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自驾游攻略?上海到岱山自驾游攻略

【菜科解读】
本来很多时候能够一个人出去散散心也是十分不错的选择,要知道随着时代的进步之后,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是十分的大,因此适当的放松对身体以及心灵都是有极大的好处,已经极大的帮助的,而这一次我选择的是自驾游,终点站是岱山,岱山我来了!
摩星山上视野开阔,可揽景观日出,是整个舟山群岛中“海上千岛”的最佳观景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山域、地域、海域三个层次的空间梯度分布,而三个空间景域又可以遥相呼应,站在摩星山巅,极目南眺,只见海中岛屿星罗棋布,围环于大岛外延,那岛海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变幻莫测,极具观赏价值,“蓬莱仙岛”的意境也在此刻得到完美诠释。
摩星山位于位于岱山岛东南部,距县城高亭镇2.2公里,全山占地约6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岗绵延叠翠,最高点月平岗,海拔257.1米,为岛上最高处。
tip:
①景观日出,视野开阔,摩星山主调为:以佛教文化为主
②关于景点:慈云极乐禅寺、超果寺、崇福庙、白峰积雪、华藏世界、茶园晓雾、现龙井、玉佛宝塔、碧波亭、望海亭、静修庵等
③自行爬山上去不收门票,另外有一条开车上去的通道,需买票40元
④小贴士:从渔家傲酒店出发驱车去东沙古镇路程约十公里,开车十几分钟就可到达,途径好几个小景点,想去的可以在回来的时候去看看
第二站:东沙古镇东沙镇位于岱山岛西北端,东邻岱东镇,南与高亭、岱西两镇接壤,三面环山,一面频海,据说在古代上最兴旺的时候曾聚集几千艘渔船上万的渔民,镇成了当地活动庆典的场所,街面上也设计也是很小清新、小文艺,应该是为了迎合游客而做的设计,但是细致去看,用心去寻找,你会发现许多无法掩盖的曾经的繁荣和丰富。
tip :
①小渔村慢慢变成了集文化、娱乐、政治为一体的著名渔港,也是以鱼和盐著称的著名渔港
②方言博物馆,小盆友很是喜欢,在里面翻着看着读着
③海洋博物馆,每天11:30就关门了,同样也不收门票,你看与不看它都在那里
第三站:鹿栏晴沙天然的大型海滨浴场及海滩活动中心,整个景区由鹿栏晴沙沙滩、徐福亭、泥螺山、晴沙海洋乐园及规划中的旅游小区组成该景区景区以:海上运动、海滩活动、游乐、度假为主,汽 车可直到沙滩, 鹿栏晴沙全长3.6公里,沙滩呈南北走向,东西宽150米,是江浙沿海最长一条沙滩。
tip:
①从东沙古镇开车到鹿栏晴沙大约十五分钟时间
②关于门票:每人35元,车15元,拿好票据可自由进出景区
③景区去年开始开放了各种露营帐篷,重要有立地帐篷,星空帐篷,双顶帐篷,还有花花绿绿集装箱的房子供住宿,帐篷数量有限
④网红星空帐篷:1300元/晚
⑤海上的海鲜美食可以好好的品尝都是十分的新鲜
自驾游小攻略1、自驾游须知:
路况估计,从魔都出发去浙江路况是不用担心的,穿越杭州湾大桥转眼就可到达,提醒自己保持一定车距,注意交通安全
2、车子准备:发动机、制动系统、灯光、刹车、 ABS和电路等均良好,因为路程不远所以没有备胎,特别一点提醒,车前玻璃上
3、物品准备:户外帐篷、防潮垫、户外头灯、户外脸盆、速干毛巾、水壶,各种水果、零食,手机、电脑、相机、车载等充电器
4、个人准备:宽松休闲装,低坡跟休闲鞋,防晒护肤品
5、文本准备:行驶证、驾驶证、车辆保险单
6、这次行程总计接近行驶1000公里,耗油不到500元
这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休息的时候不要只是宅在家里,出来玩一玩也是相当不错的!
