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古冰川旅游攻略

【菜科解读】
四川有着令人向往的美景及信仰,我个人觉得是让我向往的,金秋十月是旅游的好时机,但是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去哪里好,今天小编给推荐一个小众旅游景点,但是景色就不用我多说,下面来看看就知道了。
它有 中国 彩色冰川—冰雪天堂、摄影天堂等称号,被著名作家阿来誉为“最近的遥远”。
全球海拔最低,面积最大,年纪最轻的冰川—达古冰川。
达古冰川雪山山顶终年积雪,气势磅磗,山峰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灿灿,十分壮观。
景点介绍达古冰川 达古冰川位于阿坝州黑水县境内,最高海拔5000米以上,山顶终年被雪覆盖,秋季11月到这里可以看到彩林的壮观美景;冬季则适合攀冰等极限运动。
最为壮观的三截冰川是1、2、3号冰川,形成年限达亿年,从迎宾湖附近乘坐观光索道,即可到达高海拔的1号冰川。
冰川之间有200多个冰川湖泊,澄澈美丽。
每到秋季,达古冰川会举办“冰川彩林节”,非常值得一游。
周围的住宿、餐饮开发得都比较完善。
达古冰川—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境内,系罕见的现代山地冰川,属国家 4A 级景区 羊茸哈德—是一个集康养,休闲,旅游,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度假,体验民俗风情位一体的新式藏 寨,整个藏寨民族风情浓郁,每家每户都有鲜丽的鲜花,藏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性格展露无遗。
七彩甲足藏寨—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生态、文态、业态。
三微三态理念下的新藏寨。
亮点有哪些亮点一:“最孤独的咖啡厅”
告别单身的地方,在山顶上,咖啡馆四周全是白雪,品尝一杯咖啡,甚是惬意。
当作山顶上唯一的建筑,咖啡馆中所用的所有物品都是利用缆车运送的。
可是咖啡却不是很贵,只需要45元。
果汁类30元 甜品类20元 五谷奶茶30元 牛角包和玉米饼超级好吃推荐!!
整个咖啡馆的外部墙壁都是用玻璃打造,透光性不错,暖气和氧气设备应有尽有,而且还是免费使用。
我们可以清晰观光外边那无敌的冰川奇景,室内暖暖的,感觉远处的冰川也不是很冷了。
亮点二:观景台,雪山群山,近在眼前!
从咖啡馆走出,可以看到一处观景台。
大雪将栈道掩埋,四周全是白雪。
踏步在雪地上,也许你是平生首次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
天空中的缆车壮观的冰川之间驶来,冰川险峰极其多,只有天空和冰川,连内心的独白听得是如此真切。
亮点三:海拔最高的索道,最浪漫的事情
这条索道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修建,全程15分钟,进入索道箱内以后,一定会让你惊叹。
从上往下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索道下方,则是步行通过的栈道,在冬季覆盖着薄薄的一层雪,感觉整个世界都是如此洁净纯粹,没有丝毫污染。
乘坐缆车,隔着窗门可以尽收这美丽的雪山,感受渐渐飞入雪景世界,那将是如何样的心动。
亮点四:冰川群峰,红石
湖面已经全部结冰,但并不结实,人上去随时可能掉进冰窟窿里,不戴墨镜看雪面会有点刺眼。
自驾路线古冰川风景区,乘坐景区内观光车沿途可游览金猴湖、上中下达古藏寨、藏酋猴观赏区、神牛湖、达古湖、昌达雪山、达古雪山,徒步游览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洛格斯圣山, 凌云 瀑布,鸿运坡,乘坐**高海拔观光索道到海拔4850米的冰川腹地,融入空旷寂灵的冰天雪地,可以游览 一号冰川、东措日月海、一号冰舌、冰川云海、东 天门 、赏万亩高山杜鹃。
D1: 成都 —— 茂县 ——奶子沟—— 黑水 县
D2: 黑水 ——达古冰川—— 成都
达古冰川自驾游路线:从 成都 到达古冰川全程约290公里 。
成都 -55km- 都江堰 -80km- 汶川 -44km-茂县 -100km- 黑水 县-9km-达古冰川景区。
路线小贴士: 成都 到 都江堰 全程为高速路, 都江堰 到 汶川 (国道213)走高速, 汶川 到 茂县 (国道213)全程柏油路面,因道路多弯,需注意行驶, 茂县 到黑水 (省道302)全程均为新铺柏油路面,路况较好。
自驾去达古冰川,记得加防滑链,以免积雪打滑;达古冰川7月气温,据气象台预测显示,平均气温在15.6℃,以多云或多云间晴天气为主,穿戴好厚衣服,准备些御寒药品;晴带雨伞,饱带干粮,阳光特别刺眼,记得带墨镜,紫外线特别强,防晒霜防晒喷雾,羽绒服 围巾 帽子 手套 雪地靴必备,高原天气特别干燥,补水用品一定带好。
人类十大禁地之首,四川深山里有条“黄泉路”?
