅500多万,还没我国山东烟台人口多。

不过别看芬兰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实力可不弱

【菜科解读】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国。

芬兰的面积只有3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仅500多万,还没我国山东烟台人口多。

不过别看芬兰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实力可不弱,苏芬战争中曾重创强大的苏联,苏德战争中甚至还在北线协同德国向苏联发动进攻打的苏军节节败退。

芬兰军队那么能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芬兰的武器装备非常精良,虽然比不上美国、英国这种世界一流强国,但也是非常先进的,很多装备甚至比号称世界第五工业强国日本都要好。

那么二战时的芬兰哪来的那么多先进装备? 第一,自主生产。

芬兰虽然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二流小国,但发展水平很高,拥有一定的工业生产能力。

芬兰生产的莫辛-纳甘m/28-30步枪、索米冲锋枪、M26型轻机枪、L-39反坦克步枪、VLMyrsky型战斗机等武器装备性能都非常不错。

其中,索米冲锋枪曾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并在苏芬战争中大出风头,被苏联称为“魔鬼”冲锋枪。

对于一个当时只有300万人的小国来说,芬兰在军工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很高了。

毕竟当时能够自主生产反坦克步枪、战斗机的国家并不多。

第二,缴获。

芬兰在苏芬战争中缴获了大量的苏军装备。

苏芬战争中,苏联被芬兰打的损失惨重,坦克、火炮、汽车等武器装备丢弃的到处都是,把这些装备进行了维修改造,并装备了自己的军队。

二战时,芬兰军队中苏制武器比例很高,大部分都是芬兰人在苏芬战争中缴获来的。

苏芬战争中,芬兰缴获了200多辆坦克,700多门火炮,枪支弹药更是不计其数,缴获物资中甚至包括威力巨大的TM-3-12重型铁路炮。

如果苏芬战争再打几年,搞不好芬兰军队就全都换成苏械了。

向来喜欢抢别人东西的苏联难得在苏芬战争中当了一回运输大队长。

第三,购买和援助。

由于芬兰特殊的地缘优势,芬兰和英法以及德国、瑞典等国家的关系非常好。

苏芬战争前,芬兰从英法等国家购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苏芬战争爆发后,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又向芬兰援助了大批的武器装备,飞机、火炮、反坦克炮应有尽有。

苏芬战争后,芬兰在德国的拉拢下倒向德国,德国开始大规模援助和武装芬兰。

从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到三号突击炮、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甚至大型声波定位仪,德国援助芬兰简直不遗余力。

芬兰军队连军装和钢盔都和德军一个样,德国的援助力度可想而知。

芬兰人的勇敢彪悍加上精良的武器装备,战斗力自然杠杠的,所以打的苏联军队晕头转向。

二战后期,经过战争洗礼的苏军想趁机拿下芬兰,结果还是被芬兰人打的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吞并芬兰的想法。

不得不说,芬兰人是真厉害。

如果当时的日军遇上芬兰军队,不知道会怎么样。

随机文章冰箱微波炉放一起爆炸,造成2人死亡/其威力相当恐怖(需谨慎)耶稣为什么不杀了撒旦,信徒只有感受邪恶的恐怖才会向往光明鸑鷟是什么神兽,凤凰中最厉害的物种/《扶摇》背后的大boss小行星带位于什么之间,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位于太阳系内)说完晚安后的你就真的睡了么,晚安演变成礼貌性结束聊天的词语

大清被西方列强狠揍后,英军翻译一席话值得深思

晚清(1840年—1912年),是统治的晚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也是近代中国半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开启了晚清时期。

清朝统治力量开始衰落,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清朝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晚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政府最腐败的时期,贪官之多,。

这些贪官象蛀虫,地蚊食清政府的基梁,最终导致清王朝的覆灭。

晚清政府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百姓怕官,官怕朝廷,朝廷怕洋人,洋人怕百姓”。

这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普遍流传的一个民谣。

这四句话总结很经典,高度概括了晚清的社会现象。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1842年发生在镇江的“壬寅之役”打响时。

清军副都统海龄在生死存亡关头,不顾百姓死活,却沉湎于声色之好,纳妾藏娇,避居佛殿。

当外夷入侵时他并没有效组织抗敌,而是到处屠杀无辜百姓,捉路人做汉奸。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看清军失败的笑话时,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

问翻译何以如此,翻译回答说: “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 国家不过是统治者的私有财产罢了,是人家的国家,朝廷从来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待。

这样的国家、朝廷、官府,与老百干呢? 老百姓早已经对这种统治失望以至于痛恨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江边两岸聚集了当地居民。

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像在观看一场表演。

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像看马戏一般。

1856年英法联军以更换条约为名进逼北京。

而清政府不顾及英法联军的条约不平等而直接认可。

反倒以巴夏礼率领的代表团不行跪拜之礼这种琐碎小事争执不下。

最终清政府扣押了英法代表团39人。

随后英法联军强占后,清政府在武力威逼下交还了39名代表团。

而其中生还的只有18人,自此英法联军与清政府的“梁子”结下了!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

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法军队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