昆明周边自由行攻略推荐
沿途景点:惠通桥、松山大战遗址、龙陵抗战纪念广场、国殇墓园、滇缅抗战博物馆、梁金山故居、光尊寺、李根源故居、密支那二战机场遗址自驾时间:4天3、自驾线路三:昆明—楚雄—巍山(324公里)沿途景点:巍山古城、鸟道雄关、红河源、东莲花村、回族村落清真寺、群山龙山于图城遗址自驾时间:2天三、滇东北路线自驾线路:昆明—曲靖市—宣威市—会泽县(310公里)沿途景点:江西会馆、大海草山风景区、会泽大地缝风景区、会泽古城、国家级大桥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自驾时间:1天四、滇西南路线1、自驾线路一:昆明—大理—潞江坝—和顺侨乡—土司署—盈江—瑞丽—芒市—怒江坝—大理—昆明(1800公里)沿途景点:腾冲火山公园、叠水河瀑布、热海、北海湿地、和顺侨乡、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和顺民居、文昌宫抗战博物馆、盈江允燕塔、苏典诗蜜瓦底风光、畹町中缅友谊桥、莫里热带雨林、中缅友谊街、宝石谷、姐告320国道纪念碑、天涯海角、仰光大金塔、云峰寺大佛、芒市树包塔自驾时间:7天2、自驾线路二:昆明—玉溪—玉元高速—213国道—思小高速—214国道—宣慰大道—西双版纳(760公里)沿途景点:勐远仙境、望天树热带雨林景区、易武、磨憨自驾时间:4天五、滇东路线自驾线路:昆明—昆石高速—石林—西石高速—西桥—召夸—江召高速—师宗—英武山—凤凰谷—五龙沿途景点:凤凰谷: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喀斯特地型合力创造力一副天然的生命文化画卷。
集峡谷、飞瀑、溶洞、湖泊、壮乡风情为一体,荟萃世界第一高洞、世界第一天然大佛、世界第一生命文化雕塑群,是国内首家生命文化主题风景区。
英武山:是集森林与喀斯特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度假区。
壮乡五龙:全省60个旅游小镇之一,五条河流自东西南北在这里相聚,孕育了壮乡山水田园的风光。
云冈石窟有哪些特点?云冈石窟的历史
1、景区特点洞内别样景致一千多年前开凿在山壁上的巨大佛像是云冈石窟的标志,。
但是,当我顶着36度的烈日,走到大佛脚下时,除了钦佩,想不到其他的形容词。
走上石阶,穿过一道门,就进入了石窟景区。
天气很热,但站到洞口便能感受到洞里的凉意,一步之隔仿佛两个季节。
开始一段路是一些小洞窟,直到走进了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洞。
穿过一个小空间,踏过几块石阶,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一个狭长而极高的空间,内有十足的凉意,几只鸟飞进飞出。
沿着路的方向望去,一尊大佛就那么突然地出现了。
那场景非常有冲击力:蓦然回首,前路光明处有佛等你。
当年造佛像的工匠们倘若知道自己的作品在一千多年后还能散发出健壮的生命力,大概也是喜悦的吧。
一只鸟从佛前的洞口直飞进来,从我的角度看,就像和佛对话的使者,被佛像慈爱地注视着,无声地交流着。
突然很羡慕这些鸟,可以在佛洞里自由穿梭,想飞多高飞多高,想停在哪就停在哪——停在佛的指尖是什么感觉?坐在佛像肩头,是不是可以和佛聊聊天?佛像高大 心生敬仰在凉爽的石窟里,佛和菩萨们或立或坐,结着手印,慈悲地望着信众和路人。
绵延了千年,也会继续绵延下去。
那座常用在宣传画上的露天大佛,是北魏高僧昙曜主持建造的五大佛之一,象征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被官方称为20窟。
其实原本也是在洞里的,只不过该窟的前立壁塌了,才有了现在可以随便拍照的露天大佛。
由于不少洞内的佛身都有油彩,为防止颜色氧化之类的原因,很多洞都不能拍照。
我回家之后买了本云冈石窟研究院出的世界遗产丛书《云冈石窟》,几个因为维修没看成的窟也能知道了,挺值的,原价28,比请导游划算多了。
在石窟尽头的云冈石窟博物馆也值得一看。
在室外温度三十多的时候走进去,一下子整个人都舒爽了,就像刚刚喝了一罐冰汽水,极其惬意。
值得称道的还有大厅里的长椅,竟然都是皮面的,摸起来倍感舒适。
倘若周围没有人,真想躺在上面睡个午觉。
不虚此行出了博物馆,坐电瓶车直接到了出口,出去了才想起来,入口附近有个云冈美术馆还没去逛呢。
就当给下次来云冈留个念想吧。
不管怎么说,能亲眼感受大佛的壮观,真是不虚此行。
这一次虽然受时间所限,没能好好的玩一玩,但是第一次看到这样高耸的大佛,心中难免还是生出不少的敬仰之情,我相信下一次我还会来,为这里别样的景致,到时候一定会好好的游玩一番的。
2、历史介绍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
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
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贞观十五年(641年),守臣重建";唐慧祥撰《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记载,当时有一位俨禅师"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以咸亨四年(673年)终于石室"。
初唐以后,平城呈现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
辽金,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
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构窟檐的通乐、灵岩、鲸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十座大寺,并对一千余尊佛像进行了整修。
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占大同,"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大金西京重修华严寺碑》)。
金皇统三年至六年(1143-1146年),住持法师禀慧重修"灵岩大阁"(今第三窟外的阁楼),"自是,山门气象,翕然复完矣。
"(《金碑》)。
元代,武州山石窟寺庙院尚存。
明代,大同云冈再度荒废。
云冈之称始于明嘉靖年间,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路经大同,留部将张天琳驻守后清军入关攻占大同,云冈寺院再遭兵燹,沦为灰烬。
清代,清顺治八年(1651年)云冈寺院得以重修。
现存第5、6窟的木构窟檐和寺院即为此时重建。
1696年,康熙皇帝于冬日回銮巡幸云冈寺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
清乾隆年间云冈石窟亦曾有修葺。
近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和窟前木结构建筑(第5、6、7窟)均保存完好。
1952年设置专门保护机构,石窟文物得以妥善保护,并对公众开放。
3、遗产介绍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