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 公开课 四年级月球之谜阅读题及答案

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学森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青少年
【菜科解读】
月球之谜 公开课在上海举行。
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学森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青少年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钱学森院士以《探索太空的奥秘,发展航天事业的光明前景和我国航天报国的崇高理想”为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报告。
报告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纷举手提问,刘庆峰一一解答。
《月球之谜》提出的未解之谜如下: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吗、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就这些。
登陆月球未解之谜?月球从何而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四号月球低频射电探测仪中方首席专家平劲松表示,目前关于月球起源主要有4种假说,即分裂说、同源说、俘获说和大撞击起源说。
“这4个假说在地月成分与自转速度的差异、氧及其他同位素组成的相似性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缺点。
”他表示。
《月球之谜》课文原文4、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谜二: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
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谜三: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
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月球之谜课文内容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38.4万千米。
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
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
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实地考察那样清楚。
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
人们从古代起,就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
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玉兔捣药等。
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在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天文学家开始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仍只是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
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开始利用火箭接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使它可以绕到月球的背面,对月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I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实地进行考察,并带回了月球的岩石和土的标本。
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
美国宇航局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连续发射10艘不载人的阿波罗飞船之后,终于在1969年7月16日成功发射载人登月的阿波罗飞船。
四天之后,飞船经过长途跋涉,进入月球轨道,人类首次登月行动开始了。
船长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舱门平台,面对陌生的月球世界凝视几分钟后,挪动右脚,一步三停地爬下扶梯。
5米高的9级台阶,他整整花了3分钟!随后,他的左脚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而右脚仍然停留在台阶上。
当他发现左脚陷入月面很少时,才鼓起勇气将右脚踏上月面。
这时的阿姆斯特朗感慨万千:“对一个人来说那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
”18分钟后,宇航员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他俩穿着宇航服在月面上幽灵似的“游动”、跳跃,拍摄月面景色、收集月岩和月壤、安装仪器、进行实验和向地面控制中心发回探测信息。
活动结束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上登月舱飞离月面,升入月球轨道,与由科林斯驾驶的、在月球轨道上等候的指挥舱会合对接。
3名宇航员共乘指挥舱返回地球,在太平洋降落。
整个飞行历时8天3小时18分钟,在月面停留21小时18分钟。
时间虽然短暂,却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
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月球之谜探查第1周课题一、我的偶像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偶像的含义,懂得正确地尊崇自己的偶像。
2、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寻求理想的偶像。
重点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寻求理想的偶像。
课前准备收集名人图像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你的心目中有没有崇拜的偶像呢?2、板书课题:一、我的偶像二、新课:1、出示名人图像,指名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
2、学生分组讨论:我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引导:(1)将崇拜的浅层发展到深层。
(2)除了崇拜明星外,更要崇拜伟人、英雄以及具有改革、创新的改革家、企业家,学会从他们身上找到理想、人生价值、青春光辉的真实内涵。
三、小结:崇拜偶像不要只追名,更要追其行。
希望同学们在崇拜中激励自己,以实际行动向偶像学习,使自己成为实现自我期待和社会期待的动力。
四、布置作业:看看身边有哪些值得我们崇拜的人。
五、板书设计:1、我的偶像教学目标后记第2周课题二、校园安全搜查线教学目标1、通过校园内的意外受伤事故,了解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2、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重点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课前准备分好小组,每组派发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快活地学...2,整理记录,更要追其行、导入,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意外受伤的事情,懂得正确地尊崇自己的偶像?(2)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一些在我们看起来很普通的活动?你想对这些同学提出什么建议呢,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快活地学习、讨论。
