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鱼汤多长时间最好?淮山芡实炖鱼肚的科学做法?

接着继续
【菜科解读】
如果想要喝到更加鲜美的鱼汤,那么只需要放盐就可以了。
接着继续用小火炖15分钟就可以了,不要煮得过久,这样会影响口感。
在煮的时候,汤可能会变少,要过一段时间就得加一点水,这样是为了不让鱼汤干锅。
那么炖鱼汤多长时间最好?淮山芡实炖鱼肚的做法?下面一起来看一看的介绍吧!
本文目录
1、
2、
3、
4、
5、
1炖鱼汤多长时间最好
一般是十分钟,将所有的配料放在锅里面,然后持续的炖煮,只要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2淮山芡实炖鱼肚的做法
材料:淮山药50克、芡实30克、鱼肚1个。
做法:将淮山药,芡实洗净,浸半小时;鱼肚用开水浸泡20分钟,洗净切几件;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开水炖1-2小时,调味即可。
随量饮用。
功效:补肾涩精,健脾益气。
适用于肾病日久,肾虚不固者,症见遗精,遗尿,头晕耳鸣,腰酸疲乏,或老人视物不清,夜尿频多,手足不温。
3炖鱼的最佳营养搭档
用鱼和豆腐搭档,不仅可以发挥二者的优势,而且可以起到营养素的相互协同的作用。
1、从营养角度讲,鱼属于动物性食物,拥有含量较高的优质蛋白和很低的脂肪含量,豆腐也是所有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之一,并且也是属于优质蛋白,二者结合可算是门当户对。
2、虽然豆腐中的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但相比下却缺乏蛋氨酸,而蛋氨酸在鱼中含量却十分丰富,因此可以提高豆腐蛋白质的质量,起到蛋白质互补的作用。
3、豆制品中含有的铁吸收率很低,不过当同动物性食物鱼搭配时,可极大地提高其利用率。
4、豆腐含钙量比较多,而鱼肉中含有维生素D,两者合吃,借助鱼体内维生素D作用,使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很多倍。
豆制品中的植物胆固醇也可以降低鱼所含胆固醇的吸收。
4炖鱼里边可以放啤酒吗
炖鱼放啤酒可以去腥增鲜。
用啤酒腌牛肉、鸭肉等肉质纤维比较韧的肉类,可以起到软化的作用;而处理鱼、虾时,加少许啤酒则能起到不错的去腥作用。
啤酒即便经过高温烹煮后,麦香味依旧能得以存留。
啤酒去腥留香的作用,让鱼的风味提升不少。
为了让腥转变为鲜,还可在烧煮时用啤酒代替水,能起到去腥、增鲜添香的作用,汤汁也更鲜香。
5炖鱼汤
材料:鲫鱼、料酒、豆腐、香菜、白糖、油、盐、醋、鸡精。
做法:
1、将鲫鱼洗净切好用料酒侵泡去腥备用。
2、豆腐洗净切好,香菜洗净切成葱花,姜洗净切片。
3、坐锅倒油,开大火,油冒烟时将鱼顺锅边轻轻放入煎炸至鲫鱼微黄。
4、然后放几片姜稍炸,加适量水、葱段、醋和白糖,大火煮开。
5、之后放入豆腐、盐、鸡精,继续大火即可。
火锅和烧烤哪个更受欢迎?自制火锅底料的科学做法
健康的火锅应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而一周最好不要超过三次火锅餐。
那么火锅和烧烤哪个更受欢迎?自制火锅底料的做法是什么?下面一起看一看菜叶说说的介绍吧!本文目录1、2、3、4、1火锅和烧烤哪个更受欢迎都比较受欢迎,主要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无论是烧烤还是火锅,在生活中都比较受欢迎,烧烤比较简单,制作的时间比较短,食用起来比较方便,而火锅虽然在煮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它的味道鲜美,种类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所以烧烤和火锅都各有各的好处,两者都差不多,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原则最好。
3自己怎么做火锅底料食材:牛油、大葱、洋葱、姜蒜、糍粑辣椒、桂皮、香果、八角、沙姜、草果、砂仁、白蔻、小茴香、香茅草、菱草、黄豆、青花椒、郫县豆瓣酱。
步骤1、炸制锅中下入7份牛油,3份色拉油。
油温保持在5—6成热,下入大葱、洋葱、姜片、蒜瓣炸制,食材变焦黄后捞出。
2、熬制油温6成热时,分次下入糍粑辣椒,油与辣椒的比例为7:3,待辣椒表皮开始反亮光的时候,再下入郫县豆瓣酱,发酵过的黄豆,菜叶说说,姜蒜末,青花椒,熬制20分钟。
3、调味往锅中放入桂皮、香果、八角、沙姜、草果、砂仁、白蔻、小茴香、香茅草、菱草,炒制10分钟后,将底料密封1周即可。
4吃火锅要注意哪些1、每年入冬后,口腔病患者会比其他季节增加15%以上,这与口腔黏膜被热食烫伤有关。
火锅浓汤的温度通常可达120℃,如果取出即吃,就容易烫伤口腔、食道及胃黏膜。
因此,人们吃火锅千万不可心急,最好是把涮出的食物先放在碗里凉一凉再吃。
2、吃火锅时喝汤要趁早,否则涮得时间越久,汤中所含的有害残留物,如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越高。
3、火锅桌上,畜禽内脏类食品比较常见,这种饮食习惯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随着农药、化肥、添加剂等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动物的内脏作为代谢器官,往往成为这类有害物质的“过滤器”和“贮存器”,尤其是肝脏、肺脏,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和药物残留量最高。
4、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吃火锅应该先素后荤,并且最好先涮土豆和红薯。
因为土豆和红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主食”和“蔬菜”的特性都兼备。
涮肉时先吃些淀粉类食物一方面能保护肠胃,另外一方面,能避免先吃肉带来的蛋白质浪费。
魔芋的来源科学做法及食用功效
我国种植魔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这一点翻开《蜀都赋》就可以找到线索:“其圃则有蒟蒻茱萸,瓜畴芋区。
蒻,草也,其根名蒻,头大者如斗,其肌正白,可以灰汁煮,则凝成,可以苦酒淹食之,蜀人珍焉。
”这个蒟蒻,就是我们现在讲到的魔芋,它刚开始其实是不叫魔芋的。
那魔芋是用啥做的,为什么要叫魔芋呢? 《本草纲目》中给我们了答案:“蒟蒻出蜀中,施州亦有之……秋后采根,须净擦,或捣或片段,以酽灰汁煮十余沸,以水淘洗,换水更煮五六遍,即成冻子,切片,以苦酒五味淹食,不以灰汁则不成也。
切作细丝,沸汤汋过,五味调食,状如水母丝”。
秋天把魔芋的根茎挖出来,洗干净以后,捣成片段,用草木灰去煮二三十分钟,然后用水淘洗,换水煮再煮,几十分钟以后就凝固冻起来了就成魔芋豆腐了,吃的话可以把它切片,用苦酒泡着吃,或者是放上盐、辣椒之类的烹饪食用,不用草木灰的话就制作不成魔芋豆腐,你也可以把它切成丝,然后再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