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课文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课文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5 点击数:
简介:月球之谜课文主要内容: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的一颗卫星。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

【菜科解读】

月球之谜课文主要内容: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的一颗卫星。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也没有水分,因此月球的自转周期为28.530天天,这个时间比地球的自转周期短了一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月球每年都会发生变化,但是每一次变化都会带来一些不同的影响。

比如说,在上一个月的时候,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三分之一,而到了下一个月的时候,月球的质量就变成了地球的三分之二。

一:月球之谜概括主要内容

月球内部神秘的“物质聚集点”之谜

月球古老的岩石已使科学家束手无策,然而,和这些岩石周围的土壤相比,岩石还算是年轻的。

据分析,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大10亿年。

科学家认为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后形成的。

但是,测定了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份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无关,似乎是从别处来的(月球上有很多陨石坑,有可能是陨石粉碎之后形成的土壤)。

令人惊异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长。

阿姆斯特朗在"寂静海"降落后拣起的第 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

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 亿岁——它几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年。

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

根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二:月球之谜的课文

月球之谜课文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课文)

资料图,图文无关。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月球上“发芽”了。

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地球上收到月球之春的消息,让人倍感温暖。

种子+昆虫+酵母菌,构成小型生物系统

这次搭载的科普载荷,实际上是一个密闭的“小型生物系统”。

包括4种植物,分别是土豆、拟南芥、油菜和棉花。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生产者的角色,吸收阳光、水、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合成有机物。

此外,还有一种昆虫是果蝇,担当了消费者的角色,负责吃掉植物。

而昆虫排泄的废弃物最后会被微生物,也就是搭载的酵母菌分解掉,酵母菌担当着最后的分解者的角色,重新释放出二氧化碳提供给植物呼吸。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果相互匹配得比较好的话,是可以在密闭状态下实现自我循环的。

由于土豆的淀粉含量很高,在酵母菌的发酵下,还会产生酒精。

或许,罐子里的果蝇此刻已经喝醉了呢?

记得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做月球之谜,介绍了在地球上利用模拟月球土壤进行生物实验,孩子们对月球土壤竟然可以种植物感到非常好奇。

而那时近乎科幻般的梦想,如今已经成为现实,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开展生物实验。

月球上的环境对生命来讲是很严酷的。

不仅昼夜温差大,而且被阳光照到的一面和背阴的一面温差也很大,甚至可以达到两三百摄氏度。

由于罐子中没有空调,只能通过冷热片传导热量,进行温度调节,将罐子里的温度控制在二三十摄氏度的室温下,以蒙骗植物,让它们以为春天来了,然后开始萌芽。

除了温度之外,阳光也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罐子里没有灯,用的是月球上天然的太阳光,密封的罐子是铝合金制成的,通过在罐子顶部开口,利用光管技术,把阳光引入到罐子中,但这会对罐子的密封性提出了挑战。

水是生命之源。

科普载荷携带了18毫升水,当嫦娥4号着陆到月球表面之后,通过水泵将水浇到植物种子上,促使植物发芽。

所选物种,个个都有讲究

在物种的选择上,由于月球环境非常恶劣,这次实验选择的物种,要求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可以抵抗极端温差,而且还要耐辐射,适应月球上的低重力条件。

由于罐子小,生长空间只有1升左右,植物的个头也不能太大。

除了上述条件,选择这些物种,还与人类将来在月球上的生存有关。

其中,土豆是全营养食品,是未来太空生活中最重要的食物

拟南芥是一种模式植物,与萝卜、卷心菜等蔬菜一样,都属于十字花科;由于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与其他植物的区别度大,拟南芥是太空种植的常客,此前在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的科学实验中也上过天。

棉花是主要的农业作物品种之一,既能作为衣物保暖,也可以用于缓冲减震、生产绳索等,在太空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

#p#分页标题#e#

油菜是中国南方常见的油料作物,我小时候就是吃着用菜籽油炒成的菜长大的,香味独特,不同于北方常用的大豆油和花生油。

在幼苗期,油菜还可以作为绿叶蔬菜直接食用。

除了供太空移民吃穿所需外,植物还有观赏价值,可以舒缓长期太空旅行带来的紧张情绪和孤独感,部分担当了心理医生的作用。

对载人深空探测来说,在从地球出发的漫长旅途中,以及在其他星球上拓荒的过程中,航天员所需的物资不可能都从地球上运过去,那样的代价太昂贵了。

因此,原位资源利用将成为一项基础性的技术,也就是利用其他星球上的资源,生产氧气、水、食物等生命必需物资,同时生产火箭燃料和发射平台、基座等建筑材料。

在密闭生态系统中,协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的效率,实现物质循环,为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

