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出现2个异常或是心梗及猝死信号

按照上述
【菜科解读】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人一生中,心脏的跳动总数是有限的,约为25亿次至30亿次,谁先跳完谁先走。
”按照上述说法,是不是心跳跳得慢一点,人的寿命就能长一点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心跳那些事儿~
一、心跳快慢与寿命长短有关吗
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件事:人们日常所说的心跳,大多是指静息心率,即人在安静、清醒的状态下,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在静息状态下,心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反映心脏的健康状况。
但心率并非一成不变,它与情绪、饮食、疾病等因素都相关。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心率只要在60~100次/分的范围内,都是正常的。
每分钟60~75次是理想状态。
当然,健康成年人在睡眠时,或是长期较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者、运动员,心率也都会比较慢,这也是正常的。
对于基础疾病患者来说,心率则有特殊要求。
如冠心病患者的最佳心率是50~70次/分,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超过80次/分。
我国台湾卫生研究院温启邦教授,他从1994年开始,研究了近200万份体检资料发现:除去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健康人群心率应在60次/分钟,超过70次/分钟属于偏快,心跳每多1次,平均寿命就可能缩短4个月;
心率70~89次/分钟的人,预期寿命平均减少3年6个月;
心率90~99次/分钟的人,预期寿命平均缩短8年;
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可能会缩短13年寿命。
上述数据表明,心率的增加跟预期寿命缩短的确存在关联性。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主治医生陈清勇表示,心动过速,心脏运作负担更大,这可能也是减寿原因之一。
这是因为,心脏本身供血主要依靠舒张期,当心跳过快时,心脏舒张期缩短比收缩期缩短更为明显,必然导致心肌供血减少。
尤其是已有冠心病的人,心动过速必会增加心肌缺血,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
二、如果心跳出现以下2种情况需提高警惕
1、心跳过快
①甲亢
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因体检心率过快而发现的疾病中,最多见的并非心脏病,而是甲亢,这是因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全身性激素,对各个器官都有影响,尤其是心脏,可调节血压、心率、心肌耗氧量和收缩力、心功能等。
甲亢患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通常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的情况,平时往往很怕热、多汗、脾气急躁。
因此,当你出现上述情况,就要提高警惕,尽快到内分泌专科就诊。
②易引发心梗、心绞痛等意外
心率持续性增快,不仅本身是心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还能加剧和恶化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不断推进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心率增快,会使人体的血压、血糖增高,也会增加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浓度。
血压、血糖、胆固醇升高,都对人体心脑血管不利。
这对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来说,尤其致命!也就是说,心动过速若合并器质性心血管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也可能引发心绞痛、心梗、脑血管意外等严重事件。
因此,当上述患者发现心率增快,哪怕没有不适,也要提高警惕。
2、心跳过慢
跳低于50次/分钟,易猝死
虽然心率慢有利健康长寿,但慢也有限度,如果每分钟低于60次就算心动过缓。
但当心率低于50次/分钟,尤其是心率低于40次/分钟的老人,即使没出现任何不适,也必须马上就医,否则可能晕倒、猝死。
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外出散步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额头和脸部都磕出血来,究其原因,竟然不是中风导致的,而是常被人忽略的心动过缓。
心脏就像一个泵,如果心率太低,容易导致全身血供不足,以致头晕、胸闷、黑朦和晕厥,严重的甚至会猝死。
这类心动过缓背后,多存在冠心病等心脏病变,或甲减、高钾血症等疾病,需及时治疗。
否则,长期心动过缓,也容易导致心脏增大,逐渐引发心衰。
温馨提示:心脏跳动过快或者过缓都会给健康带来危害,因此上述患者,哪怕没有不适,也要提高警惕。
天朝上国这种说法是何时出现的?是在清朝吗
一般来讲,满清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洋人的时,不仅不痛定思痛、深刻反省,反而充斥着盲目的自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是世界的中心;而别人不过是“蕞尔小邦”,是蛮夷。
