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时期儿童视力发育及保健要点

亲爱的家长:宝宝的视力发育有个过程,自然的光线需要宝宝逐渐适应,过度的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偶尔和短
【菜科解读】
王维洁 洁姐育儿信箱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幼保健部
王维洁 主治医师
视力
门诊中经常发现宝宝体检时,家长会用手、毛巾帮宝宝遮住眼睛,我问其缘由?Why ?为神莫?原来家长主要是害怕诊间日光灯的灯光、窗台旁阳光照射影响到宝宝的视力。
亲爱的家长:宝宝的视力发育有个过程,自然的光线需要宝宝逐渐适应,过度的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偶尔和短暂的强光照射(照相机闪光灯、射灯、刺眼的阳光等)时,宝贝会启动本能的自我保护措施(闭眼或眯起眼睛),一般不会影响到TA的视力,保护太多可能会引起宝贝剥夺性弱视哦!
人一生的正常视力有【远-正-远】的发育规律。
新生儿的眼球外观几乎是正圆形的,眼球晶状体和睫状肌的调节能力较差,平行光线通过屈光系统后成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表现为远视眼。
大约6岁以后,儿童的视力发育趋向完善,逐渐从远视眼向正视眼发展。
这个过程称眼的正视化过程。
当单眼裸眼远视力 5米远处达到1.0时 对数视力表5.0,则该眼为正视眼。
随着年龄增大(一般在50岁左右),晶体及睫状肌收缩力减弱,因此对光线的调节力下降,导致视近物不清,此现象称老花眼或老视。
宝宝视力发育有个过程。
当胎儿还在妈妈腹中,最先出现的器官既不是脚,也不是手,而是脑与眼睛。
虽然眼睛在胚胎中发育很早,但孩子在出生后直到儿童期间,眼睛的生理发育不断地持续进行,而视力发展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发育成熟。
通常宝宝的视力一直要到4周岁才能达到正常标准,到12周岁左右视力发展才会完全稳定,达到最佳状态。
一、胎儿期的视力发育及保健要点:
早在母亲怀孕第四周,胎儿的视觉就已形成。
此时,胎儿的眼睛很小,而且被一层皮层包覆着。
以后四、五个月,眼神经、血管、水晶体和视网膜开始发育,到第六个月末,胎儿眼睛已有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孕妇患风疹、感冒发烧,或受其他病毒和细菌侵犯,再加上用药不当,就会给胎儿眼球的正常发育带来不良影响。
如果夫妻双方均是高度近视,子代发生的近视的概率相对较高。
准妈妈怀孕期间要注意多进食优质蛋白质、新鲜蔬菜水果和坚果粗粮等来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摄入(胡萝卜、南瓜、动物肝脏等)来促进胎儿视网膜发育。
不饮酒、吸烟和随意用药,尽量避免可能受到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新生儿期视力发育及保健要点:
宝宝刚出生时,对光线就有反应,但眼睛发育并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
他能追着眼前的物体看,视野范围只有45度左右,视力也只有成人的1/30。
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
新生儿偏爱注视较复杂的形状和曲线,以及鲜明的对比色。
家长应注意观察双眼的大小、外形、位置、运动、色泽等,尽早发现先天异常。
防治源于产道的感染性眼病,早期用药治疗。
三、婴儿期(1月龄)视力发育保健要点:
1-3月龄
满月后,已具有注视与两眼固视能力,会注视抱他的人,不过无法持续太久,眼球容易失去协调。
3月龄后宝宝的视野范围已经可达180度,也可看到自己的手,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此时,大多数婴儿的视觉可以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
4-6月龄
宝宝视网膜发育逐步完善,开始建立视觉立体感。
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这一时期的宝宝会以视线寻找声音来源,或追踪移动的物体。
此时婴儿己经能够转动身体,会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东西。
这个时候的视力约为0.1。
6-8月龄
宝宝两眼可以对准焦点,孩子会调整自己的姿势,以便能够看清楚想要看的东西。
对于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出现寻物的反应,特别喜欢用视线来追踪眼前的物体,眼、手的协调也较为顺利。
此时,宝宝的视力保持在0.1~0.2之间。
8月龄
这个时候的宝宝积极运用全身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尤其是触觉去认识世界。
到1岁时,视力约为0.2。
如果孩子学习走路的时间明显延迟,或走路容易跌倒、被东西绊倒,有可能是视力出现问题了。
婴儿期家长要注意促进孩子的视力发育,增加视觉刺激和训练,早期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视觉问题,早期诊治。
室内灯光不要太暗,不同月龄动作训练增加宝宝的视觉范围,增加视觉刺激,选择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卡片让宝贝多看看,不断改变视觉逗引的位置,防止产生斜视。
