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源在哪里找 有趣的词源旅行

【菜科解读】
“背”的古字是“北”,甲骨文中像两个人相背而立的样子,其本义为相背、违背。
的初文是北,北的古字形表示两人相背。
后来为了特指“后背”在“北”的下部又加一“肉”旁,形成了“背”字。
“背”的本义指“相背”,引申用作名词,表示脊背,又引申为后面、后面的。
还可引申为背诵。
“背”还引申为离开。
再从背向、背靠的意义引申,就是违反、违背。
“背”还作为动词指用脊背背驮东西。
“腰”、“胯”
“腰”形声字,始见于战国时期的文字。
从肉,要声。
本作“要”。
《说文解字》中说“身中也。
象人要自(臼)之形。
从臼,交省声。
”。
“要”字像两手叉腰以示重大关节部位。
“腰”字本义是指身体胯上肋下的部分,引申为指东西的中段,中间,也指所穿衣服在身体的腰部的部分。
或指某些物体上相当于人腰位置的或状似人腰的部位。
如“山腰”等。
“胯”形声字。
从肉,从夸,夸亦声。
“夸”从大从亏。
夸的本字,本义为“因为欠缺(亏)才会夸大言辞“。
“肉”与“夸”结合表示“双腿分开,跨马骑背”。
“胯”本义为两股分开。
引申指腰和大腿之间的部分。
如胯裆、胯骨、胯下之辱。
“唇吻”
“唇吻”古汉语中指口或比喻议论、口才。
早在汉唐文献资料中出现。
“唇”形声。
从口,辰声。
“辰”字本义是蛰虫在惊蛰时苏醒后蠢蠢欲动的样子,引申指震动。
“唇”字指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即嘴唇。
“吻”是形声字。
从口,勿声。
始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
“吻”字由“口”字和“勿”字结合,“勿”的古字像刀旁有血滴形。
《说文》中说“吻,口边也。
”本义指嘴唇。
也可指接吻,后引申指动物的嘴。
“尿”、“屎”
“尿”会意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
尿字不见于先秦文献,其字产生于何时不可考,因为它很少有机会在经典文献中被使用。
《说文》中说“尿,人小便也。
从尾,从水。
”“尿”字本义是小便,即人或动物体内由肾脏产生从尿道排泄出来的液体。
“屎”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左边是一个人,右下方是五个点,表示人正在排便。
小篆将“屎”字下面的五点变成了一个“米”字,表示是由人吃的食物变化而来的。
其本义就是人的粪便。
引申比喻低劣等。
“乳”“奶”
“乳”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甲骨文初文是像母亲抱子喂奶形象。
“乳”本义为哺乳,引申为生子养育,初生的、幼小的,乳房,乳汁,饮、喝等义。
“奶”会意字,从女、乃声。
“女”与“乃”结合表示妇女乳房侧面。
本义是女性的哺乳器官乳房。
王力《同源字典》中说“‘奶’是‘乳’的音转。
”。
“奶”引申指“乳汁”,“喂奶”。
“腹”
“腹”形声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初文“畐”(fú)字,象人腹部之形。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
如腹地。
引申指怀抱。
“孕”
“孕”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
甲骨文像人怀孕的样子。
小篆形体省简,不见其腹,上部变为“乃”字,下部还是“子”。
“孕” 本义是妇人怀孕,后引申为所有雌性动物怀胎,生育、分娩,花含实、包含等。
“臀”、“屁股”
“臀”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甲骨文“臀”字为指事字,指示人之臀部所在。
《说文》小篆“臀”字是会意字。
从骨殿声的”像人坐于某物之上, 本意是指屁股,引申义是器物底部。
“屁股”是“臀”的俗称。
“屁”字从“尸”从“比”,比亦声。
“尸”指躯体,“比”本义为“等列、挨近”,这里指“两腿”。
“尸”与“比”结合,表示“人和动物躯体从两后腿之间排出来的气体”。
“股”形声字,从肉,殳声。
最早见于西周金文。
《说文》中说“膝上曰股,膝下曰胫。
”“股”本义是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