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距离I型文明并不遥远,可能只差300多年

目前人类是0.728级文明,
【菜科解读】
核心提示: 卡尔达舍夫等级将能利用整个行星、恒星和星系能量的文明分别分为I型、Ⅱ型和Ⅲ型文明。
目前人类是0.728级文明,按照以往的能量增长速率,我们大概能在2347年左右成为I型文明。
但是,盲目地利用能源可...
卡尔达舍夫等级将能利用整个行星、恒星和星系能量的文明分别分为I型、Ⅱ型和Ⅲ型文明。
目前人类是0.728级文明,按照以往的能量增长速率,我们大概能在2347年左右成为I型文明。
但是,盲目地利用能源可能是个陷阱,野蛮发展带来的气候危机可能是宇宙所有文明的“大过滤器”,为了让人类文明长久发展,我们必须转换自己的能源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将在何时成为I型文明呢?
撰文 | 王昱
审校 | 二七
一个文明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人口、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可以作为衡量文明等级的准绳。
但这些方面所代表的往往只是文明的冰山一角,并且难以量化对比。
对物理学家这群不想关注细节的“懒人”而言,整个文明的能耗便成了最方便的参数。
一方面,它反映了整个文明利用能源的能力,这与整个文明的人口、经济与技术实力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数字,可以量化分析。
这就是卡尔达舍夫等级(Kardashev Scale)诞生的逻辑。
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Николай Кардашёв)在1964年提出了这个概念,他用能量级将文明分为3个等级:I型、Ⅱ型和Ⅲ型,这些文明分别可以利用一颗行星,一颗恒星和一个星系的能量。
I型文明是行星级文明。
这种文明可以充分利用宿主恒星(对人类而言,是太阳)传递到其母星(地球)上的能量,也能充分利用这颗行星自身包含的能量(化石能源、核能等),对应的能耗为10¹⁶W。
Ⅱ型文明是恒星级文明。
恒星主要通过发光的方式向外传递能量,太阳向外辐射能量的总功率为4×10²⁶W,Ⅱ型文明对应的能耗指标就为10²⁶W。
根据E=mc²计算,相当于每11秒,这个文明就能消耗掉西湖水总质量对应的能量。
为了收集这么多能源,Ⅱ型文明可能会建造一些能源巨构,比如戴森球。
戴森球上可能还有计算功能,为了充分利用能量,这样的结构甚至可能是多层的,一层戴森球的废热可以为下一层戴森球提供能量,形成俄罗斯套娃脑(matryoshka brain)。
Ⅱ型文明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非常遥远的科幻级技术,比如正反物质湮灭引擎、制造小型黑洞等。
Ⅲ型文明是星系级文明。
银河系的总亮度为4×10³⁷W,考虑到整个星系实在太过庞大,只要整个文明的能耗达到银河系总亮度的2.5%,也就是10³⁶W,我们就能将它称为Ⅲ型文明。
对于这种级别的文明,或许连时空本身都能随意操控,它们或许能制造虫洞或超大质量黑洞。
这种文明的技术实力应该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我们应该无法想象他们拥有的技术。
卡尔达舍夫等级并不是离散、分立的,它其实可以通过一个对数公式表示。
如果一个文明的全部能源消耗为P,那么这个文明对应的卡尔达舍夫等级K可以表示为: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为14 281 889千吨油当量(能量单位,kTOE,kilo ton oil equivalent),大约为1.90×10¹³W。
再由上述公式计算可得,地球上的人类文明目前属于0.728级文明。
过去,人类能源消费大约是按照指数增长的——每年增长的能源消费制造了更多机器,能让我们在下一年消耗更多能源。
如果仅仅按照以往的增长率简单粗暴地进行拟合,就能发现我们大约能在2347年左右成为I型文明,在几千年后成为Ⅱ型文明,在几十万年后成为Ⅲ型文明。
能源的陷阱
不过,这只是一个很粗略的估计。
它只是根据过去人类能源增长率来估计未来,并没有考虑实际的限制,过于乐观。