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并杀害21名使节。

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

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

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圆明园里面具体有多少瑰宝至今都仍然是一个谜。

经过外夷多次对圆明园进行洗劫,圆明园不计其数的珍宝就这样不知所踪而沦为满目疮痍的废墟。

据晚清汪康年所著《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一文中说。

联军刚进入圆明园时,先期是有秩序地行抢劫之事。

“邻近乡民及海淀贫氓纷至沓来,麇集园墙外渐近吾营。

与在营华役互语,华役携有梯逐架以登,络绎越墙而入”。

最终演化成了联军和国民共同参与的大规模劫掠行动。

当侵略者最后传令纵火的时候,“各军并无火器,惟有水桶、水锅而已”。

侵略者为缺少纵火之物而着急之际,又是“海淀华人暨华役,将携来之火线、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齐集以待”。

希望侵略者能够尽快纵火。

其后,这些人更是“到处引火延烧”,推波助澜。

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前夕,统治者,带着高贵的皇室贵胄先溜了。

只顾自己性命,弃百姓不顾。

国家不爱民众,又凭什么指望民众拿自家性命去爱国? 太平日子统治者作威作福,剥削民众,灾难来了又扔下民众不管自先逃命。

导致积蓄已久的民众怨气自然如火山一样爆发。

人们巴不得看到统治者统统死掉,焚毁你的家园还是轻的呢,休怪民众无义! 这样说来,又能怪谁呢?归根结底是清廷腐败无能导致圆明园被焚毁。

虽然清朝民众伙同外夷抢夺圆明园珍宝并且纵火只是野史。

并无事实依据可言,但不由得让人深思。

可见当时的人民对于清廷的统治是有多么的憎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一个压榨人民使得人民吃不饱饭,自己却衣食无忧安于天命的统治者必定是会遭到人民唾弃的。

一个外敌入侵只知道自己逃命弃百不顾的朝廷必定要走向灭亡!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耻辱。

圆明园的烧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

不计其数的瑰宝遭到破坏掠夺,同时也惊醒了当时的有识之士,落后就要挨打! 随后出现,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历史的惨痛给予我们深刻打教训! 国人应当居安思危,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国强民富,国泰民安! 民众才有尊严有保障,中国才能赢得他国及其民族的认可和尊重,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随机文章解密:宋代变法名臣王安石为何会一直刁难苏轼?法国斯卡普eg巡航导弹,射程400公里可打击机库和重要人物海市蜃楼找到过实景吗,平行世界假说引猜测人从地球到月球要多久,目前技术要8天左右/未来可能只需4小时意识永生是最恐怖的,失去肉体丢掉人类的七情六欲/根本就不是你

秦国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看看秦驰道就知道了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统一国家,它的建立者更是历史上少有的杰出人物。

秦朝建立之后,曾下令修建长城,并开扩四方,北征匈奴,南抚闽粤,将秦朝打造成了一个东方大国。

秦朝的工程举世无双,除了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万里长城,秦驰道也是当代的一大壮观。

秦朝建立后,国内仍然有着众多的隐患,六国后裔仍然存在,他们时刻妄想着推翻这个国家。

始皇帝为了控制六国,也为了加强与各地之间的联系,便决定修筑驰道。

从咸阳出发,秦驰道一直贯穿原六国的各大都城,他下令收缴六国天下利器,又统一文字,如此,秦文化传播到了四方。

秦朝的驰道贯穿南北,修建的非常精妙,以至于到现在都杂草无生。

在今天延安段和庆阳段一块,仍然依稀可以看到秦朝驰道的影子。

根据专家们的推断,该驰道应该是从陕西淳化县出发,一直到北边的鄂尔多斯草原,也会是今天的包头市。

这块地方是秦朝北征匈奴扩展的地方,秦朝时被称为朔方郡。

秦朝之所以在此地修筑驰道,也就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巩固边关。

秦朝驰道的设计修建是专门为了马车运输的畅通。

在古代,马车是最为先进的交通工具,所以秦始皇为了各地的畅通,专门在驰道的基础上修筑了所谓的秦直道。

从现今残留的遗迹可以看出,秦直道有几十多米宽,而且地面平整无垠,不留半点杂草,它可以使得十多匹马并排通过,不仅能更大效率的提高秦朝的交通运输能力,而且也方便秦朝对各地方的控制。

另外,秦直道还有军事方面的作用,作战一般以战车、骑兵、步兵三种兵种为主,直道以这种方式修筑更能提高秦军的机动能力,特别是对车兵来说更加的方便。

前209年抵御西进的、起义军时,正是借用了秦直道的机动性才彻底击败了周文,挽救了秦国。

秦朝虽然只有两代君主,但它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却是很大的。

修筑这样的驰道需要很多的人力,再者一条驰道也要一年以上才可以竣工,这在现今大多数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秦朝却做到了。

令后世人费解的是,秦朝到底利用了什么样的工程技术在短时间内造就了这样的交通网,这就不得不令人钦佩了。

在今天大同段的秦驰道依然保存完整,在这里参观的人们可以看到秦朝直道工程的完美,这里经过了两千多年,仍然未有杂草,当地政府甚至将其作为交通枢纽来使用。

秦驰道和万里长城是我国的文化遗产。

秦朝既然修筑了这样宏伟的工程建筑奇观,自然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这或许就是秦朝所谓暴政的起源,是它的劳民伤财才导致了最后秦朝的灭亡吧。

随机文章奥多赛尔Odoacer简介请问明朝是被谁所灭?李自成还是清朝?怎么弄死僧帽水母,僧帽水母有剧毒是真的(触之毙命/离开水会死)比银河系大3万倍的星系,对比银河系就像小苍蝇(直径30亿万光年)美国下一代宇宙空间站可能像气球,恐由马斯克的SpaceX负责发射

加入收藏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芬兰哪来的那么多先进武器装备?都是哪位给芬兰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