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何时开始吃药、吃什么药?血压应该降到多少?WHO最新建议

【菜科解读】
一直以来,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而言,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无非就是:血压升高到多少,就要开始吃降压药?降压药有很多种,具体应该吃哪一种?还有就是,吃了药以后,血压控制到多少比较好?
关于这些问题呢,我在之前的好几期视频当中都有给大家做过分享。
在之前的分享里面,我们主要参考的医学指导文件有两个:一个是在2019年发表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还有一个则是2020年发表的《国际高血压学会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
而就在2021年的8月下旬,由世界卫生组织WHO重磅发布了一份最新的《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
在这份指南里,关于这几个高血压患者们都很关心的重要问题,医学专家们给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建议,因此,很有必要专门为大家来汇报一下。
大家应该不难理解,在确诊高血压的时候,高压(收缩压)和低压(舒张压)的数值越大,则高血压的程度就越严重。
因此,在当前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当中,就按照高压(收缩压)和低压(舒张压)水平的高低把高血压给分为了1级、2级和3级,分别对应的是轻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与重度高血压。
那么,究竟血压值达到什么水平,就需要开始吃降压药呢?
以前我们介绍过,2020版《国际高血压学会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建议的是:对于2级或3级的高血压患者,也就是高压≥160mmHg或者低压≥100mmHg的情况,应该开始服降压药治疗。
并且,这项医学指南还专门提到了:对于除高血压以外没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医学指标异常的轻度高血压(1级)患者而言,是可以先不吃降压药,仅通过饮食调节、减重、运动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来进行治疗的。
不过,在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当中,则建议应该更早就开始使用降压药物。
其中关于何时需要使用降压药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只要确诊了高血压,高压(收缩压)≥140mmHg或者低压(舒张压)≥90mmHg,那就可以直接启动药物治疗。
也就是说,按照这一版医学指南的建议,我们不需要等到高血压由轻度进展为中度以后再使用药物治疗,而只要是在确诊高血压以后就应该立刻开始使用降压药物。
不仅如此,这份指南还指出:某一些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也可能需要服用降压药。
比方说,确诊过冠心病、安放过心脏支架或做过搭桥手术的患者;患有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等,一旦他们的高压(收缩压)达到130~139mmHg的水平,也是建议使用降压药的!
前面说到的是什么情况下应该开始服降压药,接下来要说的是降压药该如何选。
#p#分页标题#e#现在市面上的降压药其实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只含有单一药物成分的降压药;而另一类则是越来越被医生们所推崇的单片复方降压药。
单片复方降压药简单来说就是,一片药当中含有不止一种降压成分。
每次只用吃一片药,却相当于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降压药在身体里发挥作用。
这种药物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实现两种不同药物成分之间1+1>2的降压效果,同时还避免了分别服用两种药物的不便利。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在这份指南当中提出:从治疗的一开始,就建议优先选择单片复方降压药来进行联合治疗。
那么,单片复方降压药当中的药物成分应该如何选择呢?
在传统的五大类降压成分当中,世界卫生组织优先推荐的有四类:
第一类是噻嗪类利尿剂,代表成分是氢氯噻嗪;
第二类是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也叫地平类药物,代表成分有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
第三类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也叫普利类药物,代表成分有培哚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第四类则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也叫沙坦类药物,代表成分有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事实上,可供大家选择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原则的单片复方降压药种类并不少。
在2019年发布的《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当中就有对这些药物进行汇总,比方说:
沙坦类+噻嗪类的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等;
普利类+噻嗪类的单片复方制剂:贝那普利/氢氯噻嗪;
沙坦类+地平类的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
还有普利类+地平类的单片复方制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等等。
这些理论上都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原则的降压首选药物。
所以,大家需要理解的一点就是,单片复方降压药是降压治疗的一种新趋势。
对于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建议优先考虑这类药物;而对于高血压的老病号而言,如果您当前的血压比较稳定,那么不必换药,但假如当前血压控制并不理想,则也建议更换为这一类药物。
降压目标 更趋严格在了解了何时需要用药以及用什么药以后,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要把血压给降到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份指南指出,降压的目标与高血压是否还合并存在其他健康问题有关:
如果高血压患者没有同时合并存在其他的健康问题,那么,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即可;
但是,如果高血压患者还同时合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风险很高的话,那么,是需要把高压(收缩压)给进一步降到130mmHg以内才行的。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这项最新的高血压指南提示我们:高血压的用药时机在不断地被提前,如果您并不抵触药物治疗,那么,应该在确诊以后尽早开始用药;而降压药物的选择则建议优先考虑单片复方降压药。
社保每年何时调基数(4月19日)
这是因为7月份通常是新的社会保险年度开始的时间,此时调整基数可以确保新一年度的社保缴费金额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匹配。
保险基数是每年几月份调整的保险基数的调整时间因地区而异,并非全国统一。
具体来说:调整时间的差异:有的地区则是七月进行调整。
有的地区是每年四月开始调整保险基数。
还有的地区不跨年度,选择在一月进行调整。
调整的依据与流程: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是根据本人工资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变化进行调整的,每年调整一次。
无论具体是几月份调整,都需要等待当地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数额公布后,从调整月开始多退少补。
城镇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是依据本人月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的。
若本人工资未发生变化,原则上缴费基数不做调整。
在对社保缴费基数进行调整时,社保局会要求事业单位根据员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来进行缴费基数的申报。
调整后的执行:调整的原则是按照员工上一年度所有的工资收入所得,取平均数来得出当年度新的缴费基数。
新的缴费基数确定后,员工需按照新的基数缴纳保险费用。
新的社保缴费基数在当年的7月份确定后,就会从7月份开始执行,一直持续到次年的6月份,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调整。
综上所述,保险基数的调整时间因地区而异,可能是四月、七月或一月。
调整过程需遵循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公布,并根据个人工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调整后的缴费基数将从确定月份开始执行,持续至次年同月。
社保每年何时调基数(2025/04/19)
这是因为7月份通常是新的社会保险年度开始的时间,此时调整基数可以确保新一年度的社保缴费金额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匹配。
社保基数可以调整吗啥时间能调社保基数可以调整,但不可以随时调整。
社保基数的调整通常一年进行一次,并且具体的调整时间取决于所在城市公布上一年平均工资的时间。
一般来说,大多数城市会在4月份或7月份进行调整。
社保基数的确定和调整遵循一定的规则: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则按实申报。
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会按当地劳动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来确定。
调整社保基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网上社保服务平台进行申报业务管理,按照流程输入变更基数的人员信息与需要变更的基数;二是直接携带缴费工资基数变更的相关材料到当地社保中心办理调整手续。
请注意,社保基数调整后,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按照新的基数进行社保费用的缴纳。