而且,国际能源署所使用的这个单位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一些不妙的事情——化石能源的环境威胁。
虽然只是用石油来等效,但是化石能源现在确确实实给整个地球的环境带来了很多危害。
正如美国生物学家艾德华·威尔森(Edward Osborne Wilson)曾说的:“人类真正面对的问题是:我们拥有旧石器时代的情感,中世纪的制度和宛若神明的技术。
”我们的文明也正在面临严峻的气候危机。
甚至有人认为,文明在向I型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大过滤器”(Great Filter),增长的能源消费会带来剧烈的气候变化,从而导致文明灭亡。
因此,没有文明能达到更高的等级——这可能就是“费米悖论”的解释,也是还没有外星人和我们建立联系的原因。
#p#分页标题#e#
现在,意识到气候危机的人类正在尝试限制自身的碳排放。
比如,我国就提出,到2030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全国实现碳中和。
而欧盟诸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未来的几十年,人类整体的能源结构也许将面临巨大的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各种能源的变化,重新计算人类成为I型文明的时间。
最近,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政策和建议,以及国际能源署(IEA)对未来几十年能源消耗的预测,开发了一个更详细的影响模型,估计人类在此框架下成为I型文明的时间。
他们的结论是,如果人类将主要能源转换为清洁能源,大概能在2371年左右成为I型文明。
转型的考验
模型显示,如果全球各国都履行自己的承诺,那么在2040年代,人类将会快速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到2050年左右,化石能源的消耗会迅速降低到相对很低的水平。
(a)、(b)、(c)分别为人类对煤炭、天然气和原油的消费,黑色为指数模型,红色为影响模型,蓝色为国际能源署历史数据。
图片来源:原论文
在化石能源快速衰减的同时,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将会基本维持指数发展模式,甚至会加速发展弥补减少化石能源带来的漏洞。
而还有一种不容忽视却颇受争议的能源——核能。
国际能源署表示:“从历史上看,核电一直是全球无碳电力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并且具有帮助电力行业脱碳的巨大潜力。
”过去50年中,核能减少了55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几乎相当于人类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总和。
但在多数人心中,核电始终是可怕的存在。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让所有人都心有余悸,1986年后,全球核电增速减缓,2011年全球核电发电量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倒退。
就算核电是非常安全的能源,发展速度也不得不受此影响而放缓。
按照国际能源署安全数据表(Safety Data Sheet,SDS)的最理想估计,未来核电的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2.47%。
不同条件下的核能发展情况。
黑线为已有数据、红色虚线为不再建设新的核电站、蓝色虚线为只建设规划中的核电站、绿色虚线为按照国际能源署安全数据表规划、建设核电站。
图片来源:原论文
在这种限制下,可再生能源总量将达到核电的两倍左右。
在这样的估计下,全人类的能源消耗反而可能会在2030年左右下降,在2050年左右到达最低值。
这是能源转型的阵痛,但却是我们阻止全球变暖,不让人类陷入“大过滤器”的唯一办法。
之后,或许人类的能源消费能回归指数级别增长,在用20~30年完成能源转型的情况下,在2371年左右,我们或许能就能安全地成为I型文明。
虽然卡尔达舍夫等级是个非常直截了当的限制,但它只是故事的一半。