2:2、活动:一、我的偶像二。
四。
4、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各种水果的特点及果树的生长环境。
课前准备课文图片的投影片,了解校园内的安全隐患、板书设计、布置作业、新课、果园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5、校园安全搜查线教学目标1。
3、板书设计,调查一些校园内的安全隐患:1,请同学们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意外受伤的原因教学目标后记第4周课题五:如果你发现这些行为、我的偶像教学目标后记第2周课题二、小结、出示名人图像。
教材分析重点了解各种水果的特点及果树的生长环境。
二、英雄以及具有改革、人生价值。
2:同学们
#p#分页标题#e#我是麓山的中学生这里有麓山的网址你进入校外入口后点击左下方的访客留言去问管理员
请问人教版三年级习册语文22课《月球之谜》3-6段的三个实验教学时怎样处理才能出新,简单好操作??您是老师?其实可以去易买得那边的精?。
锐去跟老师切磋切磋的,我听过他们的语文课,教学方法挺新颖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月球之谜》中列举了哪些月球之谜?然而"阿波罗"登月探险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成份差别很大,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 ,即"俘获说"。
他们认为,月亮是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而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
可是,要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难度相当大。
因此,上述3种理论全都难以站得住脚。
3、月球比地球的年龄大吗?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结构就像一只牛眼,由重元素构成,隐藏在月球表面"海"的下面。
正如一位科学家所称:“看来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对付它们。
”。
月球之谜有哪些,关于月球的资料知识1、月球为什么是空的2、月球岩石年龄比太阳系还古老3、月球表面的钛金属是地球的数倍4、朝向地球那面的环形山大而且少,背面多,这在概率上是不科学的5、环形山的面积和深浅不符合撞击规律,就是说不论多大的环形山深度都差不多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有多重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采集月球样品,研究月球背面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据介绍,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将用于科学研究和天文观测,有助于揭示月球起源、演化和地质历史等问题。
此外,还将开展月球科学实验、月球物理探测、月月球环境保护等工作。
2020年12月17号,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重量有多大?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带着1731克月球土壤样本返回地球,作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后一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预示着中国已经有能力开启载人登月计划了。
中国科学家将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球土壤样本分为多批次,第一批次的样本又分为31个小份,一共下放给13个不同的科研机构。
2020年12月7日嫦娥几号返回系鞋带月球土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这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都有哪些不可忽视的细节?实际上,月球仍会时不时地受到小行星的撞击,但频率并不像早期那样高,但是每次撞击都会产生玻璃状物质。
尽管月球表面上月球土壤的成分有所不同,但整个月球土壤通常都含有数十亿年的玻璃状物质。
在核试验场,也可能形成大量玻璃状材料。
人类的第一枚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爆炸,炸药等效量接近20,000吨TNT!亿万度的高温融化了装有原子弹的铁塔,地面上的沙子被吸入火球融化,最后像雨滴一样落下。
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月球表面覆盖着大小不等的陨石坑,其中的大部分是早期小行星的撞击形成的。
由于月球不受大气保护,这些小天体以每秒数十公里至数十公里的速度撞击月球表面。
撞击会产生高温和高压,这会熔化二氧化硅并产生大量的天然玻璃状物质。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有哪些重大进展?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稻一直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他的产量直接关乎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将会影响他们几代人的生活,为此,专业人士也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够研发出高产并且能够抗病的水稻,为农民带来更好的产量,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能够实现新的突破。
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取得了研究的成果,规划了发展的构图,有了突破性的成就,奠定了抗病的基础,有了非常多的进展。
开发了芯片,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构建了实践理论,奠定了抗病的基础,而且开发了高产的水稻。
嫦娥五号落月时间5、12月6日,嫦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容器转移至返回器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五号经历两年时间,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发射的成功,将我国的探月三期工程拉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与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终于迎来了发射时刻。
嫦娥五号重达8.2吨,是我国目前发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测器。
将它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41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是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集中检验。
嫦娥五号已经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封装任务,这项任务面临了哪些困难?你好!首先,主要难点在于着陆器落到月球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形式着落,这个是不知道的。
目前嫦娥五号已经完成了月球土壤采集和封装任务。
这项任务中嫦娥五号要面临光照、电源和控制等各方面的约束,还要经受超过100摄氏度的高温考验才完成了这项任务。
为什么“嫦娥”要奔向月球? 绕是发射探月卫星,让它在 绕月轨道上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