当然,我们今天再来看这段历史的时候觉得当时人是多么的愚昧。
其实大可不必,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若干年后,我们也会成为古人,别人再来看我们的时候恐怕也是这个样子。
因此,我们看待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充满同情与敬意,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
图1 《万国来朝图》 故宫博物院藏 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天朝上国”的前世今生,看看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 所谓的“天朝上国”并非一个事实的描述,而是一个价值问题,即认为自己处于天下的中心,自己所代表的文明是最优越的,由此来判定华夏与夷狄。
当然,在16世纪以前,这种价值的判断与历史事实是同一的,因为当时的中国的确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华文化辐射到较广的范围,如儒家文化圈影响下的朝鲜、日本、越南如是。
但是自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史开始形成,西方国家逐渐崛起,与此同时伴随的是的崩溃。
如果此时再以“天朝上国”自居,无疑是一种虚幻的想象,一种盲目的陶醉。
图2 禹贡九州图 一、天下观的下的朝贡外交 先秦时期,很多思想家开始思考世界,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对世界的看法。
时人认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总体空间叫作“天下”,天下共由“九州”构成。
(战国时期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提出“大九州说”和“小九州说”)此外,还有一种看法,就将天下划分为“五服”,此以周人为典型。
所谓的“五服”由内向外分别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每一服之间的距离是五百里。
无论是“九州”的划分还是“五服”的划分,总的一个原则就是天下为天子所有,天子代天临民,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莫非王臣。
”基于“天下”的划分,古人又根据地理位置和文明的程度区分了华夏与夷狄,具体则为:、西戎、、南蛮。
图3 记录商鞅变法后耕作景象的石刻 图4 商鞅变法 当然,地理位置的划分并不是主要的,所谓的夷夏之别最主要的还是文明程度的不同。
为何如此说呢?因为“夷狄进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哪怕你是夷狄,如果心向中原文明,接受这套教化,你就可以成为华夏的一份子。
比如春秋时期的,一直被视为蛮夷,因为进行了一系列文明化的改革,故而获得了中原王朝认可。
一直被中原王朝视为“虎狼之邦”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富国强兵,走上法制化道路,以至于荀子对之,认为其有古代遗风。
这种“天下观”到了秦汉以后,则体现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一种“朝贡关系”,如与乌桓、扶余、月氏等国的外交关系。
到了曹魏时期则“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支、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
”到了隋唐时期,由于武功的强盛,这种关系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
如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由于其一视同仁,“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因此,周边国家对唐太宗极为拥护,称之为“”。
图5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
图为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和亲使者 二、朝贡外交下的天朝意识 到了,其所面对的外交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周边的少数民族已经与过去不同了,进行了大规模的汉化运动,除了风俗、服饰、饮食等方面可能与汉人存在较大差异外,在政治制度、文化等方面与汉人几无差别。
如辽、金、都进行了改革,政治制度仿照政权而设立,并采取取士,信奉儒家文化。
说句不恰当的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因此,我们再看待的时候不能一味的批评它对外军事软弱,如果能够理性、客观的看待当时的政治格局就不会得出如此充斥着情绪化的、婴孩般的想法。
面对如此险恶的外交关系,因此华夷之别这个问题重新被唤醒,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时期采取过“雍熙北伐”,可惜。
如此,传统的朝贡贸易便不复存在,宋朝甚至还要向这些国家输送“岁币”。
如此,宋朝士大夫的民族自尊心空前强化,对夷夏之别的问题更加强调。
虽然在军事上无法战胜这些国家,但至少在文化上是有优势的。
如宋初三先生之一的写过《中国论》,“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他希望“四夷处四夷,中国处中国,各不相乱”。
因为四夷的风俗是“被发纹身”、“毛衣穴居”,与中原绝不相同。
