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上聚焦等离子体波的首次观测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5-23 点击数:
简介:t/t0磁流体透镜化过程的数值模拟=0.185基于观察到的CH几何形状。

来源:uux.cn自然通讯(2024)。

DOI:10.1038/s41467-024-4684

【菜科解读】

太阳上聚焦等离子体波的首次观测


t/t0磁流体透镜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 0.185基于观察到的CH几何形状。

来源:uux.cn自然通讯(2024)。

DOI:10.1038/s41467-024-46846-z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David Appel):科学家们首次观察到来自日冕洞聚焦的太阳耀斑的等离子体波,类似于建筑中罗腾达效应的声波聚焦,或望远镜或显微镜对光的聚焦。


这一发现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可用于诊断等离子体性质,包括太阳耀斑产生的“太阳海啸”,以及研究来自其他天文系统的等离子体波聚焦。


太阳日冕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由磁等离子体环和太阳耀斑组成。

它主要由带电离子和电子组成,延伸到太空数百万公里,温度超过100万开尔文,在日全食期间尤为突出,被称为“火环”


日冕中的磁流体动力学波是受太阳磁场影响的带电流体中的振荡。

它们在日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热日冕等离子体,加速太阳风,并产生强大的太阳耀斑,这些耀斑离开日冕进入太空。


以前曾观察到它们在日冕中经历典型的波动现象,如折射、透射和反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观察到它们被聚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自2010年以来一直在观测太阳的卫星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的高分辨率观测结果,一个由中国多个机构和比利时一个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分析了2011年太阳耀斑的数据。


耀斑激发了沿太阳表面移动的大强度、几乎是周期性的扰动。

作为一种磁流体动力学波,数据显示了一系列以耀斑中心为中心的弧形波前。


这个波列向太阳盘的中心传播,并以每秒约350公里的速度穿过一个位于相对于太阳赤道的低纬度的日冕空洞——一个相对较冷的等离子体区域。


日冕空洞是太阳日冕中较冷、密度较低的等离子体的临时区域;在这里,太阳的磁场延伸到日冕之外的空间。

通常,延伸的磁场会循环回到日冕,到达相反磁极性的区域,但有时磁场会让太阳风以比波浪表面速度更快的速度逃逸到太空。


在这次观测中,当波前穿过日冕洞的远边缘时,原始的弧形波前变成了反弧形,曲率翻转了180度,从向外弯曲变成了向外鞍形。

然后,它们会聚到一个聚焦在冠状孔远端的点,类似于穿过会聚透镜的光波,冠状孔的形状充当磁流体动力学透镜。


利用波浪、日冕和日冕空洞的特性进行的数值模拟证实了收敛是预期的结果。


该小组只能确定波列(一系列移动的波前)穿过日冕空洞后波的强度-振幅变化。


正如预期的那样,磁流体动力学波的强度(振幅)从空洞到焦点增加了两到六倍,能量通量密度从预聚焦区域到焦点附近区域增加了几乎七倍,这表明冠状空洞也像凸望远镜透镜一样聚焦能量。


焦点距离冕洞边缘约30万公里,但由于冕洞的形状不准确,焦点并不完美。

因此,这种磁流体动力学透镜预计会发生在行星、恒星和银河系的形成中,就像在一些恒星周围观察到的光(多种波长)的引力透镜一样。


尽管之前已经观察到太阳磁流体动力学波现象,如日冕中的折射、透射和反射,但这是首次直接观察到这种波的透镜效应。

透镜效应被认为是由于日冕温度、等离子体密度和日冕空洞边界处的太阳磁场强度以及空洞的特定形状的急剧变化(梯度)。


考虑到这些,数值模拟通过经典几何声学的方法解释了透镜效应,用于解释声波的行为,类似于光波的几何光学。


中国广东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风暴数值预测重点实验室的合著者丁元说:“日冕洞是一种自然结构,用于聚焦磁流体动力学波的能量,类似于科学摩擦书[和电影]《三体问题》,其中太阳被用作信号放大器。

”。

惊天十大谎言,骗了地球上无数人

在众多科学骗局中,"百慕大"传说是影响最大且流传最广的一例,但它的起因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个美国飞行员的传说而已1.百慕大"死亡三角"    在众多科学骗局中,"百慕大"传说是影响最大且流传最广的一例,但它的起因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个美国飞行员的传说而已,由于百慕大地处太平洋中心,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百慕大政府不仅没有尝试去澄清这个显然不存在的"死亡三角",反而大肆渲染,甚至绘声绘色地将其印入旅行手册中。

直到1980年,美、澳科学考察队联合发表声明,声明中称:"百慕大没有任何超越自然的地方。

"但流言仍遍布天下,直到16年后,尚有"科学家"自称"发现"了"百慕大之谜"。

   2.尼斯湖"怪兽"    尼斯湖"怪兽"的起因比"百慕大"还要离奇。

几十年前,一张不甚清晰的尼斯湖"怪兽"照片震动了整个科学界,而拍这张照片的盖斯是当地的旅游接待人员。

10年前,他承认所谓的尼斯湖"怪兽",是他用洗衣机排水管、泡沫塑料及塑料桶拼接而成的,他的这个"工艺品"在短短几年内,为尼斯湖地区创造了10亿英镑的旅游收入。

   3.诺亚方舟的"发现"    1984年,英国考古人员宣布在埃及"发现"了《圣经》中记载过的"诺亚方舟",并配发了多张。

但事实上,按《圣经》记载,诺亚方舟为世界上每一个物种都留了一个位置,据此算来,这样大的船,至今人类都无法造出来。

更重要的是,《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从没有到过或试图接近过埃及。

   4.有"人造心脏"的木乃伊    1991年,一些"科学家"宣称,他们在金字塔发现了一个拥有"人造心脏"的木乃伊,而且这个心脏至今仍在跳动,据称它是"黑水晶"制成的。

但事实是,目前金字塔的所有木乃伊都已搬进了博物馆,没有人能在1991年在金字塔内部看到木乃伊。

   5.常温下的"超导体"    1989年12月,印度科学家宣称他们"制造"出了常温下的超导体,这种合金居然在37℃中仍然电阻为零,而直到今天,最先进的超导体合金也需在-100℃左右。

有趣的是,不久之后,斯里兰卡"科学家"亦宣称他们制造出了常温下的超导体。

于是,两个科学本不发达的国家一夜之间成了"科技大国"。

10大地球未解的谜团

当航天飞机进入轨道、望远镜纷纷凝视世界时,地球本身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一支科学家小组宣布了有关地球至今还留存的10大疑问。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当航天飞机进入轨道、望远镜纷纷凝视其它世界时,其实地球本身还有许多未解之谜。

为了补救一下,一支地质学家和行星科学家这周宣布了有关地球至今还留存的10大疑问。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质化学家唐纳德·戴波罗说:“我们得回顾过去,询问有关地球与生命起源的更加深层的基本问题,比如地球结构与动力学以及生命与气候的关系。

”以下是此小组提出的地球10大疑问:1、地球和其它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还不知道行星是如何又是为何形成这种独特的形状,为何只有我们多岩石的地球有生命。

2、在地球的“黑暗时期”,即地球形成后的首个5亿年间,地球发生了什么?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将能解释大气和海洋的发展历程。

但难点是:很少保存有那时候的岩石,这意味着很少有具体的证据。

3、生命是怎样起源的?除了岩石和矿石之外,科学家还在探测火星,早期火星的沉积记录比最古老的地球岩石还要老。

4、地球的内部是如何运作的?它又是如何影响地球表面的?

加入收藏
Tag: 太阳
               

太阳上聚焦等离子体波的首次观测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