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洪涝下?水稻有望灾年实现丰收

【菜科解读】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时间早、持续时间长,降雨分布广、累计雨量大,部分地区发生较重洪涝灾害。
汛情发生正值早稻灌浆收获、中稻田间管理和晚稻育秧移栽的关键时期,给水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灾害发生后,农业农村部组织水稻专家组,实地调研评估灾害影响,科学指导灾后生产恢复,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指导,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从实地走访和调研看,今年汛情区域相对集中,受灾程度最大的是早稻,一季中稻和双季晚稻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由于种植面积扩大、技术保障增强等因素,水稻有望灾年实现丰收。
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戈告诉记者。
早稻增产趋势未被洪灾逆转
洪涝灾害导致局部地区早稻田块无法及时收获,倒伏和穗发芽现象严重,单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没有逆转增产的趋势。
王戈说。
他分析,一是因为种植面积扩大。
据调查,今年湖南、江西、广东和广西4省早稻面积明显增加,比2019年增加约470万亩;二是早稻群体构建合理;三是技术保障增强。
我国早稻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省共4个,其中广东、广西两省受洪涝影响不大,湖南、江西两省受灾较重,受灾区域以沿江沿湖地区为主,但这些区域历史上就灾害频发,因此抗灾减灾意识较强。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经营主体增多,集中育秧面积不断扩大,烘干设备数量不断增加。
集中育秧大幅度提高了秧苗质量,提高了作物本身抵御灾害的能力;烘干设备为早稻抢收提供了保障,大幅度降低了灾害损失,使灾年夺丰收成为可能。
王戈说。
中稻总产有望与去年持平
从中稻生产情况看,尽管洪涝灾害导致南方部分中稻生育进程推迟,无法及时晒田,分蘖受阻,不利于高产群体构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易发,但目前中稻处于苗期,后期回旋余地大,只要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单产和总产有望与去年持平。
王戈说。
究其原因,他指出,一是受灾区域集中。
调研发现,成灾和绝收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河蓄洪区,占全国中稻面积比重不大。
二是应对措施及时。
三是近年来,对水稻洪涝灾害研究比较多,减灾技术成熟。
对扬花期前的田块,可排出积水后加强水分调控和肥料运筹,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对扬花后的田块,可割苗蓄留再生稻,一般洪水退后3—5天割苗。
割苗前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以护根促芽,低留稻桩,确保再生稻大穗多穗高产,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灾害损失。
晚稻生产再获丰收有保障
从晚稻生产情况看,洪涝灾害导致部分晚稻秧田被淹,秧苗素质偏差,早稻腾茬晚影响双季晚稻适时栽插,特别是机插秧超秧龄现象突出,苗高苗弱、返青期延长,不利于晚稻稳产高产。
但晚稻生产也存在种植面积增加、技术储备充足等有利因素,只要田间管理措施到位,晚稻生产再获丰收就有保障。
王戈分析。
近年来,科技水平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
从水稻本身看,有一定的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补偿能力,个体和群体相互依存和制约最终形成不同的产量结构,比如亩穗数减少了,一定程度上穗粒数就会增加。
实际生产中,只要强化灾情监测预警、强化防灾减灾预案落实,应对措施到位、补救技术得当,大灾之年同样可以获得丰收。
南方小年是南方小年祭灶
南方小年是什么意思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不在同一天,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
小年不是专指一个日子,各地风俗不同,小年的日子也不相同。
小年主要的民俗有扫尘、祭灶等,从清朝中后期开始,人们就会在小年把灶王爷给拜了。
南方小年吃什么1、年糕小年,一般北方讲究包饺子,而南方更习惯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每年小年,在南方都是家家户户蒸年糕吃年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
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2、米饼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
米饼是用糯米粉做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年粽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
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
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4、杀年猪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
过了小年夜,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
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5、汤圆南方人冬至、小年、新年、元宵节都要吃汤圆,而且品种齐全,花样繁多。
6、荸荠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
荸荠,则是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7、廿四团“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
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
“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
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8、甘蔗小年这天的甘蔗特别好卖。
甘蔗因为“节节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灶的必备。
甘蔗是灶王爷登天的梯子,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而甘蔗带尾梢有一种无止境的意思。
9、灶糖灶王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过小年前后才上市的糖果。
用这种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p#分页标题#e#
北方小年比南方早一天?为啥分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
为什么北方小年比南方早一天中国北方在长时间里都是国家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比较重,因此小年为腊月二十三。
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则为腊月二十四,南方沿湖居民的小年在腊月二十五。
因为古代的传统是官三民四船五,所以每个地方日期不一样。
北方的小年和南方的小年有什么区别1.贴窗花窗花因其精美的图案以及其中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而流传。
在北方的小年,贴窗花是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每家每户的窗花寓意着对来年幸福生活的向往。
而在南方并没有贴窗花的习俗。
2.吃饺子北方人爱吃饺子,在小年这一天也不例外,而在南方并没有相关习俗。
3.沐浴理发“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北方人总是会在小年前后理发沐浴,为新年做好准备;而南方人一般会在除夕前理发沐浴。
4.吃糖瓜,火烧“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北方小年除了有饺子,糖瓜,火烧也是北方人过小年的独特习俗,在南方是没有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