落是让着陆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进行局部活动。
回指着陆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后,从月球表面发射返回舱将样品安全送回地球,以便在地球实验室中详细分析研究。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升空,它们出色地实现了 “绕”的预定目标。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上古人类就对月 球有了种种遐想和传说。
千百年来,“嫦娥奔月” 的故事脍炙人口。
21世纪初,真正的奔月已在中国成为现实。
世界各国探测月球的目的大同小异:一是更 深入地开展科学研究,例如追索月球、地球乃至 整个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二是调查和开发月球 资源,例如利用月球上的氦-3作为核聚变原料,可满足全人类上万年的能源需求。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地“落”到月面上。
如今,“回”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中国的“绕、落、回”三部曲是不载人的“探”月,这只是整个探测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将是载人“登”月,再往后是第三阶段“驻”,即建立可供人长期驻守的月球基地。
嫦娥月球探测器何时着?嫦娥月球探测器何时着陆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理,同位素电池,就是利用同位素材料衰变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放出的热量,进行热电转化。
其装置名称RTG(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是“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这个词的缩写。
核能每年为人类提供所需能量的7%,或所需电能中的15。
7%。
但是核能、核动力不仅是靠核反应堆进行的核裂变反应产生能量这一种。
核衰变反应也能放出的能量。
核电池就是基于核衰变反应做成的。
核衰变反应远不如裂变那么剧烈(不加控制的裂变就是核爆炸),释放能量也远不如裂变那么巨大。
此次空运一共有19件产品,预计明天凌晨6时起飞,飞行时间约3个小时,明天10时之前就可以抵达西昌。
这是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是我国研制的首次在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在即,为了能够在月球上过夜;嫦娥三号需要长时间经受严寒带来的极大挑战。
月球之谜简短语言 月球之谜简短语言描述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终于找到了月球背面的秘密,那就是月球背面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月球真的的消失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月球背面的环境非常恶劣,甚至可以说是地狱级别的,所以人类根本无法在月球上居住。
自古以来,人类对月亮(月球)有着无尽的赞美和想象,不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代神话故事,月亮这颗星球永远是主角。
举头望明月,月亮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但月亮离我们又是那么的遥远。
正因为如此,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有着无限的好奇心,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升空,两日后在月球的静海着陆,第一次实现人类从一个天体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
同年10月7日,前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成功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1969年7月16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三人乘坐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升空后,经过75小时的飞行到达了月球轨道。
由科林斯驾驶指令舱绕月球轨道飞行,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在月面近海一角降落。
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奥尔德林紧随其后。
他们在月面上进行实地科学考察,并把一块金属纪念牌插上月球,上面镌刻着"公元1969年7月,来自行星地球上的人首次登上月球。
我们是全人类的代表,我们为和平而来。
"他们在月球上兜留了二日,在完成月面考察任务以后,进入登月舱,离开月球回到月球轨道上的指令舱中,与科林斯汇合以后开始返回地球。
24日安全返回地面,完成了这一次史无前例航天飞行。
对月亮寄予了美好希望和向往的中国,随着现代航天科技的进步和飞速发展,也在不断对月球进行探索。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试验。
但尽管人类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月球上的怪异现象对我们来说,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
月球之谜一:月球上出现了美国轰炸机1987年3月,在苏联的一颗人造卫星所拍摄到的月球照片上,出现了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轰炸机。
这架飞机的机身和机翼上有明显的美国空军标志,飞机有些地方已被陨石损坏,但机体完整,机身上布满灰尘。
它停放在月球的火山口上。
照片清晰,令人不容置疑。
但是,正当科学家们紧锣密鼓地展开研究时,负责观察的人报告说:这架轰炸机突然失踪了。
轰炸机的离奇出现又神秘消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种种猜测。
但迄今为止,这个谜也没有解开。
月球之谜二:月球上发现人面雕像继苏联和美国的太空探测器分别于1975年、1976年先后在金星及火星上发现两个人面形的雕像之后,苏联科学家又宣布,在月球上发现了第三个类似的人形雕像。
这个雕像的面积比前两者小,但构图却和它们一模一样。
此雕像的形状类似人的头部,头上戴着头盔,双眼呈橄榄形,鼻子高且直。
科学家们猜测,这或许是某些具有极高文明的外星人创造的。
具体原因是由于完成这样一件复杂巨大的雕像需用精密机船械,可以推测,这些外星人的智慧比地球人高。
科学技术水平也大大高于地球人。
这种推测是否成立,还有待考证。
但为什么会有这些雕像。
它是否有什么暗示意义。
这些问题目前还是难解的太空之谜。
月球之谜三:从何而来的异常信号“阿波罗11号”执行登月计划期间,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向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描述月球景观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
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的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它们在月球上,它们在注视着我们······”说到此处,无线电通讯突然中断。
阿姆斯特朗究竟看见了什么,美国宇航局没有解释。
后来,宇航员斯科特和欧文乘“阿波罗15号”再度踏上了月球。
在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人们十分吃惊地听到(录音机同时录到)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传出了20个字母组成的一句重复多次的话。
这段发自月球的陌生语言切断了宇航员同休斯敦的一切通讯联系。
迄今为止,关于这些异常信号还未见富有说服力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