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芒果什么时候成熟?攀枝花芒果基地在哪里

【菜科解读】
虽然现在不是芒果成熟的季节,但是关于攀枝花的芒果相关信息还是可以了解一下的,首先可以避免买到反季水果,其次就是在水果成熟的时候知道去买什么水果哟。
贵妃芒 5月-7月
贵妃芒分为大贵妃和小贵妃,是攀枝花这边的早熟品种,在5月-7月会大量产出,是由海南引入到攀枝花,肉非常细嫩。
大多数人更爱小贵妃,核薄无籽,食用率最高。
爱文芒 5月-7月
爱文芒又称彩红芒。
在树上是青色+蓝紫色,下树时是紫色+绿色,成熟时是红色+黄色,果肉是橙色,一个芒果有了彩虹的7种颜色,北纬26度孕育的神奇芒果。
也是早熟品种,5月到6月大量产出,品质中上,果实成熟时皮呈红色,肉呈黄色,甜度高,纤维少,品质优。
是芒果中的皇后,外在和内在都很诱人。
椰香芒 6月-7月
椰香芒在攀枝花的产量极低,其果实小核薄,味香浓郁,肉细多汁。
有奶香味的椰香,口感细腻,香甜软糯,且吃且珍惜。
金煌芒 6月-7月
金煌芒又叫大青芒。
果实特大且核薄,味香甜爽口,肉细腻多汁,无纤维,耐贮藏。
平均单果重1200克,菜叶说说,成熟时果皮橙黄色。
品质优,商品性好,糖分含量17%。
金煌芒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
海顿芒 6月
海顿芒个大,肉多,口味润滑爽口。
形状呈椭圆形。
吉禄芒 6月-8月
吉禄芒果实宽椭圆形,稍扁,平均单果重约200克,有明显的果咀,成熟时底色黄,盖色鲜红。
果向黄色,肉质较腻滑,纤维少,味甜芳香。
肯特芒 7月
肯特芒果肉细腻、无纤维、香味浓郁。
刚捂熟时带最自然的果酸味,放到特别软时又特别的甜。
稍晚熟品种。
凯特芒 8月-11月
凯特芒占了攀枝花芒果总产值的一半多,其果实呈卵圆形,果皮淡绿色向阳面及果肩呈淡红色,单果平均重量680克,皮薄核小肉厚,果肉橙质,含糖分17%,迟熟种,成熟期8月至11月中旬。
凯特芒在众多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非常的高。
攀枝花市海拔1400米以下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9.5-21摄氏度,所以这里的芒果按照成熟时间分为早熟和晚熟。
攀枝花芒果陆陆续续上市,芒果控最幸福的季节!
芒果采摘地推荐攀枝花芒果产区很多:仁和区的大龙潭乡、总发乡、前进镇、金江镇、布德镇、中坝乡、同德镇、福田镇、务本乡、仁和镇;米易县的攀莲镇、丙谷镇、撒莲镇、草场乡、得石镇、白马镇、新山乡、哑口镇;盐边县的桐子林镇、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永兴镇、渔门镇、国胜乡;东区的阿署达和银江镇及西区的格里坪等。
东区阿署达
东区阿署达环境比较好,早熟品种和晚熟的都有,而且上面8公里左右处有花舞人间景区,玩了之后再带些芒果回家,想想都是极好的。
仁和区务本乡
仁和区务本乡基本上都是晚熟品种,喜欢晚熟品种的可以去务本看看。
温馨提示:
盐边县的芒果比较分散,而且都是在高山上,自己去采摘的话就不要去了。
世界上最大的芒果?凯特芒果重达8斤
印度每年产出芒果一千万吨,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芒果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制成罐头、果汁以及蜜饯等,那么你们见过世界上最大的芒果吗?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上世界上最大的芒果等相关内容。
世界上最大的芒果芒果作为一种十分有名的热带水果之一,其营养成分很多,能够补充人体内的一些蛋白质和维生素C。
芒果是杧果(中国植物志)的通俗名(拉丁学名:Mangifera indica L.),芒果是一种原产印度的漆树科常绿大乔木,叶革质,互生;花小,杂性,黄色或淡黄色,成顶生的圆锥花序。
核果大,压扁,长5-10厘米,宽3-4.5厘米,成熟时黄色,味甜,果核坚硬。
芒果为著名热带水果之一,芒果果实含有糖、蛋白质、粗纤维,芒果所含有的维生素A的前体胡萝卜素成分特别高,是所有水果中少见的。
其次维生素C含量也不低。
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是其主要营养成分。
可制果汁、果酱、罐头、腌渍、酸辣泡菜及芒果奶粉、蜜饯等。
据有关资料称,在2012年中国四川省攀枝花地区,收获芒果的时候,竟然产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芒果,已经打破了世界记录,成为所有芒果中的第一名。
世界上最大的芒果的问世,引起了攀枝花地区很多人的关注,其芒果栽主人黄从祥为保护这一罕见的芒果,还为其配了一个人和一条狗照看,黄从祥说,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打算申请吉尼斯世界最大芒果记录。
世界上最大的芒果有几斤?世界上最大的芒果约重达8斤,攀枝花地区的芒果丰收之季,也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芒果种植主人黄从祥说,自己种植芒果几十年了,至今为止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芒果,这次算是大开眼界了!当地的工作人员对这一产出的芒果进行了详细称重,芒果的长度为62厘米,宽度为53厘米。