在封建迷信中,黄泉路是人死后去阴曹地府时必走的路,黄泉路上开满了彼岸花,路的尽头是一条忘川河,河上有一座奈何桥,过桥后会途径孟婆亭,到时候饮一碗孟婆汤便淡忘前尘,进入下一世的轮回。
“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瓦屋山和峨眉山历来并称“蜀中二绝”,占尽了蜀中的绝色风光。
迷魂凼,位于四川省洪雅瓦屋山区,大约在北纬30——被中外探险家称作“死亡纬度线”,与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奥秘无比的埃及金字塔属于同一纬度。
迷魂凼地形复杂,沼泽遍地,瘴气弥漫,毒蛇毒虫和有毒植物遍布其间,常年被一团团的黑色雾气笼罩。
很多人都曾尝试穿越这个神奇之地,但一旦进入就难辨方向,茫然间犹如魂魄飞出身体,甚至不知不觉地失去应有的理智与判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万劫不复,不少探险家还在其中迷失、失踪,甚至死亡。
瓦屋山迷魂凼的传说由来已久。
据说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年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云游至瓦屋山麓,和当地羌民一起创立了“五斗米教”。
为了抵抗朝廷对“五斗米教”的镇压,张道陵选中了瓦屋山作为藏匿兵器之地,并在一次战争中将朝廷官兵引入了迷魂凼,和教众一起设置了八卦迷魂阵,将朝廷官兵全部困死在里面。
后来,张道陵还利用自己的高超法术,帮助当地百姓斩杀了危害乡民的蟒蛇,并最终魂归瓦屋山,至今瓦屋山仍留有“张道陵降蟒沟”的遗迹和传说。
“迷魂凼,奇中奇,进得里面来,生还不容易”,这句流传在当地民间的打油诗便是描述此地的凶险和神奇,因为这里发生的奇妙失踪事件实在是太多了。
最早对迷魂函神奇事件有记载是在明朝时期,当时因为战乱,有很多老百姓结伴进入此山,然而却有去无回,尸骨无存,所以当地官府从那时起就将迷魂函封为了禁地。
其后几百年间,断断续续也有猎户或者采药的误入迷魂函,无一例外都失踪不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科学家或探险家想借助科技的力量解开迷魂函谜团。
1974年10月,洪雅当地组织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进入迷魂凼原始森林后没多久就迷失了方向,不管是罗盘还是指南针都罢工了。
1975年7月13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再次进入迷魂凼,发现里面树高草深,瘴雾缭绕,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2007年10月20日,CCTV-4《走遍中国•眉山》之《瓦屋山迷魂凼探秘》摄制组:雨雾中探险队员们生火准备宿营。
瓦屋山老道为探险队击鼓诵经祈祷平安。
1979年,四川林业部门也带队进入了迷魂凼,然而情况如出一辙,电子手表转速异常,罗盘和指南针很快失灵,既找不到方向又弄不清时间,队员都出现了精疲力尽甚至神志不清的现象,最终一起用刀硬是砍了一条路才走出山来。
1990年6月,世界动物基金会顾问、国务院特聘大熊猫保护专家安德鲁·劳里博士,一行七八人进入迷魂凼腹地考察。
诡异的事情再次发生,罗盘很快失灵,无论如何走却依然在原地打转。
考察队随后放飞一只信鸽,然而信鸽在空中如何也飞不出去,只好又飞了回来。
1999年12月,33岁的青年科学工作者郑明全上山寻找大熊猫,稀里糊涂走进了迷魂凼,很快迷路。
当救援队伍次日赶来时,发现郑明全已全身冻僵死去,死因不明。
2014年4月,CCTV 10 “科技之光”栏目与四川越野探险科考大队再次组织11人的考察队,对迷魂凼的奥秘现象进行科学验证。
在这次探险中,现代电子仪器和传统罗盘全都失灵,指南针、GPS全都无法工作。
放出信鸽后,信鸽竟然也感到“恐惧”,不敢飞走!考察队员即将进入迷魂凼最诡异的是,队员们用竹篾刀砍伐茂密的箭竹林开路前进,但发展不顺准备返回时,竟然发现两边的竹子都弹回来了,砍出的道路也就随之消失在暗黑的雾气当中。
好在科考队准备了1公里长的警戒带,同时用防雨水的记号笔划箭头指示进行方向,虽然绕了很多圈,但最终还是安全返回。
历经艰险走出迷魂凼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科考队发现电子表在迷魂凼的时间比正常时间快了约9小时25分钟!这是否意味着长期呆在迷魂凼的人会比外面的人老得快?!两位进入迷魂凼中险死还生的驴友回忆录:我们突然发现前面的一个小山包上好像有个什么动物一闪,很像国宝大熊猫。