#p#分页标题#e#多增加室外活动,不同月龄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通过自然光线增加宝贝的视觉接触,家长边看边讲,促进早期产生视、听、触、闻感官协调,切勿遮挡或遮盖宝贝眼睛。
四、幼儿期(1-3周岁)视力发育及保健要点:
1~3岁孩子的视力发育标准约能达到0.1~0.6之间。
一般2岁时为0.4,已经可以判别事物的远近,且视线跟得上快速移动的东西,并看得清楚。
3岁时为0.6,视觉较为敏锐,喜欢观察,会借由眼睛来引导手去接触新事物,眼手协调更灵活,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孩子逐渐长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还学会了奔跑,眼外伤的可能也增大。
这时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如不要拿着铅笔、筷子、棒棒糖等尖锐物跑动;家里人在使用洗涤剂等时,要让孩子避开,以免液体溅到孩子眼中,造成化学烧伤;如果眼内进了灰尘等异物,不要用不干净的手帕去擦,以免造成眼球表面的划伤和继发感染。
眼部疾病和炎症及时就医。
避免让孩子长时间看电子产品(电视、手机、Pad等),尽量少看或不看,看完注意让宝贝看窗外或远处缓解视觉疲劳。
五、学龄前儿童(4-6周岁)视力发育及保健要点:
4~6岁的孩子视力已逐渐成熟,视力的清晰度增加,6岁时能达到1.0,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准。
此时期孩子的眼睛还处于不完善、不稳定的阶段,长时间、近距离地用眼,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和近视眼的发生。
因此特别要注意限制孩子的近距离作业时间,一般每次不应超过30分钟。
可以经常带孩子向远处眺望,引导孩子努力辨认远处的一个目标,这样有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每3~6个月做一次视力检查,早期发现屈光不正 远视、近视、散光、斜视等。
不同时期宝宝视力不断发育,良好的视觉刺激成就孩子的良好视力,家长和宝宝一起努力维护才能让世界观更清晰、更光明。
世界上最大火山喷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次火山喷发坦博拉火山
这座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北部,这座火山名字叫做坦博拉火山。
这座火山在爆发时景观非常壮观,火山爆发的响声在2500多公里外也能听的很清楚。
在这次的火山爆发中有几万人丧生,火山爆发持续了足足三个多月。
在火山喷发结束后,这座火山从4000多公尺锐减到了2851公尺。
一、坦博拉火山的形成根据专家探测,坦博拉火山在喷发前已经沉睡了5000多年,在这5000多年中,它平静的等待着,积蓄足够的能量。
最终形成了史上最大的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时的场景是很壮观的,在火山喷发时会有大量的岩浆火山灰被喷发出来,整个天空变成了一片黑色的世界。
那时的场景仿佛世界末日般,黑压压的一大片天空被火山灰笼罩。
火山周围的城镇村落都被岩浆所吞没,这次火山喷发,让很多人失去了生命,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这次的火山喷发威力,,是美国投入日本的原子弹的几万倍。
由此可见这次火山喷发的可怕。
二、坦博拉火山的变化这次的火山喷发过后,火山内部失去了700多亿吨的山石,在火山的山头形成了一个十分很大的火山口。
这次的火山喷发让这座火山失去近一半的山体。
喷发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覆盖面积非常广,在离火山1000多公里外,还有近5厘米后的火山灰。
虽然火山喷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在喷发过后,周围的土地变的非常肥沃,也许这就是毁灭后的制造,在死亡之中透露出一丝生机,这也是大自然对然们失去家园和亲友的一点补偿吧。
世界上最漂亮的儿童信封
她说:“妈妈,我想把这封信送给你,因为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我看着她稚嫩的笔迹,心里不禁感动起来来。
我知道,这是她第一次写信,也是最后一次写信。
从此,她再也没有收到过任何一封来自我的信。
我想,她一定是在天堂里看到了我写的信,,或者是在梦中看到了我写的信。
可是,她为什么不回信呢?难道她忘记了我吗?我不知道。
时间过得好快,再过两个月就已经加入蓝信封2年了,而我也即将迎来了14年的志愿者生涯。
这一路走来,我接触到了很多特殊儿童:智障儿童,脑瘫儿童、孤儿、留守儿童等等。
每次的活动都让我触底的感动,每次的活动都在坚定着我前进的步伐。
很多朋友经常问我:“是什么原因让你一直走到今天呢?“而每次我都会微笑着告诉他们:“因为我一直被爱包围着,被爱治愈着,而我也在爱的呵护下不断地自我疗伤着”。
是啊,这个世界有那么一种力量是无声的,但却如此的强大,如此的震撼,它就是爱。
加入蓝信封也是一次偶然的机遇,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正在网上搜索关于留守儿童的相关文章,醒目的标示,真挚的文字,让我情不自禁的打开了相关链接,就这样我结缘了蓝信封,走进了蓝信封,并有幸成为了一名通信大使和月捐人。
网络让我们的沟通更快捷更方便,但却因此而失去了“温度”,失去了内心深处的“声音”。