我们固然需要大量能源,但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样重要。
在倡导绿色节能的今天,越来越多低能耗的技术被开发了出来,用更少的能源,实现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
或许,只有当我们不需要仅仅依靠支配的能源来评判文明的标准时,我们的文明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
鸸鹋战争——人类史上最耻辱的战争
但是下面发生的战争却一点都没有战争该有的严肃,充斥其中的则更多的是欢乐,奇葩以及满满的乐趣,这场战斗就是澳大利亚同鸸鹋间展开的。
纵观古今中外的任何人类对动物战争,都没有败的这么惨过,可谓是人类一败涂地。
鸸鹋战争 一战过后,大量的士兵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澳大利亚,很多地方还是一片荒地,于是这些退伍士兵们被派遣到了澳洲西部的荒野进行开荒。
刚开始这些退伍士兵们的日子过得还可以,但是没过多久这种祥和的生活就被一群“”们给打破了,这群傻狍子就是现在的澳大利亚珍稀动物鸸鹋,鸸鹋性格憨憨的,完全不惧怕人类,有时候遇上你还会过来打打招呼,交流交流。
鸸鹋大军 而且这些“傻狍子”胃口还巨大,成群结队的看见啥吃啥,在平原上仿佛一群无边无际的大号蝗虫。
鸸鹋为王,!退伍士兵们好不容易种好的粮食转眼间就被这群“傻狍子”给糟蹋光了。
而的是,一战后的澳大利亚经济很差,原本日子就过得不怎么好的农民们这下子算是彻底的忍不了了,开始采取手段对付这些鸸鹋。
鸸鹋虽然性情温和,但是人家也是有脾气的啊,况且速度还很快,实在不行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飚起来人也奈何不了它。
最重要的是鸸鹋数量巨大,一成群就是几万只。
难道就没有人来管管这群的“傻狍子”们吗? 参加战斗的士兵 最终忍无可忍的澳大利亚政府宣布与鸸鹋开战。
他们派出了一个连的士兵,带着机枪开始了对鸸鹋的战斗。
部队接到任务不久就遭遇了一群鸸鹋大军,于是这支部队信心十足地出发了。
然而他们严重低估了鸸鹋的实力,几天下来仅仅只有一百来只鸸鹋死在了他们的枪口下。
原来鸸鹋虽然体形庞大,但是走位却一点也不呆萌。
枪一响就四散开始躲避,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可不是盖得,一会就跑没影了,那时候还没有机动部队,可怜的士兵只能扛着沉重的机枪用双腿追着打,战斗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鸸鹋手中。
参加战斗的士兵 战况被汇报过去后,指挥官也坐不住了,太丢人了,说好的排队枪毙,突突死一大片后坐下来吃烤肉呐?没办法只得撤退,但是农民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战斗还得继续,经过几次围剿后,鸸鹋的数量丝毫没有受到威胁,只是白白的浪费了大量弹药。
于是第一次鸸鹋战争澳大利亚军队被完虐。
最终鸸鹋被打进了动物园 这仗还得打下去啊,毕竟农民们的抗议越来越大了。
但是军队太少没有实质作用,派出大量军队也不切实际。
于是第二次鸸鹋战争澳大利亚军队总结前一次的经验,太急功近利没用,这仗还得慢慢打。
于是澳大利亚当局开始发动人民参加战斗,打死一只鸸鹋给奖励,人们一听说有奖励后纷纷走出家门抗击鸸鹋。
最终在持久战和人民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澳大利亚政府一雪第一次鸸鹋战争前耻。
最后鸸鹋成了珍稀物种,澳大利亚当局在1988年开始立法保护这群可怜的“傻狍子”。
注:当时澳大利亚还没有完全独立,此处就偷懒称之为澳大利亚当局 随机文章鲨鱼为什么没有肾脏,靠体表排泄氨排泄/嗅觉器官最敏感龙卷风风眼有人进去吗,龙卷风中心有没有风/没有风但是气压非常大揭秘世界上已公开的异能者,透视眼少女堪比X光机/能看透人体和墙壁火山爆发有哪些危害和特征,危害生命破坏环境/历史上27万人丧命佛说命运坎坷的人特征,心态失衡/充满嫉妒/喜爱攀比/不懂发泄情绪
蒙古帝国西征是如何攻破城堡的 送科技文明下乡又是如何回事
但是,蒙古骑兵面对西方高大的城池怎么办?总不能靠弓箭吧?如果破不了城,蒙古人的西征就是笑话。
一、古代中国,攻城战一直是最主要的战争形式之一,于是,我们伟大的祖先创造出形形色色的攻城器械。
中国古代攻城兵器 从以来,军队中最常见的攻城器械有如下几种:飞桥、云梯、云车(望楼车)、辒车、钩撞车、临冲吕公车等等。