我和李俊顿时来了精神:看来今天是个好运气,摘了灵芝,挖了天麻,如果再发现一只大熊猫,岂不收获更大。
由于这个冒昧的念头,我和李俊站起来就朝那个山包追去,待追上山头,却发现那个东西已跑到前面的另一个山包,就这样,我们二人大约爬上跑下追了50个小山包时,李俊突然说道:“不好,快撤!”我正在兴奋头上,不解地问:“如何了?”李俊手指着后面说:“你看,雾!”我一看,可不是,那雾与外面的雾不同,像燃烧塑料冒出的黑烟,迅速地蔓延开来,李俊告诉我:“这黑雾是原始森林中最凶的杀手,它可瞬间把白天变成黑夜。
”我一听,马上跟李俊往回走,可是,哪里是我们来的方向,已不敢肯定,只能凭着记忆找着往回走的路。
令人吃惊的是,我们来的时候所做的记号不但一个也不见了,就连我们的踪迹也不见了。
我当时并不心慌,一边走,一边和李俊开玩笑,大约又走了50多个小山包,却不见兰溪的支流。
这时,我们才发现,口袋里的表已经停止了,表后面的指南针也不翼而飞!李俊的额头上已经淌下了豆大的汗珠,马上掏出手机,竟然成了“死机”!我和李俊同时发出了惊叫:“遭了,我们进了迷魂凼!”迷魂凼中陆地和沼泽混合交错,倘若深陷沼泽,那种无助绝望的感觉激发着人类内心深处对未知威胁的恐惧……针对迷魂凼的解释,民间流传的版本很多。
有根据的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玄武岩等矿藏分布,产生了巨大磁场能量,使得科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失灵;二是空气或者土壤会散发一种毒素能够迷失人的心智,干扰到神经系统;三是迷魂凼“馒头状”丘陵连绵的地形,与区域内高度相似的植物“合作”,形成了一个天然迷宫,极易失去方向。
此外,迷魂凼中遮天蔽日的“黑雾”其实是一种有毒气体“瘴气”,由动植物腐烂而产生的甲烷等组成。
人类过度吸入这种气体会造成中毒和缺氧现象,从而出现幻觉,结果就会遇到“鬼打墙”,要么活活饿死,要么就在惊慌失措之下自杀身亡,而这也是迷魂凼“黄泉路”说法的由来。
还有专家指出,迷魂凼下面可能存在巨大的陨石,这些陨石不但导致罗盘失灵,还会让GPS定位仪器、机械手表,甚至通讯工具等出现异常状况。
当然, 这些仅仅是假说而已,而且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某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瓦屋山迷魂凼谜团。
迷魂凼上空变幻无踪的浓雾,并不能掩盖那些曾被它吞噬过的生命,那一桩桩真实案例,时刻都在警醒后人,“人间黄泉路”绝非浪得虚名。
结束语:今天,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人间黄泉路”的神奇现象,我们直到现在也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也就成了未解谜团。
但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步,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解开迷魂凼的神奇面纱。
久客,从一个不同于本地人的视角去触摸成都这座城市,用心感受遇到的人、岁月和生活……
四川瓦屋山首次发现猛禽之王:自然界顶级掠食者?海拔4000米以上活动
四川瓦屋山首次发现猛禽之王金雕,是自然界的顶级掠食者,被誉为“猛禽之王”,最高可在海拔4000米以上活动,监测难度大。
金雕,鹰科真雕属猛禽。
又名洁白雕、黑翅雕,在西藏地区称为接白雕,古时称为鹫。
金雕未成年时,头、颈黄棕色;两翼飞羽除了最外侧三枚外基部均缀有白色,其余身体部分暗褐色,栖息于森林、草原、荒漠等各种环境中,一般在高原、山地、丘陵地区活动,冬季亦常到海拔较低的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
据说,金雕发现目标后,常以速度为每小时300千米的之势从天而降,并在最后一刹那嘎然止住扇动的翅膀,然后牢牢地抓住猎物的头部,将利爪戳进猎物的头骨,使其立即丧失性命。
它捕食的猎物有数十种之多,如雁鸭类、雉鸡类、松鼠、狍子、鹿、山羊、狐狸、旱獭、野兔等等,有时也吃鼠类等小型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