图6 宋朝的上层阶级生活 (北宋-赵佶-文会图) 三、走向奔溃的虚幻的天朝意识 明清时期,“天朝意识”可谓是登峰造极,如攻打蒙古的口号便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鼎定后,为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说道:“万国来朝进贡,仰贺圣明主,一统华夷,普天下八方四海,南北东西。
讬圣德,胜尧王,保护家国太平,天下都归一。
”这样使得明朝维护了与周边国家较为良好的外交关系,而支撑这种关系的便是朝贡外交,周边国家只要承认明朝,就会得到很多赏赐,下西洋便是将这种朝贡贸易发挥到历史上的顶峰。
明朝我们不再展开,就说说吧。
关于“天朝上国”最为有名的当属马戈尔尼访华。
当时使团不愿意下跪,而认为这有关国体,断不可议论。
最后马戈尔尼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妥协,采取了单膝下跪的折中做法。
图7 马戛尔尼晋见乾隆 此外,更为离奇的是英国国王给乾隆皇帝的来信,被翻译者做了大幅度的改动,变成了一副谄媚、讨好的样子。
“如今闻得各处惟有中国大皇帝管的地方,一切风俗礼法比别处更高,至经至妙,实在是头一处,各处也都赞美心服的。
故此越发想念着来向化输诚。
”明眼人一看,这封书信就是被篡改过的,但乾隆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依然沉醉于其中。
这无疑是一种虚幻的想象,一种盲目的陶醉!这是十分可笑的,既缺乏,也缺乏知人之明,无论什么时候也是需要警惕的! 随机文章第31节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杨坚为什么要篡周建立隋朝?有关明武宗的陵墓明朝[永乐大钟]的由来?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详解,可携带10枚50万吨当量核弹头
尿液出现这5种异味,是身体在发出“警报”!越早知道越好
一、尿液发黄,暗示身体出现什么问题?如果身体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尿液也会发出信号,有人在排尿后发现自己尿液颜色变黄,这种现象暗示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呢?1、肾脏疾病如果肾脏功能出现了问题的话,尿液的排泄量就会减少,会出现无尿、少尿的情况,而且尿液也会浓缩,在经过浓缩之后,尿液的颜色就会变深。
对比健康人的尿液,就会显得更黄,还有可能出现特殊的气味,这种情况和肾脏发生病变之后,胺类物质产生的量变多有关。
2、肝功能下降除了肾脏疾病,尿液如果很黄,还带有特殊的气味的话,有可能是出现了肝脏疾病。
肝脏一旦受到明显损伤,生理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可能就会引起黄疸,致使尿液颜色发黄甚至是出现茶色的尿液。
在肝脏功能下降后,由于身体排泄毒素的能力被降低,会产生比较多氨类物质,使得尿液发生特殊的气味,如果在排尿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尿液颜色变黄,且有特殊的气味,可能就是肝脏疾病的提示了。
3、饮水不足不经常喝水的人,身体循环的速度会减慢,而且没有充足的水分,尿液就会发生浓缩,使得尿液颜色变深,甚至是产生明显的气味。
在每日清晨的第一泡尿的时候,往往颜色较黄,还伴有比较明显的气味,这是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无法补充水分,使得尿液浓缩产生的。
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尿液的颜色就会恢复原样。
4、药物因素在服用某些药物的过程中,受到药物的影响,尿液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在服用核黄素的时候,尿液就会变黄。
不过因为药物引起的尿液变黄,一般情况下,尿液的排泄量是正常的,而且在停药之后尿液颜色就会恢复。
二、尿液出现不同异味,身体会发出不同警报不仅是尿液颜色发生改变,不少人的尿液还有异味,不同的异味发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1、尿液氨味正常的尿液中有挥发酸,如果是放置过后,因为细菌会分解尿素,可能就会产生氨臭味,但如果是新排出的尿液就有氨臭味,可能是患上了慢性膀胱炎或者慢性尿潴留。
2、尿液恶臭味新鲜的尿液有特殊微弱的芳香气味,如果放置时间比较久被细菌污染了,就会产生氨味,但如果是新鲜尿液就带有恶臭味,有90%的可能性是细菌感染的信号,需要引起重视并尽快就医治疗。
3、尿液燃烧硫磺气味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其中一种是因为吃了太多的芦笋,芦笋中带有硫磺的氨基酸,在食用过多芦笋的时候,尿液可能就会产生燃烧的硫磺气味,但芦笋在消化之后,这种气味也会逐渐的消失。
如果尿液中的硫磺气味持续了两天以上,就可能是因为疾病,建议尽快到医院就医。
4、尿液甜水果味尿液之所以会发生甜水果味,可能是受到了一种细菌的感染。
当人在尽力将葡萄糖排出体外时,血液中名为酮的酸性物质就会释放出类似于甜水果的味道,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有些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由于含有比较多的糖分,会吸引一些小虫,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也常有甜水果味。
5、焦糖味如果尿液中有很浓重的焦糖味,可能是以为“槭糖尿病”,这是一种很少见的遗传病,平均每22.5万人才会出现一例“槭糖尿病”。
患上该病,身体一般无法正常代谢蛋白质,导致尿液中有焦糖的气味。
在尿液发生异常的时候,要引起重视,最好尽快的就医,以防耽误病情。
互动:一天排尿几次算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