从作用上看,无外乎攀登城墙、挖掘以及破坏城墙和城门。
蒙古人却说:图样图森破。
对抛射兵器情有独钟的蒙古人,选择是这种变态级攻城兵器——抛石机。
抛石机这种大型抛射兵器,在中国军事史上,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是的蒙古军队。
自打从金朝、俘虏中学会这项技能后,蒙古人非常迷恋抛石机,专门在军队中成立了“炮军”,在攻城时集中使用,而且,一大排怪物一样的抛石机摆在城下,对守城士兵造成的心理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蒙古军队中最厉害的,是一种巨型抛石机,它是由西域工匠改造发明的,所以时人称为“”。
据《》描述的威力,“机发时声震天切地,所击无不摧毁,太地七尺。
” 公元1273年,元军攻打襄阳,就大量使用的“回回炮”,发射重达150斤重的石弹。
二、如果仅仅是抛射石弹的抛石机,只能算变态级,但蒙古人还加上了一种东西,使得变成地狱级—— 火器。
火药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之一,是一种硫磺、硝酸钾、木炭的混合物,最早被中国炼丹师无意中发明的,不过一开始是用作焰火、爆竹。
直到唐末和五代时期,成分稳定的出现后,才正式被大量用于军事战争。
宋朝是火器大国,当然这也是被逼的,要对付周围那么多的,逼得宋人展开兵器大改革,组成了庞大完备的军事工业。
使用火器作战的火枪兵 人编著的《武经总要》一书,记录有当时十多种火器:火箭、火炮、火药鞭箭、引火球、蔡乘火球、铁咀火鹞、竹火鹞、球、烟球、毒药烟球等,并详细记述了火药的成份。
金人也不差,他们从宋人手里学会了制造火器后,率先发明了铁制炸弹,金人称为“震天雷”,宋人称为“铁火炮”。
“震天雷”用抛石机发射,弹壳用生铁铸成,有罐子形、葫芦形、圆体形、合碗形四种。
其中罐子式的震天雷,内装火药,上安引信。
发射出去后弹片飞起,可钻透铁甲,杀伤力相当大。
四种“” 对宋人和金人的先进科技,蒙古人照单全收。
当野蛮的马上民族,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时,整个世界颤抖吧。
三、让我们回顾一幕恐怖的情景: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围攻花剌子模的尼沙布尔城时,沿城池摆开了3000门弩炮、300架抛石机、700架火油投射机和4000架云梯! 这无疑是星球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重火力攻击 后面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花剌子模帝国惨遭屠城、灭国。
此后,蒙古人的两次西征中,同样使用了大量火器。
1241年,蒙古拔都大军攻击波兰的一系列城邦,使用了带毒烟、毒药的生化武器。
据波兰时人记载,当蒙古兵攻击华沙的桑多米尔城时,释放了“妖术”:“蒙古军施妖术,但见大旗一挥,出现了伸出X形脑袋的妖物,从它嘴里喷出烟雾,发出的臭味使人难忍,波兰军队士兵个个不敢正视。
” 事实上,这是由草乌头、芭豆、狼毒、砒霜等毒药加上火药成份硫磺、焰硝、木炭末等,捣合成毯,再用抛石机射出。
1258年,蒙古旭烈兀大军围攻黑衣大食的都城巴格达时,使用大量的“铁火炮”。
被震惊的阿拉伯人,称之为恶魔带来的“铁瓶”。
阿拉伯人痛定思痛,从蒙古人那里学会了制造火药、火器的技术,接着。
他们在和意大利和西班牙人的战争中,让欧洲人第一次尝到这种高级货的滋味。
等到欧洲人从阿拉伯人学到火药和火器时,比起中国,整整晚了100年。
从这个意义说,蒙古人西征,也算是送科技文明下乡之旅。
历史很会开残酷的玩笑:几个世纪后,当欧洲人用源自中国人的火器加强版强行打开大清国门时,惊奇的发现,曾经拥有如此伟大发明的中国人,科技能力居然还停留在13世纪——不,要说起满清名将奕山、杨芳贻笑万年的“马桶战术”,那简直是倒退一千年。
。
。
随机文章七福神简介北极是陆地还是海洋,是被冰川覆盖的海洋(生活有900种植物)北极冰川什么时候消失,冰川什么时候融化(全球变暖冰川消退)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天体引力和独特地形早就大潮九乡溶洞在哪里,云南宜良九乡神田堪称天造奇观(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