芒果种植者黄从祥自从和几个人建立了芒果实验基地后,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芒果,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收获了成果。
黄从祥向采访记者详细说道,这一芒果和一个成年人的头差不多大,外表呈青绿色,因为其重量,树枝头明显下垂,在同一颗树上,还有近10个小个头儿的芒果。
最大的芒果是什么品种?世界上最大的芒果是凯特品种,比较常见的芒果为三四斤,该品种优质高产稳产。
枝条节间较长,分枝少,生长势中等;叶大长卵状椭圆披针形;圆锥花序,两性花比例高;抗风抗寒力强;单果600-1000克,最大果可达1300克,宽卵形,完熟果皮黄色,向阳面及果肩淡红色;果肉橙黄色,质细,纤维少,味甜,多汁,可溶性固形物15%-16.7%,总糖13.4%-14.5%,总酸0.18%,可食率74.8-77%。
果实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
世界上最大芒果配随身保镖?世界上最大的芒果的出现,当地很多人都震惊了,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芒果种植者黄从祥为了保护芒果的安全,便给芒果配了一人一狗,24小时照看这个芒果,而随身保镖就是平常管理果园基地的杨拉拉和自家养的一条狗。
随身保镖杨拉拉身负重任,他在离最大芒果将近10米的地方搭起了一个只有三平米的帐篷,里面配了一张床,可以随时关注芒果的情况。
攀枝花从未产出最大芒果?据攀枝花的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黄朝举称,经过调查发现,自从推广以及种植芒果开始,从来没有发现这么大的芒果。
攀枝花的农技人员称,凯特品种芒果属于大果型品种,能产出世界上最大的芒果的原因在于水分和肥料充足,以及单枝留果少。
结语:看完上述小编为大家揭秘的世界上最大的芒果,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芒果种植在全世界都有涉及,其产量高、种类多以及品种好等等,在众多水果中脱颖而出,世界上最大的芒果的出现,为种植人员收获了成功!
人类十大禁地之首,四川深山里有条“黄泉路”?
在封建迷信中,黄泉路是人死后去阴曹地府时必走的路,黄泉路上开满了彼岸花,路的尽头是一条忘川河,河上有一座奈何桥,过桥后会途径孟婆亭,到时候饮一碗孟婆汤便淡忘前尘,进入下一世的轮回。
“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瓦屋山和峨眉山历来并称“蜀中二绝”,占尽了蜀中的绝色风光。
迷魂凼,位于四川省洪雅瓦屋山区,大约在北纬30——被中外探险家称作“死亡纬度线”,与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奥秘无比的埃及金字塔属于同一纬度。
迷魂凼地形复杂,沼泽遍地,瘴气弥漫,毒蛇毒虫和有毒植物遍布其间,常年被一团团的黑色雾气笼罩。
很多人都曾尝试穿越这个神奇之地,但一旦进入就难辨方向,茫然间犹如魂魄飞出身体,甚至不知不觉地失去应有的理智与判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万劫不复,不少探险家还在其中迷失、失踪,甚至死亡。
瓦屋山迷魂凼的传说由来已久。
据说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年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云游至瓦屋山麓,和当地羌民一起创立了“五斗米教”。
为了抵抗朝廷对“五斗米教”的镇压,张道陵选中了瓦屋山作为藏匿兵器之地,并在一次战争中将朝廷官兵引入了迷魂凼,和教众一起设置了八卦迷魂阵,将朝廷官兵全部困死在里面。
后来,张道陵还利用自己的高超法术,帮助当地百姓斩杀了危害乡民的蟒蛇,并最终魂归瓦屋山,至今瓦屋山仍留有“张道陵降蟒沟”的遗迹和传说。
“迷魂凼,奇中奇,进得里面来,生还不容易”,这句流传在当地民间的打油诗便是描述此地的凶险和神奇,因为这里发生的奇妙失踪事件实在是太多了。
最早对迷魂函神奇事件有记载是在明朝时期,当时因为战乱,有很多老百姓结伴进入此山,然而却有去无回,尸骨无存,所以当地官府从那时起就将迷魂函封为了禁地。
其后几百年间,断断续续也有猎户或者采药的误入迷魂函,无一例外都失踪不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科学家或探险家想借助科技的力量解开迷魂函谜团。
1974年10月,洪雅当地组织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进入迷魂凼原始森林后没多久就迷失了方向,不管是罗盘还是指南针都罢工了。