□郑永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三:月球之谜课文原文

《月球之谜》激起了读者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对宇宙太空产生无尽的遐想。

四: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课文

《月球之谜》课文原文: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

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们多次发射宇宙飞船,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带回来化验,还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去探险。

可是,月球上仍有许多谜,至今还未解开。

月球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1公里。

科学家们用来发射飞船的三级运载火箭,有110米高,起飞时的重量是3200吨。

这样重的东西,飞向那么遥远的地方,多不简单啊!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在地球上,阳光是从头顶上照下来的,可这里的上空是黑洞洞的,月球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宇航员的周围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四种尘土化验一下,结果更使人感到月球还有许多的谜。

把月球尘土撒在细菌上做试验: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点变化也没有;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

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飞船12号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

它怎么会有特殊的杀菌力呢?

再瞧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

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它的生长与在地球土壤里没有明显不同。

可是,水藻一碰到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苏联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岩石中有玄武岩,这就证明月球上曾经有火山活动。

关于月球早先有火山活动,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看法是一致的。

但是,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了,而在地球上,只有在格陵兰最偏僻的地方才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著名的宇宙航行科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神秘的天体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

五:小学月球之谜课文

把月球尘土撒在细菌上做试验: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点变化也没有;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

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飞船12号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

它怎么会有特殊的杀菌力呢?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在地球上,阳光是从头顶上照下来的,可这里的上空是黑洞洞的,月球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宇航员的周围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谜三: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

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有多重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是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的第五次任务。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采集月球样品,研究月球背面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据介绍,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将用于科学研究和天文观测,有助于揭示月球起源、演化和地质历史等问题。

此外,还将开展月球科学实验、月球物理探测、月月球环境保护等工作。

2020年12月17号,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重量有多大?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带着1731克月球土壤样本返回地球,作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后一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预示着中国已经有能力开启载人登月计划了。

中国科学家将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球土壤样本分为多批次,第一批次的样本又分为31个小份,一共下放给13个不同的科研机构。

2020年12月7日嫦娥几号返回系鞋带月球土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这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都有哪些不可忽视的细节?实际上,月球仍会时不时地受到小行星的撞击,但频率并不像早期那样高,但是每次撞击都会产生玻璃状物质。

尽管月球表面上月球土壤的成分有所不同,但整个月球土壤通常都含有数十亿年的玻璃状物质。

在核试验场,也可能形成大量玻璃状材料。

人类的第一枚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爆炸,炸药等效量接近20,000吨TNT!亿万度的高温融化了装有原子弹的铁塔,地面上的沙子被吸入火球融化,最后像雨滴一样落下。

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月球表面覆盖着大小不等的陨石坑,其中的大部分是早期小行星的撞击形成的。

由于月球不受大气保护,这些小天体以每秒数十公里至数十公里的速度撞击月球表面。

撞击会产生高温和高压,这会熔化二氧化硅并产生大量的天然玻璃状物质。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有哪些重大进展?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稻一直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他的产量直接关乎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将会影响他们几代人的生活,为此,专业人士也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够研发出高产并且能够抗病的水稻,为农民带来更好的产量,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能够实现新的突破。

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取得了研究的成果,规划了发展的构图,有了突破性的成就,奠定了抗病的基础,有了非常多的进展。

开发了芯片,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构建了实践理论,奠定了抗病的基础,而且开发了高产的水稻。

嫦娥五号落月时间5、12月6日,嫦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容器转移至返回器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五号经历两年时间,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发射的成功,将我国的探月三期工程拉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与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终于迎来了发射时刻。

嫦娥五号重达8.2吨,是我国目前发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测器。

将它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41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是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集中检验。

嫦娥五号已经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封装任务,这项任务面临了哪些困难?你好!首先,主要难点在于着陆器落到月球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形式着落,这个是不知道的。

目前嫦娥五号已经完成了月球土壤采集和封装任务。

这项任务中嫦娥五号要面临光照、电源和控制等各方面的约束,还要经受超过100摄氏度的高温考验才完成了这项任务。

为什么“嫦娥”要奔向月球?  绕是发射探月卫星,让它在 绕月轨道上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

落是让着陆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进行局部活动。

回指着陆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后,从月球表面发射返回舱将样品安全送回地球,以便在地球实验室中详细分析研究。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升空,它们出色地实现了 “绕”的预定目标。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上古人类就对月 球有了种种遐想和传说。

千百年来,“嫦娥奔月” 的故事脍炙人口。

21世纪初,真正的奔月已在中国成为现实。

世界各国探测月球的目的大同小异:一是更 深入地开展科学研究,例如追索月球、地球乃至 整个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二是调查和开发月球 资源,例如利用月球上的氦-3作为核聚变原料,可满足全人类上万年的能源需求。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地“落”到月面上。