我们会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能说话的人更是越来越少,这个世界突然变得“陌生”起来。
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们,他们正在孤单地面对生活,孤单地面对自己无助的心,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据调查显示,由于远离父母,缺乏父母和完整的家庭关怀,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断层和缺失。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忽视了留在家乡的孩子的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责任,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安全保障,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无法想像的伤害。
而蓝信封正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帮助这些孩子。
从2008年至今,14年,蓝信封年度通信服务乡村孩子3万名,已经写出了80多万封信件。
或许看到这里的你已经猜到,蓝信封是不会止步于此的。
我们一直希望推动服务更多的乡村孩子,但核心不是蓝信封这个有限的全职团队能做多少事情,而是能够推动多少人一起来做书信陪伴这件事情。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蓝信封吧!广州市海珠区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是一家专注留守儿童心理陪伴和研究的公益组织。
蓝信封通过培训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长期(一年以上)的书信陪伴,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书信陪伴项目开展12年,已经累计为湖南、广东、四川、河南、西藏、内蒙等地401所乡村学校共24241名留守儿童提供服务,被编入《中国公益蓝皮书》专题案例,并在2017年入选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权益保护示范项目。
留守儿童书信陪伴项目为蓝信封核心项目,主要通过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一对一书信来往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搭建长期的朋辈心灵交流平台,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响应其倾诉需求。
使命:陪伴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愿景:愿每个生命都被温暖陪伴- 通信数据蓝信封项目持续九年累计为401所乡村留守儿童学校的24241名孩子服务,其中通信项目的来往信件323593封。
- 2017团中央和民政部颁发“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权益保护示范项目”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 2016腾讯99青年公益传播挑战赛广东赛区冠军中国公益映像节优秀作品奖中华儿慈会慈善救助基金会“留守儿童专项”项目答辩一等奖- 2015中华儿慈会“童缘中国MVP”最有价值公益项目- 2014首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由国家民政部颁发)广东省共青团“益苗计划”省级示范项目- 2013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黑苹果青年“公益先锋奖”麦田教育基金会“同行计划”,金穗奖- 2012广东共青团授予“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章CCTV13《朝闻天下》中山大学校训——蓝信封介绍腾讯公益《一个神秘的信封,颠覆你对留守儿童的想象》人民日报海外版《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南方周末《在一起 中国留守儿童报道》新快报《3万封书信敲开留守童心》广州日报《专访给留守儿童的蓝信封》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公益插播广视新闻《第一现场》蓝信封新闻WePeople x 敢为青年《4000名留守儿童 因为他不再孤单》- 书籍出版在书信陪伴的基础上,蓝信封书信集项目组经过三年深度访谈将通信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忠实还原,著成中国第一部留守儿童书信访谈录。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我们需要乡村召集人,因为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一点点。
让我们一起加入蓝信封,成为孩子们远方的一位“天使”。
让爱继续前行,我们始终相信:不冷漠,了解他人,反思生命,起而行之,方乃青年!蓝信封项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