1975年7月13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再次进入迷魂凼,发现里面树高草深,瘴雾缭绕,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2007年10月20日,CCTV-4《走遍中国•眉山》之《瓦屋山迷魂凼探秘》摄制组:雨雾中探险队员们生火准备宿营。
瓦屋山老道为探险队击鼓诵经祈祷平安。
1979年,四川林业部门也带队进入了迷魂凼,然而情况如出一辙,电子手表转速异常,罗盘和指南针很快失灵,既找不到方向又弄不清时间,队员都出现了精疲力尽甚至神志不清的现象,最终一起用刀硬是砍了一条路才走出山来。
1990年6月,世界动物基金会顾问、国务院特聘大熊猫保护专家安德鲁·劳里博士,一行七八人进入迷魂凼腹地考察。
诡异的事情再次发生,罗盘很快失灵,无论如何走却依然在原地打转。
考察队随后放飞一只信鸽,然而信鸽在空中如何也飞不出去,只好又飞了回来。
1999年12月,33岁的青年科学工作者郑明全上山寻找大熊猫,稀里糊涂走进了迷魂凼,很快迷路。
当救援队伍次日赶来时,发现郑明全已全身冻僵死去,死因不明。
2014年4月,CCTV 10 “科技之光”栏目与四川越野探险科考大队再次组织11人的考察队,对迷魂凼的奥秘现象进行科学验证。
在这次探险中,现代电子仪器和传统罗盘全都失灵,指南针、GPS全都无法工作。
放出信鸽后,信鸽竟然也感到“恐惧”,不敢飞走!考察队员即将进入迷魂凼最诡异的是,队员们用竹篾刀砍伐茂密的箭竹林开路前进,但发展不顺准备返回时,竟然发现两边的竹子都弹回来了,砍出的道路也就随之消失在暗黑的雾气当中。
好在科考队准备了1公里长的警戒带,同时用防雨水的记号笔划箭头指示进行方向,虽然绕了很多圈,但最终还是安全返回。
历经艰险走出迷魂凼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科考队发现电子表在迷魂凼的时间比正常时间快了约9小时25分钟!这是否意味着长期呆在迷魂凼的人会比外面的人老得快?!两位进入迷魂凼中险死还生的驴友回忆录:我们突然发现前面的一个小山包上好像有个什么动物一闪,很像国宝大熊猫。
我和李俊顿时来了精神:看来今天是个好运气,摘了灵芝,挖了天麻,如果再发现一只大熊猫,岂不收获更大。
由于这个冒昧的念头,我和李俊站起来就朝那个山包追去,待追上山头,却发现那个东西已跑到前面的另一个山包,就这样,我们二人大约爬上跑下追了50个小山包时,李俊突然说道:“不好,快撤!”我正在兴奋头上,不解地问:“如何了?”李俊手指着后面说:“你看,雾!”我一看,可不是,那雾与外面的雾不同,像燃烧塑料冒出的黑烟,迅速地蔓延开来,李俊告诉我:“这黑雾是原始森林中最凶的杀手,它可瞬间把白天变成黑夜。
”我一听,马上跟李俊往回走,可是,哪里是我们来的方向,已不敢肯定,只能凭着记忆找着往回走的路。
令人吃惊的是,我们来的时候所做的记号不但一个也不见了,就连我们的踪迹也不见了。
我当时并不心慌,一边走,一边和李俊开玩笑,大约又走了50多个小山包,却不见兰溪的支流。
这时,我们才发现,口袋里的表已经停止了,表后面的指南针也不翼而飞!李俊的额头上已经淌下了豆大的汗珠,马上掏出手机,竟然成了“死机”!我和李俊同时发出了惊叫:“遭了,我们进了迷魂凼!”迷魂凼中陆地和沼泽混合交错,倘若深陷沼泽,那种无助绝望的感觉激发着人类内心深处对未知威胁的恐惧……针对迷魂凼的解释,民间流传的版本很多。
有根据的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玄武岩等矿藏分布,产生了巨大磁场能量,使得科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失灵;二是空气或者土壤会散发一种毒素能够迷失人的心智,干扰到神经系统;三是迷魂凼“馒头状”丘陵连绵的地形,与区域内高度相似的植物“合作”,形成了一个天然迷宫,极易失去方向。
此外,迷魂凼中遮天蔽日的“黑雾”其实是一种有毒气体“瘴气”,由动植物腐烂而产生的甲烷等组成。
人类过度吸入这种气体会造成中毒和缺氧现象,从而出现幻觉,结果就会遇到“鬼打墙”,要么活活饿死,要么就在惊慌失措之下自杀身亡,而这也是迷魂凼“黄泉路”说法的由来。
还有专家指出,迷魂凼下面可能存在巨大的陨石,这些陨石不但导致罗盘失灵,还会让GPS定位仪器、机械手表,甚至通讯工具等出现异常状况。
当然, 这些仅仅是假说而已,而且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某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瓦屋山迷魂凼谜团。
迷魂凼上空变幻无踪的浓雾,并不能掩盖那些曾被它吞噬过的生命,那一桩桩真实案例,时刻都在警醒后人,“人间黄泉路”绝非浪得虚名。
结束语:今天,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人间黄泉路”的神奇现象,我们直到现在也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也就成了未解谜团。
但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步,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解开迷魂凼的神奇面纱。
久客,从一个不同于本地人的视角去触摸成都这座城市,用心感受遇到的人、岁月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