如今,“回”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中国的“绕、落、回”三部曲是不载人的“探”月,这只是整个探测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将是载人“登”月,再往后是第三阶段“驻”,即建立可供人长期驻守的月球基地。

嫦娥月球探测器何时着?嫦娥月球探测器何时着陆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理,同位素电池,就是利用同位素材料衰变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放出的热量,进行热电转化。

其装置名称RTG(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是“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这个词的缩写。

  核能每年为人类提供所需能量的7%,或所需电能中的15。

7%。

但是核能、核动力不仅是靠核反应堆进行的核裂变反应产生能量这一种。

核衰变反应也能放出的能量。

核电池就是基于核衰变反应做成的。

核衰变反应远不如裂变那么剧烈(不加控制的裂变就是核爆炸),释放能量也远不如裂变那么巨大。

  此次空运一共有19件产品,预计明天凌晨6时起飞,飞行时间约3个小时,明天10时之前就可以抵达西昌。

这是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是我国研制的首次在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在即,为了能够在月球上过夜;嫦娥三号需要长时间经受严寒带来的极大挑战。

月球之谜简短语言 月球之谜简短语言描述

月球之谜有什么简短语言?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月球上一定有外星人,甚至有人提出了“嫦娥奔月”的的故事。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终于找到了月球背面的秘密,那就是月球背面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月球真的的消失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月球背面的环境非常恶劣,甚至可以说是地狱级别的,所以人类根本无法在月球上居住。

自古以来,人类对月亮(月球)有着无尽的赞美和想象,不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代神话故事,月亮这颗星球永远是主角。

举头望明月,月亮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但月亮离我们又是那么的遥远。

正因为如此,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有着无限的好奇心,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升空,两日后在月球的静海着陆,第一次实现人类从一个天体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

同年10月7日,前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成功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1969年7月16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三人乘坐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升空后,经过75小时的飞行到达了月球轨道。

由科林斯驾驶指令舱绕月球轨道飞行,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在月面近海一角降落。

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奥尔德林紧随其后。

他们在月面上进行实地科学考察,并把一块金属纪念牌插上月球,上面镌刻着"公元1969年7月,来自行星地球上的人首次登上月球。

我们是全人类的代表,我们为和平而来。

"他们在月球上兜留了二日,在完成月面考察任务以后,进入登月舱,离开月球回到月球轨道上的指令舱中,与科林斯汇合以后开始返回地球。

24日安全返回地面,完成了这一次史无前例航天飞行。

对月亮寄予了美好希望和向往的中国,随着现代航天科技的进步和飞速发展,也在不断对月球进行探索。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试验。

但尽管人类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月球上的怪异现象对我们来说,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

月球之谜一:月球上出现了美国轰炸机1987年3月,在苏联的一颗人造卫星所拍摄到的月球照片上,出现了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轰炸机。

这架飞机的机身和机翼上有明显的美国空军标志,飞机有些地方已被陨石损坏,但机体完整,机身上布满灰尘。

它停放在月球的火山口上。

照片清晰,令人不容置疑。

但是,正当科学家们紧锣密鼓地展开研究时,负责观察的人报告说:这架轰炸机突然失踪了。

轰炸机的离奇出现又神秘消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种种猜测。

但迄今为止,这个谜也没有解开。

月球之谜二:月球上发现人面雕像继苏联和美国的太空探测器分别于1975年、1976年先后在金星及火星上发现两个人面形的雕像之后,苏联科学家又宣布,在月球上发现了第三个类似的人形雕像。

这个雕像的面积比前两者小,但构图却和它们一模一样。

此雕像的形状类似人的头部,头上戴着头盔,双眼呈橄榄形,鼻子高且直。

科学家们猜测,这或许是某些具有极高文明的外星人创造的。

具体原因是由于完成这样一件复杂巨大的雕像需用精密机船械,可以推测,这些外星人的智慧比地球人高。

科学技术水平也大大高于地球人。

这种推测是否成立,还有待考证。

但为什么会有这些雕像。

它是否有什么暗示意义。

这些问题目前还是难解的太空之谜。

月球之谜三:从何而来的异常信号“阿波罗11号”执行登月计划期间,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向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描述月球景观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

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的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它们在月球上,它们在注视着我们······”说到此处,无线电通讯突然中断。

阿姆斯特朗究竟看见了什么,美国宇航局没有解释。

后来,宇航员斯科特和欧文乘“阿波罗15号”再度踏上了月球。

在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人们十分吃惊地听到(录音机同时录到)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传出了20个字母组成的一句重复多次的话。

这段发自月球的陌生语言切断了宇航员同休斯敦的一切通讯联系。

迄今为止,关于这些异常信号还未见富有说服力的解释。

加入收藏
               

月球之谜课文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课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